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朱德入黨故事(1)

| 瀏覽次數:

 朱德早年入黨為啥被拒絕

 遠赴歐洲找組織

  1922 年 9 月的上海,陰雨連綿。法國籍郵輪“安吉爾斯”號汽笛一聲長鳴,緩緩離開上海,駛向遙遠的大洋彼岸。船上一個魁梧的漢子,憑欄遠望,心潮澎湃。他即將離開祖國,去萬里之外的歐洲,尋找中國共產黨。這個人就是朱德。此時,他已經是聞名遐邇的川滇名將了。那么,朱德為什么不在國內入黨,而要急切地去歐洲尋找中共組織呢?他又將經歷什么樣的入 黨之路呢?

 資料圖片:1923 年,在德國哥廷根留學時的朱德。

 志士恨無窮 孤身走西東

 1886 年 12 月 1 日,朱德誕生于四川省儀隴縣馬鞍場琳瑯西麓李家灣一個貧窮的佃農家庭。像舊社會許多窮人的家庭一樣,朱家人口多,負擔重,家境難。朱德的父母共生育了 13 個孩子,由于貧窮,只養活了 8 個,朱德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他出生后,父母怕孩子養不大,按當地風俗,給他取了一個“賤名”:“狗娃子”。朱德的出世,沒有給這個家庭帶來什么歡樂,因為,全家辛辛苦苦,終年勞累的全部勞動所得,交了租后,所剩無幾,連維持一家人的生存都很困難。多一個孩子,就意味著多一份壓力。他的父親朱世林哀嘆:“唉!又多了一張吃飯的嘴!”奶奶倒是樂滋滋地說:“這娃娃長得粗眉大眼,一派福相呢。好好養著他吧,沒準兒日后能成大氣候哩!”

  朱德 5 歲時,就開始幫助家人干一些雜活。當時,一些外來的手藝人在勞作休息,特別是飲酒時,總喜歡和當地人圍坐在一起,神侃一通。太平天國英雄們的故事,是他們聊得最多的一個話題。年幼的朱德,最愛聽他們講故事,對農民起義的領袖們充滿了同情與敬仰。他從懂事起,就目睹了封建地主對農民殘酷的剝削。一家人整年起早貪黑,辛勤勞動換來的糧食,一擔一擔地被送到地主的糧倉里。剩下的一點稻谷,只能拿去換紅薯、玉米等雜糧。吃的青菜,經常不放油,只是用清水煮熟,

 蘸一點劣質的黑硝鹽。全家男女老少穿的衣服,沒有一件不帶補丁。每次地主上山避暑或是進城看戲,還要朱家出人抬滑竿。

  朱家租種的是丁姓地主家的幾畝稻田。在離朱家不遠的地方有塊稻田,地勢較低,容易存水,朱家就在稻田里放養了一些魚苗。一次,母親生日快到了,朱德下田捉了小半簍鯽魚,興沖沖地往家走,準備送給母親作生日禮物。丁家的狗腿子發現后,追了上來,二話不說,奪下朱德手中的魚簍,說:“這是丁老爺家的田,給你們朱家種,收的谷子要往丁老爺家送,田里養的魚也要給丁老爺上貢,你知道嗎?”朱德氣憤地問:“這魚是我家花錢買的魚苗放在田里養大的,為什么不讓我捉?”狗腿子蠻橫地說:“老爺有話,老爺田里的魚,佃戶不準捉,要我天天在這守著,每天捉些回去給老爺燉湯喝。”朱德無可奈何,但他幼小的心田里,種下了對地主的仇恨。

  事過不久,丁家再次欺侮朱家。兩年前,朱德堂叔將朱家祖族的一塊荒涼的山坡地,讓給朱德祖父植林。朱德的祖父帶領子孫們,花了許多時間,才把這塊地平整出來,種上了竹子。在朱家的精心培育下,竹子長得又粗又茂??啥⌒盏刂饔舱f這塊地過了界,屬于丁家,強行霸占這塊地。朱家湊錢去官府告狀,但官府早已經被丁家收買,對朱家的狀書看都不看,就把這塊地判給了丁家。年幼的朱德,從這件事中看到了官府的黑暗,更加仇視這個不公的社會。

 此后,更大的打擊又一次降臨到朱家。1894 年春夏,川北發生嚴重旱災,夏糧顆粒無收。朱家陷入困境,實在無力向丁姓地主交租。狠毒的丁家乘人之危,一再逼迫朱家交租。除夕那天,朱家被迫退佃、搬家。全家分成兩班,各謀生路。在大雪紛飛的大年初四,朱德離開父母,隨著祖父母、伯父母,艱難度日。地主的狠毒、親人分離的痛苦,使朱德過早地品嘗了社會的冷酷與生活的艱辛。

  當時,四川成千上萬的農民都和朱家有同樣的命運。一年夏天,一群災民因饑餓沖進地主家的大宅院,打開糧倉,拖出豬羊,然后準備散去。這時,官府派來軍隊鎮壓災民,一時間,槍聲大作,災民們哭聲震天,鮮血四濺。這慘不忍睹的景象,深深地烙在朱德的頭腦中,仇恨與反抗舊社會的思想,在他的心中不斷強化。

  怎樣才能不受人欺凌呢?在朱家人看來,他們挨窮受苦,就是因為沒文化,家中要是有個識字的人,就不會這樣了。于是,朱德的父母與伯父母節衣縮食,東挪西借,湊錢送朱德上學。朱德肩負改變家族命運的使命,開始了求學生涯。

  1892 年,朱德進入本姓家族辦的私塾館讀書。私塾老師是朱德的遠房叔叔朱世秦,他按照朱氏宗譜的排行,給朱德取名朱代珍。10 歲

 那年,朱德又轉到席國珍的私塾讀書。席國珍先生是一位飽學之士,古典文化造詣精深,熟悉歷史。他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十分憤懣。在課堂上,他經??v論古今,抨擊時弊,鋒芒直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把做官的人常常罵得狗血淋頭”。農忙時,朱德就回家勞動,農閑時,才能上學。他抓住一切時間,拼命地學習。在同學中,雖然他年齡最小,但成績最好,識字最多。從 10 歲到 18 歲,朱德一直隨席國珍先生學習,這正是他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席國珍愛國感情的深刻影響下,朱德的思想“慢慢開展了”,“在當時充溢著的思想,就是‘富國強兵’。我們曉得做‘富國強兵’的事,沒知識不行”。朱德特別崇敬岳飛,曾寫文章盛贊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他還與老師、同學一同探討過太平天國、中日甲午戰爭、維新變法、八國聯軍侵華、義和團運動的成敗得失。朱德不僅讀完了四書五經、《史記》、《三國志》等中國傳統經典,還接觸了“新學”。經過幾年的學習,他不再僅僅考慮家庭的命運,而是關注起整個國家與民族的命運。他朦朧地感覺到,外國比中國先進,也許到外國去,就能找到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于是,萌生了出國學習、尋找救國救民真理的念頭。

  1905 年,朱德改名朱建德,來到縣城,參加清政府組織的最后一次科舉考試,結果在 1000 多名考生中,他考了前 20 名。同年,孫中山在日本組織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政黨--中國同盟會,確立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推

 動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高漲。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如陳獨秀、李大釗等,都曾經接受過孫中山的革命理論,并參加了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十月革命后,他們認識到三民主義救不了中國之后,轉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朱德也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1906 年,朱德進入南充縣官立高等小學堂,半年后轉入順慶府官立中學堂。由此,朱德開始接受新式教育,學習國文、數學、物理、化學、外語、體育、美術等課程。中學堂的學監(校長)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愛國民主人士張瀾先生,他大力向學生灌輸資產階級民主思想。他向學生大聲疾呼:“要亡國滅種了,現在什么都不要管,就是犧牲身家性命,也要救國家!”教理科的劉壽川先生同張瀾一樣,是從日本留學回來的愛國民主人士,他告訴學生,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后,由一個弱國逐步變為一個強國。中國必須向日本學習,實行變法,尊崇科學,才有出路。這些教育使朱德受到了極大的震動,“思想大大地發展了”。對朱德影響最深的,莫過于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他從進步師生那兒得到了許多進步書刊,聽他們宣傳孫中山的同盟會綱領,閱讀了《革命軍》、《天演論》等書籍,懂得了要犧牲身家性命去拯救國家的道理,思想開始逐漸向革命民主主義方向發展。朱德多次對同窗戴與齡講,我聽到有人說,在同盟會的領導下,書命起義不斷發生,可惜都失敗了。我根據鴉片戰爭以來國內外的情況分析,中國要打敗帝國主義侵略,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必須進行武裝斗爭,才能取得勝利。我準備先考四川

 高等學堂附設體育學堂,畢業后再去學習軍事。同年冬,朱德從順慶府中學堂畢業時,寫下《順慶府中學堂留別》一詩贈戴與齡。詩中寫道:“祖國安危人有責,沖天壯志付飛鵬。”抒發了他的雄心和豪情。

  1907 年,朱德接受張瀾、劉壽川兩位先生的建議,決定到成都去求學。成都是四川省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各種政治勢力、社會思潮都在此激烈交鋒。1907 年春,朱德報考以培養體育老師為教學目標的四川高等學堂附設體育學堂,認為體育可以增強國人體魄,畢業后當體育老師,可以幫助國人增強體質,拋掉“東亞病夫”的帽子。當時,社會上流行“教育救國”、“工商救國”、“科學救國”等許多思想,朱德想教書,就是受教育救國思想的影響。

  在體育學堂學習期間,朱德秘密閱讀了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進一步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痛恨清政府的專制腐敗,明確地認識到要“推翻清皇帝建立一個好的國家”。他決心加入中國同盟會,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而獻身。由于同盟會是一個秘密的革命組織,朱德多方探聽,也沒找到任何一個同盟會會員,加入同盟會的愿望一直沒有實現。

 1908 年春,朱德應聘儀隴縣高等小學堂,任體育教習兼庶務。把持學堂的是極力維護舊思想的保守人物,授課的內容仍然是以四書五經為主要內容的舊學。朱德與新應聘來的老師們積極提倡新學,大膽地向學生灌輸新文化、新思想,與守舊勢力發生激烈的爭論。守舊派散布許多流言蜚語詆毀新學,甚至向官府狀告朱德講授體育課是“有失體統”,“有傷風化”。朱德據理力爭,官府才沒有追究朱德。這件事使朱德對社會上新舊勢力的斗爭、政治上各種陰謀壓迫等有了新的認識,認為“教書不是一條生路”,“問題就是非得救國不可”。這年冬天,他辭去在儀隴縣高等小學堂的職務,決定尋找救國救民的新道路。那么,出路在哪兒呢?他在《贈諸友》詩中,透露了這一苦悶心情:

  志士恨無窮,孤身走西東。

  投筆從戎去,刷新舊國風。

  己饑己溺是吾憂 急濟心懷幾度秋

  從軍報國,一直是朱德的強烈愿望。1907 年初,他曾考上成都武備學堂訓練軍士的弁目隊。可是在舊中國,軍人是社會上受歧視的一個職業,人們“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觀念根深蒂固。由于朱家人

 一致反對朱德當兵,朱德后來只好改考體育學堂。1909 年初,朱德辭去教師職務,返回家鄉,從同學秦昆處得知云南陸軍講武堂招考學員。他不顧全家人的反對,想方設法借到 45 塊銀元,歷經 70 多天,到達云南昆明。由一名四川籍青年軍官擔保,他參加了考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可是,這次云南陸軍講武堂只招收云南籍學生,朱德在報考登記表中填寫的是四川籍貫,所以沒有被錄取。

  學沒考上,身上的錢卻已經花完了。為了生計,朱德只好去川軍步兵標(相當于團)當兵。基本訓練完成后,升任隊部司書(相當于連文書)。由于朱德訓練成績優異,工作踏實,各方面表現都很突出,得到上司的賞識。經所在的步兵標的標統(相當于團長)羅佩金推薦,他再次報考云南陸軍講武堂。這次,朱德留了個心眼,在籍貫中填上云南省臨安府蒙自縣,并正式取名朱德,結果如愿以償地被錄取了。這對朱德來說,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他說:“我的志愿老想做個軍人,而這個講武堂,恐怕是當時中國最進步、最新式的了。它收學生很嚴格,我竟被錄取,非常高興。”

  云南陸軍講武堂是中國近代一所著名軍事院校,開辦于 1909 年,與天津的北洋講武堂、奉天的東北講武堂并稱三大講武堂。學堂開辦之初,聘請大批回國的留日學生為講武堂的骨干和教官。在這批人中,同盟會員占有相當大的比例,47 名教職員中,同盟會員就有 17 人。從學

 歷來看,受過新式教育的占絕對優勢,在已知的擔任教官的 40 人中,從日本各學堂畢業者有 28 人,從北京京師大學堂畢業者有 4 人,從越南巴維學校畢業者 2 人。云南陸軍講武堂為同盟會提供了重要的活動場所。講武堂的學生有 500 多人,其中許多是不滿于現狀的青年。不久,講武堂中建立起同盟會的組織,秘密傳閱同盟會宣傳革命的書刊。大家經常談論和考慮的,就是怎樣發動革命起義。

  朱德入校后,很快與同盟會建立了聯系。他認真閱讀同盟會的書刊,與同學唐淮源、楊如軒等組織了革命小團體,將它命名為“五華社”。1909 年,朱德在云南陸軍講武堂參加同盟會。

  1911 年 8 月,朱德從講武堂畢業,獲少尉軍銜,被派到云南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第七十四標第二營左隊,當時的協長(相當于旅長)是蔡鍔。朱德先是當副目(相當于副班長),不久當司務長。蔡鍔,湖南寶慶人,曾在日本留學,學習軍事,與蔣方震、張孝準被稱為當時的“中國士官三杰”。他年長朱德 4 歲,是朱德在云南陸軍講武堂的教官。蔡鍔對自己和學員都要求甚嚴,他十分器重朱德。朱德也十分敬佩蔡鍔的敏銳思想和工作能力,在他看來,蔡鍔的“頭腦似乎充滿了天才的智慧”。他把蔡鍔當作自己的楷模,向往能夠成為像他那樣沉著穩健、深謀遠慮的指揮官。朱德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向蔡鍔請教,并借閱了孟德斯鳩的《法意》(今譯名《論法的精神》)和介紹華盛頓、彼得大帝、日

 本明治維新的書籍,以及國內資產階級共和派抨擊保皇派、主張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秘密報刊。他的革命民主主義思想更加成熟。

  1911 年 10 月,為響應武昌起義,蔡鍔在昆明發動重九起義,指定朱德為隊官(連長)。朱德在攻占總督衙門時作戰勇敢,立下戰功,受到表揚。1912 年 8 月,同盟會與其他幾個政團組成中國國民黨,孫中山任總理,朱德隨之從同盟會會員轉為中國國民黨黨員。1913 年夏,朱德升任營長,率部駐守于云南的蒙自、個舊一帶。當時帝國主義支持下的武裝土匪,利用重山疊嶺、森林茂密的復雜地形,經常騷擾老百姓,掠奪他們的財產。朱德采用運動戰方式,一舉殲滅了當地的土匪,因功于 1915 年升任團長。

  1915 年 12 月 12 日,袁世凱宣布恢復帝制,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引起全國人民的一致聲討。1916 年 1 月 1 日,蔡鍔在昆明舉行誓師大會,發布討袁檄文,拉開護國戰爭序幕。朱德率部英勇作戰,在戰斗中,他的衣服帽子多處被子彈打穿。經歷多次激烈戰斗,朱德因戰功突出而聞名于軍中。戰斗間隙,他在敘永縣寫了《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題詩》:

  己饑己溺是吾憂,急濟心懷幾度秋。

 鐵柱幸勝家國任,銅駝漫作棘荊游。

  千年朽索常虞墜,一息承肩總未休。

  物色風塵誰作主?請看砥柱鎮中流。

  朱德把國家與民眾的災難視同“己饑己溺”,心里澎湃著不可抑制的“急濟心懷”和憂國憂民之情,決心肩負起挽國運于既倒、救民生于水火的重任,在浪卷濤涌的歷史大潮中勇做“中流砥柱”。護國戰爭勝利后,朱德率部駐防瀘州。他與部隊同仁和當地的文人名士先后組織了兩個詩社,一個叫“東華詩社”,一個叫“振華詩社”。他在起草的《東華詩社小引》中表明了組織詩社的宗旨:“大力宣傳,振興東亞中華;高聲呼吁,打倒西方帝國。方稱聯翰墨之因緣,詠吟哦之樂事。唯求良友,無負河山。”1917 年 7 月,朱德升任旅長,軍銜為少將,成為川蜀的知名人物。

  護國戰爭的勝利,并沒能改變中國社會的現狀。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四分五裂,各派系之間為爭奪地盤經常發生戰爭,弄得國家烏煙瘴氣,民不聊生。作為滇軍的一個重要將領,朱德身不由己,被迫多次參加了軍閥之間的戰爭。雖然在作戰中多次取得了勝利,但他并不感覺幸

 福。朱德投筆從戎,是為了救國救民,而不是充當軍閥爭權奪利的工具。他經常捫心自問:“為什么我一向如此富有意義、如此充實、如此旺盛、如此多彩的生活突然變得空虛和毫無意義?;蛟S我從來就沒有像應該生活的那樣生活過?軍閥混戰如火如荼,人民百姓水深火熱。這難道就是多年為之奮斗的局面嗎?難道是我們熱血沸騰的救國使命嗎?”

  這一時期,朱德多次賦詩,對軍閥混戰發出慨嘆:“年年爭斗逼人來,如此江山萬姓哀。”“滄海桑田焦土變,名山秀野戰云封。”“久受飛災憐百姓,長經苦戰嘆佳兵。”他用詩句對軍閥政客加以揭露和抨擊:“偉人心事在爭城,擾攘頻年動漢旌。”“舉國人人作政客,何人注意在商農。”他用詩傾訴自己的苦悶心情:“家園在望我當歸,無奈人民盼解圍。枉自夢魂縈弟妹,空教心事負庭闈。玉關楊柳悲搖落,金井梧桐感散飛。起舞聞雞生嘆息,總因血戰咎功微。”

  由于對現實感到絕望,朱德學會了抽大煙,想用鴉片麻醉自己??墒?,他不甘心就此墮落、沉淪,在黑暗的現實中,他痛苦地思索著。

  就在朱德苦悶、彷徨時,一場史無前例的愛國運動爆發了,它改變了中國的歷史發展方向,也改變了朱德的人生發展方向。

 從此天涯尋正道,他年另換舊旗旌

  1919 年的五四運動,是中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工人階級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國歷史舞臺,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更深層次、更廣泛的傳播。與此同時,無政府主義、互助主義、新村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等各種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思想流派,也隨著五四運動的春風,在中國廣泛傳播。五四運動的浪潮波及四川,四川學生、工人、商人、市民等各界人士,紛紛以罷課、罷工、罷市、集會、游行等方式,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朱德積極支持學生、工人、商人的愛國行動,還公開發表演說,就如何更好地抵制日貨發表自己的意見。他雖然一時不能分清哪種思潮是進步的,但是,他對新思想、新學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他的好朋友孫炳文,對他的世界觀的轉變,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孫炳文,字浚明,1885 年生于四川省南溪縣,長朱德一歲。1908年,孫炳文考入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文科預科班。他學習勤奮,思想活躍,博覽群書,常常暗中閱讀同盟會辦的《民報》,很快接受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對腐朽的清王朝統治產生不滿情緒,因在一次作文中強烈抨擊封建教育,被校方開除。他參加了京津等地激進青年組織的“鐵血團”,試圖刺殺清攝政王載灃,多次冒險出入北京火車站,秘密運送武器。1912 年,擔任同盟會報紙《民國日報》總編輯。他堅

 決支持共和,反對袁世凱復辟,遭受袁世凱的迫害,被迫潛回四川老家,以教書為業。1917 年春,經好友李貞白介紹,朱德結識孫炳文。兩人一見如故,頗有相識恨晚之感。朱德對孫炳文淵博的學識、豪爽的性格、非凡的經歷非常敬重。1918 年,在護法戰爭中晉升為滇軍旅長的朱德聘孫炳文為旅部咨謀(即參謀),兩人朝夕相處,成為莫逆之交。在孫炳文的幫助下,朱德閱讀了《新青年》、《每周評論》、《新潮》等傳播新思潮的進步刊物,赫胥黎《天演論》、盧梭《民約論》等書籍。兩人經常就世界上流行的無政府主義、共產主義等新思潮進行討論,革命道路問題是他們討論的中心問題。他們反復比較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辛亥革命,認為中國的革命一定是在某個根本性的問題上出了毛病,并“認識到中國革命必須更深入進行,必須像俄國革命那樣徹底”。朱德賦詩多首,表達了自己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污、要永葆革命斗志的強烈愿望。其中有一首是這樣寫的:

  博得勛名萬古垂,轟轟烈烈不逶迤。

  雄飛志在五洲外,烈戰功存四海陂。

  信有霜寒堪寄傲,肯因苦雨便離枝。

 歲寒勁節矜松柏,正直撐天永不移。

  朱德雖然身不由己地參加了軍閥混戰,但他一向對軍閥們嗤之以鼻,決心擺脫舊軍隊,尋找一條新道路。他與孫炳文相約到北京去探索新的革命道路,計劃由孫炳文先去北京,等打倒唐繼堯后,朱德再離開軍隊去北京與孫炳文會合,一同出國考察,向外國取經。1921 年,孫炳文偕妻兒離開四川去北京,在北京大學任教兼報館工作。他了解到中國共產黨是布爾什維克式的新式政黨,便立即給還在四川的朱德寫信,催他按原來相約的計劃速來北京??墒?,朱德未能實行自己的計劃。

  在趕走唐繼堯后,朱德提出辭職請求,滇軍同僚一再力勸與苦留,朱德只好留下,先后擔任云南陸軍憲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警務處處長兼省會警察廳長等職。他利用業余時間抓緊學習英語,為出國學習做準備。

  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加速了朱德的出國進程。1922 年春,被逐出云南的唐繼堯乘滇軍響應孫中山號召出動北伐之機,卷土重來,打回昆明,對朱德等反對過他的滇軍將領發出通緝。朱德被迫逃離昆明,從此離開了軍閥部隊。這次逃亡是痛苦的,但對朱德來說,卻是一件好事,

 “借著唐繼堯的毒手,將封建關系替我斬斷”。朱德從此徹底擺脫了舊軍隊的羈絆、束縛,全身心地尋求新的革命道路。

  1922 年 5 月,朱德回到重慶,四川軍閥劉湘和楊森很欣賞朱德的才能,加之他又是四川人,因此,盛情款待朱德,并邀請朱德就任他們部隊的師長。朱德不為高官厚祿所動,以將要出國為由,毅然拒絕了劉、楊的挽留,順江東下來到上海,進入一所法國人開辦的醫院,徹底根治了吸鴉片惡習。住院期間,他從朋友送來的書報中,從蓬勃發展的工人運動中,了解到新生的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主張后,感到熱血沸騰。他被共產主義事業所吸引,決心參加這個黨,成為其中一分子,為中國人民的解放與自由,為全人類的幸福而獻身。之后,他便四處尋覓、打聽共產黨,可是,茫茫人海,共產黨在哪里呢?考慮到在上海找不到共產黨,去北京找老朋友孫炳文,也許能夠實現這個愿望。朱德再也呆不下去了,決定立即前往北京,尋找中國共產黨。

  1922 年 7 月,朱德風塵仆仆地來到北京,與孫炳文會面了。可是,令他啼笑皆非的是,他要找的共產黨負責人不在北京,而在上海。8 月,他倆匆匆返回上海,繼續尋找共產黨負責人。他們先是拜訪了仰慕已久的孫中山先生。孫中山正發愁沒有合適的將領統兵討伐陳炯明,以 10萬元軍餉相許,請朱德出面組織桂滇軍攻打陳炯明。但朱德對利用一派軍閥去打擊另一派軍閥的做法不感興趣,婉言謝絕了孫中山的邀請,表

 示要去歐洲學習。孫中山建議他去美國,因為美國沒有封建背景,又有很多進步制度。朱德則表示,他聽說社會主義運動在歐洲最強大,這才決定去歐洲的。孫中山表示理解、尊重朱德的選擇。

  費盡周折,朱德終于在上海一所普通的住宅里見到了共產黨最高負責人陳獨秀。朱德原以為只要一提出加入共產黨的申請,就可以被接受。因為國民黨就是這樣,只要申請便可參加。入黨之后,他相信就可以踏上新的革命的道路。未曾想,陳獨秀并沒有同意立即吸收自己入黨。陳獨秀說,要參加共產黨的話,必須以工人的事業為自己的事業,并且準備為它獻出生命;對于當過高級舊軍官的人來說,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真誠的申請。朱德非常失望,情緒有些低落,“感到絕望、混亂。我的一只腳還站在舊秩序中,另一只腳卻不能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陳獨秀為何沒有立即答應朱德的入黨要求呢?這是因為當時中共對吸收黨員的規定很嚴。中共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凡承認本黨宣言及章程并愿忠實為本黨服務者,均得為本黨黨員。”“黨員入黨時,須有黨員一人介紹于地方執行委員會,經地方執行委員會之許可,由地方執行委員會報告區執行委員會,由區執行委員會報告中央執行委員會,經區及中央執行委員會次第審查通過,始得為正式黨員;但工人只須地方執行委員會承認報告區及中央執行委員會即為黨員。”“凡經中央執行委員會直接承認者,或已經加入第三國際所承認之各國共產黨者,均得為本黨黨員。”當時,朱德對中共的宣言及黨章還不太

 了解,對中國共產黨的入黨程序不熟悉,沒有委托介紹人介紹入黨,而是直接向陳獨秀提出入黨申請,這是不符合中國共產黨組織原則的。再說,陳獨秀對朱德了解非常少,持謹慎態度是合情合理的。所以,陳獨秀沒有立即答應朱德入黨,這既符合黨章的規定,也符合常理。但陳獨秀并沒有把黨的大門對朱德關死。臨別時,他特意送了幾本馬克思主義著作給朱德學習。

  挫折沒有動搖朱德追求真理和光明的信念,他決定按計劃去歐洲追尋夢想。1922 年 9 月初,朱德和孫炳文乘法國郵輪“安吉爾斯”號從上海啟程。大海茫茫,煙波浩渺,他寫詩表露出國時的心境:

  中山主義非無補,卡爾思潮集大成。

  從此天涯尋正道,他年另換舊旗旌。

  經過 40 多天的航行,朱德一行于 10 月抵達法國馬賽,乘火車到巴黎。在巴黎,他們得知中國留學生于這年 6 月成立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還聽說了伍豪,以及他在柏林發表的一篇文章《共產主義與中國》。伍豪就是周恩來的化名。

 周恩來是 1920 年 11 月從上海來到法國馬賽的。1922 年 6 月,周恩來、趙世炎、李維漢、王若飛等,在巴黎發起成立了旅歐青年的早期共產主義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由于德國柏林的生活費比巴黎便宜,周恩來等人就去了柏林。朱德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與孫炳文匆匆趕往柏林,在柏林近郊瓦爾姆村皇家林陰路的一幢寓所里,見到了比他們年輕十多歲的周恩來,各自陳述了過去的經歷和對革命的見解,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要求。周恩來為這兩位經歷不凡的人物有如此救國救民的胸懷、如此追求真理的精神、如此真誠的入黨要求所感動,表示愿意介紹他們入黨,幫助辦理申請入黨手續,并說明在入黨申請書寄往國內而尚未被批準之前,暫作候補黨員。周恩來還將此事向中共旅歐支部負責人張申府作了匯報。張申府最后同意朱德入黨,主要是認為朱德幾次找他要求入黨,態度很誠懇,說明追求進步。

  朱德不是工人,按照規定,他要入黨,最后須上報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批準。陳獨秀收到張申府介紹朱德入黨的信后,經反復考慮,最后決定同意吸收朱德入黨,同時決定朱德的黨員身份對外保密,這樣做,更有利于朱德今后為黨工作。對朱德采取“秘密黨員”的方式來解決入黨問題,這是一個創舉,為日后中共吸收秘密黨員開了先河。11月,由周恩來和張申府做入黨介紹人,經中共中央正式批準,朱德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但對外的政治身份仍然是國民黨員??嗫嘧非蟮睦硐虢K于實現了,朱德欣喜萬分。每當回憶起這段歷史,朱德總是非常激

 動。他說:“我當時真高興極了。從此,我拋棄了舊我,開始了最有意義的革命的新生。”

推薦訪問: 入黨 朱德 故事

【朱德入黨故事(1)】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