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第一書記 5 篇
脫貧攻堅優秀黨員先進事跡材料
從平果縣駕車出發,向西行駛大約一個小時,導航提示,馬頭鎮塘蓮村到了。
與想象中不同,進村的路寬闊而平坦,路兩邊也沒有垃圾,幾株花草從農家的院墻內探出頭來,一副閑適的田園風景圖。
村里的第一書記盤建斌正領著村民忙修路。
從 20**年 10 月開始,盤建斌從**科協到塘蓮村任第一書記已有兩個年頭。
兩年幫助***名村民脫貧
“塘蓮村的貧困程度出乎我的意料,沒有錢 勞動力流失 產業發展不起來。”了解了塘蓮村的實際情況后,盤建斌感覺肩頭的擔子沉甸甸的。他上任后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幫助村民們找賺錢的門路。
塘蓮村的特產紅皮花生顆粒飽滿,火龍果口感酥爽,土雞肥美鮮嫩,村民常拿這些土貨饋贈親友。經過一番考量,盤建斌決定將這三種產品作為發展當地農業的“排頭兵”。“之所以選擇它們是出于三方面的考慮,當地村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種養經驗,上手沒那么艱難,加上塘蓮村的花生 土雞 火龍果在就近的村鎮有點名氣,更方便我們打開市場。這些產品的收益期都不會太長,符合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的要求。”
兩年時間里,村里一共向農戶發放 13650 只雞苗 ***萬株桑苗;發動群眾種植火龍果 150 畝,每畝年產 3000 斤,紅皮花生 600 畝,每畝年產 130-150 斤。為了擴大銷售渠道,盤建斌為這三種產品設計了不同的包裝盒,并標上“扶貧濟困”的字樣,既表達了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的初衷,又能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去
年 9 月,第十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召開,盤建斌帶著塘蓮村的特產現場推銷,收獲頗豐。
為了規范村民的種養方法,提升產品的質量和規模,盤建斌通過后盾單位——**科協請來相關專家進行科普講座,解答大家在種養過程中所發明的問題。同時,他費盡周折從各方爭取經費購買雞苗無償發放給貧困戶,讓他們有了收入來源。20**年,塘蓮村成功脫貧***戶共計***人,20**年脫貧***戶共計***人。目前,該村已經通過了自治區貧困村脫貧摘帽市級 自治區級的考核驗收。
打通電商“最后一公里”
去年 11 月,由中國科協組織的女科學家走基層活動安排到塘蓮村參觀農村電子商務。當中國科協副主席程東紅看到當地年輕人利用電商平臺銷售由當地特產桑蠶絲制成的面膜時,驚訝不已。
事實上,除了桑蠶絲面膜,塘蓮村的花生 火龍果都有在網絡上銷售,因為在盤建斌看來,電商不僅是為村民帶來便利的工具,還是未來農村經濟發展的必定趨勢。
談起發展電商的初衷,盤建斌說:村里年輕人跟我聊天時老是問“盤書記,什么時候我們村里也能跟城里一樣,買東西有快遞小哥送貨上門?”這句話堅定了我發展電商的思路。群眾的需求,就是努力的方向,盤健斌梳理好思緒后,立即跟趕街網聯絡,讓他們到塘蓮村布點。從此,村民網購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了,大家從網絡上下單,幾天后便可到村委會取貨,塘蓮村村民也享受到了網購的時尚生活。
幾個月前的一天,盤建斌外出開會搭車回村。司機師傅并不知道他是第一書記,閑聊到塘蓮村的變化,夸贊村里的路比以前平坦 結實了,喝的水也更清亮了。“可以看出我們村的第一書記辦了不少好事!”司機的這番話讓盤建斌濕了眼眶,
他感慨道:“村民很淳樸,你只要真心為他們辦點事,他們就會記得你的付出。”
其實,剛到塘蓮村時,盤建斌也遇到過不少艱難,光是語言不通就讓他挺尷尬。不少村民心存疑慮:這個說一般話的書記會真心在村里領著大家干嗎?
盤建斌用實際行動打消了群眾的疑慮。兩年來,他帶領村兩委積極爭取項目,為村里 8 個自然屯都修建了水泥硬化路;購置了電腦 打印機等辦公設備,帶兩委干部外出開闊視野;在當地小學里建立起青少年科普工作室,幫助小學生實現“微心愿”,還給家庭艱難的留守兒童募捐;硬化美化了村里大榕樹腳,擴建了戲臺,建設了兒童家園,購買了健身器材……
塘蓮村的村民們最終看到了盤建斌的真心。
優秀共產黨員事跡材料 駐村第一書記
——記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個人伍勤忠
在村民眼中,他不僅是第一書記,更是村民的貼心人,是村里最受歡迎的人。他就是天等縣都康鄉把孔村第一書記伍勤忠。
20**年秋天,伍勤忠到把孔村擔任第一書記。他用一個多月時間,摸清了村里的情況,決定引導村民發展富硒水稻種植。他主動聯系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有關專家來實地調研,在村里實施“1000 畝富硒水稻技術推廣示范”項目,通過推廣土壤有機質提升 測土配方施肥 化肥減量等技術,集成科學施肥 綠色防控 優良品種的方式生產富硒紅米 黑米和白米。同時,引進天等鮮谷農貿公司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對村里的富硒米進行訂單收購,每畝比一般水稻增收 1**元。3 年多來,全村累計推廣種植富硒水稻6000畝,產值600多萬元,***戶貧困戶受益,并逐步輻射到周邊幾個村屯。
“種植富硒米,每畝增收近 200 公斤,加上政府的產業獎補,一畝田總共增收 2000 多元。”貧困戶黃建國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臉.。2018 年,他通過種植富
硒水稻成功脫貧。
短平快養蠶項目也是伍勤忠重點打造的一個扶貧產業。村里共有***戶群眾種桑養蠶,戶月均收入超**元,5 戶貧困戶由此脫貧。除此之外,他還幫助把孔村發展了系列產業——建立 100 畝柑橘種植示范基地,每畝可增收 5**元,***戶貧困戶受益;在洞古屯建成兩個面積達 520 平方米的肉牛生態養殖小區,通過養殖能人帶動***戶貧困戶養牛增收,每頭牛年保底增收 4**元;依托孔香富硒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推廣村民種植的富硒花生 富硒黑豆等附加值高的特色農產品,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每年村集體經濟收入也達到了**.*萬元。
黨組織的堡壘作用很要害。伍勤忠組織帶領把孔村黨總支部開展黨員“亮身份送服務”活動,在各村屯路口設立“黨員服務隊信息公示牌”,讓群眾有艱難就能立即找到黨組織,讓黨員盡心竭力為群眾辦好事 解難題。
多牛屯貧困戶覃冠球一直想養兔,但因不懂技術 缺資金 膽怯失敗而遲遲沒有行動。伍勤忠了解到他的艱難和需求,立即與黨員干部一道想辦法請來技術員,手把手教他技術。此刻覃冠球的兔子年出欄 500 多只,成了村里養兔能手,20**年成功脫貧。
駐村以來,他帶領村支部組織舉辦各種種養技能培訓班 20 期,培訓 1***人次,培育初具規模的種養大戶***戶,為輻射帶動周邊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奠定了良好基礎。
伍勤忠待村民如親人,結對幫扶黃光仁等 4 戶貧困戶都按期脫貧出列。他每年都給這4戶的8位在校貧困生購買書籍和 學習用品,并先后協助***名貧困學子申報雨露計劃,協同***戶辦理小額信貸手續,動員***戶進行移民易地搬遷,為8 人辦理慢性病卡。他還多次開車護送貧困戶智障患者黃玉柳到鄉派出所,協調解決其戶口和身份證辦理問題,使其能及時享受低保 危舊房改造等扶貧政策。日
常的點點滴滴,如春風化雨暖人心。
“我們這樣的窮村,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一書記當記頭功!”對伍勤忠,把孔村支書 村主任農桂忠贊譽之情溢于言表。
伍勤忠舍小家顧大家,兒子中考 母親病重住院 叔叔去世都沒辦法抽出時間回去陪伴和料理。他不知疲乏地奔走于縣直各部門 單位之間,跑項目 要政策 爭資金,引導動員成功人士反哺家鄉助力脫貧。
如今,把孔村從昔日一窮二白的小山村,變成了“功能全 有保障 可持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2018 年被評為“**市脫貧攻堅紅旗村”。
伍勤忠被評為 20**-20**年度“全區優秀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獲20**-20**年度“全區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貢獻獎”,2018 年被評為“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個人”。
優秀共產黨員事跡材料 駐村第一書記
****市灌陽縣永富村第一書記苑守瑞,帶領村民成立產銷專業合作社,讓紅薯粉煥發新生命——
靠傳統作物走出致富新路(時代青春派)
靠傳統作物走出致富新路(時代青春派)
7 月初,一場夜雨過后,天微微亮,****市灌陽縣新街鎮永富村村民周景杰就起床了,他要去自家的紅薯種植基地看看,“紅薯苗剛種下去,這么大的雨,可別出什么岔子。”
站在地頭,看著茁壯成長的紅薯苗,周景杰眉飛色舞,“多虧苑書記,給我們找出了這條致富的好路子。”
周景杰所說的苑書記,是村里的黨支部第一書記苑守瑞。苑守瑞是**理工大學旅游與風景園林學院學工組組長,20**年 10 月起擔任新街鎮扶貧工作隊隊長
永富村駐村第一書記。
先干了件“得罪人的事兒”
灌陽縣位于**東北部,屬山地丘陵地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素有“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莊”之說,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縣,也是**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
永富村地理位置僻靜,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從**市區出發,要 2 個多小時的車程才干來到村里。第一次進村時,苑守瑞有點蒙:住的地方就是村委的一間小辦公室,里面除了一張床 一張小桌,別無他物。吃也是大問題,按照要求,第一書記每月駐村時間不少于 20 天,但村委會沒有食堂,苑守瑞便開始了長期吃方便面的生活。
生活還沒理清,工作的重擔就已經落到肩上:20**年,**在全區范圍內開展貧困戶精準識別行動,苑守瑞正好趕上。
“這是個得罪人的事兒,精準識別有進有出,有的人不符合條件就得清理出去,取消貧困戶待遇,就有人不愿意了。”苑守瑞說,那時自己剛來,村民跟自己不熟悉,他們既怕被取消待遇,也煩被問那么多問題。村支書王熙槐打趣說:“小苑書記那時在部分村民心里,可以算是最不受歡迎的人了!”
“有一段時間自己也挺迷茫,放下原本舒適的工作環境來到這里,想為大家提供一些幫助,誰知卻成了不受歡迎的人,有點難受,心里也打過退堂鼓。”苑守瑞坦言。
但是,想著自己作為第一書記的任務和使命,想著家人 學校領導對自己的期望和殷殷囑托,苑守瑞咬咬牙堅持了下來,他堅持公平公正,挨家挨戶走訪核查。最終,按照上級的要求與部署,和工作隊員成功完成了貧困戶精準識別工作,對全村 400 余戶 近 1***人進行了逐一入戶調查評估打分,完成了統分 核查 評議
公示 系統錄入等工作。
一張響當當的致富新名片
苑守瑞剛擔任第一書記時,永富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是黑李種植,村里每家每戶基本都種黑李。“有的年頭收入還可以,但也是靠天吃飯,售價方面也存在大小年,比如 20**年,由于第一季度天氣偏冷且降雨頻繁,每戶黑李的產量減產了**%左右。”王熙槐說。
既然種植養殖項目存在一定的風險,那么發展什么產業才干降低風險又能可持續地增加農民收入?邊干邊想,苑守瑞想到一條“以專業合作社為切入點,打造特色產業新名片”的路子。
在灌陽,村民一直有種紅薯 加工紅薯粉的傳統,灌陽紅薯粉也有一定名氣,但是分散種植 家庭手工作坊式加工 零散銷售的生產經營模式卻沒有給村民帶來多少實質性的收益。
“我的想法就是讓傳統農產品煥發新生命,變成村民脫貧的致富產業。”苑守瑞說。20**年,在學校提供的***萬元啟動資金支持下,苑守瑞帶領永富村村民成立了永盈紅薯粉產銷專業合作社,這樣既可以將紅薯粉生產產業化,也能為村民自己加工的紅薯粉集中找銷路。
新建廠房,添置機器設備,完善管理制度,與**市知名餐飲企業簽訂銷售合同……合作社在大家的期盼中一步步發展壯大。如今,永盈牌紅薯粉已經成了永富村一張響當當的致富新名片。20**年,通過加入合作社發展紅薯粉的相關產業,入股貧困戶戶均增收 3000 余元。“最開始加入還有點遲疑,但此刻覺得那時的決定太正確了。”合作社成員周景杰說。正是靠著合作社,周景杰去年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銷路有了,為了確保紅薯粉加工廠能有優質的紅薯供應,苑守瑞又提議在永富村建成近200畝的優質紅薯種植基地,并爭取到了后盾單位7萬元扶貧資金支持,不少貧困戶都種了紅薯,周景杰就是其中之一。
“小苑書記是個能干事的人”
除了發展紅薯粉產業,苑守瑞還幫助農戶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聚集了 1000 畝土地,成立了家庭農場,實現了規模化機械化種植,讓農戶的土地最大化利用起來。同時,他與村兩委共同爭取資金 500 多萬元,完善村基礎設施建設。看著苑守瑞將這些事一點點地推動起來,村民們紛紛點贊,“小苑書記是個能干事的!”
“這些第一書記都是好樣的!從 20**年 10 月派出 6 位駐村第一書記到此刻,**理工大學對口聯系幫扶灌陽縣 6 個貧困村已經兩年有余。兩年多來,這些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特色產業發展壯大。”灌陽縣縣委書記陸桂弟說。
根據統計,兩年多的時間里,**理工大學先后籌措 600 余萬元資金用于灌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截至 20**年底,包括永富村在內,**理工大學聯系的 6 個貧困村中的 5 個村順利實現整村脫貧,670 余個家庭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家庭人均純收入從 20**年的 2000 余元增加到 20**年的4200 余元。
“在幫助貧困村脫貧的同時,我們還鍛煉了自己的青年干部。”**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李國忠說,此刻學校里很多老師都是畢業就留校,一直在象牙塔中生活,到基層磨練一番,到復雜環境中鍛煉一下,對于青年干部的成長非常有意義。
“我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2010 年從**理工大學畢業后就留校工作,去基層之前都是在學校里面生活,人生經歷相對單薄。這兩年多的基層工作經驗讓我收獲很多,對我來說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讓我的人生更出色。”苑守瑞說。
2018 年 4 月,苑守瑞的第一書記任期結束,被授予全區“美麗**”鄉村建設(扶貧)優秀個人,載譽而歸。前來接替他的李少華也是**理工大學的老師,比他更年輕。“看著不斷有新奇血液補充,我不僅為村民們快樂,也為年輕干部能得到這樣的鍛煉機會快樂,一切都充滿期望。”苑守瑞說。
優秀共產黨員事跡材料 駐村第一書記
——三江布代村第一書記徐海雄小記
“不忘初心,艱苦奮斗,舍小家為大家。”對徐海雄而言,這些并不僅僅是口號,而是切實的行動。駐村期間,他經歷了孩子早產重癥搶救 2 個多月 老人病重等家庭重大艱難,依然堅持奮戰在扶貧一線,先后為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布代村爭取到各項幫扶資金***萬元,引入項目***個,讓群眾增收致富,讓農村產業發展,被評為“**市最美第一書記” 20**-2018 年區級“優秀第一書記”。
徐海雄是自治區農業廳畜牧鉆研所干部。20**年 10 月,他被派駐布代村第一書記 八江鎮黨委副書記 鎮扶貧工作隊隊長。踏上布代土地的第一天,“鄉親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成為他的座右銘。
布代村地處山區,偏遠封閉,道路不通 通訊不暢,集體經濟“一窮二白”。如何打開工作局面?徐海雄挨家挨戶了解情況。從落實“精準”著手,他嚴格按照“四清”“五評”“六看”要求與程序,經過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人,切實做到貧困戶識別不錯一戶 不少一人,取得了村民的初步信任。
之后,他團結干群,集思廣益分析致貧原因,提出了“重教育 強黨建 抓產業 促脫貧”的發展思路。
他發明村里沒有幼兒園,就四處奔走,協調縣教育局撥款***萬元建設幼兒園一所。他擔心艱難學生的生活,就協調后盾單位共青團赴村內開展“小牧漁暖心系列行動”,籌集社會公益捐贈款***萬元。他關注布代的就業創業新出路,協調
***名三江籍貧困中學生到**水產畜牧學校就讀,并賦予每人每年幫扶 4**元。對于返鄉農民工 致富帶頭人 黨員 貧困戶等人,他通過舉辦技術培訓,提高養殖技術,兩年來,在村內開展養殖技能培訓班 16 期,培訓學員***人次。
徐海雄還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指導村民成立以經營本村特色農產品為主的“三江貴民養殖專業合作社”,率先在全縣創建貧困村農產品品牌“布代熊”。通過電商平臺,多渠道解決農產品銷路難問題,受益群眾覆蓋全村***戶農戶(含貧困戶***戶)。
要脫貧,產業是重點。通過發展“田里養魚 林下養雞 山上養牛”的路線,按照“規模養殖和小農生產”相結合的模式,以建設示范基地和科技創新團隊為載體,徐海雄籌集產業發展資金***萬元,成立合作社 2 個,大力發展稻田養魚 種草養畜 林下養殖 生態養豬等“短平快”項目,養殖戶每戶每年可增收 1**元。目前,全村養雞**.*萬羽 鴨 2 萬羽 牛 150 頭,建立稻田生態種養示范基地 80 畝,優質牧草示范基地 12 畝,村級魚苗繁育場 1 個,肉豬生態養殖示范場 1 個。全村種植茶葉 3400 畝,覆蓋貧困戶**%;稻田養魚 500 畝,覆蓋貧困戶**%。
為改善村里的基礎建設,徐海雄先后協調各級資金***萬元,修繕和新建村委辦公樓2座;硬化村屯道路8公里 產業路11公里,結束了布代村屯屯通路難的歷史。新建戲臺2座,人飲工程修繕2處,巷道 污水溝整改及水利維修22處。20**年,布代村榮獲市級“生態鄉村”稱號,徹底甩掉了多年的“臟亂差”帽子。他還注重開發民族特色文化,構建布代村草苗文化藝術品牌,每年組織開展 1 次草苗文化藝術傳承節大型活動,并幫助注冊市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2 名。
優秀共產黨員事跡材料 駐村第一書記
——“把最好的年華獻給扶貧事業”——記羅城集環村原駐村第一書記黃江山
“黃書記,你前年種的毛葡萄結果了。”6 月 20 日,正在**市人防辦值班的黃江山,收到了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集環村村民發來的微信。此時,他已經卸任集環村第一書記兩個多月,但對村里的變化 村民的快樂事,大家都樂于和他分享。
集環村地處九萬大山深處,***戶中貧困戶多達***戶。20**年 4 月,28 歲的黃江山主動申請到集環村當第一書記。他說:“把最好的年華獻給扶貧事業,我無怨無悔。”
集環村的路不好走,有的路段兩個人對面走,要錯開身子才干過去。村民吳昌明的遭遇,更是深深刺激了黃江山。吳昌明辛辛勞苦養了 4 頭豬,還沒趕到鎮上就死了 3 頭。
“一定要把路修起來,然后發動群眾把產業搞起來。”黃江山確定了工作思路,下決心無論多艱苦 多艱難,也要幫集環村修好路 發展好產業。
面對艱難,黃江山沒有退縮,而是想盡辦法去解決。他騎上摩托車,一個屯一個屯地走,挨家挨戶做工作。一次進村遇到大雨,一不小心連人帶車滑下山坡,摩托車徹底報廢。第二天,又買了輛二手摩托車繼續上路。
走村入戶讓他把村里的底子摸清了,還真正了解了群眾的疾苦。村里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多,黃江山經常去探望,噓寒問暖,送米送油。吳美枝一家 9 口,有 4 人視力殘疾,黃江山牽線搭橋讓兩個孩子 學習按摩技術,自食其力,又發動朋友資助另外兩個讀書……漸漸地,村民逐漸接受了他,“爛摩托車書記”的名頭,開始在集環村叫響。
說一千遍,不如做一遍。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量,黃江山一邊向上級部門爭取項目,一邊發動群眾先行修路。他開始跑資金 跑工程 跑材料,經常是一
瓶水 一兩根黃瓜就撐過了一天,一個月瘦了十幾斤。憑著這股韌勁,他爭取到資金 1000 多萬元,修建了 17.6 公里水泥路,實現了屯屯通。
推薦訪問: 扶貧 第一書記下一篇:申論例文:以扶志促扶貧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