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 2020 屆“云畢業典禮”講話稿 親愛的 2020 屆畢業生們:
大家上午好!
交大校園陽光正好,花兒正艷,三三兩兩畢業生們在揚華墻前、藍花楹下定格著青春最美的記憶。在這個收獲學業與播種人生的季節,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學校、特別代表王順洪書記,向 2020 屆全體本、研畢業生表示熱烈的祝賀!同時,也請你們和我一起,向辛苦養育你們的父母和辛勤培育你們的老師衷心地說一聲謝謝!
剛剛過完 124 歲生日的交大,第一次通過網絡典禮的形式來送別她的畢業生們。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改變了很多事情,小到咱們這個畢業典禮,大到經濟社會的發展甚至世界格局,都在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化。
在經歷這樣一個時代巨變的過程中,很多事情都在引發我們的思考。在今天這樣一個特別的時刻,我想給大家分享幾點感悟。
第一個感悟:靜水流深,實干興邦。
疫情爆發以來,交大師生們都宅在家中,很多事情仿佛都停擺了。但大家可否注意到,學校網站主頁上的喜訊接連不斷:總投資 5.8 億元、最高試驗速度達每小時 1500 公里的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大科學裝置正是開工建設,這是交大人將創造的新的世界第一;在全國創新爭先獎評選中,我校張衛華、王開云兩位教授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獲獎人數位居全國第 14 位,張衛華教授作為“復興號動車組研發創新團隊”核心成員還獲得全國創新爭先團隊獎;在 2020年度“最美鐵道科技工作者”評選中,我校又有 10 位校友和教師獲此殊榮,占到全部當選者的三分之一。老師、校友們奮勇爭先,學生們也不甘落后,經管學院袁韻同學在導師賈建民教授指導下在《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有關新冠
疫情的論文。上個周我參加了幾個學院的本科畢業論文抽樣答辯,同學們展示了很高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作為校長,看到這些顯性成果自然是非常開心,但是,我知道還有許許多多交大師生在以自己的方式在疫情之下努力作為,比如這學期進行的網課學習,又比如為了迎接畢業年級返校而做的大量準備工作,還有在世界各地開展的眾多交通工程建設,就像平靜的水面下奔涌的水流,他們做的很多事情并不為人所知,但正是這些努力才能讓交大發展的步伐永不停歇。
同學們,你們中有的人會選擇繼續深造,有的人會走上工作崗位。無論是從事科學研究還是從事其他各種各樣的工作,無論你是身處臺前,還是躬耕于幕后,要始終牢記自己所應擔當的使命與責任。就像此次疫情,醫護人員沖在最前線,他們的責任最重壓力也最大,可是我們還有很多在社區在鄉間服務的志愿者,他們雖然不在第一線,但所做的工作同樣非常重要。正是因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堅守自己的責任,擔負自己的使命,才讓我們的疫情得到了控制。“竢實揚華,自強不息”,無論何時何地,實干才是王道,每個崗位都有設置它的理由和需要,把自己的崗位職責扎扎實實履行好,你的付出一定會有回報。也因為每一個人的實干,才有國家的繁榮發展。
第二個感悟:同心同向,眾志成城。
就像汶川大地震中各省援助四川一樣,這次新冠疫情中,全國累計共有 344 支醫療隊共 42000 多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我校附屬醫院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也派出了醫療隊。隨著疫情好轉,從 3 月 17 日開始,援鄂醫療隊開始有序撤離。那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段感人的視頻,一名中年男子以磕頭跪拜的方式向返程中的醫療隊車隊表示感謝。據報道,該男子一家 11 口人全部感染,正是在這些白衣天使的精心救治之下,才得以轉危為安。由于醫務人員們都穿著隔離服,他甚至都不知道他們一家人的救命恩人們姓甚名誰長什么樣,所以就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感謝。
在這場疫情中,除了醫護人員們,我們要感謝的人還有很多,我們要感謝夜以繼
日修建雷神山、火神山醫院以及改建方艙醫院的建設者們,我們要感謝同樣冒著生命危險為醫生們送盒飯的師傅們、接送上下班的司機們,我們也要感謝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生產口罩、防護服的工人們,我們還要感謝騰訊、釘釘、ZOOM 和智慧樹、超星、雨課堂等在線辦公教學平臺們,而且,我們自己也值得感謝,誰都沒想到,“老老實實待在家,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同學們,社會就是這樣的一個極復雜的有機組合,它的有序運轉,有賴于成千上萬種職業去分擔不同種類的分工。無論是哪個職業,首先應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這是各行各業勞動人民的共同身份,亦是共同的價值取向。所有力量同心同向,才能匯聚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正如馬云先生最近講的:過去的時代是自我主義,讓自己變得更強才能活得更好;而現在的時代變成了利他主義,只有讓別人好我們才會更好。我們贊揚所有職業中積極的建設者,反對反向的破壞者;我們鼓勵大家做將小我融入國家大我的奉獻者,反對將小我利益凌駕于大我之上的自私者;我們提倡大家做平凡崗位上的真誠勤勉的發光者,反對做不勞而獲投機取巧的精致利己主義者。
第三個感悟:玉汝于成,苦難輝煌。
寒假里翻看校史,我被交大 124 年弦歌不輟的播遷史所震撼。抗日戰爭中,學校南遷湖南湘潭、貴州平越等地近十年,師生們在漫天烽火中孜孜以學,在那個最困難的時期竟然培養出“兩彈一星”元勛、兩院院士 28 位之多,其中 1943 屆礦冶班一個班就產生了三個院士,和學校 1933 屆土木系一個班產生四個院士之事交相輝映,堪稱中國教育史上的傳奇。20 世紀 60 年代,中央開展“大三線”建設以穩固后方,學校響應國家號召,數千名交大師生,攜帶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從河北唐山搬遷到四川峨眉,開荒拓土,自力更生,在一片山林中建起了教學樓、圖書館和實驗室。那個時候,學校遠離城市、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生活清貧,師生們求學之心卻愈加強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軌道交通領域當選的兩院院士幾乎都曾求學于此。
同學們,這就是“苦難輝煌”,一個學校的辦學史如此,咱們的國家的發展亦如此。從 98 抗洪、03 非典、08 汶川地震到今年的新冠戰疫,任何困難都壓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而且多難興邦,每一次大難后我們的民族向心力更強,我們國家的發展也會再上臺階。歷史告訴我們,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早已成為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在這一場疫情中,我們新時代的年輕人們也發揚了這樣的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回信講的那樣: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同學們!你們要明白一個道理,當集體遭受災難,沒有哪個個體可以獨善其身,個人的力量只有在與集體之力同心同向時,才能發揮其最大作用。如果不能將自己化作時代洪流中的一滴水珠,又如何能在浪奔浪涌中挺立潮頭?
同學們,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There is nothing permanent except change.(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疫情之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一幕幕上演,智能化引領的創新驅動正日益加速變化的趨勢。身處其中的我們,有人“亂花漸欲迷人眼”,有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世事變幻中,我們如何應對這些變化?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坦然應對各種變化。“不要問客戶需要什么,因為創造未來不是客戶的職責,應當是我的工作。”這是史蒂夫.喬布斯的經典哲學之一。正是不斷地創新創造成就了喬布斯的蘋果帝國。在變化中定住心神、砥礪奮進,人生的難反就變成你人生之帆,驅動著你一往無前。
同學們!有著 124 年光榮歷史的西南交大,因路而生、因路而興,從誕生之日起就與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正在向著建設交通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不斷奮進。今日之中國,猶如一艘駛向深藍的巨艦,我們就像這艘巨輪上的船員,雖然前面有浪奔浪涌的未知與挑戰,但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努力做好自己,中華巨艦必將劈風斬浪,實現偉大復興。
后浪奔涌,未來可期。最后,祝福我們每一位畢業生生活幸福、事業通達,歡迎
你們常回家看看!
推薦訪問: 典禮 校長 畢業上一篇:高三畢業晚會策劃方案
下一篇:縣(市、區)基本信息表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