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9 頁 中秋主題班會演講稿
中秋主題班會演講稿 1 ?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是中秋節,大家都沉浸在過節的氣氛當中,那么中秋節告訴我們什么呢?是我今天要講的內容:
中秋節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文化內涵已發展成表達美滿、和諧、富饒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為團結、團圓、慶豐收的象征,但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思想內涵。中秋節強調的是團圓,他符合中華民族的倫理觀,對構建和諧社會是很有意義一個節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我們會發現,原來傳統中秋節是這么有意思。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史籍記載, 中秋 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已有 中秋夜迎寒 、 秋分夕月(拜月) 等活動。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 八月節 、 八月半 ;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 月 進行的,所以又俗稱 月節 、 月夕 ;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 團圓節 。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 端正月 。關于 團圓節 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
第 2 頁 共 9 頁 ?
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為我打月餅啊,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片月餅一片情啊 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兒童電影《啊!搖籃》中小朋友們一起唱的歌謠,每當聽到這首歌都會令人心潮澎湃,為了那與圓月相映生輝的片片月餅,更為了我們心中那份揮之不去的濃濃親情。晴朗的夜空中,一輪圓月如金輪玉盤,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甜絲絲的月餅,吃茶、飲酒,傾訴著團圓的喜悅,遙祝著遠方的親人。
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傳統節日應該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符號,是來自歷史深處不可磨滅的記憶。傳統文化在節日的承載下薪火流傳,生生不息。傳統節日不僅僅是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載體,更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載體。只有當我們明白 我們從哪里來 ,也才能回答 我們朝哪里去 。應該說,中秋節在幾個傳統節日中,頗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
中秋節源初是古代勞動人民感謝大自然賜予的節日,其時既是賞月的最佳季節,也是慶祝豐收的時節,其蘊含的文化意義是人們對團圓、和諧的情感訴求以及人類對自然的尊重,這種情懷是跨越國界的,身處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會認同,所以它既是溝通心靈的紐帶,又是文化的橋梁,正所謂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
中秋節寄托了中國人多重的情感和審美情趣。
人大校長紀寶成說:
花好月圓是中國人一種非常美好的愿望,中秋明月被賦予很深的文化內涵,既象征著團圓合滿,也給人一種恬靜、溫和、安定的美感 。
第 3 頁 共 9 頁 ?
幾千年來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通過中秋佳節的形式得以大眾化地傳承下來,在當今時代有助于倡導重視家庭、尊重自然、崇尚和合的意識,這對于構建和諧社會而言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傳統節日,我們可以保持民族特色,在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可以說,中國的傳統節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現著中華文明的特點,千百年來發揮了傳承、傳播中華文明的重要作用。傳統節日對于華人而言,除了傳承文化,還起到了文化紐帶和精神橋梁的作用,這種凝聚力、向心力是其他任何載體所難以實現的。
到了中秋,月上中天時,最難忘懷的還是那幾句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中秋時,每當看到一輪圓月掛上了天空,不由的’就會想到遠方的親人,不由得想到自己 獨在異鄉為異客 而變得感傷。此時家鄉親友的問候最是暖人心懷,遙在他鄉的你也該連線父母,道聲平安,一訴鄉思。
當然中秋節也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韓國等國的傳統節日。
春華秋實:春因繁花而美麗,秋因收獲而充實,花好月圓:則映射出人們對人和事吉祥的美好祈盼。
老師們、同學們:在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讓我們為創建
第 4 頁 共 9 頁 和諧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一起努力吧 ! ?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中秋主題班會演講稿 2 ?
中秋節又稱月節,最早耒自月亮崇拜——遠古時期,白天靠陽光,夜晚靠月亮,人類看著月出月落,月缺月圓,心生敬畏,自然就產生了月亮崇拜。月半時的滿月給人以圓潤豐滿的美感,中秋之夜也成為一年中最美麗的迷人夜晚。宋朝詩人林光朝寫道:“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農歷八月十五成為我國特有的“月亮節”、團圓節”。我國民在月亮下所進行的祭月、拜月、賞月、玩月、跳月等活動,充分表達了人們對月亮的崇敬。
團圓是中秋節俗的中心意義,花好月圓人團圓,“團圓”對中國人有特殊的念義。中國人有很強的家庭倫理觀念。重視家族情誼與血親聯系,旡倫走到天涯海角也不忘祖,由此形成了和睦。團圓的文化心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人們由天上的月圓想到人世間的團圓。“月亮”與“團圓”意義互相契合,中秋滿足了民眾祈望和睦、團圓的文化心里。
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而月餅又是中秋佳節之貢品,每逢八月十五夜,百姓都拿西瓜、月餅敬老天。現今的月餅種類繁多,什么“嫦娥奔月”、“銀河月夜”、“三潭印月”等精美之品。月餅文化的內涵:“以月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園
第 5 頁 共 9 頁 兆人之長生。特別是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園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是強烈地表達了中秋的團圓意識。
如今對中秋節更為重視,列為重要節日,中秋節的風俗更為盛行,以各種形式,寄托著人們對生活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華民族這一古老中秋文化創世界奇皅。
中秋主題班會演講稿 3 ?
在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蒼穹時,腦海中定會浮現起那優美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啊,人生有諸多事情難以兩全,多少在外求學和工作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此時不能回到親人身邊。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
中秋節一直被人們喻為最具有人情味,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而這一天天上的明月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圓,所以又叫團圓節。中秋賞月,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美麗的神話故事,當然最為人們熟悉的是《嫦娥奔月》了。在多民族的我國,有二十多個民族也在歡慶中秋節,雖然慶祝方式各異,但其寓意,也都是在祁求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團團圓圓,平平安安。所以這天都以月餅作為禮物,親友間互相贈送,以取團圓之意,家家賞月歡宴,呈現太平盛世,祥和,文明的景象,團圓節哦,也讓我們更加深切盼望海峽兩岸同胞們早日團圓,祖國的統一大業早日實現。
第 6 頁 共 9 頁 ?
隨著中秋節的即將來臨,我們偉大的祖國建國 xx 周年國慶節,也接踵而來,更增添了節日喜慶的氣氛,在我們歡慶這雙節之時,我們也應該在學業上來個雙贏,為國家的建設,民族的振興。造就成祖國有用之材,我們共同去努力吧!
中秋主題班會演講稿 4 ?
今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是團圓的日子,屆時家家戶戶都要置辦美酒佳肴,吃月餅、賞月亮,盡享天倫之樂。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有關它的傳說很多,其中有名的嫦娥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
中秋節,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言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節,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總之中秋節習俗很多,形式也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熱愛和美好生活的憧憬。
中秋節,這是被喻為有人情味,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每逢
第 7 頁 共 9 頁 佳節倍思親,尤其中秋節這一輪明月高掛的時刻,這一天天上的太陽分外明亮切特別大、特別圓,所以這一天被視為思念與團圓的好日子,在這團圓的日子里,愿天下父老鄉親合家團圓、幸福美滿!
中秋主題班會演講稿 5 ?
甲:肖雅文 乙:曾繁昊 ?
乙:我國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多少文人墨客借節抒情,發出了由衷的感慨。
甲:接下來讓我們欣賞有馮小慧、顧葦鴻、肖雅文帶來人人熟知的中秋歌曲《但愿人長久》。
乙:中秋節還有許多流傳已久的神話傳說。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 ?
甲:我們這里也有一則耳熟能詳的故事:《嫦娥奔月》。
乙:我們班級里也有很多多才多藝的同學。有請林倚云同學為我們帶來古箏曲《漁舟唱晚》。
甲:聽完了悠揚、古典的《漁舟唱晚》,接下來讓我們聽由葉奕成、戴俊輝帶來的中秋古詩文朗誦《月下獨酌》以及《望月懷遠》。
乙:正如詩中所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從古代的時候開始,人們把中秋節看作團圓的象征。在外的游子,在中秋節時,看著月亮,思念親人。
第 8 頁 共 9 頁 ?
甲:我們班有很多同學參加了學校的鼓隊培訓,今天,馮小慧、肖雅文、朱懿帆要為我們帶來打鼓表演。
乙:鼓聲震耳,讓人感嘆。大家還記得上一次主題班會時我班幾位同學的精彩表演嗎。
甲:今天,他們也精心準備了新的小品《五官新說》來送給大家,讓 我們掌聲歡迎。
乙:同學們,小品好不好看?下次還要不要再請他們來演啊? ?
甲:看完了小品,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叫做“成語接龍”。
乙:游戲的規則是這樣:我們分成兩大組,每一組人數相等。順序采用蛇形的順序,將上一位同學說的成語的最后一個字,作為自己成語的第一個字,一個一個輪下去,沒有接上來的同學就算出局。看看哪一個同學能堅持到最后。
甲:好,隨著游戲的結束,我們的主題班會也進入了尾聲。
中秋主題班會演講稿 6 ?
老師、同學們:
在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蒼穹時,腦海中定會浮現起那優美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啊,人生有諸多事情難以兩全,多少在外求學和工作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此時不能回到親人身邊。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第 9 頁 共 9 頁 ?
中秋節一直被人們喻為最具有人情味,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而這一天天上的明月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圓,所以又叫團圓節。中秋賞月,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美麗的神話故事,當然最為人們熟悉的是《嫦娥奔月》了。
在多民族的我國,有二十多個民族也在歡慶中秋節,雖然慶祝方式各異,但其寓意,也都是在祁求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團團圓圓,平平安安。所以這天都以月餅作為禮物,親友間互相贈送,以取團圓之意,家家賞月歡宴,呈現太平盛世,祥和,文明的景象,團圓節哦,也讓我們更加深切盼望海峽兩岸同胞們早日團圓,祖國的統一大業早日實現。
隨著中秋節的即將來臨,我們偉大的祖國建國六十周年國慶節,也接踵而來,更增添了節日喜慶的氣氛,在我們歡慶這雙節之時,我們也應該在學業上來個雙贏,為國家的建設,民族的振興。造就成祖國有用之材,我們共同去努力吧!
?
推薦訪問: 班會 演講稿 中秋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