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引起微腐敗調研報告 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引起微腐敗調研報告 1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與此同時,一些陳規陋習有所抬頭,特別是在婚喪嫁娶等喜慶事宜的操辦方面,出現了互相攀比、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收錢斂財的不正之風,特別是一些黨員干部也借婚喪嫁娶和其它喜慶事宜盲目攀比,大手筆、大氣魄將辦事之舉推向了巔峰,極盡奢華,極盡影響,可惜這種影響不僅助長了陋習的蔓延,繁衍出花樣更多的名堂,更讓部分村干部借機斂財,引起一定程度的微腐敗,廣大群眾對此反應強烈。為此,我深入到全鎮 10 個村、4 家承辦宴席的飯店和流動餐廳、53 戶群眾和近期辦理婚喪事宜的部分群眾代表之中,通過走訪 60 名群眾、分析 13 個典型案例,對鎮域婚喪嫁娶事宜操辦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基本現狀 通過走訪調研,大部分干部群眾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等陋習堅決予以反對,提倡一切從簡是為民辦好事。但還有少部分干部群眾認為因社會因素、環境因素、風俗習慣以及攀比心理造成的大操大辦以及彩禮過高的現象一時半會難以消除,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婚事方面。有的群眾認為,結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過去受窮沒辦法,如今有錢了,無論花多少都舍得;也有相當一些群眾雖不情愿大操大辦,但迫于社會大環境的壓力,也不得不傾囊為之,甚至東借西貸,硬是咬牙把婚事辦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據反映,2003 年在農村辦一次婚事總費用約 1.5 萬元,如今增至 12-15 萬元(不包括建新房及購買商品房),部分群眾結婚總費用過 20 萬元者亦不為鮮。
一是訂婚時大要彩禮,相互攀比。有的地方已形成不成文的程序,有小見面、大見面、定親、認家、會親家、照相、新婚衣服等環節;且訂婚后雙方相互來往,看媳婦、送年禮,名目繁多。每個環節、名目都有一定的費用標準,集中起來約需近 2 萬元。在購置衣物時攀比成風,許多青年結婚要置辦十幾套衣服,并且還要有新式的成套家俱和家用電器,更有甚者竟提出要購買汽車,在縣城買房。這方面的開支一般是 10-30 萬元不等。二是結婚時講排場,比闊氣。這種現象在全鎮比較突出。如今,東樂青年結婚大都用高檔小轎車,車少檔次低就感到寒酸,因此,到處求親告友,拉關系聯系借車租輛,迎親車輛少者 6-8 輛,動輒一二十輛,招搖過市,浩浩蕩蕩。婚慶現場還邀請攝影師全程錄像。在婚宴方面,規模越擺越大,宴席一擺三五十桌,甚至百八十桌已屬常事,每桌菜肴、煙酒、飲料至少需要 400-600 元不等;且煙酒
的檔次不斷上升。人情費逐年看漲,據部分群眾反映,有的家庭用于隨禮的開支每年達 1-2 萬元。
三是彩禮錢飛漲,數字驚人,群眾苦不堪言。目前,彩禮在整個結婚過程中已占到婚事承辦總費用的 75%,結個婚花費 15-16 萬元,其中,光彩禮這一項支出普遍為 8—12 萬元左右,2016 年-2017 年我鎮結婚彩禮普遍為 5000-8000 元。近年來,我鎮彩禮費用受周邊鄉鎮彩禮費用、封建迷信和地理位置的影響連年急劇攀升,現在彩禮費用普遍約為 6-12 萬元不等。因此,群眾背負舉債為子女辦婚事的現象在我鎮較為普遍。
四是結婚時必須有新房。現在農村沒有新房子是不能結婚的,而且建房的標準也越來越高,有些女方家長更是要求在縣城購買商品房且房產證必須是女方的名字,更有甚至提出在張掖、山丹買房的現象。為此,不少群眾在兒子很小時,就節衣省食,籌措資金。這項開支一般在 20-30 萬不等。
(二)喪葬方面。由于受“入土為安”封建舊俗的影響,從調查的 10 個村群眾中反映,請樂隊,買棺材、加磚箍墓、買紙人、紙馬、紙轎車、紙電視,披麻戴孝,揚幡招魂,路祭行禮,大宴親朋。喪事從入殮到出殯,多達五天,發喪的規模少則幾輛車,幾十人,多則十幾輛甚至幾十輛車,“吊唁”人員“成群結隊”,絡繹不絕,長達幾里地。待客時 10~20 桌不等。有的地方還在墳頭立碑。這
樣每次喪事至少花費 2 萬多元,有的花費約 3-5 萬元。在機關干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則是花圈泛濫,一個人去世后,單位要送花圈,以示哀悼;子女要送花圈,以見孝心;朋友要送花圈,以示友誠。一般算來,一次喪事,花圈少則幾十個,多則近百個,每個價格在 20~50 元,造成很大浪費。據調查反映,一個單位每年用于這方面的開支不少于 3000 元。
(三)其他方面。在原有婚喪習俗操辦的基礎上,隨著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與人之間攀比心里愈發嚴重,所謂的“無事找事”的現象,出現了借助孩子滿月、喬遷新居、祝壽、生日、升學、升職、購買新車等事宜開展的宴請活動日益增多,宴請范圍不斷擴大,據走訪了解,干部職工每年用于以上宴請活動的開支約為 3000-6000元不等,鄉村群眾用于以上開支約為 1000-2000 元。
二、存在問題 (一)婚喪喜慶事宜名目繁多。通過調研發現,在婚喪嫁娶喜慶活動操辦過程中大操大辦的現象較為突出,如在喪事操辦中,本已絕跡的舊風俗、舊習慣、舊傳統又紛紛卷土重來,甚至出現了一些封建迷信的東西。同時,在群眾中,出現了一些祝壽、生日、滿月、喬遷、升學、升職、參軍、購新車等名目繁多的宴請活動,甚至將宴請范圍擴大到親屬以外。
(二)鋪張浪費現象較為嚴重。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進一步改善,無論是縣城還是鄉村,在婚喪事操辦過程中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鋪張浪費現象,如當前群眾在舉辦婚慶事宜時,無論在家中請客還是到賓館設宴,大多數都按照我鎮舊的習俗,所有婚喪事酒席一般都有吃十三道菜的說法(俗稱八挎五),由于酒席費用高,菜量過大,一般 8 人一桌酒席的飯菜吃不完,造成很大的浪費;群眾利用新人或死人給活人爭體面的現象比比皆是,有些父母給子女操辦婚事,比闊氣、講排場,認為結婚是孩子一輩子的大事,一定要辦得體面像樣。張家這樣做,李家也跟著學,一家看一家,一家比一家,相互攀比,花費驚人,僅彩禮一項一般需要 12--15 萬元。部分干部群眾在喪事活動中顯示自己的富有和氣派,給死者陪葬的東西五花八門,特制的花匾和悼念“塔”,紙扎的“別墅”、“豪車”、“高清彩電”已不新鮮, 造成鋪張浪費,不同程度助長了奢靡之風,敗壞了社會風氣。
(三)群眾負擔沉重。在群眾中已形成了一種不良風氣,如:人情消費“禮尚往來”、“水漲船高”,禮金數額直線上升,從過去的 10 元、20 元,如今上升到最少 50元一般 100 元,機關干部少則 100 元,多則數百元。農村一個家庭每年隨禮少則 3000-5000 元,村干部多數在 6000-10000 元,機關干部少則 6000 元,多則 10000 以上。演變
成一種“錢多就是朋友,錢少就是小人”的陋習,“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由人來人往向情來情往發展的不良習俗,致使不少群眾在“人情風”面前不堪重負,給人們造成不同程度的負擔。有的群眾為了不得罪親朋好友或為給自己撐面子,不惜舉債隨禮、盲目攀比、大操大辦。盡管近幾年我鎮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但就大多數工薪階層或農民家庭而言,婚喪事大操大辦無疑是為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影響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三、原因剖析 產生以上這些不良現象的原因很多,既有歷史傳統的原因,也有社會關系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受陳規陋習的影響所致。婚喪嫁娶講排場、擺闊氣等陳規陋習的影響可以說是代代相傳,根深蒂固。把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當做孝敬老人、關愛子女的一種表現,競相效仿。同時,受迷信思想的影響,在喪葬中大搞迷信,請道士做法術,“興師動眾”、巨資建墳等現象屢見不鮮。
(二)攀比心理所致。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鎮廣大干部群眾的生活水平與過去相比,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部分人思想理念陳舊,不能
與時俱進,導致相互攀比,虛榮心作怪,婚喪嫁娶總想講排場,搞得熱熱鬧鬧,以顯示自己的身價和地位,有的家庭的確經濟比較困難,無力大操大辦,家中無錢,寧肯借錢、貸款也要趕上潮流。他們說:“我們實在不愿花這么多錢,可是現在大操大辦已成風,沒人敢破這個先例。”但礙于情面,還是到處借錢鋪底請客,到頭來反而得不償失。調查中發現,個別未婚青年因家底地理環境差,經濟困難等原因無錢結婚,寧可去外地上門,家里只剩下孤寡老人,無人贍養。
(三)補償心理所致。由于人情風越刮越盛,人情債越積越多,一些人認為原來送出去的禮金太多,遇事不操辦自己會吃虧,有的人不惜刻意在生活中“制造”各種值得慶賀之事,以達到收回禮金的目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向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傾斜,在行動上身不由己地隨波逐流,慢慢變得麻木不仁,反過來又進一步助長了不正之風。
(四)斂財心理所致。有的人利用自己的社會地位或手中的權力,為別人辦了事情,留下的人情,在操辦婚喪事時,到處打招呼,下請柬,大擺宴席,廣收錢財;有的認為自己在“位”上,“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心理作祟;有的為掩人耳目,分批分地設宴,變相大操大辦,斂取錢財。
(五)引導、監管作用發揮不夠。據了解,我鎮大部分村都有所謂的紅白理事會,但紅白理事會只有口頭組織,而無任何相關制度和規定,由村級少數有影響的人和常年從事總管一職的干部群眾代表臨時擔任。因此,紅白理事會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同時,對黨員干部大操大辦收錢斂財行為方面缺乏有效的監督約束,部分黨員干部,置若罔聞,我行我素,借婚喪嫁娶等喜慶事宜大操大辦的現象屢禁不止;有些干部群眾忽視了婚喪事大操大辦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的不良影響,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遇事不僅不向相關部門報告,反而明目張膽地大操大辦,久而久之給社會風氣帶來一些不良影響,也是導致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現象持續惡性循環的主要因素。
四、對策和建議 婚喪事大操大辦既有歷史的淵源,也有現實的原因。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不僅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而且敗壞了黨風,影響了政風,也是滋生腐敗的根源,嚴重背離了黨的宗旨和艱苦奮斗、勤勞節儉的優良傳統。對目前出現的婚喪事大操大辦現象,全縣廣大干部群眾要求遏制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為促進兩個文明建設,我們必須堅持疏堵并重、破立結合的原則,采取切實有力地措施予以遏制。
(一)為群眾“思想”松綁。一是強化宣傳 教育 。積極與鎮村聯合,運用廣播、電視、宣傳車、網絡、專欄、標語、手機短信、公益短片、道德講堂等形式,大力宣傳《婚姻法》,重點宣傳關于婚姻自主、禁止包辦買賣婚姻、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等規定,印發“移風易俗、婚喪事簡辦”倡議書,使之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建立鎮村社三級網絡宣傳監督員,跟進宣傳,跟進監督,努力營造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勤儉節約的良好社會風氣。
二是注意抓好典型。積極引導群眾開展自我教育,對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先進典型進行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積極借鑒個別村縮短喪事辦理天數的好做法,建立紅白喜事申報制度,嚴格控制酒席數量和車隊迎新送葬活動,樹立厚養薄葬的新理念,努力形成勤儉辦理婚喪事的自覺性。縣級媒體要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現象給予曝光。引導干部群眾形成“喜事新辦、喪事簡辦”風尚。
三是正確輿論引導。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提倡新事新辦,反對大操大辦;提倡科學文明,反對封建迷信。通過堅持不懈地正面引導,真正消除按“女孩學歷索彩禮” 的不良習俗以及“買賣婚姻”潛在違法行為,形成一種移風易俗、勤儉節約光榮,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可恥的新風尚。
(二)讓鎮村干部帶頭。一是領導率先垂范。要想從根本上遏制這一歪風,廣大干部職工要帶頭,特別是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要帶頭教育子女不要彩禮,不大操大辦,不鋪張浪費,搞好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在群眾中大力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切實發揮好典型引路的作用。
二是制定獎罰政策。根據鎮上目前存在的大操大辦的現象,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文件,做出明確的獎罰規定,真正發揮全鎮各級黨員干部勤儉辦事的優良作風,發揮表率作用,模范帶領本鎮、本村干部群眾破舊俗、樹新風,積極組織、協調、開展好移風易俗、反對婚喪事大操大辦活動。
三是班子自覺帶頭。我鎮大操大辦的主陣地在農村,所以村級兩委會班子成員要率先垂范,抵制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借機斂財之風,努力做到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倡導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三)讓群眾自治組織發力。一是發揮自治作用。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鄉村“紅白理事會”作為群眾的自治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建議督促各村健全完善紅白理事會,并明確職責,配強人員,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建議由各村黨支部書記村級紅白理事會主要負責人,確保其作用真正發揮。
二是制定可行政策。要根據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量化細則,增強制度的剛性和可行性。真正做到有人員、有章程、有工作記錄,把那些德高望重、群眾威信
高的黨員干部、老同志充實到“紅白理事會”。以村為單位,對理事會成員進行培訓,要建立健全理事會職責范圍和各項制度,使理事會的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各村要對辦理紅白喜事的家庭進行登記造冊,以便于監督管理。同時,可發動群眾制定、補充、修改村規民約,加大群眾的自我約束力。
三是加大監管力度。各相關部門要不斷加大對農村紅白理事會監管力度,制定相關制度,嚴格控制婚喪事規模和標準。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辦理本人及家庭成員婚喪嫁娶等事宜時,實行先向理事會報告,說明辦理的事由、時間、地點、宴請桌數、煙酒規格、飯菜標準和操辦程序等情況,由婚喪事理事會拿出具體操辦意見。領導干部辦理婚喪喜慶事宜,嚴格按照領導干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要求,向鎮紀委報告。此外,向社會公開監督舉報電話,對于群眾舉報的情況,一經查實立即處理,并獎勵舉報人。
(四)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全鎮各級黨組織要把“革除婚喪陋習、樹立文明新風”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擺上議事日程,提出明確要求,層層落實責任制,定期檢查,抓好落實。
一是健全組織領導。各村要建立健全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格局。
二是嚴格獎懲制度。對移風易俗工作做得好的
村和個人要大張旗鼓地表彰,對堅持大操大辦造成不良影響的黨員、干部要嚴肅作出處理,給予通報批評、公開曝光,直至紀律處分,還可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
三是完善制度措施。各村都要制定、完善村規民約和具體措施,以規范人們的行為。建議鎮黨委出臺《婚喪事宜簡辦的暫行規定》,加強村級紅白理事會職能發揮和群眾監督作用,并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成立一個由專人負責,有專門辦公場所,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縣域婚喪喜慶事宜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堅持各部門協調運作,通力配合,共同做好婚喪事整治工作。
四是齊抓協作共管。各村、部門、各站所要把革婚喪陋習、樹文明新風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擺上議事日程,提出明確要求,層層落實責任制,定期檢查,抓好落實。鎮紀委要成立治理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工作領導小組,與黨政辦聯合制定出臺《關于嚴禁黨員領導干部大操大辦婚喪嫁娶等事宜暫行規定》,明確規定宴請桌數、車輛數量等方面都做出具體規定,特別要對對借機斂財和分批次、多地點操辦做出明確要求。團委、婦聯、工會重點做好婦女、青年的思想工作,教育青年帶頭移風易俗,倡導帶技術出嫁、集體婚禮、厚養薄葬等文明新風。鎮黨政辦要把移風易俗活動同文明村、文明單位的評比結合起來,在社會上形成一個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強大合力。
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引起微腐敗調研報告 2 近年來,隨著我縣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與此同時,一些陳規陋習有所抬頭,特別是在婚喪嫁娶等喜慶事宜的操辦方面,出現了互相攀比、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收錢斂財的不正之風,一些黨員干部也借婚喪嫁娶和其它喜慶事宜盲目攀比,使大操大辦之風愈演愈烈,廣大群眾對此反應強烈。近期,按照縣委主要領導安排,10 月 14 日至 17 日,由縣婦聯牽頭,文明辦、團縣委、民政局等單位相關工作人員組成專題調研組,結合當前開展的“聯村幫戶接地氣、惠民為農樹新風”活動,帶著解決培育新型農民活動中出現的突出問題,深入到全縣 7 個鎮 1 社區 11 個村 4 個縣直單位企業、4 家承辦大型宴席的飯店、3 個紙活門店、63 戶群眾和近期辦理婚喪事宜的部分群眾代表之中,通過召開 7 場座談會、發放 673 份問卷、電話詢問 15 個單位、走訪 112 名群眾、分析 23 個典型案例,對縣域婚喪嫁娶事宜操辦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基本現狀 通過走訪調研,大部分干部群眾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等陋習堅決予以反對,提倡一切從簡是為民辦好事。但還有
少部分干部群眾認為因社會因素、環境因素、風俗習慣以及攀比心理造成的大操大辦以及彩禮過高的現象一時半會難以消除,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婚事方面。有的群眾認為,結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過去受窮沒辦法,如今有錢了,無論花多少都舍得;也有相當一些群眾雖不情愿大操大辦,但迫于社會大環境的壓力,也不得不傾囊為之,甚至東借西貸,硬是咬牙把婚事辦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據反映,2003 年在農村辦一次婚事總費用約 1.5 萬元,如今增至 12-15 萬元(不包括建新房及購買商品房),縣城結婚總費用過 20 萬元者亦不為鮮。一是訂婚時大要彩禮,相互攀比。有的地方已形成不成文的程序,有小見面、大見面、定親、認家、會親家、照相等環節;且訂婚后雙方相互來往,看媳婦、送年禮,名目繁多。每個環節、名目都有一定的費用標準,集中起來約需 1.8 萬元。在購置衣物時攀比成風,許多青年結婚要置辦十幾套衣服,并且還要有新式的成套家俱和家用電器,更有甚者竟要汽車,在縣城買房。這方面的開支一般是 10-30 萬元不等。二是結婚時講排場,比闊氣。這種現象縣城比較突出。如今,城里青年結婚大都用高檔小轎車,車少檔次低就感到寒酸,因此,到處求親告友,拉關系聯系車輛,少者 6-8 輛,多者十幾輛,而且時興婚禮攝像。在婚宴方面,則是規模越擺越大,擺二十幾桌已
屬常事,有的已超過 40-50 桌;煙酒的檔次不斷上升。人情費逐年看漲,據機關同志反映,有的戶用于這方面的開支年達 1-2 萬元。三是彩禮錢飛漲,數字驚人,群眾苦不堪言。目前,彩禮在整個結婚過程中已占到婚事承辦總費用的 75%,結個婚花費 15-16 萬元,其中,光彩禮這一項支出普遍為 10 萬元左右,2003 年-2007 年我縣結婚彩禮普遍為 5000-6000 元。近年來,我縣彩禮費用受周邊省、縣區彩禮費用、封建迷信和地理位置的影響連年急劇攀升,現在彩禮費用普遍約為 7-15 萬元不等,縣城及部分地理位置優越的鎮村彩禮約為 7-8 萬元,地理位置較縣城相對偏遠的村莊彩禮約為 9-12 萬元,個別偏遠河灘村彩禮竟達到15-16 萬,數字可謂驚人。因此,群眾背負舉債為子女辦婚事的現象在我縣較為普遍。四是結婚時必須有新房。現在農村沒有新房子是不能結婚的,而且建房的標準也越來越高,有些偏遠河灘村的更是要求在縣城購買商品房且產證必須是女方的名字,更有甚至提出在咸陽、西安買房的現象。為此,不少群眾在兒子很小時,就節衣省食,籌措資金。這項開支一般在 20-50 萬不等。
2、喪葬方面。由于受“入土為安”封建舊俗的影響,從調查的 7 個鎮村群眾中反映,請樂隊,買棺材、買紙人、紙馬、紙轎車、紙電視,披麻戴孝,揚幡招魂,路祭行禮,用棺罩,大宴親朋。發喪的規模少則幾輛車,幾十
人,多則十幾輛甚至幾十輛車,數百人,隊伍浩浩蕩蕩,長達幾里地。待客時 10~20 桌不等。有的地方還在墳頭立碑。這樣每次喪事至少花費 1 萬多元,有的花費約 2 萬元。在縣城機關干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則是花圈泛濫,一個人去世后,單位要送花圈,以示哀悼;子女要送花圈,以見孝心;朋友要送花圈,以示友誠。一般算來,一次喪事,花圈少則幾十個,多則近百個,每個價格在 50~100元,造成很大浪費。據調查反映,一個單位每年用于這方面的開支不少于 3000 元。
3、其他方面。在原有婚喪習俗操辦的基礎上,隨著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與人之間攀比心里愈發嚴重,所謂的“無事找事”的現象,出現了借助滿月、喬遷新居、祝壽、生日、升學、升職、購買新車等事宜開展的宴請活動,宴請范圍不斷擴大,據走訪了解,干部職工每年用于以上宴請活動的開支約為 3000-6000 元不等,鄉村群眾用于以上開支約為 1000-2000 元。
二、存在問題 1、婚喪喜慶事宜名目繁多。通過調研發現,在婚喪嫁娶喜慶活動操辦過程中大操大辦的現象較為突出,如在喪事操辦中,本已絕跡的舊風俗、舊習慣、舊傳統又紛紛卷土重來,甚至出現了一些封建迷信的東西。同時,在群眾中,出現了一些祝壽、生日、滿月、喬遷、升學、升職、
參軍、購新車等名目繁多的宴請活動,甚至將宴請范圍擴大到親屬以外。
2、鋪張浪費現象較為嚴重。
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進一步改善,無論是縣城還是鄉村,在婚喪事操辦過程中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鋪張浪費現象,如當前群眾在舉辦婚慶事宜時,無論在家中請客還是到賓館設宴,大多數都按照我縣舊的習俗,所有婚喪事酒席一般都有吃十三道菜的說法(俗稱八挎五),由于酒席費用高,菜量過大,一般 8 人一桌酒席的飯菜吃不完,造成很大的浪費;群眾利用新人或死人給活人爭體面的現象比比皆是,有些父母給子女操辦婚事,比闊氣、講排場,認為結婚是孩子一輩子的大事,一定要辦得體面像樣。張家這樣做,李家也跟著學,一家看一家,一家比一家,相互攀比,花費驚人,僅彩禮一項一般需要 12 萬元--15 萬元。部分干部群眾在喪事活動中顯示自己的富有和氣派,給死者陪葬的東西五花八門,特制的花匾和悼念“塔”,紙扎的“別墅”、“奔馳車”、“高清彩電”已不新鮮, 造成鋪張浪費,不同程度助長了奢靡之風,敗壞了社會風氣。
3、群眾負擔沉重。在群眾中已形成了一種不良風氣,如:人情消費“禮尚往來”、“水漲船高”,禮金數額直線上升,從過去的 10 元、20 元,如今上升到最少 50 元一般 100 元,機關干部則少則 100 元,多則數百元。農村一
個家庭每年隨禮少則 3000-5000 元,村干部多數在 6000 到10000 元,機關干部少則 6000 元,多則 10000 以上。演變成一種“錢多就是朋友,錢少就是小人”的陋習,“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由人來人往向情來情往發展的不良習俗,致使不少群眾在“人情風”面前不堪重負,給人們造成不同程度的負擔。有的群眾為了不得罪親朋好友或為給自己撐面子,不惜舉債隨禮、盲目攀比、大操大辦。盡管近幾年我縣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但就大多數工薪階層或農民家庭而言,婚喪事大操大辦無疑是為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影響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三、原因剖析 以上這些不良現象產生的原因很多,既有歷史傳統的原因,也有社會關系的影響;既有社會生產力的根源,也與各族群眾的思想觀念、素質有一定的關系。總的來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攀比心理所致。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縣廣大干部群眾的生活水平與過去相比,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部分人思想理念陳舊,不能與時俱進,導致相互攀比,虛榮心作怪,婚喪嫁娶總想講排場,搞得熱熱鬧鬧,以顯示自己的身價和地位,有的家庭的確經濟比較困難,無力大操大辦,家中無錢,寧肯借
錢、貸款也要趕上潮流。他們說:“我們實在不愿花這么多錢,可是現在大操大辦已成風,沒人敢破這個先例。”但礙于情面,還是到處借錢鋪底請客,到頭來反而得不償失。調查中發現,個別偏遠河灘村的未婚青年因家底地理環境差,經濟困難等原因無錢結婚,寧可去外地上門,家里只剩下孤寡老人,無人贍養。
2、補償心理所致。由于人情風越刮越盛,人情債越積越多,一些人認為原來送出去的禮金太多,遇事不操辦自己會吃虧,有的人不惜刻意在生活中“制造”各種值得慶賀之事,以達到收回禮金的目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向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傾斜,在行動上身不由己地隨波逐流,慢慢變得麻木不仁,反過來又進一步助長了不正之風。
3、斂財心理所致。有的人利用自己的社會地位或手中的權力,為別人辦了事情,留下的人情,在操辦婚喪事時,到處打招呼,下請柬,大擺宴席,廣收錢財;有的認為自己在“位”上,“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心理作祟;有的為掩人耳目,分批分地設宴,變相大操大辦,斂取錢財。
4、受周邊縣區的影響較大。由于我縣部分鄉村與甘肅部分縣區毗鄰,因此,在婚喪操辦以及彩禮費用問題上和鄰近周邊縣區相提并論,甘肅臨近部分縣區(靈臺縣、涇
川縣、正寧縣)的彩禮以及婚喪嫁娶等方面的費用甚至大于我縣,導致我縣部分鄉村群眾受周邊縣區影響過大。
5、引導、監管作用發揮不夠。據了解,我縣大部分村和部分單位都有所謂的紅白理事會,但紅白理事會只有口頭組織,而無任何相關制度和規定,由單位或村級少數有影響的人和常年從事總管一職的干部群眾代表臨時擔任。因此,紅白理事會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同時,對黨員干部大操大辦收錢斂財行為方面缺乏有效的監督約束,部分黨員干部,置若罔聞,我行我素,借婚喪嫁娶等喜慶事宜大操大辦的現象屢禁不止;有些干部群眾忽視了婚喪事大操大辦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的不良影響,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遇事不僅不向相關部門報告,反而明目張膽地大操大辦,久而久之給社會風氣帶來一些不良影響,也是導致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現象持續惡性循環的主要因素。
四、對策和建議 婚喪事大操大辦既有歷史的淵源,也有現實的原因。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不僅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而且敗壞了黨風,影響了政風,嚴重背離了黨的宗旨和艱苦奮斗、勤勞節儉的優良傳統。對目前出現的婚喪事大操大辦現象,全縣廣大干部群眾要求遏制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
我們必須堅持疏堵并重、破立結合的原則,采取切實有力地措施予以遏制。
1、為群眾“思想”松綁。一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充分運用廣播、電視、宣傳車、黑板報等形式,大力宣傳《婚姻法》,重點宣傳關于婚姻自主、禁止包辦買賣婚姻、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等規定,印發“移風易俗、婚喪事簡辦”倡議書,使之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營造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勤儉節約的良好社會風氣。二是注意抓好典型。積極引導群眾開展自我教育,對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先進典型進行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借鑒彭公鎮孝席村、冉店社區馬屋村等村喪事由三天壓縮成兩天的好做法,建立紅白喜事申報制度,嚴格控制酒席數量和車隊迎新送葬活動,樹立厚養薄葬的新理念,努力形成勤儉辦理婚喪事的自覺性。三是正確輿論引導。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提倡新事新辦,反對大操大辦;提倡科學文明,反對封建迷信。通過堅持不懈地正面引導,真正消除按“女孩學歷索彩禮” 的不良習俗以及“買賣婚姻”潛在違法行為,形成一種移風易俗、勤儉節約光榮,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可恥的新風尚。
2、讓干部職工帶頭。要想從根本上遏制這一歪風,廣大干部職工要帶頭以身作則,帶動和影響一方群眾開展好農村樹新風活動,在群眾中大力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
生活方式,切實發揮好典型引路的作用。全縣各級黨員干部要時刻保持和發揚勤儉辦事的優良作風,發揮表率作用,模范帶領本鎮、本部門、本單位干部群眾破舊俗、樹新風,積極組織、協調、開展好移風易俗、反對婚喪事大操大辦活動,特別是村級兩委會班子成員要率先垂范、自覺帶頭,抵制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借機斂財之風,努力做到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倡導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3、讓群眾自治組織發力。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鄉村“紅白理事會”作為群眾的自治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建議督促各單位、各鎮、社區、村健全完善紅白理事會,并明確職責,配強人員。制定切實可行的量化細則,增強制度的剛性和可行性。真正做到有人員、有章程、有工作記錄,把那些德高望重、群眾威信高的黨員干部、老同志充實到“紅白理事會”。各村對辦紅白喜事的家庭登記造冊,以便于監督管理。同時,可發動群眾制定、補充、修改村規民約,加大群眾的自我約束力。各相關部門不斷加大對農村紅白理事會監管力度,制定相關制度,嚴格控制婚喪事規模和標準。廣大群眾及黨員干部辦理婚喪事宜,實行先向理事會報告,由婚喪事理事會拿出具體操辦意見。領導干部辦理婚喪喜慶事宜,按照領導干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要求,向紀委監察部門報告。此外,向社會公開
監督舉報電話,對于群眾舉報的情況,一經查實立即處理,并獎勵舉報人。
4、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全縣各級黨組織要把“革除婚喪陋習、樹立文明新風”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擺上議事日程,提出明確要求,層層落實責任制,定期檢查,抓好落實。一是健全組織,加強領導。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對移風易俗工作做得好的單位和個人要大張旗鼓地表彰,對堅持大操大辦造成不良影響的黨員、干部,要視其情節,給予通報批評、公開曝光,直至紀律處分,還可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二是建章立制,完善措施。各鎮、各部門、各單位、社區(村)都要制定、完善鄉規民約和具體措施,以規范人們的行為。建議縣委出臺《婚喪事宜簡辦的暫行規定》,加強村級紅白理事會職能發揮和群眾監督作用,并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成立一個由專人負責,有專門辦公場所,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縣域婚喪喜慶事宜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堅持各部門協調運作,通力配合,共同做好婚喪事整治工作。三是密切協作、齊抓共管。團縣委、婦聯、工會重點做好婦女、青年的思想工作,教育青年帶頭移風易俗,倡導帶技術出嫁、集體婚禮、厚養薄葬等文明新風。民政部門嚴把喪葬改革關,大力提倡建立公墓。工商、政法部門積極配合,堅決取締從事扎制封建迷信用品
的業戶,嚴厲打擊各種封建迷信活動。縣委宣傳部、縣信息辦、廣播電視臺等單位要抓好典型,搞好宣傳,縣文明辦要把移風易俗活動同文明村、文明單位的評比結合起來,在社會上形成一個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強大合力。
推薦訪問: 大操大辦 婚喪嫁娶 調研報告上一篇:(范本)留守兒童調研報告
下一篇:專題培訓班工作方案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