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鄉村振興,經驗材料(通用6篇)

| 瀏覽次數:

鄉村是指鄉村地區人類各種形式的居住場所(即村落或鄉村聚落),鄉村一般風景宜人,空氣清新,較適合人群居住,民風淳樸,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鄉村振興 經驗材料6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鄉村振興 經驗材料6篇

鄉村振興 經驗材料篇1

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經驗交流材料

  1夯實黨建基礎,引領鄉村振興(街道)

  學士街道以岳麓農趣谷田園綜合體為重點,通過夯實農村黨建基礎,以組織振興引領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

  夯實基層黨建,鞏固振興基礎

  整合優勢資源,將學士城建開發有限公司黨支部與岳麓農趣谷景區黨組織整合為岳麓農趣谷聯合支部,將岳麓農趣谷所在地的學華村第一黨支部與岳麓農趣谷聯合黨支部結對共建,讓兩個黨支部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者和命運共同體。選派街道優秀年輕干部擔任黨建指導員,常駐基層支部指導各項工作開展。發揮黨小組長基石作用,選優配強中堅力量,構建更為穩固的組織框架和后備梯隊,培養一批懂基層、愛農村、愛農民的干部隊伍。

  著力把脈定向,帶頭振興示范

  街道工委將走訪調研作為鄉村振興實施的基礎步驟,多次調研岳麓農趣谷、學華村,對景區及周邊142戶居民開展集中走訪,就居民家庭基本情況、基層問題反映、就業意向、創業需求等進行了全面的調研。在鄉村振興建設中,指揮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為一種心照不宣的行為準則,每個干部在埋首案頭、山間挖土、走訪宣講之間自然交替,70余名黨員干部自愿報名揮柴刀、砍竹子,為共享菜園配套建設節約2萬元資金… …不論是紙上規劃,還是挑土建設,黨員干部帶頭成為“鄉村振興”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成為服務群眾最有力的回應。

  做好融合文章,激發振興活力

  街道致力于做好岳麓農趣谷聯合支部“城鄉融合、以城帶鄉”文章,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態”等旅游資源,開發自耕園藝、家庭自助廚房、互聯網銷售平臺等農業延伸特色服務,探索城鄉共享菜園建設模式,提升本地農副產品附加值。結合實際,在岳麓農趣谷內率先建立岳麓黨員群眾講習所,講習內容涵蓋黨課、農業技術等各方面專題,大力培育有擔當、勤作為、懂技術的新型農民。成立新鄉賢委員會,推選堪擔表率、經驗豐富的村民擔任鄉賢,積極參與村民矛盾調解,構建村風淳樸、村民自治的和諧鄉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節約資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及房屋資源,引導并規范村民發展農家樂、茶館、小超市等家庭經營,打造綠水青山的生態樣本。

  2鎮

  “黨建+” 引領鄉村振興

  近年來,十八里鎮 從嚴從實抓好基層黨建工作, 推廣”黨建+”模式,不斷推動 鄉村振興戰略和全鎮經濟社會發展。

  突出黨建引領,找準鄉村振興著入點

  十八里鎮把打造服務型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建工作的總抓手,堅持加快鄉村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始終將加強黨建工作擺在首位,以農村黨組織為龍頭,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依托,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大力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建強組織作保障,抓好領導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提升新時代黨領導農村工作的水平。

  建章立制增活力,規范農村社會治理程序,提檔升級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發動群眾積極參與鄉村環境整治,促進鄉村和諧美麗、安定有序。

  傳承文化樹新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思想引領作用,把傳承民族文化融入新農村建設,以文化創建、家風家訓教育、推動鄉風文明進村入戶、入心入腦。

  實施“黨建+”模式,找準鄉村振興突破點

  黨建+產業發展:依托市政府重點工程亳藥花海休閑觀光大世界項目區位優勢,指導各村黨組織制定適合本村實際的發展規劃,實行“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支部+黨員+群眾”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組織各村黨性覺悟高、辦事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黨員,每人聯系5戶農民,在項目建設中做好入戶宣傳解釋、問題收集、矛盾調處等工作。通過黨員率先引領,帶頭與企業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帶動村民流轉土地近80萬畝,保障花海項目區企業用地需求。 鼓勵各村成立勞務服務專業合作社,以優秀黨員為帶頭人參與流轉土地企業的耕種管收,在服務企業的同時,每年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5萬元以上,社員年人均增加收入4000元以上。

  黨建+新村建設: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建成中心村4個,實施基礎設施全部配套到位;投入億元實施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改造和舊村改造工程;投入4000多萬元,實施農村公共綠地、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推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開展公共設施維護、衛生保潔、道路養護等服務。大力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契機,新建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11個,實現為民辦事全程化代理、一站式辦理、網絡化服務。

鄉村振興 經驗材料篇2

武漢市激發鄉村振興新動力的主要經驗及建議

?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是抓住戰略關鍵點。針對近年來閑置農房沉淀不活、工商資本進入農村不熱、農民增收渠道不多等問題,20XX年以來,武漢市大力實施“三鄉工程”,通過體制機制改革、發展模式創新,促進了城鄉有效對接,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武漢樣本”。截止20XX年10月底,“三鄉工程”共吸引352位能人回鄉創業,各類社會資金投入農村達145.36億元;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總額達17.97億元。其中,271個貧困村農民增收2.25億元。近日,武漢“三鄉工程”入選20XX年中國“三農十大創新榜樣”。本刊就武漢市“三鄉工程”核心內容和推進舉措進行了歸納整理,并就內蒙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幾點建議,僅供參閱。

武漢市創新實施的“三鄉工程”,其核心是通過市民下鄉工程,盤活了農村閑置資源;能人回鄉工程,拓展農村經濟發展空間;企業興鄉工程,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最大特色,就是不完全依靠政府扶持,而是充分依靠社會力量,用市場機制去激活城鄉要素有序流動,真正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主要推進舉措:

一、創新政策,為“三鄉工程”提供支撐

武漢市把“三鄉工程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新引擎,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統籌規劃,出臺了一系列高效舉措。

? ?一是破解工作思路。依靠政府政策引力、市場機制活力、社會參與助力、農民自身動力共同推動,充分調動各方面要素資源投向農村。

? ?二是優化政府服務。在政府服務上,武漢市整合農業、財政、建設、土地、環保等10多個市直部門和各區的力量,集成農業農村的資金和政策,形成服務合力。建立完善“政府搭臺、企業(市民)唱戲、農民受益、合作共贏”的運作模式,組織開展30多場“市民下鄉看房團”、能人回鄉導師團等活動。運用“互聯網+”搭建高效網絡信息平臺,讓有閑置房屋的農戶和下鄉意愿的市民、企業無縫對接。

? ?三是創新政策集成。武漢市將過去零星的城鄉融合發展舉措進行系統集成,制定出臺鼓勵“三鄉工程”的“黃金二十條”“鉆石十條”“能人回鄉四張牌”“農業共享經濟”等政策措施,聚焦市民、能人、企業關注的“生態農業”“鄉村旅游”“養老休閑”“文化創意”“民間非遺傳承”等項目,為實施“三鄉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鄉村振興 經驗材料篇3

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經驗交流材料


    1夯實黨建基礎,引領鄉村振興(街道)
  學士街道以岳麓農趣谷田園綜合體為重點,通過夯實農村黨建基礎,以組織振興引領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
  夯實基層黨建,鞏固振興基礎
  整合優勢資源,將學士城建開發有限公司黨支部與岳麓農趣谷景區黨組織整合為岳麓農趣谷聯合支部,將岳麓農趣谷所在地的學華村第一黨支部與岳麓農趣谷聯合黨支部結對共建,讓兩個黨支部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者和命運共同體。選派街道優秀年輕干部擔任黨建指導員,常駐基層支部指導各項工作開展。發揮黨小組長基石作用,選優配強中堅力量,構建更為穩固的組織框架和后備梯隊,培養一批懂基層、愛農村、愛農民的干部隊伍。
  著力把脈定向,帶頭振興示范
  街道工委將走訪調研作為鄉村振興實施的基礎步驟,多次調研岳麓農趣谷、學華村,對景區及周邊142戶居民開展集中走訪,就居民家庭基本情況、基層問題反映、就業意向、創業需求等進行了全面的調研。在鄉村振興建設中,指揮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為一種心照不宣的行為準則,每個干部在埋首案頭、山間挖土、走訪宣講之間自然交替,70余名黨員干部自愿報名揮柴刀、砍竹子,為共享菜園配套建設節約2萬元資金… …不論是紙上規劃,還是挑土建設,黨員干部帶頭成為“鄉村振興”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成為服務群眾最有力的回應。
  做好融合文章,激發振興活力
  街道致力于做好岳麓農趣谷聯合支部“城鄉融合、以城帶鄉”文章,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態”等旅游資源,開發自耕園藝、家庭自助廚房、互聯網銷售平臺等農業延伸特色服務,探索城鄉共享菜園建設模式,提升本地農副產品附加值。結合實際,在岳麓農趣谷內率先建立岳麓黨員群眾講習所,講習內容涵蓋黨課、農業技術等各方面專題,大力培育有擔當、勤作為、懂技術的新型農民。成立新鄉賢委員會,推選堪擔表率、經驗豐富的村民擔任鄉賢,積極參與村民矛盾調解,構建村風淳樸、村民自治的和諧鄉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節約資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及房屋資源,引導并規范村民發展農家樂、茶館、小超市等家庭經營,打造綠水青山的生態樣本。
  2鎮
  “黨建+” 引領鄉村振興
  近年來,十八里鎮 從嚴從實抓好基層黨建工作, 推廣“黨建+”模式,不斷推動 鄉村振興戰略和全鎮經濟社會發展。
  突出黨建引領,找準鄉村振興著入點
  十八里鎮把打造服務型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建工作的總抓手,堅持加快鄉村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始終將加強黨建工作擺在首位,以農村黨組織為龍頭,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依托,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大力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建強組織作保障,抓好領導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提升新時代黨領導農村工作的水平。
  建章立制增活力,規范農村社會治理程序,提檔升級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發動群眾積極參與鄉村環境整治,促進鄉村和諧美麗、安定有序。
  傳承文化樹新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思想引領作用,把傳承民族文化融入新農村建設,以文化創建、家風家訓教育、推動鄉風文明進村入戶、入心入腦。
  實施“黨建+”模式,找準鄉村振興突破點
  黨建+產業發展:依托市政府重點工程亳藥花海休閑觀光大世界項目區位優勢,指導各村黨組織制定適合本村實際的發展規劃,實行“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支部+黨員+群眾”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組織各村黨性覺悟高、辦事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黨員,每人聯系5戶農民,在項目建設中做好入戶宣傳解釋、問題收集、矛盾調處等工作。通過黨員率先引領,帶頭與企業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帶動村民流轉土地近80萬畝,保障花海項目區企業用地需求。 鼓勵各村成立勞務服務專業合作社,以優秀黨員為帶頭人參與流轉土地企業的耕種管收,在服務企業的同時,每年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5萬元以上,社員年人均增加收入4000元以上。
  黨建+新村建設: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建成中心村4個,實施基礎設施全部配套到位;投入 億元實施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改造和舊村改造工程;投入4000多萬元,實施農村公共綠地、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推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開展公共設施維護、衛生保潔、道路養護等服務。大力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契機,新建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11個,實現為民辦事全程化代理、一站式辦理、網絡化服務。
  黨建+文化旅游:突出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學習宣傳,樹牢四個意識,全面夯實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基石。 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宣傳活動為主線,組織村民聽黨建精神,感知黨建的重大意義;觀黨建圖文,領會黨建的發展概況;賞黨建及鄉村傳統文化,啟迪群眾追夢情懷。 積極探索農業和鄉村旅游相結合的新路子,鼓勵黨員積極參與鄉村旅游的發展,在亳藥花海項目區內建設農家樂2處,民宿客棧3處,更好更快地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落實黨建責任,找準鄉村振興著重點
  牢固樹立“抓黨建必須抓基層”的工作理念,不斷建強基層組織,選優配強支部班子,發揮黨支部領導核心作用。 以強化黨組織服務發展功能為重點,在活動場所建設、組織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方面加強提升,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全面實施村級活動場所建設提升工程,重點在辦公設施配套、信息化建設、遠程教育設施配備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強管理,提升硬件建設水平。
  在軟件上重點圍繞落實黨內組織生活制度等方面下功夫,把活動場所建設成“村干部之家”“黨員之家”和“村民之家”。 積極建立黨員志愿者隊伍,開展多種形式的便民服務,不斷提高黨員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提升黨組織的影響力。 全力做實民生工程,重點圍繞解決群眾上學、就業、就醫等方面問題,讓群眾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實惠。
  3縣委
  創建黨建示范區 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工程
  鄉村振興,黨建先行。利津縣強化黨建統領,啟動黨建示范區創建工作,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實的措施,推進示范區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的全面振興,為全縣、全市乃至全省實施鄉村振興積累經驗、探索路徑。
  規劃先行樹精品。謀定而后動。利津縣把制定黨建示范區規劃作為“第一道工序”,研究出臺“十個一”創建標準,明確了創建目標,細化了標準規范。編制完成《利津縣黨建示范區規劃方案》,共確定創建9個黨建示范區,覆蓋84個行政村,累計總投資 萬元,創建黨建品牌44個,改造提升黨群活動陣地52個,發展“黨建+文化”項目139個、“黨建+產業”項目31個、“黨建+生態”項目27個、“黨建+服務”項目19個。以規劃的高標準、高質量看創建的預期成效,提升了黨建示范區整體品味和顏值。
  黨建引領抓根本。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建立健全“黨建+”工作機制。一方面,創新黨組織設置形式。以黨建示范區“聯村黨組織”為統領,村黨支部為支撐,產業鏈等特色黨支部為拓展,推動黨組織架構由地域型向功能型轉變,以黨建引領區域生產要素融合發展。另一方面,細化黨員服務管理。打破單個村黨員教育管理各自為陣的格局,建立區域化的統一黨員共管機制,全面推行黨員量化積分管理和網格化服務,充分發揮區域內聯村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先鋒模范作用。
  從嚴把控重實效。規劃是“路線圖”,更是“時間表”“鐵規矩”。利津縣堅持項目化推進,制定《黨建示范區重點項目任務分解表》,將黨建示范區分解成一個個具體項目,明確任務分工、責任主體和完成時限,以項目的完成實現整體的推進。采取“周通報、月調度、季觀摩、年度總結”的方式,對創建進展情況進行整體把控,確保創建成效。把黨建示范區建設工作納入2018年度基層黨建工作重點任務,作為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下實功夫把黨建示范區率先建成“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實踐樣板。

鄉村振興 經驗材料篇4

[經驗交流]某縣以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經驗材料

  近年來,XX縣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走出了一條“發動群眾,黨員帶頭,嚴整快改”的鄉風文明培育新路。  

  以紅白理事會為主陣地,讓老百姓動起來。發揮紅白理事會引領作用。20XX年初,XX縣召開常委會專題部署移風易俗工作,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出臺工作方案,明確工作重點和活動安排,全縣491村(社區)普遍成立紅白理事會,設會長1名,理事若干名,建立紅白理事包村民小組制度,及時掌握村民的紅白喜事信息,將工作落到實處。村(社區)紅白理事會明確規定,酒席不超過20桌,禮金不超過300元,不提倡發盒煙和回禮。菜金標準每桌不超過300元,瓶酒不超過50元,香煙每盒不超過10元,不用高檔車,嚴禁大吃大喝和鋪張浪費。提倡少燃放煙花爆竹,不擾民、不阻礙交通、不污染環境。建立紅白喜事申報制度,凡村(社區)發生紅白喜事后,事主要及時報告村(社區)紅白理事會包組理事,包組理事報告理事會后,理事會依照理事制度作出安排。發揮宣傳功效作用。印制了200萬份宣傳冊和5000個工作紀實登記本,要求一村一紀實,做到逢會必講,逢人就說,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目的。在電視臺開設專欄、新媒體設立專版,利用村村響工程大力宣傳移風易俗工作,讓婚喪嫁娶中的好做法好行為得到弘揚,不良風氣得到曝光,讓移風易俗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行動自覺。大力開展“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評選活動,大力開展曬村規民約活動,播放移風易俗動漫解讀活動,以喜聞樂見的形式讓群眾改變觀念,把“大道理”寓于廣大群眾日常生活的經驗和感悟中,為樹立良好的民風鄉風夯實基礎。如XX縣移風易俗動漫片利用等媒介進行推廣宣傳,增加了的黨員干部和群眾的知曉度。發揮督查推動作用。縣委督查室、縣文明辦等單位成立聯合督查組,堅持月督查、季通報、半年講評、年度考評的考核方式,強化對酒席桌數、菜金標準、禮金、煙花爆竹燃放、環境衛生等工作進行督查,要求嚴格按章程辦事,杜絕鋪張浪費事件發生,倡樹文明新風。并對移風易俗效果較好的井頭鎮井頭社區、演陂鎮將軍頭村、峴山鎮峴山村等30個村進行通報表彰,對工作不力的3個鄉鎮黨委主要負責人進行了約談。  

  以黨員干部為推動者,讓民風鄉風好起來。鄉鎮發倡議。全縣各鄉鎮(園區)在召開年度黨代會、人大例會期間,樹立“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喜慶事宜不辦”的理念,向“兩會”代表和廣大群眾發出“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決定,助推鄉風民風轉變。多名老人挑戰世俗陋習,坦然面對人生,簽訂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卡,主動表示愿將自己的遺體和器官捐獻給醫學研究事業。黨員干部先帶頭。簽訂文明操辦喜慶事宜承諾書,帶頭節儉辦理婚喪嫁娶事宜、帶頭破除封建舊俗、帶頭尊老愛幼、帶頭維護環境衛生和遵守公共秩序,帶頭文明祭奠等,堅持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同時要求自己的家人,對婚喪喜慶活動的邀約,做到非親不參加,做好表率。以西渡鎮梅花村為例,近兩年來,村里少辦了紅白喜事110余起,節約紅白喜事費用300多萬元,大大減輕村干部群眾的人情費用。新鄉賢樹正氣。鼓勵新時代新鄉賢帶頭堅持原則,樹立正氣。對那些巧立名目收禮斂財、天價彩禮等陳規陋俗,對低俗表演、涉黃涉暴等腐朽文化,對買賣婚姻、遺棄老人等惡劣行徑,對邪教迷信、賭博販毒等不法行為,旗幟鮮明地堅決抵制,弘揚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讓民風鄉風好起來。  

  以“六大整治行動”為主推手,讓人情負擔減下來。全縣移風易俗工作是以“一約四會”(完善村規民約,建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紅白理事會)為重點,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行動、婚喪禮俗整治行動、開展建房節儉用地和殯葬改革民生行動、開展文化禮堂教化行動、鄉風評議推動行動和文明鄉村創建六大整治行動,切實把老百姓人情負擔減下來。注重減輕經濟負擔。在農村,一場喪事的花費最低要3萬余元,婚嫁喜事更是高達平均5萬元以上,彩禮陪送、大擺宴席、雇“八仙”“和尚”、請民樂隊、西樂隊等不良習俗的花費約占總支出的60%以上,部分生活較困難的群眾甚至借債辦紅白事,導致“娶不起媳婦、死不起老人”。同時,增加創收途徑來增加農民收入。如西渡鎮梅花村就把秸稈不焚燒,賣到板材廠的價格達到每噸600多元,除去收割、打包、運輸等成本,每噸可獲利100多元。秸稈變廢為寶,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還保護了環境。注重減輕精神負擔。在部分農村,仍然存在封建迷信、低俗演藝、鋪張浪費、治喪時間過長等不良紅白事習慣,堅持富口袋向富腦袋轉變,從加強村民自治入手,與德治和法治相結合,著力改變群眾盲目攀比等扭曲心理,豐富老百姓精神生活。下階段,將進一步加大送戲下鄉的力度,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注重減輕社會負擔。近兩年來,XX縣農村簡辦少辦紅白喜事12000余起,節約紅白喜事費用逾5億元。狠剎了紅白事攀比之風,真正減輕了群眾負擔。目前,喜事新辦、厚養薄葬、節儉養德、文明理事的新風尚在全縣農村初成氣候。     

鄉村振興 經驗材料篇5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he Five Revitalizations”,the System Innovation,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The Overview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Topic BBS

作者:廖彩榮[1];翁貞林[1];郭如良[1];黃季焜[1,2];陳美球[1];尹琴[1]

作者機構:[1]江西省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45;[2]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農林經濟管理學報

頁碼:622-628頁

年卷期:2018年 第5期

主題詞:鄉村振興戰略;“五個振興”;制度創新;國際經驗

摘要:為進一步加深對鄉村振興這一重大戰略的理解,科學探索符合地方鄉村振興發展路徑,首屆江西智庫峰會“鄉村振興專題論壇”邀請5位國內“三農”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制度創新以及國際經驗借鑒等方面作了主旨演講.專家的主要觀點有:(1)關于產業振興.實現產業興旺,以現代發展理念來引領,要以市場導向來推進.加快產業振興,需推進“三大”制度改革、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做大做強“綠水青山”經濟和加快公共基礎設施建設;(2)關于人才振興.鄉村振興,人才是基礎、是根本,要抓住人才這個第一資源、第一要素.鄉村人才振興,需以人才建設為主線,以實用新型為目標,以隊伍建設為抓手,以創新創業為手段,全面加強鄉村人才建;(3)關于生態振興.生態振興,要打造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建設生態宜居的人居環境,讓農村更像農村.要充分發揮生態振興的支撐作用,將生態優勢轉化成綜合優勢和發展新勢能;(4)關于制度創新.制度創新促進鄉村振興.農業經營制度創新的關鍵,在于培育包括農業生產性外包服務主體在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建設綠色生態農業強省,需實現土地規模經營轉向服務規模經營轉變,強化政策性導向和組織化導向;(5)關于國際經驗.不同國家鄉村發展雖各有特色,但呈現一些共性和規律.中國的鄉村振興,既要走中國特色道路,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也要借鑒國際農村發展的共性和規律,助力自我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 經驗材料篇6

鄉村振興經驗交流材料5篇

鄉村振興經驗交流材料5篇

【篇一】

“今天縣婦聯請來了家政老師給我們婦女們上課,學到了母嬰護理、婦女健康保養知識,讓我們收獲很大。”8月19日,2019年xx縣第五期巾幗家政服務免費培訓班在該縣xx鎮開班,當地50多名婦女樂滋滋地參加了培訓。

xx縣積極組織開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最大限度激發和調動婦女群眾投身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貢獻新的巾幗力量。

該縣堅持把促進婦女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教育培訓、項目扶持、宣傳引領、創建基地,提升農村婦女綜合素質和能力,帶動更多婦女創業就業。該縣婦聯聯合人社局、扶貧辦、總工會等單位舉辦了以“促進轉移就業助力脫貧攻堅”為主題的“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4場,為831名女性解決了就業問題;聯合有關部門啟動“巾幗家政服務培訓”“育嬰員技能培訓”等培訓計劃,不斷擴大婦女就業面,提升婦女就業率。該縣通過支持農家樂、專業合作社、手工編織、電子商務等婦女發展項目,幫助更多婦女實現了創業夢想。位于鵝公嶺侗族苗族鄉的xx震宇工貿有限公司扶貧車間吸納留守婦女112人,成功幫助留守貧困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xx鎮婦女于月連創辦了xx合麗眼鏡有限公司,目前已解決了17名婦女就業問題。

該縣健全健康扶貧關愛機制,實施農村適齡婦女和城鎮低保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今年上半年,該縣為3320名35至64歲農村婦女和城鎮低保婦女進行了“兩癌”免費檢查,為2018年38名獲救助人員每人發放了“貧困母親兩癌救助”中央彩票專項基金10000元。同時,積極加強健康教育,推廣“湘女關愛保”健康保險,降低婦女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風險。目前,全縣參保人數4088人,為19位受保婦女理賠6.78萬元。

推薦訪問: 振興 鄉村 通用

上一篇:學習七一黨課講稿

下一篇:青春演講稿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