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原是指整體的一部分,或更一般地,任何數量相等的部分。表現形式為一個整數a和一個整數b的比(a為b倍數的假分數是否屬于分數存在爭議)。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一個事件與所有事件的比例。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分數的再認識二教案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分數的再認識二教案4篇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一稿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34---35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進一步掌握分數的讀、寫,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分數,發展數感。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分圓珠筆”“說一說”“畫一畫”等多個情境活動,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認識。教學時,教師要創設豐富的情境,引導學生借助直觀展開充分交流,學生如果理解有困難,可以用擺一擺或畫一畫等方法來幫助理解。
在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加之多媒體課件的恰當介入,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目的在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探索分數知識的全過程,通過分一分、說一說、畫一畫,從而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刻、靈活、扎實地掌握知識,完成知識的主動建構,在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的同時形成智慧,著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及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
學生分析:
對于分數而言,學生是在三年級下冊教材“分一分(一)”中,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在“分一分(二)”中學生初步感知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分數。這里的“再認識”已經很明確的告訴我們這里學習的分數知識與原來學習的分數知識是有區別的:一是在具體的情景中體會“標準”不同,分數所表示的意義也不同;二是結合具體的情景進一步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由于學生是在三年級學習的分數初步知識――相隔時間較長,加之這里學習的分數意義范疇的拓展――概念比較抽象,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讓學生充分的感知。
教學重點:
理解整體“1”,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導入新課.
初步體會整體“1”不同,寫出的分數也不同。[鉛筆圖片見下圖1]
(1)同學們,紅色鉛筆占鉛筆總數的幾分之幾?紅色鉛筆是占誰的2/5?誰能再說一說。那2/5在這里表示什么含義呢?誰能填一填?(出示: 2/5表示把( )看作整體“1”,然后把它平均分成5份,( )占其中的2份。)
(2)想一想,3/5在圖中表示什么含義?
(3)同學們,如果將其中的一枝鉛筆削過以后(動畫演示),在這些鉛筆中,你還能找到那些分數?它們各表示什么含義?
(1/3:把藍色鉛筆看作整體“1”,然后把它平均分成3份,削過的鉛筆占其中的3份;1/5:把鉛筆總數看作整體“1”,然后把它平均分成5份,削過的鉛筆占其中的1份。)
(4)思考:同樣是這枝削過的鉛筆,卻能表示出1/3和1/5兩個不同的分數,這是怎么回事?(1/3是以藍色鉛筆數為整體“1”,削過的鉛筆占藍色鉛筆的1/3;1/5是以鉛筆總數為整體“1”,削過的鉛筆占鉛筆總數的1/5。整體“1”不同,所表示的分數也不同.)
(5)導入:同學們,看來通過研究整體“1”,可以加深我們對分數的認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數的再認識”(板書課題)
二、操作實踐,深入理解分數的意義。
(一)活動一:拿鉛筆小游戲
(1)拿鉛筆:首先,我們進行一場小小的比賽,(拿出三把鉛筆)老師這里有3把鉛筆,我想請三個同學分別拿出每盒鉛筆總枝數的1/2,比一比,看誰的動作最快!拿得又準!
(2)提出疑問:三個人都是拿出每盒鉛筆的1/2,為什么拿出的枝數卻不一樣多呢?并且第一名拿出的枝數最少,這是怎么回事呢?
(是不是他們拿多了或拿少了?)
(是不是每盒鉛筆的枝數不一樣多?)
(是不是他們沒有平均分?)
(3)檢驗與整理:那你們三個分別說說自己鉛筆盒里的總枝數是多少枝?拿出它的1/2又是多少枝?
(我鉛筆盒里的總枝數是2枝,我拿出它的1/2是1枝。)
(我鉛筆盒里的總枝數是6枝,我拿出它的1/2是3枝。)
(我鉛筆盒里的總枝數是8枝,我拿出它的1/2是4枝。)
(同時老師板書整理) 總枝數 拿出枝數
2枝 1枝
6枝 拿出它的1/2 3枝
8枝 4枝
(三個人每人表現都很好,全班同學鼓掌并發獎品回位)
(4)再設疑:
同學們,剛才他們三個人都拿出每盒鉛筆總枝數的幾分之幾? 但是,他們拿的枝數一樣多嗎?這好像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三個人都拿出了鉛筆總數的1/2,可是拿出的枝數卻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你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分4人一組進行討論。
(5)反饋小結:
當總枝數是2枝時,總枝數的1/2是多少枝?6枝時呢?8枝呢?每盒鉛筆的總枝數不同,它的1/2所對應的鉛筆枝數也不相同。
(二)活動二:畫一畫
(1)涂一涂: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分數是不是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接下來我們來給一些圖形涂涂顏色,先看要求。(出示活動要求)
在下面圖形中,任選一種要求畫出1/3
A、以3個圓形為整體“1” 涂出它的1/3。
B、以6個圓形為整體“1” 涂出它的1/3。
C、以9個圓形為整體“1” 涂出它的1/3。
(2)匯報:
學生畫過后展示,并說出自己是以什么為整體“1”涂的,涂了多少個圓形。以3個圓形為整體“1”,涂出它的1/3,涂了1個圓形。
以6個圓形為整體“1”,涂出它的1/3,涂了2個圓形。
以9個圓形為整體“1”,涂出它的1/3,涂了3個圓形。
整理如下: 整體“1” 圓形的涂色個數
3個圓形 1個
6個圓形 2個
9個圓形 3個
(3)發現:
同學們,這些都是1/3,可是,它們都一樣嗎?你發現了什么?小組討論一下。
(4)思考結論:
聯系兩次活動的情況,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先自己思考一下,再四人一組交流一下自己的答案。
三、練習與鞏固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你們已經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現在我們一起用已學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問題。
1、練一練。
(1)出示教材情景圖:小明和小軍都在看課外書,小明說了什么?誰來讀一讀?小軍呢? (2)提出問題:小明和小軍都看了他們自己課外書的1/3,那他們兩個人看的頁數一樣多嗎?為什么?誰看的書要多一些?為什么?
2、用分數表示各途中的涂色部分。
(每一道題目都讓學生們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并說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
3、分別畫出下面圖形的1/2,它們的大小一樣嗎?(課本64頁第三題)
4、在向希望工程捐款活動中,小紅捐獻了自己零花錢的1/4,小芳也捐獻了自己零花錢的1/4,你能判斷他們兩個捐獻的錢是否一樣多嗎?為什么?
(為什么不一樣多呢?小紅捐了多少?是誰的1/4?小芳捐了誰的1/4,他們兩個的零用錢一樣多嗎?有幾種情況?)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王 波
華山九年制學校
2009.9.16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34—36頁。
二、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發展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三、教材簡析在三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數加減法及應用,解決與分數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這節課通過創設“拿彩筆”“看書”等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一樣,那么分數所表示具體的數量也不一樣”。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過程:(一)、了解起點,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三年級時我們已經認識了分數,能說一個你熟悉的分數嗎?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說這個分數的意義?(教師隨機板書) 2、師:你還知道有關分數的哪些知識?生匯報。 3、師:同學們對分數了解到真多!今天我們再次來探訪分數這個老朋友,相信你會對分數由更新的發現。(揭示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4、師:請你在圖上表示出對應的分數。(課件出示)表示好后在小組里交流表示的理由。 全班交流、質疑。 5、討論。師:在表示1/2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它們是怎么分的?分的對象相同嗎?) 生:都是平均分成2份,表示這樣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平均分的對象不同,有的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6、教師追問:這里是把誰看作整體“1”?一份是幾個?這個整體“1”還可以指哪些呢?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舊知“舉例、在圖上表示分數”,喚醒學生的知識經驗,而且從中繼續深入分析,巧妙引出“整體1”的概念,為后續學習做鋪墊。](二)創設情境,深化理解分數意義 活動一:拿彩筆 1、創設情境,請學生分別拿出三盒彩筆的1/2(其中有2盒水筆都是12支、有一盒是10支)。 師:這里有三盒彩筆,你能從每一盒彩筆中分別拿出1/2嗎?教師請三位學生到講臺前,提問:你們準備怎么拿呢? 生:我準備拿全部彩筆的一半。 生:我準備把全部彩筆平均分成2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就是全部彩筆的1/2。 師: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你發現了什么?講臺前的三位學生打開彩筆盒,認真地數著。 師:你有什么疑問? 生:我發現他們拿的支數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 生:會不會數錯了。 師:那你能上來幫助數一數嗎? 學生驗證。經過驗證是對的。 師:看來,沒有數錯。我們再來看前面一位同學提出的問題,他們三人都是拿全部彩筆的1/2,拿出的彩筆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和附近同學輕聲交流一下。 生:彩筆的總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也就是整體“1”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 請臺上的三位同學把所有的水筆都拿出來,并告訴同學們總支數是多少,1/2是多少支,驗證剛才的結果。 師: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利用課件呈現出示意圖。 小結:總支數不一樣,同樣是1/2,所表示的支數卻不一樣。活動二:說一說 1、小明看了一本書的1/3,小軍看了一本書的1/3,他們看的一樣多嗎? 2、比較、討論:“都是一本書的1/3 ,但表示的頁數不一樣多,為什么?” 3、質疑:怎么樣的情況下,兩本書的1/3是一樣的? 師:通過剛才拿水筆的游戲、觀察討論看書的情境,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一樣,那么分數所表示具體的數量也不一樣。 [設計意圖:創設了“拿彩筆”的情境,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感受新知。教師在這里充當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交流者,把學生對數學朦朧的經驗型理解提升到數學概念的層面。](三)鞏固延伸,反饋分析 1、看圖說數 (1)藍圓個數占整體的幾分之幾?要使藍圓個數占整體的1/2,怎么改?(可以增一增、換一換、減一減) (2)綠圓個數占整體的幾分之幾?提問:為什么都是4個,卻可以用不同的分數來表示? (3)紅圓個數占整體的幾分之幾? 提問:為什么都是3個,卻可以用不同的分數來表示? 小結并板書:部分相同、整體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樣,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 2、游戲 請1個同學站起來,請學生先后說出這位同學占大組人數、小組人數、全班人數、全年級人數(467人)、全校總人數(2863人)的幾分之幾。思考:請同學們想一想,同樣一個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數來表示呢?發散: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3、估一估 出示題目:一個整體的2/3是(8個圓),這個整體會是下列哪個圖形?請學生在本子上寫出結果,并準備說說思考過程。 4、辯一辯 導入:同學們還記得5月12日嗎?那真是一段沉重的記憶,四川汶川發生了里氏8級打地震。而今天,災區人民站起來了,他們正積極投身恢復重建。為了幫助四川的孩子們。淘氣他們學校就組織了捐款。 課件出示題目:為了幫助四川地震災區的災民,小明捐獻了零花錢的1/4,小芳捐獻了零花錢的3/4,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多嗎?請說明理由。 師生交流。 [設計意圖:在具體可感的問題情境中,繼續強化“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讓數學回歸生活。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提升學習的信心和能力。](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再認識,認識了什么? 總結:分數相同,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的量就不同;部分相同,整體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樣,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部分相同,對應的整體不一樣,用來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五)拓展 分數的產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你知道嗎?請看屏幕。 請大家打開課本第35頁閱讀“分數的小知識”。 學生交流。 課后,大家還可以通過查閱資料、網絡等形式去了解分數的知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歷史,并鼓勵學生多關注,通過多種形式查閱,拓寬數學學習的渠道。]
《分數的再認識(一)》教學設計
太和縣桑營鎮淝南小學
郭 亞 磊 2014.11.28
《分數的再認識(一)》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上第63—64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
1、猜分數。(用分數表示下面的成語。)
十拿九穩( ) 一分為二( ) 七上八下( )
在三年級時,我們就對分數進行了初步的認識,老師有幾個題目想考考大家。
2、用分數表示出下面圖形的涂色部分。
( ) ( ) ( )
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1、平均分;2、一個圓是一個整體,一個長方形是一個整體。
3、如圖:圖中陰影部分能用 表示嗎?為什么?
通過檢查同學們學的很好,那么今天我們就再一次走進分數的世界,讓我們共同享受分數帶給我們的快樂!今天,我們來學習“分數的再認識(一)”。【板書課題:分數的再認識(一)】
二、探究新課。
(一)、說一說。
可以表示什么?舉例說一說。
1.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
2.教師課件出示,教材63頁上的三幅圖。教師強調:同一個分數的意義,可以有三種方式來表示,一是把一個圖形看作一個整體;二是把多個圖形看作一個整體;三是把多組圖形看作一個整體。
3.小結: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
(二)畫一畫。
1.師:同學們表現得真出色,老師獎勵給大家一副精美的圖案,課件呈現一張圖片:
2.引導畫一畫:這兩個正方形是老師這幅圖案的,那你能猜測出這幅完整的圖案嗎?大家拿出方格紙,試著畫一畫。
同學們的想像力真豐富,畫得也不錯,誰愿意把自己畫得圖案展示給大家看?
3. 同學們都很有創意。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圖形雖然形狀都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一樣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八個正方形組成的。)老師課件出示淘氣、笑笑、奇思的畫法。
歸納:一個圖形的是兩個小正方形,所以原來的圖形只要有8個正方形就可以了,圖形的形狀可以不同。
(三)看一看,想一想。
1、師:大家都知道“西游記”的故事吧。在唐僧師徒取經的過程中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教師邊講邊演示動畫課件)
有一天,師徒四人走著走著都覺得餓了,唐僧就讓三個徒弟分別去摘些果子來充饑。這師兄弟三人毫不怠慢,立刻駕云而去。不一會兒就都回來了。唐僧特別高興說:“你們把各自摘到的全部的果子的二分之一拿出來吧,其余的就算獎賞你們的啦!”結果孫悟空拿出了4個桃子,沙和尚拿出了4個鴨梨,豬八戒拿出了3個蘋果。唐僧不高興了,認為豬八戒準又多吃多占偷偷留了一部分自己吃。豬八戒大喊冤枉,孫悟空和沙和尚也一起作證,說這次真的是冤枉了豬八戒。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你們能幫助豬八戒解釋清楚嗎?
2、小組合作討論。
⑴師:請同學們根據告訴我們的數學信息,說一說二分之一所對應的整體分別是什么?二分之一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分別是多少個?
⑵分別用圓圈代表蘋果、三角形代表桃子、長方形代表鴨梨,在小組內帶著以下 3個問題擺一擺,議一議。
想一想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分別是怎樣拿的?
他們各自的果子總個數是多少?
應該怎樣說才能幫助豬八戒說清楚,讓唐僧心服口服?
3、集體交流,匯報討論結果。
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再全班匯報。學生一邊匯報,教師一邊板書;最后教師演示課件。
4.小結。
同一個分數,整體量不同,所對應的部分量也不同。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你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我們利用剛才學習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三、幸運闖關
第一關:選一選。
( ) ( ) ( )
( ) ( ) ( )
第二關:圈一圈,填一填。
第三關:說出下面每一個分數表示的意義。
1、一張報紙的版面用于廣告宣傳。
2、我們班有的男生喜歡打籃球。
四、你知道嗎?(介紹分數發展史)
大約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用嘴巴形狀的圖形來表示分數。時間在緩緩的流逝,大約在兩千多年前古代中國人用籌表示分數。過了很長時間,在公元八世紀時,古印度人發明了數字。又過了400多年,到了公元十二世紀,古阿拉伯人用一根橫線將分子和分母隔開,分數就成了現在的樣子。
學生在了解分數發展過程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五、反思總結暢談收獲。
通過今天的學習,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
思考題 :
為幫助四川汶川地震災民重建家園,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嗎?請說明理由。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一)
整體 對應的
84
84
6 3
同一個分數,整體量不同,所對應的部分量也不同。
教學反思:
THANKS !!!
致力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合同協議,策劃案計劃書,學習課件等等
打造全網一站式需求
歡迎您的下載,資料僅供參考
上一篇:打贏脫貧攻堅戰論文
下一篇:黨員脫貧攻堅心得總結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