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yì yì,一指人或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二指內(nèi)容,三指美名、聲譽;四指作用;五指價值。事物存在的原因、作用及其價值。出自《谷梁傳·襄公二十九年》:“殆其往而喜其反,此致君之意義也。”意義是人對自然或社會事物的認識,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英模教育的意義和價值5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英模教育的意義和價值5篇
【篇一】英模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生命的意義就是活著,生命的價值來源于愛。
很小的時候就有過迷茫,那時的疑惑是人為什么活著,到最后還不是要死。這個問題一直都沒有想通。從小的教育,老師都教我們要把學習成績往上提,卻很少告訴我們?yōu)槭裁匆@么努力的讀書,很多時候只是為了榮譽。大了些就微微的明白讀好書是為了將來能上個好高中,所以初中里拼了命的學習,回想起來,真是壯觀。也許這是有點消極了,但這是我出現(xiàn)過的狀況。
說到愛,很多人都會跟愛情聯(lián)系起來,愛情只是愛中的一種。生命的意義應該是愛的傳承吧,又或許是沒有意義。
愛,是個很了不起的東西。在你孤獨的時候,愛能溫暖你的心,就像寒冷冬天里太陽。一個小小的動作里可以充滿愛,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也許就能挽救一個生命。我常常想起兒時的夢。那個對大西北充滿想像的夢,希望自己有很多很多的錢,然后可以幫住更多的不能上學的小孩,很純樸的想法,很天真的愛心。隨著時光的推移,夢不再是夢,生活的現(xiàn)實很容易把人的愛給消磨沒了。
人這一生都在為了榮譽、金錢、物質(zhì)為奮斗。最現(xiàn)實的就是為了房車、為了組建一個家面奮斗。為了奶粉錢而努力,這里面就藏著愛,對親人、對妻兒的愛。每天的忙碌,也許你會在某個時刻感覺人生很沒意義,天天這樣的重復生活,到頭來還是得化成泥土,這一切是為了什么呢?但是換個角度想想,自己在奮斗的過程中感受的到快樂,想到一家人一起吃晚餐的溫馨場面,偶爾的愛心行動,從這些點點滴滴中就會發(fā)現(xiàn)生命的價值。生命的價值在于幫住需要幫住的人,在于享受快樂,在于給予愛。雖然不能帶走什么,但在活著的時候做了一些事,一些溫暖別人溫暖自己的事。生命的價值因為愛而存在。
活著才有完整的生命。每個生命體在活著的時候才能體現(xiàn)它的價值與意義。衣食住行撐起生活,希望撐著生命。生命的意義就是活著,說是活著,好像很容易的事,但是實行起來還是有很多困難。現(xiàn)在的社會,不勤勞就很難有飯吃。尊嚴是靠勞動得到了,人與人之間既獨立又依靠。很多時候人們的努力就是為了得到尊重,這樣才感覺得到生命的意義。
生命,高貴而又脆弱的東西,我們得學會去呵護它,不要讓它輕易的受到傷害。生命里有起伏跌宕的經(jīng)歷那才完美,一生都過得很平坦順利,我敢說這樣的生命是很蒼白的,它沒有嘗過酸甜苦辣,不知道人間的冷暖。很喜歡史玉柱這個人,因為他的經(jīng)歷是無法復制的。從巨人大廈的輝煌一夜之間成著名的失敗者,再到盛大的崛起,他可以說是把人間最頂級的滋味都吃了個遍。生命要有頑強的精神,就算是失敗了也沒什么可怕,摔倒了爬起來,抖抖身上的灰塵重新上陣。如果覺得實在是過不了的坎,就換個角度思考吧,我們生來的時候就不帶什么東西,現(xiàn)在只是把人生中的一種可能給走了一遍,一切從頭再來又有何不可。再說了,失敗了不是又學到了怎么保護自己嗎,所以沒必要氣餒。多一點人生經(jīng)歷,生命才能更彰顯它的頑強可貴。
人這一生可有可無,意義與價值都得自己譜寫。可以濃墨一筆,也可以蜻蜓點水。用愛抒寫生命,燦爛之花會開得更鮮艷。
推薦人: 胡迪
【篇二】英模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70多年前,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踏遍了祖國的大地山川,于是一場如火如茶的抗日烽火,頓時燃遍了長城內(nèi)外、大江南北。我國人民為此獻出了數(shù)十萬的生命,用鮮血和生命捍衛(wèi)了祖國的尊嚴。
為了革命,年輕的共產(chǎn)黨員劉胡蘭英勇地犧牲在敵人的屠刀下,為此偉大領袖毛主席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題寫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條幅。這個年輕的生命雖然短暫,卻光芒四射,可歌可泣,為世人驚嘆。就此引發(fā)了人們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關注和思考。
在解放祖國和建設祖國的奮斗中,為祖國和人民英勇獻身的人不計期數(shù),不甚枚舉。“狼牙山五壯士”中的五壯士、“八女投江”中的八女、黃繼光、邱少云、王進喜、雷鋒、歐陽海、,英勇的維和部隊等等。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們的行為和壯舉,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蘇聯(lián)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巨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為主人保爾·柯察金寫下了生命的座右銘“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致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解放而斗爭。”真實而準確地道出了生命的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人的生命隨著時間的推移總要走到盡頭,這是自然規(guī)律,誰也無法抗拒,順其自然就心安理得。印度大詩人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寫下了這樣的名言:“讓生命如夏花般絢爛,死亡如秋葉般靜美。”形象的描繪了生命的燦爛與輝煌。
生命的意義不在年歲,而在過程和奉獻:有的英年早逝,卻綻放出耀眼的光芒;有的一貧如洗,卻愿意舍己為人。一位80余高齡的老太太,長年累月地撿破爛、拾垃圾去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感人至深。
北宋抗金英雄岳飛在《滿江紅》一詞中寫道:“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正是他偉大的抱負并為此甘愿奉獻的真實寫照。他30歲前屢立戰(zhàn)功,但他確認為時微不足道的,抗金的事業(yè)還未成功,征程遙遠而漫長。岳飛只活了38歲,短短的一生卻展現(xiàn)了他渴望收復山河的豪情壯志,可謂名垂千古。抗倭英雄文天祥對生命的意義作了精辟的概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達了他“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壯懷。
生命的價值不在地位的高低和財富的多寡,生命的價值在于追求。人的追求有平凡有高尚:為國家的振興和強盛、民族的興旺發(fā)達而奮斗不止,是高尚的追求;為了人的理想和目標而不惜抗爭,是平凡的追求。不論地位的高低,財富的多少,有追求就有奮斗,有奮斗就有成功。勝不驕,敗不餒,持之以恒,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成功往往就在不斷地努力之中。
殘疾青年劉凱健,雙臂殘疾之留下一條腿,為了追求自己的油畫夢,他以超人般的毅力用腿作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人生的道路上,風雨無阻、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終于圓了自己的畫家夢,闖出了一片天地。這種追求生命價值的搏擊,讓人震撼,令人敬佩。我們既要轟轟烈烈也要踏踏實實,在點點滴滴的追求中,去體現(xiàn)生命的價值。
我們堅信,在高尚或平凡的追求中,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的命運和祖國緊緊相連,振興中華的偉大夢想一定會實現(xiàn)。
俄羅斯偉大詩人普希金告誡我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需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在當今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我們的幸福日子早已來臨,愉快的生活天天擁有,我們要珍惜今天的辛福生活,讓生命在不懈的追求中閃爍。
【篇三】英模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季羨林
當我還是一個青年大學生的時候,報刊雜志上曾刮起一陣討論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微風,文章寫了一些,議論也發(fā)表了一通。我看過一些文章,但自己并沒有參加進去。原因是,有的文章不知所云,我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認為這種討論本身就無意義、無價值,不如實實在在地干幾件事好。
時光流逝,一轉(zhuǎn)眼,自己已經(jīng)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我的預算。有人認為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了,對人生的種種相,眾生的種種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遠不如早一點離開人世這個是非之地,落一個耳根清凈。
那么,長壽就一點好處都沒有嗎?也不是的。這對了解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會有一些好處的。
根據(jù)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他們也從來不考慮這樣的哲學問題。走運時,手里攥滿了鈔票,白天兩頓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點小權術,耍一點小聰明,甚至恣睢驕橫,飛揚跋扈,昏昏沉沉,渾渾噩噩,等到鉆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活這一生。
其中不走運的則窮困潦倒,終日為衣食奔波,愁眉苦臉,長吁短嘆。即使日子還能過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夠溫飽,然而也終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韁,被縛于利鎖。同樣是昏昏沉沉,渾渾噩噩,不知道為什么活這一生。
對這樣的蕓蕓眾生,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從何處談起呢?我自己也屬于蕓蕓眾生之列,也難免渾渾噩噩,并不比任何人高一絲一毫。如果想勉強找一點區(qū)別的話,那也是有的:我,當然還有一些別的人,對人生有一些想法,動過一點腦筋,而且自認這些想法是有點道理的。
我有些什么想法呢?話要說得遠一點。當今世界上戰(zhàn)火紛飛,物欲橫流,“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是一個十分不安定的時代。但是,對于人類的前途,我始終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不管還要經(jīng)過多少艱難曲折,不管還要經(jīng)歷多少時間,人類總會越變越好的,人類大同之域絕不會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經(jīng)過無數(shù)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條鏈子,是由許多環(huán)組成的,每一環(huán)從本身來看,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點東西;但是沒有這一點東西,鏈子就組不成。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長河中,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且是絕非可有可無的。如果說人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這里。
但是,這個道理在人類社會中只有少數(shù)有識之士才能理解。魯迅先生所稱之“中國的脊梁”,指的就是這種人。對于那些肚子里吃滿了肯德基、麥當勞、比薩餅,到頭來終不過是渾渾噩噩的人來說,有如夏蟲不足以語冰,這些道理是沒法談的。他們無法理解自己對人類發(fā)展所應當承擔的責任。
話說到這里,我想把上面說的意思簡短扼要地歸納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fā)展的承上啟下、承先啟后的責任感。
心靈有約
身邊朋友常感慨世風日下,念叨著岳飛十多歲便懂“精忠報國”的情操,而現(xiàn)在的孩子二十多歲、甚至三十歲了還在做“啃老一族”之類的話。
是的,時代不同,人的價值觀不同,人生表現(xiàn)形式也不盡相同,故而意義不同。然而不同的時代共同的一個關于人生的認識就是,要有責任感:對生活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對自己的責任。只有有了責任感,才能談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士兵突擊》里許三多常說的一句話是:“好好活就是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好好活。”我們同樣可以說,有意義就是做有價值的事情,有價值的事情就是因為有責任,讓生活變得更加有意義。
【篇四】英模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日]湯川秀樹
同學們都很年輕,你們面前有著廣闊的前途。平均起來你們今后將有六十年左右的壽命,也就是說,你們將跨過二十世紀進入二十一世紀。在這個時期里,世界將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回憶一下二十世紀前半葉的六十年中期,世界上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由此可以想象到未來的五六十年中也將產(chǎn)生難以估量的巨大飛躍。
究竟人世間演變的起因何在?當然,不難想象有地震、臺風、洪水等自然因素造成的變遷。不過,這種自然因素的影響只是暫時的,盡管是重大事件也絕不會產(chǎn)生永久性的影響。從長遠來看,可以說主要的還是人類的所作所為帶來了世界的變化。
以交通的發(fā)達為例,現(xiàn)在汽車、飛機的數(shù)量大增,速度加快,再加上通訊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電話、廣播、電視也已經(jīng)普及,這些都為世界帶來不少變化。諸如此類的變化今后還會應時而生、層出不窮。
若考究一下發(fā)生這些變化的原因,就會發(fā)現(xiàn):最大的因素是人類知識、技術的進步。簡而言之,即科學的進步引起了世界的變化。眾所周知,科學是人類創(chuàng)造、思維的結(jié)晶,是人們在有生之年辛勤工作的點滴積累。不光科學,人類還有許多其他活動也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關鍵問題是今后的世界還將由活著的人們奮斗不息地發(fā)展下去。
因此,我希望同學們深刻認識到,你們自己也是這活著的人群中的一員。如果有人認為:我的力量微不足道,根本不可能去改變一個世界,所以自己除了順應社會趨勢,隨波逐流,別無所能。
這種想法是極端錯誤的。因為盡管每個人的力量是十分微薄的,但是不能否認正是這些個人不懈努力的結(jié)果,才使社會得以發(fā)展、變化。
但是變化本身也有多種多樣,究竟朝什么方向演變才好,這又是一個問題。我們應當努力設法使世界朝著光明的道路發(fā)展,而不要走向相反的方向。要下定決心為把世界逐步引向光明的道路,而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不光有決心,更要采取實際行動。我們應當認識到這樣生活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為了建設好這個世界,應當采取什么方法來貢獻自己的力量呢?不用說,那是因人而異。即使定下了今后努力的目標,選擇出適當?shù)牡缆罚⒁验_始在這條道路上前進,也未必能夠獲得成功,或許會以失敗而告終。究竟成功與否,誰也無法預測,不可能先知先覺。我相信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從而竭盡全力去干,這便體現(xiàn)了人生在世的真正價值。
人們常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比起前人現(xiàn)實多了。也就是說他們開始關心將來,想方設法使自己的晚年過得更加舒適。這種考慮也許是人之常情,未必是壞事。但是如果青年人一味考慮個人生活的安逸,未免令人失望。而且,如果他們以為未來和現(xiàn)實不會有多大的差異,因而只是考慮在眼前這個圈子里,如何生活得更好,那就不僅令人失望,而且是幼稚可笑的。
有人認為:“別人都考某某大學,所以我也要進某某大學。”“要是能進某某公司工作,將來生活就有保障。為了能進某某公司,大概先進某某大學比較合適。”這類消極的想法如果充斥青年人的頭腦,前景會是什么樣子呢?
如果日本全國都是這樣的青年集合在一起,會有什么結(jié)果呢?到那時日本人在這個地球上將變得十分渺小,失去影響。不僅如此,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特別是創(chuàng)造文化價值的競爭中,日本將成為十足的落伍者。這樣下去,日本人的個人生活也會在精神和物質(zhì)方面雙雙遭到破產(chǎn)。
本來,在現(xiàn)實或?qū)淼纳鐣希恳粋€個人的問題與社會全體的問題,推而廣之和全世界的問題,是絕對不能分割的。由此可以懂得前面所說的“現(xiàn)實主義態(tài)度”,或者用個貶義詞,叫做利己主義的生活態(tài)度,它乍看起來似乎穩(wěn)妥可靠,實際并非如此。青年中至少應有一部分人能夠立志擺脫個人打算,懷著崇高的理想向前邁進。如果連這一點也做不到,那么日本也好,世界也好,便不會朝著進步的方向發(fā)展。這種結(jié)局所帶來的惡果又將會反過來影響到每一個人,給人們帶來巨大的不幸。前面我已講過,抱著崇高理想前進的人,即便不能獲得完全成功,那種生活也具有重大意義。我認為覺悟到生活的意義而活在世上才是真正的現(xiàn)實主義的生活方式。
心靈有約
忽然想起那個古老的寓言故事。老人在臨終前把十個兒子叫到床前,讓他們折斷一根筷子,兒子們都輕而易舉做到了。然后再讓他們折斷一捆筷子,卻沒有一個人能辦到。老人用這個故事說明團結(jié)的力量,后人則用這個故事證明集體的存在意義。
是的,個體在集體中的存在,就是“每一個人的問題與社會全體的問題”,當個體脫離了全體,它的意義微不足道;但是當個體在全體當中創(chuàng)造了價值,這樣的價值卻帶來了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
所謂理想,如果建立在利己的個人主義上,那么這樣的理想也該被稱之為空洞;但如果覺悟到個人理想在全社會中的貢獻價值,“即使不能夠完全成功,這種生活也具有重大意義。”
【篇五】英模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生命的意義因人而異,因日而異,甚至因時而異。因此,我們不是問生命的一般意義為何,而是問在一個人存在的某一時刻中的特殊的生命意義為何。用概括性的措辭來回答這問題,正如我們?nèi)栆晃幌缕迨ナ终f:“大師,請告訴我,在這世界上最好的一步棋如何下法?”根本沒有所謂最好的一步棋,甚至也沒有不錯的一步棋,而要看弈局中某一特殊局勢,以及對手的人格形態(tài)而定。
生命中的每一種情境向人提出挑戰(zhàn),同時提出疑難要他去解決,因此生命意義的問題事實上應該顛倒過來。人不應該去問他的生命意義是什么。他必須要認清,“他”才是被詢問的人。一言以蔽之,每一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復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zhì)。
愛的意義
愛是進入另一個人最深人格核心的唯一方法。沒有一個人能完全了解另一個人的本質(zhì)精髓,除非愛他。借著心靈的愛情,我們才能看到所愛者的精髓特性。更甚者,我們還能看出所愛者潛藏著什么,這些潛力是應該實現(xiàn)卻還未實現(xiàn)的。由于愛情,可以使所愛者真的去實現(xiàn)那些潛能。
憑借使他理會到自己能夠成為什么,應該成為什么,而使他原有的潛能發(fā)掘出來。
苦難的意義
當一個人遭遇到一種無可避免的、不能逃脫的情境,當他必須面對一個無法改變的命運——比如罹患了絕癥或開刀也無效的癌癥等等——他就等于得到一個最后的機會,去實現(xiàn)最高的價值與最深的意義,即苦難的意義。這時,最重要的便是:他對苦難采取了什么態(tài)度?他用怎樣的態(tài)度來承擔他的痛苦?
我下面要引證一個清晰的例子:
一位年老的醫(yī)師患了嚴重的憂郁癥。兩年前他最摯愛的妻子死了,此后他一直無法克服喪妻的沮喪。現(xiàn)在我怎樣幫助他呢?我又應該跟他說些什么呢?我避免直接告訴他任何話語,反而問他:“如果是您先離世,而尊夫人繼續(xù)活著,那會是怎樣的情境?”
他說:“喔!對她來說這是可怕的!她會遭受多大的痛苦啊!”于是我回答他說:“現(xiàn)在她免除了這痛苦,那是因為您才使她免除的。所以您必須付出代價,以繼續(xù)活下去及哀悼來償還您心愛的人免除痛苦的代價。”他不發(fā)一語地緊緊握住我的手,然后平靜地離開我的診所。
痛苦在發(fā)現(xiàn)意義的時候,就不成為痛苦了。
心靈有約
人活著的兩大支柱:愛和痛苦。愛是進入另一個人最深人格核心的唯一方法。而痛苦,在發(fā)現(xiàn)意義的時候,就不成為痛苦了。
生命的意義是個太玄虛的命題,因為生命中每一種情境向人提出挑戰(zhàn)和疑難要他去解決的,都是不同的問題,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就沒有哪怕兩個人的生命意義是一樣的。
每個個體生命的意義只有自己才能回答,而答案僅僅是兩個字:負責。對你的生活負責,對你愛的人負責,對這個社會負責。所以,負責任地生活吧,只有負責地生活,才會活出真正的意義。
推薦訪問: 英模 集合 意義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jù)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tǒng)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zhàn)略部署、重大理論創(chuàng)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tǒng)呈現(xiàn)。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tǒng)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fā)展階段“三農(nóng)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nóng)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zhí)政黨,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zhàn)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zhàn)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zhàn)略策略的重要性,戰(zhàn)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zhàn)略思維、堅定戰(zhàn)略自信、強化戰(zhàn)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qū)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nèi)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wǎng)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wǎng)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nèi)容,是建設網(wǎng)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wǎng)民規(guī)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