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對于推廣廚余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意見(意見文本)

| 瀏覽次數:

 關于推廣廚余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的意見 (征求意見稿)

 為完善我市廚余垃圾處理體系,根據《山東省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 274 號)和《濟南市 2019-2020 年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濟政辦字〔2019〕55 號),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總體要求 開展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部署要求的重要舉措。推廣廚余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是加快構建我市廚余垃圾多元化處理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機關帶頭、社會參與”的原則,通過多元化投入、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的方式,主要采取“設備供應、設施建設、運行維護與資源化利用為一體”的市場化運營模式,政府采購一體化運營企業,統一標準、統一監管、統一考核,積極培育廚余垃圾“集中與就地處理相結合”的資源化處理產業體系,有效釋放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市場潛力,促進垃圾分類“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統籌融合,構建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的垃圾分類新模式,引導全社會形成節能環保、綠色低碳、健康文明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推動城市品質有效提升。

 二、健全管理體系 (一)選定推廣范圍。在日均廚余垃圾產生量 0.3 噸以上的黨政機關食堂、1 噸以上的學校等企事業單位食堂、1 噸以上的酒店賓館等經營性餐飲單位、3 噸以上的農貿市場推廣廚余垃圾就地資

 源化處理。

 (二)運營企業條件。一體化運營企業要具備廚余垃圾一站式、全方位的收集、處置、運營、管理及研發團隊和體系;具有良好的投融資能力,優良的行業、社會信譽;具有全過程、可追溯的智能化監管體系建設能力,能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全流程、自動化、智能化管理運行廚余垃圾就地處理;具有完整的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資源化利用產業鏈,廢棄油渣等再生資源產品流向全程追溯、實時可查;有在其他城市從事廚余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服務且取得優秀業績等條件。

 (三)明確建設標準。設備工藝應技術成熟,資源化程度高;采用制有機肥處理技術的,處理產物應符合《有機肥料》 (NY525)的要求。建設內容應當包括主體站房、配套設施,以及主體設備、預分選、除臭除塵、沖洗、油水分離器、稱重計量、流量計、標識規范的 120 升或 240 升廚余垃圾專用收集容器等設備;必要時可按照需求配備標識規范的收運工具。設備用房選址應盡量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供電、給排水等市政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場地內硬化且具有足夠的進料和產品儲存空間。

 (四)規范運行管理。建有數字化管理運行平臺,與市、區兩級城管等部門聯網,實時監控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備運行、污染排放和油、渣等產物數量及流向。設備運行安全穩定,廚余垃圾日產日清、臺賬清晰完備,設備、場地干凈整潔。運行產生的廢水、廢氣、噪聲等要達到相關環保標準:出水水質應符合《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31962-2015)、氣體排放應符合

 《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1993)、噪聲排放應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 (GB12348-2008)。油、渣等處理產物應堆放整齊、安全、衛生,及時資源化、無害化處理,不得隨意傾倒和積存。

 (五)完善監管機制。建立嚴格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加強對運營商的履約評價和監督管理,對產品質量、項目實施、項目履約、質疑投訴、審計檢查、信用評價等環節全過程動態監管、跟蹤問效。各區縣應按照標準和規范,對廚余垃圾就地處理全流程實時監管,對污水排放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立即督促整改、按運營協議扣除相應財政補貼,同時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市直相關部門每季度對項目運行情況進行抽查,對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對設備無故停用或無廚余垃圾處理量的,取消市級補助;對造成嚴重社會不良影響的,納入企業信用聯合懲戒。

 三、落實職責分工 市城管局牽頭負責指導廚余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工作;會同市財政局做好市級補助資金的安排和監督管理;將各區縣廚余垃圾就地處理工作納入城市管理綜合考評和垃圾分類專項考評。各區縣城管部門牽頭負責轄區內廚余垃圾就地處理的組織實施和日常監督管理等;會同區縣財政部門做好有關資金的安排和監督管理。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提供本行業單位的相關信息,積極配合城管部門開展廚余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相關工作。就地處理單位負責提供設備場地,水、氣、電等市政配套設施;主動做好廚余垃圾源頭準確投放和單獨收集管理工作;要對本單位的廚余垃

 圾排放情況進行登記,存檔備查,并對運營商的日常運行情況進行監督。運營商負責設備的建設、安裝調試、運行維護和再生資源產品的回收利用、數字化管理運行平臺,保障設備正常運行;建立工作臺賬,每月向區縣城管部門報送廚余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情況;對就地處理單位出現的廚余垃圾處理量異常變動等情況,及時向區縣城管部門反饋。

 四、強化保障措施 (一)配套扶持政策。廚余垃圾就地處理單位應自行籌措項目建設運行等費用。對推廣期內符合條件且手續完備的就地處理項目,建成投入運行并經驗收合格后,市級財政按照設施設備購置費的 40%給予補助,并結合日常檢查考核的情況,給予適當的運行獎勵補助,具體辦法另行制定。各區縣政府也要制定鼓勵政策,對廚余垃圾就地處理建設和運行管理等進行獎補,相關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確保工作落實。

 (二)推進法制保障。2020 年年底前推動出臺垃圾減量與分類地方性法規。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市城管局,按照“誰產生誰付費”的原則,制定出臺非居民廚余垃圾收費標準,逐步建立健全垃圾分類收費制度。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逐步建立健全垃圾分類制度體系。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有效期 2 年。

推薦訪問: 意見 文本 垃圾

【對于推廣廚余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意見(意見文本)】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