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脫貧攻堅經驗交流材料

| 瀏覽次數:

 強化黨建引領

 實施“四大工程”

 以決戰決勝的勇氣打贏脫貧攻堅戰

  **滿族自治縣地處遼東半島北部,下轄 21 個鄉鎮、5 個街道、197個行政村,是全省15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也是鞍山地區唯一的貧困縣,脫貧攻堅任務異常艱巨繁重。**縣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戰略部署,始終把脫貧攻堅奔小康作為“一號政治任務”“一把手工程”和“一票否決內容”來抓,牢固樹立“抓好黨建促扶貧、檢驗黨建看脫貧”的工作理念,以實施“四大工程”為總抓手,舉全縣之力,集干群之智,打響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戰役。

 一、實施“壓實責任”聯動工程,構架脫貧攻堅的“四梁八柱”。縣委堅持把抓黨建這一主業和抓脫貧攻堅這一主責相統一,做到黨建工作向脫貧攻堅一線聚焦、力量向脫貧攻堅一線集中、政策向脫貧攻堅一線傾斜,把脫貧攻堅的責任壓力層層傳導到全縣各級黨組織。

 一是統籌謀劃同部署 。縣委常委會對黨建和扶貧工作多次專題研究,先后召開扶貧開發工作座談會、脫貧攻堅工作會議、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等全縣型大會 10 余次,出臺了《關于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牢牢把脫貧攻堅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圍繞“六五五”工程,成立了就業安置、移民搬遷、生態補償、兜底保障、產業園區、城鎮化建設、寶玉石集聚區等 16 個脫貧攻堅專項推進組,組長全部由副縣級以上領導擔任,定期召開調度會議,推動

 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無縫對接”。

 二是明晰責任同落實。成立由書記和縣長任雙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33 名縣級黨員領導干部按照包保鄉鎮職責分工,每月深入所包鄉鎮貧困村,主動幫助協調解決黨建和扶貧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鎮村黨員干部實行包村、包戶、包人的“三包”政策,制定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責任落實體系。縣委實行“2+2+1”工作推進機制,即每年就黨建和扶貧工作聽取兩次專題匯報,開展兩次專項督查,召開一次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推進會,全面壓緊壓實責任。

 三是綜合考核同推進。把脫貧攻堅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綜合考評,作為縣鄉村黨組織書記抓黨建“三級聯述聯評聯考”的重要內容,做到述職述抓黨建促脫貧、評議評黨建促脫貧、考核考黨建促脫貧。加大正向激勵和負面約束力度,制定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考評辦法,實行月通報、季核驗、年總評,考核結果作為考察、識別和選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對表現突出的干部優先重用,對完不成任務的實行“一票否決”,通過調離崗位、改任非領導職務、免職、降職等方式讓其“下課”。

 二、實施“固本強基”牽動工程,筑牢脫貧攻堅的戰斗堡壘。我們狠抓基層黨組織建設這個核心,著力在抓覆蓋、補短板、強功能、優服務上下功夫,努力把基層黨組織打造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戰斗堡壘。

 一是抓覆蓋整頓。把 70個省定貧困村全部納入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逐一建立臺賬,實行掛單作戰,并采取一村 1 名縣級領導聯系、一村 1

 名鄉鎮領導蹲點、一村下派 1 名“第一書記”、一村 1 套整改方案的辦法,逐個轉化升級,做到貧困不“摘帽”,后進不銷號。目前,已有 66 個貧困村黨組織實現了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大力推行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的“三鏈富民”模式,采取“支部+專業合作社+基地+產業大戶+農民”措施,在全縣所有合作社中聯合組建黨支部 23 個,掛靠組建黨支部 27 個,覆蓋 900 多名黨員,帶動 2000 多名貧困群眾脫貧。強化村黨支部“一場五室”規范建設,通過“抓兩頭、帶中間”,去年以來共選樹縣級村黨支部規范化建設示范點 3 個、市級 5 個、省級 22 個,以點帶面打造脫貧攻堅“一線作戰部”。

 二是抓集體經濟。借助全省實施的“百千萬富民強村”工程東風,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為每個村量身定制發展集體經濟的“套餐”,鼓勵村級組織利用集體山林、集體土地、旅游資源、閑置辦公場所、貧困戶土地等資源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強村集體自身的“造血”功能。目前,全縣集體經濟收入達到 10 萬元以上的行政村有 15 個,5 萬元以上的行政村有30 個,尤其是雅河街道河北村、偏嶺鎮穆家嶺村、新甸鎮合順村、大營子鎮青峰村、興隆街道三道河村已被列入全省發展集體經濟示范村,獲得省財政 200 萬元專項資金的扶持。三是抓服務保障。盡管我縣財政捉襟見肘,但我們在省市的支持下,不斷加大村級場所陣地建設力度。2016 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 3000 余萬元,新建改擴建村級文化活動場所 65個,實現 197 個村級活動場所全部達標升級。加大基層黨建

 投入力度,積極破解各種難題,確保每個行政村每年 9.65萬元運轉經費和 2 萬元黨建專項經費的按期撥付,做到了有場所議事、有錢辦事、有人管事。全面推行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在 26 個鄉鎮(街道)建立了便民服務大廳,在 197 個村設立了為民服務代辦室,進一步健全完善了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和“群眾動嘴、干部跑腿”的為民服務新機制,實現了弱勢群體辦事不出門、村民難事不出村,深受廣大群眾歡迎。

 三、實施“ 先鋒示范”帶動工程,凝聚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緊緊依靠黨員群眾這個堅強后盾,注重發揮各類優秀人才的示范作用,鼓勵他們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當先鋒、打頭陣、立戰功,帶動和引領群眾走共同致富之路。

 一是發揮黨員干部“領頭雁”作用。結合村“兩委”換屆,吸納優秀大學生村官、村致富能手、退伍轉業軍人充實到村“兩委”隊伍中來,先后選拔 90 名農村致富能人、鄉土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及時調整 31 名不勝任現職、能力不足、工作不在狀態的村“兩委”成員,有效提升了村“兩委”班子的“雙帶能力”。農民奧運火炬手、省優秀共產黨員、牧牛鎮益臨村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姜百秋,市黨代表、大營子鎮青峰村黨支部書記何明華等一大批典型,致富不忘鄉親,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領路人”。

 二是發揮駐村工作隊“攻堅隊”作用。省市縣三級部門,共組成107 支駐村工作隊,每隊 3 人,與我縣 70 個貧困村結成“一幫一”對子,挖窮根,找貧源,做到貧困村不脫貧、幫扶不脫鉤。兩年來,累計投入幫扶款物達 3300 余萬元,協調引

 進致富項目百余個。比如,通過對口幫扶,總投資 17 億元的新建 90 兆瓦光伏農業科技大棚扶貧項目成功落戶**,成為拔掉窮根的“新引擎”。地處大山深處的牧牛鎮南馬峪村是典型的窮山村,全村 615 戶人家中就有貧困戶 81 戶。市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進駐兩年來,協調爭取資金 300 多萬元,變輸血為造血,幫助村里改善了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起了香菇扶貧產業基地,成功帶動貧困戶脫貧摘帽。

 三是發揮各類人才“助推器”作用。出臺全縣人才引領戰略規劃,積極吸引各類人才來岫發展創業,讓人才成為脫貧攻堅的“撬動桿”。截至目前,吸引外地各類高精尖人才 300 余人,組織全縣各類土專家、田秀才深入到貧困戶中進行現場教學 700 余次,圍繞種養殖、農產品加工銷售、玉石雕刻等方面開展實用技術和勞務技能培訓 2400 余人次,為貧困戶量身定制了脫貧項目,建立了涵蓋 3 大類 23 項內容的個體項目脫貧項目庫,以“造血”的方式引導扶持貧困戶搞產業、上項目。

 四、實施“黨建載體”推動工程,搭建脫貧攻堅的服務平臺。我們堅持“脫貧攻堅有什么需求,黨組織就提供什么服務”的原則,在完成上級“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規定動作的前提下,瞄準精準脫貧要求,創新特色黨建載體,把黨建為民、扶貧富民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一是組織開展“三。

 級包保”活動。組織 33 名縣級黨員領導干部包 26 個鄉鎮(街道),145 個縣直(省市直)單位包 197 個村,1000 多名黨員干部包 1000 多戶低保戶、貧困戶、五險戶、五保戶、殘困戶,以三年為一個周期,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縣

 鄉村立體式大幫扶網絡。僅兩年來,全縣各級黨員干部就累計投入幫扶資金 1000 余萬元,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8000 余件次,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1355 起。

 二是組織開展“四培養”活動。堅持點線面相結合,通過設崗定責、志愿服務等方式,從項目、資金、技術、信息四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勵農村黨員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農事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做到了每個貧困村都有黨員致富帶頭人。近年來,先后把 800 余名農村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 2000 余名優秀的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 300 名黨員致富能手中的優秀分子培養成村組干部,把 600 多名村干部培養成致富帶頭人。

 三是組織開展“創十好,固本強基惠民生”活動。把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作為著力點,要求 197 個村級黨組織圍繞“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制度建設好、組織保障好、工作思路好、經濟發展好、文明創建好、和諧穩定好、服務群眾好、工作業績好”10 個方面開展爭創提升活動,形成“一個黨支部就是一面旗幟、一個示范點就是一個品牌”的良好局面。細化出臺 72 條考核細則,將活動開展情況與村“兩委”班子成員薪酬待遇、評優評先等相掛鉤,尤其提高脫貧攻堅在實績考核中的比重,樹立起了抓黨建促脫貧面向基層、注重實績的鮮明導向。

 下一步,**縣委將認真貫徹落實這次會議精神,充分學習借鑒兄弟地區的先進經驗,以黨建引領脫貧為總抓手,努力把黨組織建成脫貧堡壘、黨員打造成脫貧先鋒、群眾培養成脫貧模范,以釘釘子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向省市委交上

 一份滿意的答卷。

推薦訪問: 脫貧 攻堅 經驗交流

【脫貧攻堅經驗交流材料】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