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鄉鎮紀檢組織建設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 瀏覽次數:

 鄉鎮紀檢組織建設工作情況 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在中央和各級紀委的堅強領導下,鄉鎮紀檢組織在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和維護地方社會穩定、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保護地方群眾利益等方面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鑒于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和思想觀念的不同,致使鄉鎮紀檢組織建設參差不齊,適應不了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筆者立足多年的基層實踐,以 XX 省 XX 市為例,就加強鄉鎮紀檢組織建設進行系統分析和研究。

  一、鄉鎮紀檢組織建設現狀

  鄉鎮紀檢組織是根據《黨章》的規定,在鄉鎮設立的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每屆任期與同級黨的委員會相同。根據十八大《黨章》第四十四條規定,其主要任務是“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協助黨的委員會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從《黨章》規定看,鄉鎮紀檢組織可謂是責任重大、位

 高權重,但理論始終高于實踐,理想始終超越現實,從客觀實際看,鄉鎮紀檢組織建設還存在不容樂觀的現象。主要表現為五個方面:

  ( 一) 主體定位不明

  按《黨章》規定,鄉鎮紀檢組織是由鄉鎮黨的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基層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是和同級黨委在同一次黨的代表大會上由與會代表直接選舉產生,與同級黨委的關系可謂同根同源。但鄉鎮紀檢組織是一套班子還是鄉鎮黨委的工作部門,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關鍵取決于鄉鎮黨委“一把手”的認識。有的地方把鄉鎮紀檢組織看成是鄉鎮的一套班子,和鄉鎮人大、政府一樣,同等對待、不分彼此;有的地方把鄉鎮紀檢組織看成黨委的工作部門,如同黨委辦、組織辦、宣傳辦一樣,是黨內的辦事機構;有的地方鑒于鄉鎮紀委書記是同級黨委委員,把紀委的級別定位在比同級人大、政府低,比鄉鎮站所高的狀態;有的地方則是山高皇帝遠,認為鄉鎮紀檢組織可有可無,有你不多、無你不少,反正你不敢“紀我”,我也不會“委你”……總之,鄉鎮紀檢組織定位長期處于富有爭議的狀態,可高可低、可大可小,無規矩可循、無章法可依。

  ( 二) 隊伍建設疲沓

  鄉鎮紀委班子建設,還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的狀況。紀委書記的人選,由縣(市)委組織部門統一測評、考核、推薦,縣(市)黨委常委會統一研究決定,從總體情況看,能力水平、政治素質基本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但鄉鎮紀委副書記及紀委委員人選,則是由各鄉鎮黨委“把關”、“物色”后上報縣(市)紀委審核,最后經組織部門批準進行選舉,因“把關”力度不均和“物色”標準不一,加之縣(市)紀委充分相信和依靠鄉鎮黨委,致使“把關”、“物色”、審核等環節多是履行程序而已。對紀委委員的配備,有的是從工作的需要出發,不拘一格選人才;有的是為了照顧人情,發個委員買面人心;有的是為了解決待遇,給個委員好歹每月津貼 X 元(XX 省紀檢監察系統干部辦案津貼為每月 X 元);有的是為了應付,覺得給誰都一樣,沒有認真研究和探討,導致有的紀委委員拿錢不干事、在崗不履職……。

  ( 三) 管理體制不暢

  鄉鎮紀委書記,屬縣(市)管干部。在常規管理上,有事的時候爭著管,有利的時候不想管,許多鄉鎮紀委書記工作熱情不高,缺乏創新激情,顯得比較無奈,不服從縣(市)紀委的管理,絕對是不講政治;不聽從鄉鎮黨委的使喚,絕對是一事難成。在日常工作上,縣(市)紀委安排的必須做,因為你是紀委書記;鄉鎮黨委政府安排的不敢拖,因為你是

 鄉鎮財政供養的。在辦公經費上,縣(市)紀委力不從心、無法列支;鄉鎮財政,本就哭爹喊娘,也就難以保障;在提拔使用上,縣(市)紀委想幫你,顯得力不從心;鄉鎮黨委想推你,那還得看你的運氣……至于紀委委員,要想得到提拔使用,更是難以上青天。

  ( 四) 工作缺乏規范

  自農業稅取消后,鄉鎮雖沒有催糧派款和刮宮引產的硬頭活計,但鄉鎮紀委還是和其他站所一樣,長期處于應戰的狀態。對紀委書記來說,必須毫無疑問地參加黨委政府的各項中心工作,認真做好自己的分管工作,可以說是事無巨細,必須躬耕;對于紀委委員來講,必須認真完成所在部門的各項任務,時刻準備著迎接上級的各項檢查,因為你是兼職的,不然年終績效考核沒你的份;至于主業,可以說是計劃不細、見子打子,關鍵是看縣(市)紀委對鄉鎮紀委工作的考核任務和目標。所以,長期以來,鄉鎮紀委對作風建設,是盡力而為;對線索處置,是政出多門;對案件查處,是畏手畏腳;對監督執紀,是走馬觀花;對干部教育,是蜻蜓點水;對班子監督,是敬而生畏……

  ( 五) 辦公條件難保

  改革開放以來,雖然農村經濟社會呈現了長足發展的態

 勢,但鄉鎮財政還是緊緊張張,正如學者所說,1994 年分稅制改革以來,中央以下四級政府的財政均無法自給,都要靠中央的轉移支付維持,尤其是縣級財政的自給能力最弱,引用一句順口溜,是“中央財政風風光光,省級財政喜氣洋洋,市級財政勉勉強強,縣級財政搖搖晃晃,鄉鎮財政哭爹喊娘”。[1]雖說從省級開始,早已有關于鄉鎮紀檢組織辦公經費保障的文件政策,但實踐中卻不盡人意。鄉鎮紀委,乘車靠關系,更多靠自己,和鄉鎮的財政、勞保、民政、安監、林業、獸醫等部門相比,是望車莫及,這些站(所)長可以專車出入,而鄉鎮紀委只能是望車興嘆……至于辦公設備,一臺電腦那是家家都有,打印機、復印機、照相機、錄音筆、執法記錄儀等是無法顧及……好多紀委書記只能調侃——“又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樣的事實在難做好”。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制約和影響鄉鎮紀檢組織建設的原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有經濟的,也有社會的。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 一) 思想認識不足

  有的領導認為,鄉鎮紀檢組織是“有之不多、無之不少”,猶如“牛脖子上的褟拉皮”,反腐倡廉和懲處腐敗,關鍵是靠

 縣(市)紀委和司法機關,雞毛蒜皮的小事憑“一把手”的權威,完全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好不搞”。于是在思想上弱化了對紀委的認識,在行動上忽視了紀檢組織的建設。有的領導想把鄉鎮紀委當作一套班子,但又不心甘情愿,鄉(鎮)紀委書記與同級黨委書記同時出現時,稱“紀委書記”為“某紀委”,前面冠以“姓氏”,把紀檢組織姓氏化。稱黨委書記為“某書記”,其中的意思是“某人大權在握”。

 ( 二) 官僚主義作祟

 有的領導官僚主義思想作祟,習慣當老大,自認為是“萬人之上,天子之下”,什么都想自己說了算,都希望下屬來報告。他們總認為,既然當了“一把手”,整個鄉鎮就是他家的,鄉鎮所有人都得聽他使喚,鄉鎮所有事務都得由他擺布。在他們看來,如果重視鄉鎮紀檢組織建設,就弱化鄉鎮黨委的職責;如果給鄉鎮紀委一定職權,那就是對黨委權力的分割;如果支持鄉鎮紀委工作,搞不好自己就會受到監督……在這種官僚主義思想的影響下,不重視、不支持、不關心鄉鎮紀檢組織建設,也就理所當然了。

 ( 三) 政策引導遲緩

 習慣于“意見(實施意見)不如紅頭(紅頭文件),紅頭不如黑頭(傳真之類),黑頭不如筆頭(領導批示),筆頭不

 如口頭(電話交辦)”的領導認為,要加強鄉鎮紀檢組織建設,把鄉鎮紀檢組織當作一套班子,保障紀委的辦公條件也可以,但《黨章》規定太大、中央意見太遠、省級文件太遲、地級沒有指示、縣級沒有發文。在政策引導遲緩之時,如果創造性地加強鄉鎮紀檢組織建設,勢必會認為是標新立異。所以,鄉鎮紀檢組織建設只能按部就班、邯鄲學步、亦步亦趨。

  三、加強鄉鎮紀檢組織建設的意義

  鄉鎮紀委是經同級黨的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機構,在鄉鎮黨委和縣市級紀委雙重領導下開展工作。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充分認識加強鄉鎮紀檢組織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采取有力措施,不斷提高鄉鎮紀檢組織建設水平。

  ( 一) 加強鄉鎮紀檢組織建設,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

  按現行體制,黨和政府在鄉鎮級的組織,主要有鄉鎮黨委、鄉鎮人大主席團(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常設機構)、鄉鎮人民政府和鄉鎮紀律檢查委員會。其中:鄉鎮黨委屬黨的農村基層組織,鄉鎮紀委是經同級黨的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基層黨的紀律檢查機關,鄉鎮人大主席團和鄉鎮人民政府是地

 方國家行政機關。從組織的角度看,他們都是黨和政府在農村的基層組織,是貫徹落實黨在農村路線方針政策的組織者,是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施者。所以,加強鄉鎮紀檢組織建設,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基層組織建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 二) 加強鄉鎮紀檢組織建設,是深化紀檢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

 黨的十八以來,尤其是《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出臺以后,中央對紀檢體制改革高度重視,寄予厚望。在 2014 年 1 月 14 日十八屆中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強調,要以深化改革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完善反腐敗體制機制,增強權力制約和監督效果,保證各級紀委監督權的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在 2014 年 10 月 25 日中紀委四次全會上,王岐山強調,要深入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緊緊抓住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強化“兩個責任”,深化組織和制度創新,不斷完善黨內監督。所以,加強鄉鎮紀檢組織建設,是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是深化紀檢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

  (三)加強鄉鎮紀檢組織建設,是推進農村反腐倡廉的重要保障

 鄉鎮紀檢組織是紀檢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能否認真履職、發揮作用,直接關系到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關系到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的廉潔從政,關系到農村社會政治穩定。所以,縣市委和鄉鎮黨委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高度,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認真貫徹中紀委、監察部《關于加強鄉鎮紀檢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推進鄉鎮紀檢組織建設,為農村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提高有力的組織保障。

  四、加強鄉鎮紀檢組織建設的建議

  要“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推動黨的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要使鄉鎮紀檢組織機構設置進一步健全,工作職責進一步明確,機制制度進一步完善,職能作用進一步增強,作風形象進一步改進,建議從以下幾點做起:

  ( 一) 明確鄉鎮紀委級別

  鄉鎮紀委的工作重點,是“加強對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和基層站所、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負責人的監督,加強對鄉鎮、村民主選舉的監督,嚴肅查處黨員干部違紀違法案件,保證

 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各級紀委要履行協助黨委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的職責,加強對同級黨委特別是常委會成員的監督,更好發揮黨內監督專門機關作用”。鄉鎮紀委和同級黨委,都是同一級黨的代表大會在同一次會議上由與會黨代表直接選舉產生的,是一套標準的班子,他和鄉鎮人大、政府一樣,都是在鄉鎮黨委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所以,把鄉鎮紀委定位為一套班子,在級別上與鄉鎮人大、政府一樣同為正科,這對“履行協助黨委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的職責”,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 二) 提高紀委書記職級

 按現行體制,鄉鎮紀委書記屬副科級,想干到正科,是難于上青天。為此,大多數紀委書記都認為是“船到碼頭車到站”,覺得沒有奔頭,“一年干、二年看、三年以后等著換”的思想比較突出。對鄉鎮黨委副書記而言,他們可以平步青云、一步轉正、步步為營。紀委書記與同級黨委副書記相比,雖然都是副科,但卻有天壤之別,可謂“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扇翼,飛不過鴉。”為讓鄉鎮紀委書記安心工作、富有工作激情,建議縣市級黨委部門,積極借鑒當年政法隊伍建設的成功經驗(在 XX 省 XX 市,公安系統在鄉鎮的派出所,所長和教導員的級別已由過去的股所級晉升為現在的正科

 級;法院系統在鄉鎮的派出法庭,庭長為正科、副庭長為副科),把鄉鎮紀委書記的職級定位為正科,這有利于對同級黨政“一把手”的監督,更有利于改變鄉鎮紀檢工作疲軟的現象。

  ( 三) 優化紀委班子結構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這個中心任務,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更好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要敢于擔當、敢于監督、敢于負責。縣(市)紀委要敢于打破常規的思維定勢,以超前的勇氣和智慧,優化鄉鎮紀委班子結構,做好“進”、“退”、“留”、“轉”工作,使“進”者令人信服,“退”者心情舒暢,“留”者意志不衰,“轉”者迎接挑戰,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思想作風正派,知識結構合理,年齡比例得當,富有朝氣活力,敢于碰硬干事的干部隊伍,不斷提高鄉鎮紀檢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有效杜絕在其位不謀其政、專領津貼“吃空餉”的現象。同時,要加強鄉鎮紀檢干部的培訓力度,使紀檢干部具有堅強的黨性原則、愛憎分明的政治立場、敢于履職的智慧勇氣,工作起來才能心無旁騖、滿腔熱情。

  ( 四) 努力提高班子素質

  鄉鎮紀檢干部,要提高基本素質,應著力做到“五轉”:要提升黨性轉思想。要按照“一個黨員一面旗”的要求,不斷加強學習錘煉,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要擺正位置轉角度。要站在推進地方跨越式發展和爭先進位的高度,認真研究紀檢監察工作,做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要聚焦主業轉職能。要處理好分管工作和本職工作的關系,在抓好鄉鎮部門工作的同時,認真協助鄉鎮黨委抓好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要務實創新轉方式。要重點查處損害群眾切身利益和與民爭利的突出問題,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要“三嚴三實”轉作風。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邁出為人民服務的步伐。

 ( 五) 盡快理順管理體制

  鄉鎮紀檢組織的工作,更多的是具體業務。《黨章》第四十三條規定,“黨的地方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和基層紀律檢查委員會在同級黨的委員會和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雙重領導下進行工作”。

 “推動黨的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查辦腐敗案件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線索處置和案件查辦在向同級黨委報告的同時,必須向上級紀委報告”。從鄉鎮的實際看,要讓鄉鎮紀檢組織聚焦主業,必須盡快理順人事管理體制:建議鄉鎮紀委書記、副書記的編制及工資,由縣(市)

 紀委統一管理,以免“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這有利于反腐敗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的常態化推進。

 ( 六) 完善業務考核體系

  鄉鎮紀檢組織的業務考核,要克服“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盲目傾向,要克服貪大求全的盲目追求,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考核體系,明確考核的目的和價值。如果純屬為了給鄉鎮紀檢組織施加壓力而制定的考核,結果會適得其反。鄉鎮紀檢組織處在生活和工作的最前沿,直接面對廣大群眾,既要履行“保護、監督、教育、懲處”四項職能,又要完成上級紀委和鄉鎮黨委政府交給的任務。對此,建議健全業務考核體系:一是做實常規考核。以增強鄉鎮紀檢干部聚焦主業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有效解決鄉鎮紀檢組織不作為、慢作為、淺作為等問題;二是突出特色考核。重點突出鄉鎮紀檢組織的創新能力,如調查研究、輿情研判等方面;三是注重創新考核。對考核范圍以外凡是有利于促進紀檢工作健康發展的創新型業務,要給予鼓勵和支持。

 ( 七) 強化考核結果運用

 目前,鄉鎮紀委書記的政治前途,基本由鄉鎮“一把手”掌控。“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縣(市)紀委的業務考核,對鄉鎮紀委書記所起的作

 用是難以估價,大家普遍認為:“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有的業務考核多年名列前茅,但提拔使用時還是濤聲依舊……所以,對鄉鎮紀委業務考核結果的應用,要克服“雷聲大、雨點小”的效應,要改變“考核只是為了排名,排名只是為了獎金”的誘惑。既然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各級紀委書記、副書記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為主。”那么,鄉鎮紀委書記的提拔和交流,縣(市)紀委也就有了一定的主導權。“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建議縣(市)紀委向縣(市)委推薦、提拔、重用那些業務能力強、考核名列前茅的干部,把真正的任人唯賢體現在紀檢干部的使用上,讓紀檢干部看見成長的希望,從體制上改變“會干的不如會說的,會說的不如會捧的,會捧的不如會跑的”不良導向,不斷增強鄉鎮紀檢干部的干事熱情。

推薦訪問: 組織建設 工作情況 紀檢

【鄉鎮紀檢組織建設工作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