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易得
始終難 守
—— 在高校“七一”黨課輔導報告
同志們:
按照市委統一要求,每名市委常委都要在七一前夕到高校、企業、基層黨組織上一次黨課。作為市委書記,我有優先選擇權,我選擇來到我們 XX 學院,跟廣大師生在一起,探討和溝通我對“初心”的理解和感悟。時隔多年來到大學校園,再次聽到學生朗朗的讀書聲,聞到濃郁強烈的書香,看到青春洋溢的大學生風采,眼前為之一亮,心情十分舒暢。因為,今天所做的黨課面向的是教授學者和大學生,你們都是高學歷人才,所以來之前心理壓力不小,也做了不少功課,講得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指正!
幾乎每個人都聽過“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卻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初心易得,始終難守”。法國著名學者納德·蘭塞姆提出了一個蘭塞姆定律,“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將有一半的人可以成為偉人。”人生有了“如果”我們就會重新審視初心,呵護初心,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
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斗。但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為什么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怎樣才能不忘初心、不辱使命?針對這三個問題,我就近期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收獲、感悟與思考,從“回顧初心,不忘根本;牢記初心,行穩致遠;踐行初心,履職盡責”三個方面和大家一起,作個交流。
一、回顧初心,不忘根本 “不忘初心”這個詞最早出自佛教經典《華嚴經》,完整一句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大意是“只有堅守本心信條,才能德行圓滿。”在漢語字典里面,“初心”就是出發時的目標、誓言或承諾。在瞬息萬變的繁華世事中,初心常常被我們遺忘,正如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所說:“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出發。” 大家都知道,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在講話、寫文章時經常引經用典,常常提到“不忘初心”。2015 年,在給國測一大隊老隊員老黨員的回信中,勉勵廣大共產黨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2016 年 7 月 1 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95 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我們黨已經走過了 95 年的歷程,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
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2017 年,在黨的十九大上,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上升為大會的主題。去年在全體黨員干部中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書記對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進行概念和地位上的界定,總書記強調:“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
我們出生在和平年代,改革開放,國強民富令我們盡享太平盛世的福祉,樹高萬丈不忘根,人若輝煌莫忘恩!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不忘黨恩、不忘本來、不忘根源。
(一)不忘黨恩 在十九世紀中葉,鴉片戰爭后,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成為中華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2013 年 12 月 26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 120 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但農民起義、君主立憲、資產階級共和制等種種救國方案都相繼失敗了。戰亂頻仍,民生凋敝,喪權辱國,成了舊中國長期無法消除的病癘。”正當人們為“中國向何處去”苦惱和困惑的時候,“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人民看到了“沉沉深夜”中的光明前景。陳獨秀、
李大釗等一批先進知識分子迅速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后中國工人階級作為先進的社會力量嶄露頭角。1921 年,在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
自此以后,我們黨又經歷了一些什么事情呢?上世紀 90 年代,有一首歌叫《走進新時代》,有句歌詞“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歌詞中提到的“站起來”,是對毛澤東時代的概括。“起來,起來……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 28 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1949 年 10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毛澤東主席一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讓多少中華兒女為之沸騰。
歌詞中提到的“富起來”,則是人民群眾對鄧小平同志領導的中國改革開放發自內心的贊頌。人民獲得自由后,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是近代以來中華兒女最強烈、最執著的愿望追求。但是,這么大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富起來談何容易?鄧小平同志一句“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奮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 30%。中華民族終于逐漸富了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
下,中華民族強筋壯骨,日益強起來。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開辟了廣闊道路,使具有 5000 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欣賞“中國奇跡”、對表“北京時間”、傾聽“中國聲音”,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在去年到今年的中美貿易戰中,面對美國威脅,更是堅守底線,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決不讓步。正是基于這些,習近平總書記才會在十九大的報告中提出“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這一重要論斷,簡短的九個字展現了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性變革,揭示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邏輯,這就是“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強盛中國。”我們不能忘記黨恩,黨的恩情。
(二)
不忘本來 共產黨建黨之初,在上海石庫門的小屋子里,誰看好中國共產黨了?1921 年建黨,當時中國社會 200 多個政治黨派,中共成立了,只是其中一個。每天成立的組織和解散的組織一樣多。就連當時發起成立這個黨的中間的一些人,也沒能想到,共產黨 28 年以后能奪取全國政權。
中國共產黨是在凄風苦雨中成立的。當時,黨更像是一個瘦弱的小孩,這孩子能長多大許多人沒把握。共產黨剛剛成立
不久,就出現問題。1922 年陳公博脫黨,1923 年李達脫黨,1924 年李漢俊脫黨、周佛海脫黨,1927 年包惠僧脫黨;1930年劉仁靜被黨開除,1938 年張國燾被黨開除。13 個代表,自己走掉的、被黨開除的有 7 個,其中陳公博、周佛海當了大漢奸,抗戰勝利后被國民政府判處死刑。
這 7 個人,我作了這樣的假設,如果歷史是可知的,他們會不會做這樣的糊涂之事?當然,如果可知的話,他們肯定不會這樣做。28 年之后奪取全國政權,用得著當漢奸嗎?用得著當軍統特務嗎?不知道未來,就這樣選擇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這 13 個人中,王盡美 1925 年犧牲;鄧恩銘 1931 年犧牲;何叔衡 1935 年犧牲;陳潭秋 1943 年犧牲。從頭走到尾的只有兩個人:毛澤東!董必武!
中國共產黨所遭受的是世界政黨史上前所未有的殘酷境遇,黨內的領導人,像被割韭菜一樣一茬一茬地被敵人消滅。周恩來曾感慨:“敵人可以在三五分鐘內消滅我們的領袖,我們卻無法在三五年內將他們造就出來。”全世界沒有哪一個政黨遭受過中共這般煉獄地火似的考驗。1927 年,大革命失敗后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共產黨人尸橫遍野,血流成河,李大釗、羅亦農、趙世炎、陳延年、李啟漢、蕭楚女、鄧培、向警予、熊雄、夏明翰等領導人相繼遇害。嚴酷的白色
恐怖中,組織被打散,黨員同黨組織失去聯系,彷徨者動搖者紛紛脫黨,有的公開在報紙上刊登反共啟事,并指認捉拿搜捕自己的同志。伴隨中國革命的勝利,黨后來的領袖都是無數犧牲者中的幸存者。他們的意志是由嚴酷的環境造就的,關鍵是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開始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 380 余次戰斗,攻占 700 多座縣城,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 14 個省,翻越 18 座大山,跨過 24 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 25000 里,于 1935 年 10 月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 年 10 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回顧中央紅軍的整個長征,出發的時候有 86000 多人,沿途還擴招了很多人,總的說起來也有十幾萬人,到了延安才剩下個零頭——6000 多人,這是什么概念?不足 5%,95%以上的紅軍戰士把自己永遠地留在了長征路上。
對當時的紅軍而言,最大的重創莫過于 1935 年 6 月懋(mào)功會師后,張國燾反對中央北上的決定,10 月率部南
下川康,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1936 年 6 月被迫取消,隨后與紅二、紅四方面軍一起北上,10 月到達陜北。1937 年3 月在政治局擴大會議受到批判。1938 年 4 月初,他乘祭黃帝陵之機逃出陜甘寧邊區,投靠國民黨。周恩來帶著李克農追,一路從延安追到武漢,苦口婆心勸張國燾。但,他未回頭。同年 4 月 18 日被開除黨籍。不久加入軍統從事反共特務活動。1947 年,張國燾任軍統中將,是戴笠手下的特務。
羅瑞卿將軍感嘆道,“整個長征路上,平均一公里犧牲兩名戰士”。我們黨就靠著這么一點點人打下了江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常常說紅軍精神。紅軍在一年多的時間,走 25000 里長征,靠什么支撐? 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可以找到答案,鄧小平的女兒毛毛(鄧榕)問父親,“長征路您是怎么過來的?”鄧小平只用了三個鏗鏘簡明的漢字“跟著走”!語言簡潔精辟,一語中的。但簡潔明確的語言,卻傳達著耐人尋味的深邃思想。“跟著走”,跟誰走?怎么走?一個“跟”字,明確了方向;一個“走”字,堅定了信念,這恰恰是鄧小平同志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
跟誰走?是張國燾的“跟我走”,還是鄧小平堅持的“跟著走”?說到底是信仰的選擇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為立黨之本,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清楚和明白,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看家
之本”。
(三)不忘民根 1921 年 7 月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表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可見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政黨。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本質特征。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就要不忘人民。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工作導向,是對黨員的黨性要求,是對“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執政三問”的明確回答。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政治舞臺的主角、推動歷史前進的主力、書寫歷史的主人,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黨是領導力量,人民是依靠力量。我們黨剛剛成立時,面對血雨腥風,人民把黨緊緊抱在懷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什么叫生死相依、患難與共。黨對人民有感情,人民對黨情深似海;黨把人民看得很重,人民把黨看得比生命還寶貴。在艱難困苦的革命歲月,沂蒙人民無怨無悔地愛黨愛軍,最后一口糧當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拿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長江。用乳汁救傷員的明德英;
精心照料革命后代、自己的四個孫子卻因營養不良先后夭折的“沂蒙母親”王換于;孟良崮戰役中烙煎餅、做軍鞋、籌集糧草、運送彈藥、奮不顧身無私擁軍支前的沂蒙六姐妹……沂蒙人民與人民軍隊共御外侮、眾志成城,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勝利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篇章。淮海戰役中人民群眾傾家蕩產支援前線的宏大場面,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什么是人民的力量、什么叫人民的份量。
習近平總書記從 15 歲時就到陜西省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落戶,他回憶起梁家河七年往事時,曾經深情地說:“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總書記還說:“我的成長、進步應該說起始于陜北的七年。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現在我還受益于此。”這就是總書記的人生軌跡,這就是從延安這片黃土高原中走出來的人民領袖的人生格局。
在過去的幾年中,常常見到的一幕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會直接出現在平民百姓中間,引起一片歡呼和手機鏡頭咔嚓聲。在北京街頭的中式快餐店,他端著盤子,排隊買飯,和百姓一起用餐;春節來臨,他自辦年貨,回到插過隊的農村看望老鄉;他淋著雨同工人交談,到農民家看谷倉、床鋪、灶房、豬圈;他記掛老人,去敬老院不忘查看每日食譜;他關心學生,告訴
他們“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地震災區考察時,他走進帳篷了解安置居民生活,夜深了就在簡陋的活動板房中住宿。
今天,少數黨員干部脫離群眾,把自己當成“官老爺”,這就忘記了初心、違背了諾言。我們要始終牢記,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不忘初心,就是不能忘記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踐行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不斷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牢記初心,行穩致遠 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一再強調不忘初心,一個重要原因是少數黨員忘記了初心,腐化變質、違法犯罪,甚至叛黨叛國,走到人民的對立面,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巨大損失。可以說,能否不忘初心,事關黨和人民的事業興衰成敗和共產黨人榮辱浮沉;唯有不忘初心,共產黨人才能行穩致遠、鑄就輝煌。
(一)牢記初心方能安身立命 不忘初心是一種戒懼。在人生的路上,人們往往會被“路邊風景”吸引甚至誘惑,偏離初定的正道,這事實上是一種貪婪。專心致志方能有所成就,心懷戒懼才能抵制誘惑。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我們黨作為執政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腐敗。”也曾指出,“腐敗是社會毒瘤。如果任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亡黨亡國。我們黨把黨風廉政建設和
反腐敗斗爭提到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是深刻總結了古今中外的歷史教訓的。中國歷史上因為統治集團嚴重腐敗導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當今世界上由于執政黨腐化墮落、嚴重脫離群眾導致失去政權的例子也不勝枚舉啊!” “君子為政之道,以修身為本。”黨員干部能否戰勝自己,做人民滿意的公仆,重在廉潔自律,不忘初心。為政之要在于廉潔,廉潔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于未然。
《清朝野史大觀》記載:清道光年間,刑部大臣馮志圻酷愛碑帖書畫。但他從不在人前提及此愛好,赴外地巡視更是三緘其口,不吐露絲毫心跡。一次有位下屬獻給他一本宋拓碑帖,馮原封不動退回,有人勸他打開看看無妨。馮志圻說,這種古物乃稀世珍寶,我一旦打開,就可能愛不釋手,不打開,還可想象它是贗品,“封其心眼,斷其誘惑,怎奈我何?”我相信這是馮志圻的肺腑之言,因為絕大多數人抵御誘惑的能力常常是有限的,是很脆弱的,他也并不例外。所以他選擇了戰勝誘惑最有把握的辦法——遠離誘惑。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萬事皆有初,不少違法犯罪行為,無一不與當初不慎的“第一次”有直接關系。一旦有第一次,便如雪山崩塌一樣一發不可收拾。面對誘惑,一不小心我們就會在心里激起波瀾,原來澄澈、純凈、安寧的內心就會變得喧嘩、浮躁和功利,我們就會迷失方向。
經常會有貪官交代:第一次有人送我幾千塊錢,收下后心里惴惴不安。過幾天,發現風平浪靜,似乎一切如故,就漸漸大膽起來。后來慢慢就變得收上萬、上十萬,甚至上百萬都心安理得了。
一些黨員干部之所以犯這些錯誤,在人生末路上追悔莫及,根本原因就是在為官從政道路上,忘記了初心,迷失了方向。隨著職位的攀升和權力的增大,就放松了警惕、丟掉了本色,守不住初衷、把不住底線,最終背離初心、背棄誓言,偏離人生軌道,滑向違紀違法的歧途…… 只有不忘初心,時刻清醒我們黨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當初我們為什么立黨,立黨后我們做了什么,今后還需要和將要做什么,才能永懷赤子之心、永葆矢志不渝的斗爭精神,為增進人民福祉奮勇前行。
(二)牢記初心方能堅守信仰 我們每個人都要走自己的路,失落、沮喪、悲傷,一路上,我們都曾經歷過,當遇到這些坎坷挫折時,又是什么力量支持著我們一路前行呢? 法國著名哲學家薩特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而《信仰的力量》這本書中也曾寫到“能夠激發靈魂的高貴與偉大的,只有虔誠的信仰。在最危險的情
形下,最虔誠的信仰支撐著我們;在最嚴重的困難面前,也是虔誠的信仰幫助我們獲得勝利。”這些都告訴我們正確的信仰是路標、是燈塔、是方向。
我們在人生的路上走了這么久,是否還記得,我們曾經許下的諾言?在剛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時候,我們莊嚴宣誓的誓言,“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忠誠與背叛,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共產黨人在艱難的考驗前面臨著生與死的抉擇,在生死關頭,是堅定信仰誓死不渝還是拋棄信仰叛黨投敵,在這其中信仰決定一切。
革命戰爭年代,共產黨人信仰堅定、世所罕見,他們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絕不動搖自己的信仰。1928 年,任湖北省委委員的夏明翰被捕后,面對敵人的嚴刑和誘惑,他寫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氣壯山河的話語,表現了白色恐怖下堅貞不屈的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
無論時光流逝,滄海桑田,一只紅船在歷史中前行,從南湖起航到奮楫金沙江、從四渡赤水到飲馬長江,將紅旗插在了井岡山頂、遵義城頭、延安寶塔、西柏坡上,把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串聯成一幅動人心魄的大潮行舟圖。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靠什么歷經磨難而不垮、越是艱險越向前?
歸根到底靠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靠的是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支撐。
歷史總是要前進的,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新時代,我們黨靠什么領導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開創中華民族美好前景?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四個自信”都源自共產黨人的初心,是對共產黨人堅守初心的自信與自豪。不忘初心,既為我們把舵導航、指路明向,又為我們提振精神、凝聚力量,是共產黨人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重要法寶。
(三)牢記初心方能無往不勝 記得電視劇《北平無戰事》中,共產黨讓國民黨運走在北平存放的黃金。共產黨當時不是不可以留下黃金,北平當時已成包圍之勢,北平地下黨也事實上已經掌握了北平金庫和飛機運輸大隊。如果真強留,國民黨也根本沒有辦法,只不過共產黨會犧牲很大,北平人民會犧牲很大。也就是說,共產黨為了北平人民的生死安危,為了北平古都得以保全,放棄了黃金,換取和平。
黃金與民心孰輕孰重?在不同人的眼里是不一樣的。蔣介石認為黃金重要,因此他下令把北平的黃金運走。國民黨初到臺灣經濟上沒碰到太大困難,是與蔣介石逃走時把大陸的黃金
大量運到臺灣有關。
可是中國共產黨認為民心大如天。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到了民心沒有黃金,可以靠雙手、靠勤勞、靠創造不斷積累黃金。上世紀 50 年代時大陸的黃金儲備少得可憐,可如今已越千噸,在世界排名中大大靠前。黃金是經濟穩定的支撐,民心則是經濟與社會穩定的第一支撐,是經濟與社會齊飛的第一動力。
1998 年抗洪搶險,幾十萬官兵和百萬民眾同洪水展開殊死搏斗,形成了偉大的抗洪精神。2003 年“非典”,疫情蔓延,黨和政府帶領全國人民群眾防群控、共克時艱。2008 年冰雪“封凍”半個中國,全國人民用愛心將冰雪融化。汶川、玉樹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國人民心手相連,奮力救災,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為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再到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無數中華兒女不畏風險、不怕犧牲、逆風前行,守護了億萬國人的健康和生命。災難考驗了中華民族,也冶煉了中華民族。“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國家如此,對一個人、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來講也是如此。民心向背決定事業的成敗。各行各業辦任何事情都要問一下有沒有“把民心留下”,做領導的在考評一個人、一個單位時,也要無例外地問一下有沒有“把民心留下”,“把民心留下”應該是權重最大的第一考核指標。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共產黨人的初心是為了人民,力量來源于人民,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遠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們的事業才能無往而不勝。
三、踐行初心、履職盡責
以上主要說的是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那么,高校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我談三點粗淺理解,一曰育才,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二曰服務,服務黨的奮斗目標。三曰強國,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因此,教育“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未來,一個肩膀挑著民族的未來。”
(一)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教育是黨之大計、國之大計。早在延安時期,我們黨就提出“有計劃地培養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們的戰斗任務”。20世紀 60 年代初,我們黨提出培養造就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戰略任務。十九大報告提出,“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人的問題始終是首要問題。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這是對教師使命的重要詮釋。我們要緊緊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制度運行所要求的人,
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切實擔負起在偉大復興中的歷史使命。
(二)要堅持服務黨的奮斗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歷程表明,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的紅軍大學、延安公學等,還是在建設時期和改革時期創辦的各類新型大學,都是在服務黨的奮斗目標中發展壯大的,這造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特色和紅色基因。進入新時代,我們高校要主動融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與助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實現中國夢同向同行。要緊密結合學校優勢學科、精品教學經驗,著力培養適宜國家發展要求的優秀人才。
(三)堅持走教育強國之路 2018 年 5 月 2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首次提出“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強調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對中國要辦出何種大學以及如何辦出世界一流大學提出了明確要求,從理論和戰略高度指明了新時代高等教育乃至整個教育發展的重大使命。總書記強調,一流國家需要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國家。從歷史上看,發達國家的強國崛起之路,都與發達的教育體系
密切相關,與擁有一批頂尖世界大學有直接關系,印證了教育興則民智啟、素質高,教育強則人才出、科技強的發展規律。從強國更替來看,從意大利到英國,再到美國的遷移路線,也與頂尖大學的興衰和數量密切相關。美國大學的實力雄踞世界之首,全世界最好的大學有 85%是美國的大學。美國卡內基小組的研究表明,美國經濟實力有 50%是從它的教育制度獲得的。正因為擁有了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美國才能集聚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才能擁有大量的自主知識產權、影響深遠的杰出學者和強大的知識經濟,才能成為科技強國,支撐其世界“霸主”地位。我國是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發展中國家,具有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教育體系,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化走向大眾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躋身世界百強,這是劃時代的豐功偉績。但我國教育發展與名牌大學和世界一流大學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因此,我們要認識到新時代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樹立教育強國之志,切實為中華崛起而育人。
謝謝大家!
推薦訪問: 黨課 講稿 輔導上一篇:防火安全教育主題班會總結
下一篇:暑假疫情防范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