分數原是指整體的一部分,或更一般地,任何數量相等的部分。表現形式為一個整數a和一個整數b的比(a為b倍數的假分數是否屬于分數存在爭議)。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一個事件與所有事件的比例。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分數的再認識一北師大版教案6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分數的再認識一北師大版教案6篇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分數的再認識》說課稿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三單元〈分數的再認識〉,教材(34~35頁)的內容。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產生的過程,認識了整體“1”,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已經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所學習的內容將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和拓展,本節教材通過創設“拿鉛筆”、“看書”等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豐富學生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教材編寫有兩個特點:一是突出分數的意義,使學生充分認識“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二是創設了豐富的情境和活動,教材中創設了“拿鉛筆”、“畫圖形”等豐富的情境和活動,引導學生結合情境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3、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教學難點:理解 “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四、教學具準備:課件、鉛筆若干
五、說教法和學法:創設情境、觀察交流、歸納總結。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居柧殻?br/> 由于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上課時就先讓學生寫一個分數,并說說它表示的意思。(通過讓學生寫分數、說分數表示的意思,其實是對分數意義的加深認識和理解,根據分數的意義,從而引出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二)問題情景:
課前準備了不同數量的4盒鉛筆,上課時請4位同學到臺前,分別從盒子里拿出鉛筆枝數的1/2。其他同學注意觀察,看能發現什么問題?通過怎么拿鉛筆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要把鉛筆平均分成兩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幾個?并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根據學生拿出鉛筆的枝數不同,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都是拿出全部鉛筆的1/2,而拿出的鉛筆枝數不一樣多呢?”
?。ㄈ┙⒛P停?br/> 通過剛才的質疑:“為什么拿出的鉛筆枝數不一樣多呢?”經過學生討論交流,請臺上同學拿出鉛筆總數進行驗證,通過驗證,一是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知道是把一個整體(一盒鉛筆)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幾支;二是讓學生感悟到整體相同拿出的1/2的數量是相同的。學生也就清楚的感悟到原來是鉛筆總數不同造成的。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得出結論:1/2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整體不同時,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ㄋ模┙忉寫茫?br/> 1、“說一說”:先是利用學生對分數的新認識,來判斷兩個小朋友誰看的頁數多,通過比較知道兩個小朋友雖然都看了自己手中書的1/3,但他們手中書的總頁數不同,也就是整體“1”不同,所以,他們看的頁數就不一樣多。使學生認識到:1/3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學生的認識進一步有了提升;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它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2、“畫一畫”:先判斷1/4的意義,再由1/4判斷整體“1”的具體數量是多少,最后畫出圖形,無論如何畫,只要是整個圖形的1/4是一個小正方形即可。通過畫圖,讓學生明白:當我們知道了一個分數對應的具體數量,就可以求出整體“1”。(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分數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的理解,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練一練”: 第1題重點是利用分割法、移動法、旋轉、合并這些方法來看圖寫分數,通過看圖,思考:都是把整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涂色部分占總份中的幾份?第2題重點體現涂法的多樣性。第3題重點除了體現畫法多樣性之外,還要比較平均分之后,每一個圖形的兩個1/2是否相同,重點理解“平均分”。這題其實是對:“整體不同,同一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這句話的加深理解。讓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把已經形成的抽象認識,進行了及時的練習和必要的鞏固和強化。第4題是結合“云南昭通彝良5.7級地震”和“捐零花錢”的實際活動,體驗分數的對應性,教育學生“勤儉節約”,有愛心等。
(五)回顧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讓學生自由說出來。)
(六)板書:板書與步驟同步,學生通過活動說出來的,我就把它寫了下來。
課后反思:
整節課下來,感覺教師引導得過多,不敢大膽放手,學生的參與面不夠,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想辦法讓學生大面積的參與學習;沒有注意細節的處理,有些題目講的太快部分學生沒有跟上,對“平均分”的理解不透徹;沒有掌握好時間和教學節奏,以至于有點拖堂。還希望各位老師不要保守,毫無保留的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我一定虛心接受,謝謝!
試卷說明
基礎性——命題將依據《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和要求,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規定的學習水平,切實考慮不同層次,不同發展狀態的學生實際,客觀、公正地衡量每一個學生的語文水平,著力加強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態度的考查,使語文考試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服務。
落實了口語交際能力的考查與評價:《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在公民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本套試題側重了口語交際能力的考查與評價,例如:二年級的 “我的小嘴兒真會說”,三年級的 “我會說”,五年級的 “能說會做”以及六年級的 “我最想說的話是……”等
試卷說明
綜合性——命題將以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宗旨,注重考查學生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識的能力。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將有機的滲透在具體考查內容的情境中。
人文性——命題將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基本特征,力求符合學生的實際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與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既注重語文積累和運用的考查,也注重祖國語言文字獨特的人文價值導向,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和審美活動并尊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個體差異。
生活性——作文命題力求富有生活氣息與兒童趣味,努力設計符合學生認識水平和生活實際的試題,有利于學生表達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有
1.注重結合實際展開教學。
2.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在學會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學生通過拿鉛筆、畫一畫等活動,在各種感官的協調參與下構建分數的意義。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全班展示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發展了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認識。
3.通過組織各種教學實踐活動,全體學生始終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之中,課堂氣氛活躍。在課堂上確保學生有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時間與機會,這樣學生才能在動腦思考、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新知,發展思維,提高能力。
4.在教學中還應注意學生的表達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清晰地說出心中所想,使聽者更加明白。
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孤山九年制學校 付國琴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體會數形結合思想。
2.結合具體的情境,對分數做出合理的解釋,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3.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分數,發展數感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突出分數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教師講解導入:在三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分數,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學習分數,《分數的再認識》。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教師先考查大家對分數的掌握情況。
2.教師出示題目,讓學生用分數表示下列各圖中的陰影部分。
( ) ( ) ( ) ( )
3.當學生說出時,請學生說明理由,
二、探索新知
出示三個彩筆盒,盒子里裝上4,6,8支數量不同的彩筆,讓學生動手分別取出其中彩筆的
猜想:拿出一個彩筆盒,猜盒子里有多少支彩筆?
1.活動鋪墊,教師提出問題:盒子里有4支彩筆,你能從盒子里拿出整體的 嗎?
2.活動開始,體驗新知,教師組織活動,出示這里有三個彩筆盒,現在請三位同學上來拿出盒子的 。
現場組織活動:請三位同學分別從彩筆盒中拿出整體的 。結果三位學生的結果不一樣多,兩位學生拿出的是3,另一位學生拿出的是4。
3.發現、解決問題
教師詢問學生從三位同學拿出的彩筆數中,你發現了什么現象?教師及時引導,大家都認為是粉筆的總支數不一樣,那你能估一估每一盒中各有幾支粉筆嗎?
然后請臺上的三位同學把所有的粉筆都拿出來,告訴大家每個盒子的總支數到底是多少支?
四、點拔小結
相同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分數相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五、鞏固練習
1.想一想
(1)小明做了60道口算題的 ,小紅做了50道口算題的 ,他們誰做得多?
(2)一個長方形面積的4/5和一個正方形面積的4/5相等,這個長方形和這個正方形面積之間的關系是( )
①長方形的面積大 ②正方形的面積大
③兩個圖形的面積一樣大 ④不能比較
(3)一根圓木的 是 ,這根圓木是下面三根中的哪根?
① ② ③
2.能力提升
(1)為幫助四川汶川地震災民重建家園,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 。他們誰捐的錢多?請說明理由。
(2)拿走6支鉛筆的 ,應拿幾支?
北師大版《分數的認識》說課稿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北師大版《分數的認識》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北師大版《分數的認識》說課稿分數的認識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和教學流程等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這套教材,分數這部分知識是分兩次進行教學的。第一次是三年級的分數的初步認識, 第二次是五年級的系統學習分數知識?!缎W數學課程標準》中對第六冊的要求是: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這一課是分數教學的起始課。它是學生已經掌握整數平均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分數的大小比較、分數的加減計算等知識的基礎,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兒童生活里沒有這樣的經驗,而且表達方式也不相同,讀數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數既表示一個量,又表示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小學生較難理解。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以上分析及《課標》要求,擬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并會正確地讀寫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3)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掌握簡單分數的寫法和讀法,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法與學法的設計著眼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只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并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創設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愛學。
學法:課剛開始,教師就設疑:一半怎么寫,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新知。認識了二分之一后,讓學生動手操作,以各種方式認識、表示自己想認識的分數,并與同伴交流,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獲得新的知識。
三、說教學流程
(一)整體設計思路
1、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雖然,學生在學習分數之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經出現在他們的口頭語言中,只是還不曾想過要用什么符號來表示而已。首先從生活中引入分數,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知道產生分數學習分數的必要性。例如:表示半個西瓜時,讓學生嘗試著想辦法表示它。這樣促使學生主動、全面地參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生成和發展,知道產生分數學習分數的必要性。接著引入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在多種表示方式的對比中,體會用1/2表示一半的優越性,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2、學生要建立概念的過程是很慢的,為了讓學生能較好地理解簡單的分數的意義。先讓學生認識分數1/2,又讓學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實踐操作中,使學生體會1/2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3、為使學生對分數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在認識1/2的基礎上,再認識幾分之幾,通過折一折、畫一畫、涂一涂等操作辦法來表示自己所喜歡的分數,通過獨立思考,嘗試讀寫,使學生能真正體會到: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幾份就是幾分之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
4、在練習、反思與評價、課外延伸中,主要是要讓學生進一步清楚地認識到分數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研究的一種數,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同時也揭示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內心世界。
(二)教學預設方案
1、 故事導入,激發情趣
通過小猴子分西瓜的故事導入,先4個分成2份,每人幾個?(可能不是平均分,不公平,引出平均分),再2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到1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怎么表示這半個?
當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時,就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表示一半,并作集體交流。交流是要讓學生說清表示的意思。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這一階段的教學,復習平均分,從每份是整數過渡到每份不是整數,自然引出分數。激活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并對學生發出了挑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2、學習1/2
(1) 板書課題,直觀演示,強調平均分
師: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了一半,說明你們很有辦法?,F在我們就來幫他們分一分(將一個桃子分成一大一?。?/p>
(這里故意用錯誤的動作引起學生的質疑,為后面學習分數的意義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師:他們每人分到的半個桃子,在數學里用分數二分之一表示。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北師大版《分數的認識》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北師大版《分數的認識》說課稿
板書:把一個桃子平均分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
(2) 認、讀、寫分數及其意義、各部分名稱
指導學生認、讀、寫分數及其意義。
(3) 提高認識
師:同學們,如果把這個桃子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1份是桃子幾分之幾呢?孫悟空把這個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桃子的幾分之幾呢?饞嘴的八戒一下子就吃了3份,你能用分數來表示嗎?
(4) 強化平均分 (出示題目)
師:同學們,你能判斷這些圖中哪些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的?
(從學生的現實學習狀況入手,用多種手段加強鞏固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初步體驗分數的意義)
(5)認清1/2的含義
用手中的材料(紙、線、圖形、水果等)表示出二分之一,并作交流,師有選擇地貼(畫)到黑板上,并用涂色等方法表示出二分之一。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平均分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1/2。滲透單位1相同,則其1/2也相同,單位1不同,則其1/2也不相同。為學習分數乘法應用題埋下伏筆。同時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突破重點。]
3、 認識幾分之幾
(1)讓學生自己動手折一折、畫一畫、涂一涂等辦法來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并試著把分數寫出來。
(2)展示學生的作品。
(3)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寫出的分數所表示的意思。
(4)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寫分數、讀分數的?
(5)師引導學生小結分數的意義。使學生能真正體會到: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幾份就是幾分之幾。
(策略建議:在1、2出現的折一折中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東西來折,如紙、手帕、線等。不但豐富了學生探究材料的來源,而且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教學是本節課的主體部分。通過1/2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分數的含義。再讓學生去進行自主創造、拓展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學生的辦法也許五花八門,但只要是學生自己創造出來的,就應該給予肯定。]
4、深化練習,鞏固新知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我在練習設計中采用了課本的練一練,是由淺入深的基本練習,旨在鞏固新知,掌握重點內容。
(課本55頁練一練)
(1) 選擇一個正確的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并讀一讀。
(2) 看分數,涂顏色。
(3) 判斷對錯,對的給笑臉,錯的給哭臉。
(4) 誰能最快說出一個分數表示涂色部分?
(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而又有趣的練習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外,更有效在鞏固了新知。)
另外,為了培養思維的廣度和靈活度,進行了一道拓展練習
師:同學們真棒,特別是同學的速度非???,而且很準確。這是里有50個智慧果,我準備獎給你總數的1/50,你可以得到幾個智慧果?
師:你真了不起!其實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今天的表現都很出色,所以30位同學每人都能獲得一個智慧果,那么我要拿走總數的幾分之幾呢?(學生爭論)
5.課堂小結
“教書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為熟悉的一種稱呼,從最初的門館、私塾到晚清的學堂,“教書先生”那一行當怎么說也算是讓國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種社會職業。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書,最初出現的“先生”一詞也并非有傳授知識那般的含義?!睹献印分械摹跋壬螢槌龃搜砸??”;《論語》中的“有酒食,先生饌”;《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為父兄或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其實《國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長者,有德之稱”的說法??梢姟跋壬敝夥钦嬲摹敖處煛敝猓故桥c當今“先生”的稱呼更接近??磥?,“先生”之本源含義在于禮貌和尊稱,并非具學問者的專稱。稱“老師”為“先生”的記載,首見于《禮記?曲禮》,有“從于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其中之“先生”意為“年長、資深之傳授知識者”,與教師、老師之意基本一致。
死記硬背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但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死記硬背被作為一種僵化的、阻礙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方式,漸漸為人們所摒棄;而另一方面,老師們又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煞費苦心。其實,只要應用得當,“死記硬背”與提高學生素質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能結合實際舉例說明生活中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通過小結,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并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唐宋或更早之前,針對“經學”“律學”“算學”和“書學”各科目,其相應傳授者稱為“博士”,這與當今“博士”含義已經相去甚遠。而對那些特別講授“武事”或講解“經籍”者,又稱“講師”?!敖淌凇焙汀爸獭本瓰閷W官稱謂。前者始于宋,乃“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科目的講授者;而后者則于西晉武帝時代即已設立了,主要協助國子、博士培養生徒?!爸獭痹诠糯粌H要作入流的學問,其教書育人的職責也十分明晰。唐代國子學、太學等所設之“助教”一席,也是當朝打眼的學官。至明清兩代,只設國子監(國子學)一科的“助教”,其身價不謂顯赫,也稱得上朝廷要員。至此,無論是“博士”“講師”,還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師應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分數的再認識(一)導學案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概括分數意義的過程,理解分數表示多少的相對性。
2.在具體情境中,發展數感,體會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習重點
“整數”與“部分”的關系及分數的認識。
學習難點
理解整體“1”的含義。
復
習
學
案
1.我們在三年級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你能舉出一些分數嗎?
2.說說這些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3.、、說說這些分數表示什么意義?
4.寫出陰影部分表示的分數。
(1) (2)
(3)
小結:表示同一個分數的意義,可以有三種不同的情形。一個是 表示分數的意義,二是 表示分數的意義,三是 表示分數的意義。
預
習
學
案
問題1: 可以表示什么?舉例說一說。
分析與解答:
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 ),取其中的( )份,就是,這個整體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如下圖所示。
畫( )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其中的( )個就是這些三角形的。
分數的意義: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 )來表示。
問題2:一個圖形的是 , 這個圖形可以怎么畫?
分析與解答:
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用 表示,說明整個圖形是由( )個這樣的 組成的,即有( )個小正方形。
畫圖:
小結:不管畫出的圖形是什么樣子的,只要
, 就是整體的。
探
究
學
案
問題3:三位同學都拿出自己鉛筆的,但為什么會不一樣多呢?
(1)三位同學都把自己的鉛筆平均分成了( )份,其中的( )份,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2)三位同學的鉛筆總數( ),所以他們各自鉛筆數的也( )。
小結: 分數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同一個分數,對應的( )大,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大;對應的( )小,所表示的( )就小。反之,表示的具體數量大,對應的( )就大;表示的( )小,對應的( )就小,即整體和部分的數量具有相對性。
總
結
學后收獲與反思:
課堂檢測
上一篇:(范本)高中生期末班主任評語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