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詞,就是字與詞。意思是;漢字和詞語,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三峽文言字詞整理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三峽文言字詞整理4篇
《三峽》知識點整理
?????知識要點整理
一.原文注釋和翻譯
原文1: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
注釋;①自:在??????②略無:完全沒有.略,完全,全部
③闕:同”缺”,中斷
翻譯:?在七百里長的三峽中,兩岸群山連綿,沒有一點空缺的地方.
?
原文2:重巖疊嶂(zhàng),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ī)月。
注釋;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樣的山峰??????②隱,蔽:遮蓋
③自:如果??????????????????????④亭午,正午。
⑤夜分,半夜????????⑥曦,早晨的陽光,這里指太陽
翻譯:?重重疊疊的巖峰像屏障一樣,遮蓋住了藍天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
原文: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絕。
注釋;①至于:到了?????????②襄陵:上,漫上;丘陵
③沿:順流而下;?????④溯:逆流而上
⑤絕:斷
翻譯:?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兩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斷了.
?
原文4: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注釋;①或:有???????②其:這,從白帝城到江陵的距離
③雖:即使
④乘奔御風: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風。奔,奔馳的快馬。
⑤不以:不如;以,認為,如?????⑥疾:快
翻譯:?(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則)有時早上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長風,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
原文5:春冬之時,則素湍(tuān)綠潭,回清倒影。
注釋;①之時:的時節;時,季節,時節
②素湍:白色的急流????③回清:回旋著清波
翻譯:?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著(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
?
原文6:絕巘(yǎn)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shù)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注釋;①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絕,極;巘,山峰
②飛。飛瀉????????③漱(shù)沖蕩
④其,它們,指怪柏???⑤清榮峻茂:水清,樹茂,山高,草盛
⑥良:實在,的確
翻譯:?極高的山峰上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古柏,懸掛著的泉水瀑布,從它們中間飛瀉,沖蕩下來。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
原文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注釋;①晴初霜旦: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
②肅:寂靜???????③屬:連續不斷;引:延長
④響:回聲???????⑤轉:同”囀”,聲音曲折
⑥絕:消失
翻譯:?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里一片清冷寂靜,常常有一些高處的猿猴拉長了聲音在叫。叫聲連續不斷,音調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
?
原文8: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注釋;①故:所以??????②漁者:打漁的人
③三聲:幾聲.三,不表示確數
翻譯:?所以打漁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巴東三峽當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我的 眼淚就沾濕了衣裳)
?二.常識
????作者簡介:
1.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時的地理學家,散文作家。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經注》四十卷。《水經注》名為注釋《水經》,實則以水經為綱,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關于課文
2.本文節選自《水經注·江水》。《水經注》是注解《水經》的,但本身又是一部內容豐富、獨具風格的著作。它不但補充了我國水道情況,也記載了江河沿岸的地理古跡、景物、神話、傳說和風俗習慣等。是研究我國地理的重要資料,也是一部優秀的散文著作。
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
三、 閱讀理解
1、概括每段段意。
第1段、總寫三峽兩岸山勢的雄偉。
第2段、寫三峽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第3段、寫三峽春冬的奇麗景色。
第4段、寫三峽秋季的凄清景色。
2、三峽總特點:雄奇險拔,山高峽長, 清幽秀麗,
3、全文的寫作順序
明確:全文從山、水兩方面來寫。
??????總寫山,分寫水,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景色。各自特點為:
??????山:連綿高峻、雄奇險拔——高峻美
??????水:
????????夏水:浩大湍急、迅猛兇險——奔放美
????????春冬之景:清榮峻茂、清幽秀麗——清幽美
????????秋景:林寒澗肅、凄清寂靜——凄婉美
4、本文先山后水的原因:
???兩山夾水的地方稱之為峽,有山才有峽,所以從山寫起。山峽的水又是最具特色的,所以接著寫水。
???這里字字扣山、句句寫峰,只字未提水,但明處寫山,暗中卻涵蓋了水。既寫了山勢的險峻,又寫了江面的狹窄,為下文寫夏水的迅猛作鋪墊。
5、文章寫水為什么不按四時順序來寫?
?????先寫夏水,后寫春冬之水,是因為夏水最盛,最為兇險、迅疾,最具特點。下面不按秋、冬、春的順序來寫,而是先春冬合寫,后單寫秋天,也是按水勢的漲落安排。夏天江水暴漲,春冬風平浪靜,秋天水枯谷空,順勢而下,合情合理。
6、結尾引用民歌的作用:
????照應前文,突出了三峽秋天清幽寂靜、山高峽長的特點;側面渲染三峽秋天凄清哀傷的氣氛,突出凄婉美;同時側面表現了漁民船夫的悲慘生活。
7、長江三峽工程舉世矚目,請結合你對它的了解,說說這一工程竣工后,《三峽》中哪些內容將會改變?(舉出兩條即可)
(1)不會再有“沿溯阻絕”的情況。(2)水流趨緩,“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也不會再有。
8、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電站,從文中也可找出兩條理由。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并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
(1):水流急。原句: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理由(2):落差大。原句: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9、昔日美麗的三峽,如今更加聞名,并吸引無數中外游客前來觀光。請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寫一段導游詞,向游客介紹三峽的風景特點和時代變化。
????各位游客,歡迎你們來三峽觀光。七百里三峽雄奇險峻,江流洶涌。秋景凄寒,猿鳴哀轉。走進三峽人家,品嘗金黃蜜桔,登上三峽大壩,感受磅礴氣勢,多情三峽歡迎您!
10、請寫出你所積累的寫長江的詩句。
(1)山隨平里盡,江入大荒流。(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3)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4)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5)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6)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7)早發白帝城?(唐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四、語言品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答:通過側面描寫,渲染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狹窄。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答:運用比較的手法,突出地表現了夏日江水的迅疾。
3、“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描寫得形神兼備,試分析好在哪里?
????答:這兩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林木山石)的影子。兩句動靜結合,以“回清”寫“素湍”的動態,以“倒影”寫“綠潭”的靜態,極言江水這清澈;色彩鮮明,“素湍”見浪花之雪白;“綠潭”顯潭水之清澈。
4、 這樣美的三峽,作者共用一百五十余字就描繪得如此出神入化,其語言之美,其筆法之妙,實在令人稱奇。請你說說文章哪些地方寫得美,寫得妙。(可從語言、結構、描寫的角度等方面著手)
示例1:三峽的水美,你看夏水素湍急,有時早上乘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呢。
示例2:作者描寫景物美,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如:文中描寫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綠”繪色,以 “湍”“懸”“漱”繪形。這些皆與“清榮峻茂”相照應。
示例3:課文的描寫手法美,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出了兩岸連山,群峰對峙的雄姿。同時又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側面烘托了三峽峰巒綿延,隱天蔽日的山勢。
五、總結建構
1.主題:本文通過對三峽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寫,表現了三峽壯麗的風光。
2.寫作特色:
(1)布局:獨具匠心。(詳見“課文分析”5)
(2)全文描寫注意動靜結合,節奏有張有弛。文中寫山為靜,寫夏水為動,寫春冬景色靜中有動,從文中局部來看,也是動靜結合。
(3)語言簡練、生動,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六、理解性默寫:
1、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2、文中從正面寫山高峻、挺拔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3、側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4、寫水勢兇險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5、文中側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5、全文描寫江水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6、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7、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的句子是“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
8、由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這一詩句,你想到《三峽》中與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
??????????????????????????附:文言現象總結
一、通假字
1、略無闕處(“闕”通“缺”,空缺)
2、哀轉久絕(“轉”通“囀”,聲音曲折)
二、一詞多義
1、絕:
①沿溯阻絕(斷)??????②哀轉久絕(消失)?????③絕巘多生怪柏(極,極高)
2、自: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②清榮峻茂(水清澈)
4、其:①其間千二百里(這,指白帝城到江陵的距離)????
???????②飛漱其間(它們,代古柏)
三、古今異義:
1.或王命急宣(或:有;今義:常用于選擇復句的關聯詞)
2.雖乘奔御風(雖:古義:即使,表假設;今義:雖然,表轉折)
四、詞類活用: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動詞用作名詞,奔馳的快馬)
2、空谷傳響(空谷: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響:動詞作名詞,回聲)
3、回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4、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動詞,降霜)
5、素湍綠潭(湍:形容詞用作名詞,指急流)
五、特殊句式:
1、互文句
①重巖疊嶂(即“重疊巖嶂”)
②隱天蔽日(即“隱蔽天日”)
③林寒澗肅(即“林澗寒肅”)
2、并提句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應理解為“自非亭午,不見曦;自非夜分,不見月)
②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應理解為“素湍回清,綠潭倒影”)
3、省略句
①飛漱其間(即“飛漱(于)其間,省略介詞“于”)②有時朝發白帝(即“有時朝發(于)白帝”,省略介詞“于”)
《三峽》文言文翻譯
導讀: 《三峽》簡介 酈道元(?—527),字善長,范陽涿縣(今河北涿縣)人。青少年時代在青州度過。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官尚書祠部郎中、尚書主客郎中、治書侍御史。宣武帝朝,歷仕冀中鎮東府長史、潁川太守、魯陽太守,延昌四年(515),因故罷官。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復出,授河南尹。孝昌二年(526)為御史中尉,執法嚴峻,結怨于汝南王元悅。次年,雍州刺史蕭寶夤反,元悅借故舉道元為關右大使,卒被執遇害于陰盤驛亭。道元好學博覽,著有《水經注》四十卷。尚有《本志》十三篇及《七聘》諸文,今皆亡佚。《水經》是魏晉時人所著(舊題漢桑欽撰)的一部記載全國水道的地理書。道元博采漢魏以來文獻碑刻,考證經文正誤,敘述了一千多條水道的源流經歷、山川名勝,引用書籍多至四百三十七種,極大地豐富了原書。《水經注》雖屬于地理著作,但描寫委婉曲折,文字峻潔明麗,文學上也有較高成就。 【原文】 三峽(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翻譯】 在三峽七百里當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在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這時候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到了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深潭,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茂,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嗚叫,聲音連續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有首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三峽》文言文翻譯】1.三峽的文言文翻譯2.三峽文言文翻譯及原文3.文言文三峽翻譯和原文4.文言文三峽原文及翻譯5.初中《三峽》文言文及翻譯6.三峽文言文原文及翻譯7.文言文《三峽》翻譯8.三峽文言文精讀
上文是關于《三峽》文言文翻譯,感謝您的閱讀,希望對您有幫助,謝謝
三峽文言文閱讀
《三峽》文言文閱讀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回答:
1、請分別概括三峽四個季節的特點。①夏季:水大流急;②春冬:秀麗奇絕;③秋季:蕭瑟凄涼。
2、填空:①體現三峽長的語句是:三峽七百里,兩岸連山,略無闕處。②體現三峽險的語句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③表現水流急速的兩個四字短語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④表現山河秀麗的語句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⑤表現秋境的凄清,令讀者身在其境的兩個四字短語是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3、第三段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溯其間”的動景,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4、第三段文字寫出了三峽怎樣的景色特點?清榮峻茂
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6、文章花了大量筆墨,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直接描繪三峽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卻寫到“漁者歌曰”,這是采用的側面描寫(間接描寫)描寫手法,其作用是渲染了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景色,也表現了作者對三峽沿岸人民生活的同情。
7、第四段寫什么季節的景色?作者是從哪一角度寫景的?表現了景物什么特點?秋季。聽覺。表現了幽靜、寂寥、凄異的特點。
8、文中對三峽景物的描寫很有特色。請從文中再選出兩處景物,仿照例句進行描寫。例:碧綠的潭水,怪異的松柏。飛懸的瀑布,悲涼的漁歌,險峻的山峰,凄厲的猿啼
9、在本文中,有哪些語句與李白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所描寫的內容相印證?
文章的第二段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段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都是寫連續不斷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則和詩中的“萬重山”相應。
10、讀了第②段的內容,你聯想起李白的《朝發白帝城》中的哪一句詩?我的聯想: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詩“兩岸猿聲啼不住”,在本文中具體描述的句子是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11、請舉出含“三”字,其含義也是表示“多”或者“少”的成語、俗語、典故等:猿鳴三聲淚沾裳、士別三日、三人行必有我師、三言兩語、三頭六臂。
12、作者寫水為什么首寫夏水,并將春冬二季合為一體?
本文重在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長江在三峽段的迅疾兇險之特征亦體現得尤為突出,故作者將“夏水”置于首位。
春冬二季的長江皆有“清榮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為一體描繪。
13、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電站,也可以從本文找出兩條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并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原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或:雖乘風御風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原句: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1.鄂(è)豫(yù)綏(suí)靖(jìnɡ)阻遏(è)銳不可當(dānɡ)
2.尖利能耐悠閑寒噤(jìn)陰慘仄(zè)歪央(yānɡ)告
轉(zhuǎn)彎抹(mò)角月明風清張皇(huánɡ)失措(cuò)
3.拂(fú)曉瓦礫(lì)地窖(jiào)鞠(jū)躬(ɡōnɡ)顫(chàn)巍(wēi)巍
4.贓(zānɡ)物箱篋(qiè)制裁(cái)蕩然無存
5.肅穆(mù)荒謬(miù)健(jiàn)忘
11.雄跨(kuà)雄姿殘損(sǔn)古樸(pǔ)推崇(chónɡ)
惟(wéi)妙(miào)惟肖(xiào)巧妙絕倫(lún)
12.美感史詩駐(zhù)足
13.軒(xuān)榭(xiè)敗筆丘壑(hè)嶙(lín)峋(xún)鏤(lòu)空薔(qiánɡ)薇(wēi)明艷因地制宜(yí)重巒(luán)疊(dié)嶂(zhànɡ)
14.磬(qìnɡ)鰲(áo)頭琉(liú)璃(li)藻(zǎo)井蟠(pán)龍
中軸(zhóu)線金鑾(luán)殿(diàn)
15.屏(pínɡ)風納(nà)涼帷(wéi)幕緩沖造型傖(cānɡ)俗(sú)雅(yǎ)俗之別
6.駭(hài)擄(lǔ)悚(sǒnɡ)惶(huánɡ)急瘡(chuānɡ)疤(bā)
詰(jié)問渴慕(mù)疏懶(lǎn)霹(pī)靂(lì)孤孀(shuānɡ)
7.交卸(xiè)奔(bēn)喪(sānɡ)狼藉(jì)簌簌(sù)典質
賦(fù)閑頹(tuí)唐瑣(suǒ)屑
8.凹凼(dànɡ)尷(ɡān)尬(ɡà)煩躁微不足道大庭廣眾
9.傴(yǔ)惶(huánɡ)恐荒僻(pì)塌(tā)敗取締(dì)
骷(kū)髏(lóu)滯(zhì)笨愧怍(zuò)
10.克(kè)扣(kòu)接濟(jì)唏(xī)噓(xū)稀(xī)罕(hɑn)
噩(è)耗(hào)呵(hē)斥(chì)焦灼(zhuó)伎(jì)倆(liǎnɡ)
顛沛(pèi)吊唁(yàn)文縐(zhōu)縐長途跋(bá)涉(shè)
窮愁潦(liáo)倒風塵苦旅雞零狗碎低眉順眼
連聲諾(nuò)諾生死禍(huò)福
16.萌(ménɡ)發次第翩(piān)然孕(yùn)育銷(xiāo)聲匿(nì)跡
衰(shuāi)草連天風雪載(zài)途周而復始草長(zhǎnɡ)鶯飛
17.囊(nánɡ)克隆繁衍(yǎn)胚(pēi)胎蟾(chán)蜍(chú)
鱗(lín)片脊(jǐ)椎(zhuī)兩棲(qī)相(xiānɡ)安無事
18.褶(zhě)皺劫(jié)難致密追溯(sù)天衣無縫
19.失衡藩(fān)籬(lí)監(jiān)控歸咎(jiù)在劫(jié)難逃
五彩斑(bān)斕(lán)嘯(xiào)聚山林束(shù)手無策(cè)
物競天擇(zé)無動于衷(zhōnɡ)
20.幻覺吟(yín)詠(yǒnɡ)綺(qǐ)麗殷(yān)紅變化多端
日薄(bó)西山氣息奄(yǎn)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hūn)
溫故而知新
——《三峽》文言文復習
安遠鎮初級中學 蘇雪蓮
復習目標:1.加強誦讀,培養語感。
2.掌握課文基本知識。
3.能以本節課為例,掌握文言文復習的基本思路。
教學過程:
復習點一:掌握重點作品的作家作品常識
對于《三峽》,你知道哪些關于這篇文章的作家作品常識。
復習點二: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章中的含義。
文言詞語1通假字:略無闕處
文言詞語2詞多義:1.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2.沿溯阻絕 絕巘多生怪柏
文言詞語3詞類活用:1.乘奔御風2.良多趣味3.空谷傳響
文言詞語4解釋下列不同顏色字詞:1.不見曦月2.夏水襄陵
復習點三: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章中的含義:
1.虛詞“之”的用法:2.虛詞“而”的用法:
方法點撥
復習點四:理解性背誦、原文默寫
2005湖北襄樊本文寫景善于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寥寥幾筆,便能將景物的神韻表現出來,如只用“□□□□,□□□□”8個字,便寫出了春冬之時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2分)(出自《三峽》)
2006湖北黃岡填空:文中用“ ”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 ”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出自《三峽》)
精要練習:用原文回答:
表現群山高峻的句子是:表現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現春冬清流緩的句子是:表現秋季凄清蕭瑟的句子是:
復習點五:理解并翻譯文章中的句子
方法再現
復習點六: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歸納文章內容要點。
你認為《三峽》的內容要點是什么?本文通過對三峽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寫,表現了三峽的壯麗風光。
復習點七:分析概括文章所表達的作者的觀點態度。
你認為《三峽》所表達的作者的觀點態度是什么?表現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
復習點八:對文章的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體會和見解。
1.你認為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2.文段中引用“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有什么作用?
3.閱讀課文,找出文中寫景的句子,體會它們的語言特點。
4.《三峽》與朱自清的《春》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處?試簡要說明。
教師小結:
作業:以本課為例,按照六個方面自主復習《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自行出兩份測試題,在小組內交流。
推薦訪問: 文言 字詞 整理上一篇:三峽的字詞整理集合6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