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立老師好觀后感
《起立,老師好》主人公趙同花是德州市臨邑縣臨南鎮育才學區小學校長,自 1979 年 16 歲的她從教以來,扎根偏遠農村,舌耕筆耘,一晃就是 35 年,白天,她和師生們同甘共苦,播灑汗水;夜晚,獨自望著空蕩蕩的校園,她也彷徨過,膽怯過,甚至曾想過放棄。但是,心中追夢的動力最終促使她堅持了下來。領導稱贊她時評價頗高:“實在、勤懇”;同事們提起她時推崇倍至:“實干、熱情”;學生們談到她時尊敬無比:“善良、慈祥,就像媽媽一樣”;周圍父老鄉親說起她,直豎大拇指:“她對我們的孩子勝過對自己的子女”……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她用執著的追求播種希望,為師生撐起一片夢想的天空。
以身作則,團結互助--構建和諧校園 ?
幾十年來,在工作中,她以身作則,和老師們談心,在有限的條件下,創造性開展活動,她把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安全常識等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學生在跳皮筋,跳竹排舞時,邊跳邊唱,寓教于樂。課間,她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交朋友,一塊活動游戲。她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內容,自制教具,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變抽象教學為形象教學。在教室的課桌上,都能看到她帶領孩子們自制的教具。這些用煙盒、紙片、舊報紙、小木棍等東西制成的音節、拼音、數字卡片等教具,不但節省了資金,更重要的是讓她的課深入淺出,形象生動,孩子們都喜歡上。
在她的眼里沒有差生,只有一群活潑可愛并日益進步的小天使。下課了,在班級和同學談心的是她;放學了,在辦公室輔導學生的是她;周末和假期走訪學生家庭,取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的也是她……她和孩子們建立起朋友般的新型師生關系。她的付出得到了最大的收
獲:班風、校風文明,校園和諧有序;孩子們喜歡她,稱她“校長媽媽”。
育才小學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在趙同花校長的帶領下,大家互幫互學,優勢互補,老教師經常給年輕人傳授教學經驗,年輕教師也教老教師學學電腦。十幾年前,王桂香老師身體不好,孩子還小,婆婆有病,趙校長看到她生活非常困難,就把自己僅有的 2000 元錢拿出來給她補貼家用。2006 年,聶振山老師意外摔傷住了醫院,她和老師們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當時情況非常危險,腦顱出血,昏迷不醒,兒子又不在身邊。她和老師們立刻湊了一萬五千元錢,進行治療。聶老師住院期間,老師們輪流照顧,同病房的人以為他們就是一家人。
遇到陰雨天氣,趙校長總會把老師們和家遠的孩子留下來。大家一起動手做飯,幾十個人圍坐在一起,捧著熱氣騰騰的大鍋蒸包,喝著簡單樸素的大鍋燉菜,那種場面,真是其樂融融,溫暖無限。
履約踐諾,愛生如子--一個都不能少 ?
作為貧瘠鄉村的女兒,她深深懂得沒有知識的艱難,她暗下決心,象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學生,堅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前幾年,經濟上的困難和重男輕女的思想使一些家長不愿讓孩子讀書,認為只要認識幾個字,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行了,有的孩子時時面臨著輟學的危險。
那是麥收季節,趙校長發現五年級張桂芳沒有來校。經了解,是桂芳的爸爸不讓她上學了。中午,趙校長頭頂烈日趕到 5 里外于廟村桂芳家里。一進門, 趙校長著急地說:“桂芳是個好苗子,你咋不讓她上學了?” “閨女家念書沒用。”她爸爸蹦出一句話倔死人…… 一連四天,趙校長都去張桂芳的麥場里去干活。每天都干到晚上九點多。
張桂芳的爸爸終于開口了:“我服你了,明天我就讓桂芳去上
學。” ?
馮雅琪自幼患小兒麻痹癥,七歲了,還靠扶著凳子走路。父親身患重病,一家人生活靠母親打工維持。到了上學的年齡,沒來上學。趙校長就主動上門詢問。雅琪的爸爸這才說出了他的擔憂,他是害怕雅琪不能跟正常孩子一樣走路,到學校會受到同學的冷落,交不到朋友,還會受到同學的嘲笑。趙校長立即向雅琪的爸爸保證,只要讓雅琪去上學,她會盡全力去幫助雅琪,并承諾承擔雅琪小學期間的費用。
對于特殊家庭她總是給予特別的關注。君程的父母離異,和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家庭又比較困難,君程比同齡的孩子長得矮小、瘦弱,她看著心疼,于是她的餐桌上又多了一套碗筷,床上又多了一床棉被…… ?
近幾年,農村留守孩子又成了趙校長心頭的牽掛。
杜欣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與年邁多病的爺爺、奶奶共同生活。上學一直由爺爺接送,可爺爺記性不好,忘記接孫女是常有的事。趙校長知道后,主動擔起了照顧杜欣的責任。經常給她洗衣服、理發、洗澡,說起這些,杜欣的爺爺經常感激地說:“同花待孩子們簡直跟親媽一樣。”遇到雨雪天,很多學生回不了家,她就買來饅頭、燒好開水,晚上把學生留下來和她一起吃、住,七八個孩子擠在她的大炕上,那是常有的事。等孩子們都睡下了,她就坐在火爐旁為他們洗衣服,烤鞋襪…… ?
周末書屋,大愛情懷--創新教育載體 ?
如今,孩子們在校的學習與生活已得到了的保障。而假期與周末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又成了趙校長時刻牽掛的問題。
一個叫杜文雪的孩子隔三差五的來學校借書。2012 年暑假的一天,杜文雪的媽媽抱著小的領著大的,又來了。回去的路上下起了大
雨,把兩個孩子淋得感冒了,她知道后很不安,想要是把學校里的書放進村里,孩子們閱讀多方便啊!趙校長有了辦書屋的想法。接下來的’一件事,讓她更加堅定了辦書屋的決心。
8 月 31 號,趙校長陪王慧和她的媽媽去臨邑五中報到。學校要求新生入學要帶兩本字典。可當王慧的媽媽看到兩本字典要一百多塊錢時,決定先給王慧買一本。看到孩子委屈的淚水,趙校長當即把兩本字典都買下來。回家后,趙校長一夜未眠。第二天,趙校長召開了家長會,對孩子在家閱讀情況做了一個調查。結果發現,竟有近 80%的父母從未給孩子買過課外書。她的內心猛地一顫。趙校長回想起每次自己到書店的時候,看到那些城里的孩子,捧著自己喜愛的書籍閱讀,免費享受著閱讀帶來的快樂。趙校長下定決心:農村做不到的,她要做,家長給不了的,她要給。她要讓農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樣,在自己的家門口就能讀上自己喜歡的書籍。
于是趙校長馬上找到文雪的媽媽,請她幫忙找鄰居騰出了一間房子,周末她把書送到了那里,文雪和媽媽去了,附近的孩子也去了,看到孩子們這樣喜歡看書,趙校長的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2012 年的寒假,她就在杜家、于廟、小洼三個村辦起了書屋,把學校的一部分書分放到了三個書屋里。在趙校長和老師們的努力下,孩子們漸漸愛上了書屋,更讓她欣慰的是:有些家長常常陪著孩子在書屋看書、教孩子們做手工、剪紙等,周末孩子們在書屋里過得非常快樂,大家給書屋取了個響亮的名字-----“周末書屋”。
2013 年 9 月,趙校長獲得獎金 3000 元。她把這筆錢買了孩子們愛看的圖書,又在西呂寨村支書安文信家辦了個書屋。每個月趙校長還從工資里拿出幾百元錢買了書送到書屋里,現在 4 個書屋基本上滿足了孩子們周末讀書的愿望與要求。周末書屋使留守孩子有了精神家
園,使得周末或假期有了好去處,孩子們在那里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提高了的合作交流能力,也解除了遠方父母的后顧之憂。
正如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所言:“名師名校長名在何處,不是教育方法技巧多么高明,你必須有一顆大愛之心。趙校長通過創辦‘周末書屋’,創造性地解決了農村孩子的校外教育載體問題,解決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這是她的大愛之心的一個具體體現,值得我們每位教育工作尊重和學習。” ?
撇舍小家, 愧對親人--誰讓我是教師 ?
35 年來,她對自己的家庭,只有深深地自責和愧疚。一家三口:丈夫在兗州工作,兒子在天津上學,而她卻獨自守著自己心愛的學校。尤其母親的離世讓她抱憾終身:那天,中午放學回家,看到母親臉色不好,本想陪母親去鎮衛生院看看,可母親堅決不去,下午回來看母親時,母親已經不行了。兒子十個月大時,就交給婆婆照顧。上小學時原本可以住在學校和媽媽在一起,因為她的床上經常睡著別人家的孩子,兒子只能回奶奶家住。兒子在作文中寫道:我的媽媽是一位狠心的媽媽,不稱職的媽媽。丈夫是煤礦的一名工程師,早在十幾年前,礦領導曾兩次在礦上為她安排好了工作,都被她婉言謝絕了。丈夫總半是嗔怪半是心疼地說:“你這個人,干脆把自己賣給學校和孩子好了。” ?
每當周末,看到別的老師一家三口,相依相攜,其樂融融,她心里就不是滋味,甚至有反悔的念頭。可當看到學生們一個個純真的笑臉,卻又堅定了她從教向學的信心。
三十載滄桑歲月,三十年春華秋實,她付出的是有限的時間,卻給學生帶來無限的幸福和快樂;她付出的是有限的金錢,卻給學生帶來無限的希望。每逢教師節,一個個電話,一條條短信,一張張賀
卡帶著孩子們的思念與祝福從四面八方涌來,回想著過去一個個場景,她的眼里噙滿淚水,她我覺得 “很值”。她永遠懷著一顆對教育事業的虔誠之心,用自己孱弱的身體在貧瘠的土地上播種希望,為師生撐起一片夢想的天空!
推薦訪問: 起立 觀后感 老師上一篇:初中防溺水班會觀后感
下一篇:動畫片觀后感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