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分數的意義分數的再認識教案設計6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分數的意義分數的再認識教案設計6篇
分數的再認識 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九冊〈分數的再認識〉(34~36頁)的第一課時。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課是學生在三年級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和拓展,本節教材通過創設“拿鉛筆”、“看書”等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豐富學生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教材編寫有兩個特點:一是突出分數的意義的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二是創設了豐富的情境和活動,教材中創設了“拿鉛筆”、“畫圖形”等豐富的情境和活動,引導學生結合情境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并且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3.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二、說教法
“數學課堂教學中除了要使學生學會,更要使學生會學?!被谝陨侠砟睿寣W生動手操作,體驗過程,自主思考,總結規律,是本節課的主要學習方法,真正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感悟數學學習的生命價值,體驗學習的快樂。
四、說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
復習引入,認識分數這個老朋友。說說大圓和小圓的1/2,為什么不一樣,帶疑問進入今天的學習。
(二)互動探究、學習新知
通過拿筆的活動,讓學生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理解分數的相對性。首先讓學生猜測如果每個同學拿出自己所帶筆的1/2,是否相同??隙〞袃煞N答案,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驗證。在驗證過程中,先叫全班學生拿出所帶筆的偶數支。再是讓學生數出偶數支的1/2。最后全班交流,根據數據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1/2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1/2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三)運用新知,拓展延伸: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比較
兩本書的1/3不同,使學生認識到:
1/3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1/3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使認識進一步提升的:
任何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四)鞏固反饋,發展能力
在處理具體練習中,我覺得應該指出的是。
1.畫一畫中,無論如何畫,只要是整個圖形的1/4是一個小正方形既可。[這樣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分數整體與部分關系的理解,又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練一練第1題重點是分割法、移動法、旋轉、合并這些方法的使用。
3.練一練第2題重點體現涂法的多樣性。
4.練一練第3題重點除了體現畫法多樣性之外,還要比較平均分之后,每一個圖形的兩個1/2是否相同;還要比較這三個圖
形的1/2
是否相同。這部分其實是“總數相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總數不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的知識點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把已經形成的抽象認識進行了及時的練習和必要鞏固和強化。
優秀教學案例
《分數的意義》教案設計
學科:小學數學 年級:五年級 教材:青島出版社 學校:華店鄉藍天小學 作者:吳文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中學 小學
2.學科:小學數學
3.課題:分數的意義
4.課時:1
5.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模型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單位“1”的含義和分數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獲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理解單位“1”與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
三、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五年級下冊《校園科技周——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信息窗1《船模試航,航模放飛》P9-13。這節課的教學內容較為抽象,對學生有一定難度,尤其是對單位“1”的理解。學生更喜歡學習較為直觀,形象的知識,所以在對學生教學時,需要將抽象的知識與形象的場景相結合,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四、教學方法:
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與此同時,我將結合實際,合理選擇教學資源,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激活學生的原有認知,促進方法遷移。
五、教學思路及設計理念
1、在情境中引入
教學中,我直接引入新課,提出“三年級對我們已初步認識了分數,你能說出一個分數來嗎?這個分數是怎么得到的?” 復習導入是為了了解并做到尊重孩子的知識基礎,然后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2、在操作中感知
教學時,我讓學生幫我分蘋果,用這種方式對剛才各個小組的操作和匯報進行總結,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學生驚奇地發現1/4可以是一個物體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體的1/4。我就順勢告訴學生這上面例子中的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就用分數1/4表示。這也是對教材中小精靈提出的說明1/4的含義的一個完整概括。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王 波
華山九年制學校
2009.9.16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34—36頁。
二、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發展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三、教材簡析在三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數加減法及應用,解決與分數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這節課通過創設“拿彩筆”“看書”等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一樣,那么分數所表示具體的數量也不一樣”。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過程:(一)、了解起點,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三年級時我們已經認識了分數,能說一個你熟悉的分數嗎?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說這個分數的意義?(教師隨機板書) 2、師:你還知道有關分數的哪些知識?生匯報。 3、師:同學們對分數了解到真多!今天我們再次來探訪分數這個老朋友,相信你會對分數由更新的發現。(揭示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4、師:請你在圖上表示出對應的分數。(課件出示)表示好后在小組里交流表示的理由。 全班交流、質疑。 5、討論。師:在表示1/2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它們是怎么分的?分的對象相同嗎?) 生:都是平均分成2份,表示這樣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平均分的對象不同,有的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6、教師追問:這里是把誰看作整體“1”?一份是幾個?這個整體“1”還可以指哪些呢?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舊知“舉例、在圖上表示分數”,喚醒學生的知識經驗,而且從中繼續深入分析,巧妙引出“整體1”的概念,為后續學習做鋪墊。](二)創設情境,深化理解分數意義 活動一:拿彩筆 1、創設情境,請學生分別拿出三盒彩筆的1/2(其中有2盒水筆都是12支、有一盒是10支)。 師:這里有三盒彩筆,你能從每一盒彩筆中分別拿出1/2嗎?教師請三位學生到講臺前,提問:你們準備怎么拿呢? 生:我準備拿全部彩筆的一半。 生:我準備把全部彩筆平均分成2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就是全部彩筆的1/2。 師: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你發現了什么?講臺前的三位學生打開彩筆盒,認真地數著。 師:你有什么疑問? 生:我發現他們拿的支數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 生:會不會數錯了。 師:那你能上來幫助數一數嗎? 學生驗證。經過驗證是對的。 師:看來,沒有數錯。我們再來看前面一位同學提出的問題,他們三人都是拿全部彩筆的1/2,拿出的彩筆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和附近同學輕聲交流一下。 生:彩筆的總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也就是整體“1”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 請臺上的三位同學把所有的水筆都拿出來,并告訴同學們總支數是多少,1/2是多少支,驗證剛才的結果。 師: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利用課件呈現出示意圖。 小結:總支數不一樣,同樣是1/2,所表示的支數卻不一樣。活動二:說一說 1、小明看了一本書的1/3,小軍看了一本書的1/3,他們看的一樣多嗎? 2、比較、討論:“都是一本書的1/3 ,但表示的頁數不一樣多,為什么?” 3、質疑:怎么樣的情況下,兩本書的1/3是一樣的? 師:通過剛才拿水筆的游戲、觀察討論看書的情境,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一樣,那么分數所表示具體的數量也不一樣。 [設計意圖:創設了“拿彩筆”的情境,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感受新知。教師在這里充當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交流者,把學生對數學朦朧的經驗型理解提升到數學概念的層面。](三)鞏固延伸,反饋分析 1、看圖說數 (1)藍圓個數占整體的幾分之幾?要使藍圓個數占整體的1/2,怎么改?(可以增一增、換一換、減一減) (2)綠圓個數占整體的幾分之幾?提問:為什么都是4個,卻可以用不同的分數來表示? (3)紅圓個數占整體的幾分之幾? 提問:為什么都是3個,卻可以用不同的分數來表示? 小結并板書:部分相同、整體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樣,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 2、游戲 請1個同學站起來,請學生先后說出這位同學占大組人數、小組人數、全班人數、全年級人數(467人)、全??側藬担?863人)的幾分之幾。思考:請同學們想一想,同樣一個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數來表示呢?發散: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3、估一估 出示題目:一個整體的2/3是(8個圓),這個整體會是下列哪個圖形?請學生在本子上寫出結果,并準備說說思考過程。 4、辯一辯 導入:同學們還記得5月12日嗎?那真是一段沉重的記憶,四川汶川發生了里氏8級打地震。而今天,災區人民站起來了,他們正積極投身恢復重建。為了幫助四川的孩子們。淘氣他們學校就組織了捐款。 課件出示題目:為了幫助四川地震災區的災民,小明捐獻了零花錢的1/4,小芳捐獻了零花錢的3/4,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多嗎?請說明理由。 師生交流。 [設計意圖:在具體可感的問題情境中,繼續強化“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讓數學回歸生活。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提升學習的信心和能力。](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再認識,認識了什么? 總結:分數相同,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的量就不同;部分相同,整體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樣,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部分相同,對應的整體不一樣,用來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五)拓展 分數的產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你知道嗎?請看屏幕。 請大家打開課本第35頁閱讀“分數的小知識”。 學生交流。 課后,大家還可以通過查閱資料、網絡等形式去了解分數的知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歷史,并鼓勵學生多關注,通過多種形式查閱,拓寬數學學習的渠道。]
《認識分數》教案
第1節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9~81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了解平均分的含義。
2.初步認識幾分之一。
3.會用幾分之一表示簡單圖形的一部分。
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結合具體教學情境和操作活動,經歷由生活經驗到認識分數的過程。
情感態度
感受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幾分之一,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
難點:幾分之一的意義。
教具學具
課件情境圖、2個桃子、2把凳子、1張桌子、幾張長方形紙。
教學設計
一、出示情境圖,講故事引入
請同學們根據情境圖,分角色扮演,表演圖中的故事。
故事內容大意參考如下:
小猴子皮皮可淘氣了,這天,它站在樹上,東張西望的,想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亮亮和莉莉坐在樹下的一張石頭桌子旁,桌子上擺著2個又紅又大的桃子。皮皮的眼睛一下子直了,這可是它愛吃的呀!它還沒有吃早飯呢,肚子早就敲鼓了。
亮亮對莉莉說:“2個桃子,正好我們每人1個?!闭f著他們就要伸手,皮皮“嗖”地一下從樹上跳下來,拿起1個桃子說:“我也要吃。”莉莉笑著說:“小猴子,你一定餓了吧,這個桃子就送給你吧!”
“2個桃子,送給小猴子1個,就剩下1個桃子,怎么辦?”亮亮皺著眉頭對莉莉說。
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學生聚精會神地聽故事看表演。
(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接近自然也是孩子的天性,通過主景圖,把孩子的心與大自然聯系到一起,調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自然走進課堂。分角色表演,既鍛煉了孩子們的表演能力, 又能把課堂氣氛帶動起來)
師:對呀,1個桃子兩個人怎么辦呢?
在故事情境中提出問題。
學生樂于主動思考。
這時聰明的莉莉回答說:“咱們一人一半吧?!?/p>
在故事情境中提出問題,學生樂于主動思考。
二、導入新課
1.師:2個桃子我們記為2,1個桃子記為1,分桃時提到了“一半”,這個“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說法,用數學語言來說就是整個桃子的二分之一,那么“二分之一”可以用哪個數來表示呢?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新的數字朋友——分數。
學生帶著問題主動思考。
學生議論交流。
(自然導入新課)
生活中的“二分之一”。
師:你們還能舉出生活中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事物嗎?學生思考。
生1:一半月餅。
生2:半個西瓜。
生3:半個饅頭。
生4:半張紙。
……
(數學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尋找分數的影子,聯系實際)
2.教學例1。
出示例1圖片及問題。把盤中的三種食品平均分給2個人,每個人分到多少?
師:觀察一下,盤子中有哪三種食品?
生:橘子,牛奶,月餅。
師:這三種食品中橘子有幾個?
生:橘子有4個。
師:那么,4個橘子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
生:2個。
師:牛奶呢?
生:牛奶有2盒,平均每人分1盒。
師:月餅只有一個,該怎么分呢?
生:掰開,每人一半。
師:說得很好,對于一個月餅如果分給2個人,每人只能分得一半,我們就可以說每人分得二分之一塊月餅。
3.動手做一做。
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
(1)拿出一張長方形紙。
①把它平均分成2份。(強調平均)
②把其中一份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③學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教材上的三種折法和涂法)
學生獨立操作。
(動手是這個階段孩子的長處,這時的感性思維比較強,讓他們通過實際動手操作,折紙學習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師鼓勵學生用其他的方法解決問題。
④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一半,也就是這張紙的二分之一,記作。
⑤無色部分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該怎樣表示呢?
學生回答:二分之一。
用分數表示:。
⑥拓展:什么物體也能平均分,表示出它的?
(2)拿出一張長方形紙。
①把它平均分成3份。(強調平均)
②把其中一份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③學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④出示教材的兩種折法和涂法。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一份,也就是這張紙的三分之一,記作。
自由發言。
(在學生熟悉之后,把知識點給他們)
介紹寫法與讀法。
短短的橫線表示平均分,橫線下面的3表示平均分成3份,橫線上面的1表示為分成的1份,這個數讀作三分之一。
(3)再拿出1張長方形紙。
①把它平均分成4份。(強調平均)
②把其中一份涂上顏色。
③學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④請用分數表示出來。
學生獨立操作。進一步鞏固新知,嘗試利用所學解決新的問題。
⑤讀出自己寫的分數。
學生嘗試讀出“四分之一”。
⑥展示學生各自的分法。
4.試一試。
師:剛才我們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了2、3、4份,下面我們進一步把一張整紙平均分成5份、6份……能做到嗎?
學生思考,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開發新思維,將前后知識聯系起來。
①演示把一張紙平均分為2、4、8份的折法。
②啟發學生其他的做法。
③給其中1份涂上顏色,然后寫出份數并讀出來。
學生:觀察老師的做法。
獨立動手操作。
小組間讀一讀。
(這個環節里,教師需要細心,鼓勵孩子獨特的做法,并給予肯定和適當的啟示)
5.議一議。
師:回想折紙的過程、、中,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1:2表示把1整張紙平均分成了2份。
生2:3表示把1整張紙平均分成了3份。
生3:4表示把1整張紙平均分成了4份。
(通過“議一議”欄目,使整個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孩子把自己對“份數”的理解充分表達出來)
(1)依次出示:
師:請在這三個圖中選出含有的圖形。
學生議一議,說明道理。
學生思考:前面和后面的圓分成的兩部分大小不一樣。
學生得出結論:沒有平均分。
教師講解:平均。
(針對容易出現的漏洞進行討論,自己得出結論,學生印象深刻)
(2)觀察折紙,想一想,平均分的份數和每份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學生交流,得出結論: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所占的就越小。
(3)比較:
①同一個蘋果,2個人分;
②同一個蘋果,3個人分;
③同一個蘋果,4個人分;
思考三種分法中,哪種分法1個人分得的蘋果多?
利用結論,比較。
三、鞏固練習
1.讀一讀。
出示“練一練”第1題,學生讀出分數。
2.“練一練”第2、3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設置各種練習題目,鞏固所學。學生在掌握了新的知識后,會有一種急于解決問題的沖動,課堂設置這些練習,既可以滿足孩子,也可以充分暴露出存在的各種不足)
四、課堂小結
1.介紹生活中的分數。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與分數有關。(出示路牌、外國國旗等,讓學生說一說上面隱含的“分數”)
2.請你聯系實際,在身邊找一找“分數”。如:教室里窗戶上有四塊大小一樣的玻璃,每塊是它的幾分之幾。
3.向課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地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你一定還會發現更多的分數!
第2節認識幾分之幾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82~83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理解“平均”的含義,初步認識分數。
2.了解幾分之幾表示的意義。
3.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通過動手操作和相互間的交流、討論等數學活動,經歷認識簡單分數的過程。
情感態度
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激發學習分數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幾分之幾,理解幾分之幾的意義。
難點:幾分之幾的意義。
教具學具
三等分圓片、一張長方形紙。
教學設計
一、復習回顧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了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就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接下來,請大家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它的,看誰的方法最多。想一想你這樣折的道理是什么?
出示學生的幾種做法,并讓他們口述自己的理由,教師強調 “平均”二字。(回憶上節課內容)
二、探索學習
1.教學“分一分”。
(1)出示“分一分”。
1
①圖片1的兩部分大小一樣,是“平均”分。
②強調“平均”的含義。
③對于這張圖片,哪一部分可以用分數表示。
學生思考回答。
a.涂色部分是整個圓的一半,也就是這個圓的。
b.無色部分也是整個圓的一半,也是這個圓的。
(2)取出課前已經準備好的“三等分”圓。
①取其中1份涂上顏色,寫出分數,并讀出分數。
②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彩筆涂出2份。
提問份是整個圓的多少呢?應該如何表示?小組討論交流。
③活動之后,先讓學生回答自己的猜測,教師給予肯定與評價:2份是這個圓的,讀作:三分之二,里面有2個,與相比,只是取的份數不同。
(3)取出課前準備好的整圓圖片。
①你能把這個圓平均分成4份嗎?怎么做?
演示把圓對折兩次之后打開就得到四等分的圓。
②取其中1份涂上顏色,寫出分數,并讀出分數。
③取其中2份涂上顏色,試著寫出分數,并讀出分數。
2份是這個圓的 ,讀作:四分之二。
④取其中3份涂上顏色,試著寫出分數,并讀出分數。
3份是這個圓的,讀作:四分之三。
教師給予肯定與評價:四分之幾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組成的,它與四分之一相比,只是取的份數不同。
2.教學“議一議”。
(1)出示“議一議”第一個題目:在中,4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議一議”第二個題目。
(3)結合例題的過程,小組交流討論,發表意見。
①可以看成是把一個整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
②可以看成是把一整張紙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
總結:子可以看成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
注:強調“把1個整體平均分”。
我們今天認識了、、,它們也叫做分數,你們還可以舉出一些其他的分數嗎?
教師將學生舉的例子板書到黑板上,提問:好,大家都能找到這么多的分數朋友,真不錯!老師現在有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3.教學分數名稱。
(1)說一說。
①觀察這些數,它們都由幾部分組成?
②結合具體的例子,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分子、分母、分數線)
③讓學生自己舉例讀一讀。
④老師強調: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分母就是幾,表示這樣的幾份,分子就是幾。
(2)分數可以用來表示什么?(學生小組討論)
分數不僅可以表示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也可以表示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
進行“試一試”。
讓學生自己寫出幾個分數,說一說分母和分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2)實踐活動。
①以同桌為小組,分別在長方形紙上涂色表示出和,再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②進一步提問:是幾個,是幾個,2個比3個大還是?。?/p>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83頁“練一練”第1~3題,學生獨立完成,小組討論交流,匯報并糾錯。
2.教材第83頁“練一練”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匯報,集體訂正。
3.選擇題。
把10棵樹平均分成5份,2份是總棵數的( )。
A.五分之一 B.五分之二 C.五分之三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你能說一說嗎?
第3節比較分數的大小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84~85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比較同分子(分母小于10)的兩個分數大小。
2.比較同分母(分母小于10)的兩個分數大小。
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在“涂一涂”“比一比”“說一說”等數學活動中,經歷比較兩個簡單分數大小的過程。
情感態度
1.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2.樂于與同伴交流,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重點:分子是1和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的大小比較。
難點:理解分數大小的意義。
教具學具
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六等分的圓形紙,一張正方形紙。
教學設計
一、故事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西游記的故事嗎?
有一天,唐僧師徒四人行走在西天取經的路上,看到路上好多賣月餅的。悟空高興地說:“啊哈,今天是中秋節,好多月餅哪!”八戒流著口水說:“師傅,咱們就買些月餅嘗嘗吧?!碧粕f:“吃月餅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
唐僧說:“1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多少?把這個數寫下來?!?/p>
豬八戒很快就寫下了這個數。(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數是什么嗎?)
唐僧又說這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3個師兄弟,每人分多少?請寫下這個數?!?/p>
豬八戒想了想,又寫下了這個數。(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數是什么嗎?)
唐僧見豬八戒回答得這么快,就說那你希望怎么分這個月餅呢?”
八戒心想:我肚子這么大,一定要吃多一點兒!可是應該怎么分呢?
小朋友,你能給八戒出出主意嗎?
其實,這就轉化為比較塊月餅和塊月餅的大小,也就是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索學習
1.教學“涂一涂、比一比”。
(1)取出課前準備好的2張圓形紙,一個將圓二等分,一個將圓三等分。
①一個整圓的是多少?涂上顏色。
②一個整圓的是多少?涂上顏色。
③哪一部分大?
小組交流,說出自己的比較方法。
a.比較哪個部分占的面積大,哪個部分就大;
b.疊加的辦法比較。
……
④用什么符號比較數的大小?
說明>和<。
⑤回到故事中,解決八戒的問題。
(2)取出課前準備好的2張圓形紙,一個將圓六等分,一個將圓四等分。
①一個整圓的是多少?涂上顏色。
②一個整圓的是多少?涂上顏色。
③哪一部分大?小組交流,說出自己的比較方法。
a.比較哪個部分占的面積大,哪個部分就大;
b.疊加的辦法比較。
……
④說明<和>。
⑤你能發現什么結論?
對于同一個圓,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就越??;反過來,分的份數越少,每份就越大。
2.教學“看一看,比一比”。
(1)出示第一組圖片,由學生獨立觀察,說一說、在這里的意義。
(2)在 里填上合適的符號。
(3)說一說你是怎么比較的。
①在小組間討論。
②課堂代表發言。
③整理結論:
里有3個,所以比大,用式子表示:>
(4)出示第二組圖片,比較和的大小。
學生交流討論,說明理由。
里有3個,里有5個,因為3個的面積小于5個的面積,所以<。
對于其他的理由,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給予評價。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答案。
2.“練一練”第2題:學生結合線段比較分數大小,集體訂正答案。
3.“練一練”第3題:集體做以<,學生獨立完成剩下的題目,集體訂正答案。
4.“練一練”第4題:讓學生先找出最大的分數,然后按順序排列,小組交流并匯報。
5.“練一練”第5題:看學生接受水平和課堂進度進行。
(1)首先讓學生討論這四個分數的意義,然后涂色。
(2)比較涂色部分的大小,并且寫出分數的大小關系。讓學生嘗試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可從大到小,也可以從小到大。
上一篇:端午節小報圖片無字
下一篇:端午節小報內容30字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