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認,拼音是zài rèn,是指過去經驗或識記過的事物再次呈現在面前時仍能確認和辨認出來的過程。是識記和保持過程的結果,也是識記和保持成績的量度。再認的速度和確定性,取決于對原事物記憶的鞏固程度和當前事物與過去感知過的事物的相似程度。可分為完,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分數的再認識(一)教案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分數的再認識(一)教案3篇
【篇一】分數的再認識(一)教案
《分數的再認識》說課稿
諸佛庵鎮中心小學 陳俊
一、依綱據本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分數的再認識》第一課時。關于分數,在三年級下冊教材中安排了分一分、比大小、吃西瓜這些內容。學生已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的產生過程,認識了整體“1”,初步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一些簡單的分數,本節課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分數,為后面學習、運用分數知識做好鋪墊。
本節課的課題是《分數的再認識》,一個“再”字,就明確的告訴我們:這節課所學的分數知識與三年級的相比,是有深度的。一方面表現在,要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認識理解分數的意義;另一方面表現在,要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通過涂一涂、拿鉛筆、說一說等活動,體會整體不同,相同分數所對應的具體數量也不同,從而體驗數學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3、通過學生參與具體操作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主要是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課前需要準備相應的課件、三盒鉛筆(數量分別是8支、4支、8支)、每生一組方格圖
?二、聯系實際說教學法
“數學課堂教學中除了要使學生學會,更要使學生會學。”基于以上理念,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過程,自主思考,質疑評價是本節課的主要學習方法,通過涂一涂、拿鉛筆、說一說等活動真正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感悟數學學習的生命價值,體驗學習的快樂;教法的選擇則以創設新穎的問題情境,運用電腦輔助教學和直觀教學等多種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以達到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共同發展。
三、體現課標說流程
根據我對教材的認識和理解程度,把本課教學預設為以下幾個程序:
(一)、復習鋪墊,導入新課。由于學生是在三年級學習的分數初步知識,相隔時間較長,加之這里學習的分數意義范疇的拓展概念比較抽象,因此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非常必要。所以此環節安排了3個內容:①猜謎語。以謎語的形式引入新課,較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進入復習舊知環節。用母子兩邊分這個謎語引出本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分數;以十五只吊桶打水引出分數7/8,復習它的讀寫。順勢進行內容②7/8表示什么意義、③隨課件回憶曾經學習的分數知識。課件所演示的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能讓學生感興趣的同時也體現了分數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之后,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再一次來研究分數,板書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這個環節主要通過4個活動來再認識分數,達成教學目標。1、找整體。通過回憶我們發現除了可以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還可以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此時引導學生總結出把誰平均分,誰就是整體“1”;2、涂一涂。方格圖有三個:3格、6格、、9格。通過涂色可以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雖然都是1/3,但所涂小方格的具體數量是不同的,也為下一個拿鉛筆活動埋好伏筆。3、拿鉛筆。三位同學分別拿出自己手中鉛筆的1/2,可拿出的鉛筆數量卻是不同的(此時依此板書拿出的鉛筆支數)。這里引發沖突,可請學生猜測原因,到底是拿錯了還是每個人的鉛筆總數量不同呢? 經過討論交流,然后臺上同學拿出鉛筆總數進行驗證(板書對應的鉛筆總數),發現原來是鉛筆總數不同造成的。在這之后進行第4個環節說一說:從剛才的涂色和拿鉛筆活動中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不斷總結完善得出結論:整體“1”不同,相同分數對應的具體數量也不同(板書結論)。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所以要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 歷“尋找總結什么是整體——涂出不同整體的1/3——拿鉛筆猜測整體——交流 歸納得出結論”的一個體驗的過程,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層層鋪墊,步步 深入,從中體會整體不同,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三)、鞏固練習,提高認識
這里也分4步進行:1、比一比。小明和小剛都看了各自手中那本書的1/3,誰看得多呢?課件與課本原圖相比有所改動,他們手中的圖書部分被遮蓋了,這樣可以讓學生運用剛剛所學的知識對結果進行充分的猜測,已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2、畫一畫。以上根據整體和對應的分數可以知道具體數量,那么根據分數所對應的具體數量也可以找出對應的整體。這時課件顯示:一個圖形的1/5是個正方形,你能畫出原圖形嗎?并將學生畫出的不同的原圖形展示在黑板上,一方面開拓了思維,另一方面也能調動起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3、想一想。這個環節其實是對結論的拓展和逆運用。情境是:如果以自己為具體數量,你能說出自己可以用哪些分數表示?如:我占我們家人口數量的 ,占我們小組人數的 ,占我們班級人數的 ……想一想為什么1個人能用那么多的分數表示呢?讓學生初步體會分數整體與部分的辨證關系:整體不同,同一分數所對應的具體數量也不同;如果具體數量相同,但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分數也不同。4、試一試(作為機動處理):甲筐蘋果的1/5和乙筐蘋果的1/4一樣重,你能判斷哪筐更重一些嗎?其實也是由部分還原整體,但部分相同,但所表示的分數不同,所以對應整體就不同了。
(四)、全課小結,評價體驗
1、課件展示課本中的“你知道嗎?”讓學生從閱讀中了解分數的來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2、總結:你能用一個分數表達一下自己的收獲或作一下評價嗎?用分數作總結,進一步感悟分數的意義,學以致用。
總而言之,本課從新知的引入到應用再到拓展都有意識地營造一個較為自由的空間,讓學生能主動地去觀察、猜測、發現、驗證,積極地動手、動口、動腦,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形成方法,力求體現現代數學教學要求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的觀念。整個教學過程突出了三個注重:
1、 注重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樂趣。
2、注重師生間、同學間的互動協作、共同提高。
3、注重知能統一,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方法,靈活應用。
【篇二】分數的再認識(一)教案
分數的再認識(一)教學設計
年 級
五年級
教學形式
新授課
姚蕾
單 位
泗縣瓦坊鄉中心學校
課題名稱
分數的再認識(一)
學情分析
《分數的再認識》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分數的再認識》(34~36頁)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學生在三年級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和拓展的,為后面學習分數的性質以及公因數、公倍數等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整個的小學數學學習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教材分析
對于分數而言,學生是在三年級下冊教材“分一分(一)” 中,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在“分一分(二)”中學生初步感知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分數。這里的“再認識”已經很明確的告訴我們這里學習的分數知識與原來學習的分數知識是有區別的:一是在具體的情景中體會“標準”不同,分數所表示的意義也不同;二是結合具體的情景進一步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由于學生是在三年級學習的分數初步知識――相隔時間較長,加之這里學習的分數意義范疇的拓展――概念比較抽象,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讓學生充分的感知。《分數的再認識》是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其次,五年級的學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需要動手操作,理解知識需要具體的事物作支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與直觀操作,體驗分數產生的實際背景,進一步理解分數,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積極參與操作活動,主動地觀察、操作、分析和推理,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與挑戰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難點: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教學策略: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在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加之多媒體課件的恰當介入,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目的在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探索分數知識的全過程,通過分一分、說一說、畫一畫,從而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刻、靈活、扎實地掌握知識,完成知識的主動建構,在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的同時形成智慧,著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及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教學中,我將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
教學過程與方法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5分鐘)
1.游戲導入。 引導學生進行折紙游戲,折出一張紙的。 2.引導學生質疑:這張紙是否同樣大。 3.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動手折紙,折出一張紙的。 2.觀察并思考,交流得出:用相同大小的紙折出,折出后的紙的大小相同;用不同大小的紙折出,折出后的紙的大小不相同。 3.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形的涂色部分。
二、實踐操作,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16分鐘)
1.引導學生舉例說明可以表示什么。 2.講述什么是分數。 3.組織圈蘋果活動。 (1)圈蘋果。 要求:有三堆蘋果,分別是8個、12個、16個,請從每一堆蘋果中分別圈出全部的。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你的發現。 4.質疑:圈出蘋果的個數是否相同。 5.引導學生總結。
1.匯報并展示可以表示什么。 2.隨著教師一起總結。 3.(1)用圓片代替蘋果圈一圈。 (2)觀察,找出圈出的蘋果在數量上有什么不同。 4.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匯報:每一堆的蘋果總個數不一樣,所以圈出的蘋果個數不同。 5.隨著教師一起總結。 全部蘋果是8個,全部蘋果的是6個;全部蘋果是12個,全部蘋果的是9個;全部蘋果是16個,全部蘋果的是12個。 我們把蘋果的總個數看作一個整體,分數相同,整體不同,那么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2.在下圖中涂顏色,表示出它的,可以怎么涂?
3.小麗喝了一瓶果汁的,姐姐喝了剩下果汁的,她們喝的果汁一樣多嗎?為什么
三、鞏固延伸,再次體會。(10分鐘)
課件出示:兄妹兩人吃蛋糕,哥哥吃了一塊蛋糕的,妹妹吃了另一塊蛋糕的,兄妹兩人誰吃得多?為什么?(不具體介紹蛋糕的大小) 1.獨立思考。 2.引導同桌交流。 3.師生共同總結。
1.獨立思考:會不會同樣多?怎樣判斷誰吃得多? 2.與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蛋糕的大小不同,相同分數代表的具體數量也不同。誰的蛋糕大,誰就吃得多。 3.得出結論:整體不同,相同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4.選擇。 比較兩堆鋼珠的,數量( )。
A.相等
B.不相等
C.無法確定
四、鞏固練習,應用知識解決問題。(5分鐘)
1.指導學生完成活動一。 (課件出示教材63頁中間情境)一個圖形的是2個正方形,畫出這個圖形。 2.指導學生完成活動二。 (課件出示教材63頁下面情境)同桌兩人分別從自己的文具盒中拿出偶數支鉛筆,再拿出各自的,比一比,誰拿得多?
1.(1)獨立思考,畫一畫。 (2)全班展示畫法,進行評議,得出:畫法不唯一,只要是由8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構成的圖形均可,選代表表述問題答案。 2.小組內實際操作,探究問題答案,得出結論:鉛筆的支數越多,的量也就越多。
5.一個圖形的是下面這個三角形,畫出原圖形。
五、課堂總結,拓展延伸。(4分鐘)
1.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2.介紹分數產生的歷史。 3.布置課后學習內容
了解分數產生的歷史,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獲。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一)
整體
分數
部分
8
6
12
9
16
12
我們把物體的總數看作一個整體,分數相同,整體不同,那么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分層作業設計
單位:泗縣瓦坊鄉中心學校 姓名:姚蕾 日期:2017.11.20
【篇三】分數的再認識(一)教案
《分數的再認識(一)》教學設計
太和縣桑營鎮淝南小學
郭 亞 磊 2014.11.28
《分數的再認識(一)》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上第63—64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
1、猜分數。(用分數表示下面的成語。)
十拿九穩( ) 一分為二( ) 七上八下( )
在三年級時,我們就對分數進行了初步的認識,老師有幾個題目想考考大家。
2、用分數表示出下面圖形的涂色部分。
( ) ( ) ( )
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1、平均分;2、一個圓是一個整體,一個長方形是一個整體。
3、如圖:圖中陰影部分能用表示嗎?為什么?
通過檢查同學們學的很好,那么今天我們就再一次走進分數的世界,讓我們共同享受分數帶給我們的快樂!今天,我們來學習“分數的再認識(一)”。【板書課題:分數的再認識(一)】
二、探究新課。
(一)、說一說。
可以表示什么?舉例說一說。
1.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
2.教師課件出示,教材63頁上的三幅圖。教師強調:同一個分數的意義,可以有三種方式來表示,一是把一個圖形看作一個整體;二是把多個圖形看作一個整體;三是把多組圖形看作一個整體。
3.小結: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
(二)畫一畫。
1.師:同學們表現得真出色,老師獎勵給大家一副精美的圖案,課件呈現一張圖片:
2.引導畫一畫:這兩個正方形是老師這幅圖案的,那你能猜測出這幅完整的圖案嗎?大家拿出方格紙,試著畫一畫。
同學們的想像力真豐富,畫得也不錯,誰愿意把自己畫得圖案展示給大家看?
3. 同學們都很有創意。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圖形雖然形狀都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一樣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八個正方形組成的。)老師課件出示淘氣、笑笑、奇思的畫法。
歸納:一個圖形的是兩個小正方形,所以原來的圖形只要有8個正方形就可以了,圖形的形狀可以不同。
(三)看一看,想一想。
1、師:大家都知道“西游記”的故事吧。在唐僧師徒取經的過程中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教師邊講邊演示動畫課件)
有一天,師徒四人走著走著都覺得餓了,唐僧就讓三個徒弟分別去摘些果子來充饑。這師兄弟三人毫不怠慢,立刻駕云而去。不一會兒就都回來了。唐僧特別高興說:“你們把各自摘到的全部的果子的二分之一拿出來吧,其余的就算獎賞你們的啦!”結果孫悟空拿出了4個桃子,沙和尚拿出了4個鴨梨,豬八戒拿出了3個蘋果。唐僧不高興了,認為豬八戒準又多吃多占偷偷留了一部分自己吃。豬八戒大喊冤枉,孫悟空和沙和尚也一起作證,說這次真的是冤枉了豬八戒。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你們能幫助豬八戒解釋清楚嗎?
2、小組合作討論。
⑴師:請同學們根據告訴我們的數學信息,說一說二分之一所對應的整體分別是什么?二分之一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分別是多少個?
⑵分別用圓圈代表蘋果、三角形代表桃子、長方形代表鴨梨,在小組內帶著以下 3個問題擺一擺,議一議。
想一想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分別是怎樣拿的?
他們各自的果子總個數是多少?
應該怎樣說才能幫助豬八戒說清楚,讓唐僧心服口服?
3、集體交流,匯報討論結果。
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再全班匯報。學生一邊匯報,教師一邊板書;最后教師演示課件。
4.小結。
同一個分數,整體量不同,所對應的部分量也不同。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你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我們利用剛才學習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三、幸運闖關
第一關:選一選。
( ) ( ) ( )
( ) ( ) ( )
第二關:圈一圈,填一填。
第三關:說出下面每一個分數表示的意義。
1、一張報紙的版面用于廣告宣傳。
2、我們班有的男生喜歡打籃球。
四、你知道嗎?(介紹分數發展史)
大約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用嘴巴形狀的圖形來表示分數。時間在緩緩的流逝,大約在兩千多年前古代中國人用籌表示分數。過了很長時間,在公元八世紀時,古印度人發明了數字。又過了400多年,到了公元十二世紀,古阿拉伯人用一根橫線將分子和分母隔開,分數就成了現在的樣子。
學生在了解分數發展過程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五、反思總結暢談收獲。
通過今天的學習,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
思考題 :
為幫助四川汶川地震災民重建家園,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嗎?請說明理由。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一)
整體 對應的
84
84
6 3
同一個分數,整體量不同,所對應的部分量也不同。
教學反思:
推薦訪問: 再認 教案 分數上一篇:護理學科建設包括哪些內容【5篇】
下一篇:一流學科建設【四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