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藝術考察報告
院
系:
帶隊老師:
學
號:班
級:
姓
名:
美術學院美術系
沈鋒
2009203437
2009 級 08 班
黃春平
西安藝術考察報告
一、考察地點:
西安大雁塔
山西芮城縣永樂宮
二、考察時間:2012 年 9 月 11 日—2012 年 9 月 16 日
三、考察形式:實地考察
四、考察內容:
1、概述
2012 年 9 月 11 日早上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在毛毛細雨中我們美術系 4 個班,在沈老師的帶領下跟隨大巴車踏上了考察的路途,一路顛簸,無比的興奮,過黃河,看到黃河的波瀾壯闊,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的,沈老師在路上也給我們講解了一些,終于到了晚上八點多來到著名古都、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西安,在這次考察中聽著導游和老師的講解,對我國源遠流長的傳說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對我國的文明嘆為觀止!
2、考察的基本情況:
去西安秦始皇兵馬俑是必去之所,就如“不到長城非好漢”那樣,不去兵馬俑就談不上去過西安。秦始皇兵馬俑位于西安市東 30 公里的臨潼城區東。1974 年 3 月在打井時發現,轟動全國,震撼世界,隨后 1976 年又發現了二號坑和三號坑。一號坑和二號坑都經過人為的火焚,據說是項羽所為,三號坑自然塌陷,但塌陷前亦有遭人破壞的痕跡
最早是在 1974 年發現的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 230 米,南
北寬 62 米,深約 5 米,總面積 14260 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 5 米左右的坑底,每隔 3 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墻,兵馬俑排檔的過洞中。兵馬俑發
第二站: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國陜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筑藝術杰作。
大雁塔名字是有一定來歷的。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的他在印度所聞僧人埋雁造塔的傳說,解釋了最可信的雁塔由來之論說。《大唐西域記》卷九載:在摩伽陀國的因陀羅勢羅婁河山中,有雁塔,相傳雁投身欲開悟小乘教徒,也許這一記事就是雁塔名稱的出處。唐朝高僧玄奘于公元 629 年至 645 年間,在印度游學時,瞻仰了這座雁塔。回國后,在慈恩寺譯經期間,為存放從印度帶回的經書佛像,于公元 652 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磚塔,這座塔就叫雁塔。由于后來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我們在無形之中豐富了我們的
歷史知識,大大開拓了我的眼界。在參觀考察中我們一直被玄奘法師的精神所深深感動。玄奘大師的一生,是清苦的一生,是努力奮斗的一生,是不斷前進攀登的一生,是艱苦創業的一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靈魂,顯示了中華民族的高貴品格,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脊梁”。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 64.5 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
眺。整個建筑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莊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可俯視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跡,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繪制的便是這座著名古塔。由門口走進大雁塔墻腳,大概有 500 米左右,大雁塔正對面是人工的一個大型水做的景觀,兩旁有是雕飾品,有各種雕像和陳設飾品,眼看雁塔,氣勢宏偉。有些緊忙的感覺,想進入,毫不猶豫的走進大雁塔,里面一進門,正對們的是大慈恩寺,這進雁塔,走完大雁塔,被很種的唐朝文化所感染。
西安考察報告
考察目的:
為了更好的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我們環境藝術專業的實踐能力也為了開拓我們環境藝術專業的視野和提升我們環境藝術專業的實踐水平通過對中國地域特色濃厚的歷史城鎮、現代都市、各類建成的優秀建筑進行考察,學習古代、現代的建筑思想,充實和擴大了我們的知識面,讓我們能夠親身體驗城市,感知建筑,加深對大都市、小城鎮、古建和現代建筑的感性認識,從而豐富我們的認知體系,擴大知識面。
考察時間:2013 年 4 月 26 日——2013 年 4 月 29 號
考察內容:
大唐芙蓉園
大唐芙蓉園是建筑大師張錦秋院士,融合了唐代元素精心設計打造的,在現
代景觀設計和園林設計上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此次以此為重點考察項目,主要是
希望通過對大唐芙蓉園的考察,為我們在今后的景觀設計上提供新思路和新題
材。
1、園林景觀:大
唐芙蓉園景觀主題:全
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
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
主題公園;結合原址性
(突出長安特色,以發
生在曲江周邊的故事
為主)、通俗性、代表
性、知識性、趣味性和
參與性特征。
大唐芙蓉園景觀
設計原則:大唐不夜的原則;科技含量第一的原則;民族化與國際化相結合的原
則;三步一景、五步一觀、大園林套小景觀的原則;360°景觀原則;室內裝飾
室外化原則;大氣、大方、巨大原則;全部親水原則;動物與人共生共存原則等。
大唐芙蓉園景觀突出的文化特點是:大氣磅礴,精致經營,巧借地形之利,
彰顯帝王至尊,“皇家氣象”,營造更具表現力的山水,富麗壯美,詩意盎然。
2、建筑規劃 :芙蓉園整體布局力求做到歷史風貌,現狀地形和旅游功能三
者的有機結合。
芙蓉園采取了南園北池的大格局。在山水布局上,南園坡陀起伏,北池曲水
縈回;在建筑布局上,
南依丘陵,北臨湖泊,
東濱池岸,西望雁塔。
除因北池周圍地市較
為平坦,與當年南池
芙蓉園山勢高而回環
的地形條件不同,難
以再造相同的自然景
觀外,其他方面力求創造條件,體現芙蓉園歷史風貌。
根據場地地形地貌現狀及周圍景觀環境,在山水布局的基礎上,營構景觀、
景區、景點,以滿足兩份概念創意策劃所提出的各項功能要求。以湖為主,環水
布局,北岸景點適當分散,南園景區相對集中。疏密有致,虛實相應。
3、景觀分區
中軸區:以全園標志性景觀建筑紫云樓南北向軸線為主軸,自南而北設置南
門、九重天演藝區、山水組景、紫云樓南院機動演示區、紫云樓內唐樂舞演出廳
及唐代文化展廳和動感電影等現代手段之歷史文化演示區、紫云樓北水幕電影及
其他傳統水上活動觀覽區。
東翼區:全園最高最大的山巒位于中軸以東。設置唐詩林、“詩魂”雕塑群
和其他形式唐詩小品。山的南麓設置唐集市。在東區東側較寬敞的場地上為唐民
間游藝活動場。西翼區:全區為大型餐飲中心性質的御宴宮。其東側配有傳統景
觀“曲水流飲”。
環湖區:湖濱岸線共計 2635m 長。環湖根據不同的方位和地形
設置有 24 個景觀。流線系統:
園內有主路、支路、小路三級園路構成,園路線
性設計,結合景區、景點布置,以游人的行為規律為依據與地形、水體、植物、
建筑融為一體,形成完整的風景構圖,創造連續展示園林景觀空間的游覽線路。
4、綠化景觀
首先選擇歷史記載中曲江一帶多用之品種,如柳、桃、梅、杏、楓、竹、芙
蓉、莆、菰、牡丹、草等。適當配置了現代喜聞樂見的品種,如玫瑰等。
全局注重大效果,成片、成
帶、成群栽植,在主要建筑及景
點內外,綠化配置要格外體現不
同的詩情畫意,檔次要高,質量
要精。
5、雕塑配置 :室外主題雕
塑以大唐風格為主,以黃紅色調
為主。如大唐芙蓉園的印章等。
6、建筑風格及色彩
全園建筑均采用唐風。建筑
色彩多以灰、白、赭、茶為主,如青瓦頂、青磚墻、白粉墻、赭紅或茶色木構系
統,石材臺基等。
等到中午出來之后老師說我們去看看西安標志性建筑!大雁塔!西安大雁塔,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 64.5 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
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
眺。整個建筑氣魄宏大,造型
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
調莊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
的樓閣式塔。在塔內可俯視西
安古城。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標
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跡,是古城
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
中央所繪制的便是這座著名
古塔。由門口走進大雁塔墻
腳,大概有 500 米左右,大雁
塔正對面是人工的一個大型
水做的景觀,兩旁有是雕飾
品,有各種雕像和陳設飾品,
眼看雁塔,氣勢宏偉。有些緊
忙的感覺,想進入,毫不猶豫
的走進大雁塔,里面一進門,正對們的是大慈恩寺,這進雁塔,走完大雁塔,被
很種的唐朝文化所感染。
秦始皇兵馬俑兵馬傭的塑造,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而創造。藝術手法細膩,明快,陶傭裝束千人千態,據了解最高 1.96 米,具有鮮明的個性的強烈的時代特征,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了色彩,也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在兵馬俑的面部設計上,有一個比較特別的特征,兵馬傭大多數是單眼皮的,話說秦始皇是單眼皮的,所以他認為單眼皮的人就是好看,這也體現了當時朝代審美觀,都是以皇帝為標準。側面說明了王權的集中!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東發現三個大型陪葬的兵馬俑坑,三坑成“品”字形,總面積 22780 平方米,一號坑最大,二號坑:秦始皇二號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東西長 96 米,南北寬為 84 米,總面積約為 6000 平方米。坑內建筑與一號坑相同,但布陣更為復雜,兵種更為齊全,是 3 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它是由騎兵、戰車和步兵(包括弩兵)組成的多兵種特殊部隊三號成平面凹形。三號兵馬俑坑陶馬、陶俑三號兵馬俑坑中部,出土木質戰車一乘,車已朽,僅存殘跡。車前駕有四匹陶馬,車后有陶俑 4 件。前排的一件為軍吏俑,后排的中間一件為御手俑,御手兩側的俑為車士。古代一乘車上有乘員三人,此為四人,頗為罕見。三號兵馬俑坑陶馬此組陶馬位于三號俑坑中部,是車馬。馬身長 2.1 米,通首高
1.72 米。中間的兩匹是挽車的服馬,兩側為驂馬。馬的造型準確,比例合度。膘肥臀圓,四肢勁健。中間的兩匹服馬舉頸昂首作嘶鳴狀,兩匹驂馬的頸部微向外側扭轉,異常神駿。1975 年開始挖掘,并建造展覽大廳,每天吸引著近萬名中外游人,被譽為“世界
第八大奇跡”。兵馬俑坑共
有 4 個,其中傭皆仿真人、
真馬制成。從服飾、排列
位置可以分為將軍、軍吏、
材官、射士、驍士、伍卒
等,形象地再現了秦始皇
威震四海、統一六國的雄
偉軍容。此外,陵旁還出
土兩組銅車馬傭,雕鏤精
致,金壁輝煌。1976
西安藝術考察報告
一 、考察地點:
西安古城墻
寶雞法門寺
陜西鳳翔泥塑
華清池
大小雁塔
回民街
二 、考察時間:2014 年 11 月 1 號--2014 年 11 月 7 日
三 、考察形勢:
實地考察
四 、考察內容:
1 、概述
這是我們上大學以來第二次以班級為單位整體出去考察。也就是專業考察周。整個藝術設計系兩個班一同出去考察。而這次考察的地方也是我期待已久一直想去的地方--西安。一想到最負盛名的兵馬俑還有美味的陜西羊肉泡饃,就十分迫不及待想趕緊到達目的地。
聽導游說原來的長安城其實只有這古城墻里那么點大、但是就這么小塊方土地,成就了華夏大地上的 13 個王朝。不得不叫人肅然起敬!現代西安是中國西北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綜合科技實力排名全國第三,是亞歐大陸的重要樞紐,是一個科技、工業、旅游三業并舉的現代化城市。昔日西安的輝煌讓人驕傲,今日西安的騰飛更讓人驚嘆。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 1100 多年。
聽著導游介紹了我們接下來的行程、感覺我們的行程還是蠻緊湊的,基本上都是早上 7點多就要出門,不過呢會盡量讓我們去最大限度的去領略到西安的美景,以及特色小吃。
2、考察基本情況
第一站:西安古城墻
、
這是來西安參觀的第一個景點,仔細觀察就能看到古城墻內基本看不到高樓建筑,最高的建筑也是不能超過城墻的
建筑高度的。聽導游介紹,西安城墻景區位于西安市中心區,呈長方形,墻高 12 米,底寬 18 米,頂寬 15 米,總周長 13.74 公里。城墻有主城門四座:長了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西門),安遠門(北門),這四座城門也是古城墻的原有城門。從民國開始為方便出入古城區,先后新辟了數十座城門,至今西安城墻已有城門 18 座。
剛入園沒走幾步,園內便開始放音樂,然后正前方的水篇四:西安嘉峪關敦煌藝術考察報告
西安藝術考察報告
班級:美術學 101 班
姓名:張鴻輝
學號:1020141124
為期十二天的西北藝術采風活動結束了。懷中激動的心情來述說我的藝術之旅。臨行前我們每個人都懷著美好的憧憬,旅程結束后,細細品味,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懷念的地方。一路走來,我們去了西安、嘉峪關、敦煌、鳴沙山月牙泉、等一些地方,十二天的行程緊湊而充實,我們不僅領略沿途的美好風光,也對當地的一些少數民族有了一些更形象的了解
第一站: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跡,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繪制的便是這座著名古塔。由門口走進大雁塔墻腳,大概有 500 米左右,大雁塔正對面是人工的一個大型水做的景觀,兩旁有是雕飾品,有各種雕像和陳設飾品,眼看雁塔,氣勢宏偉。有些緊忙的感覺,想進入,毫不猶豫的走進大雁塔,里面一進門,正對們的是大慈恩寺,這進雁塔,走完大雁塔,被很種的唐朝文化所感染。
去西安秦始皇兵馬俑是必去之所,就如“不到長城非好漢”那樣,不去兵馬俑就談不上去過西安。秦始皇兵馬俑位于西安市東 30 公里的臨潼城區東。1974 年 3 月在打井時發現,轟動全國,震撼世界,隨后 1976 年又發現了二號坑和三號坑。一號坑和二號坑都經過人為的火焚,據說是項羽所為,三號坑自然塌陷,但塌陷前亦有遭人破壞的痕跡
第二天緊接著我們就去了傳說中的碑林,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學街(因清代的長安學、府學、咸寧學均設在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 1078 年)為保存《開成石經》而建立。九百多年來,經歷代征集,擴大收藏,精心保護,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現有六個碑廊、七座碑室、八個碑亭,陳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薈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經;秦漢文人的古樸遺風;魏晉北朝墓志的英華;大唐名家的絕代書法以及宋元名士的瀟灑筆墨。書圣王羲之、畫圣吳道子書畫同輝的筆墨跡以及詩畫雙絕的王維的竹影清風更為碑林增輝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獨有的特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物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四、乾陵修建于公元 684 年,經過 23 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氣勢雄偉壯觀。
第六站:甘肅嘉峪關
離開西安我們向嘉峪關進軍,沿途的風景不斷地變化,來到嘉峪關,這里依然游客很多,景區前景綠樹環繞,有亭臺小湖,風吹柳絮動??一切都那樣的美。走近城門下,才知它的雄偉。它不愧是河西走廊第一,登到城樓上,遙望遠方,雪山近在咫尺,一切都那么廣闊,雙手觸摸著古城墻,感受著它的滄桑。望城外,
看完萬里長城,我們下午來到素有“地下畫廊”的魏晉壁畫墓。這些壁畫,大多為魏晉時期的作品,它們色彩絢麗,內容豐富,與絲綢之路地上的石窟壁畫長廊上下呼應。在這里我們了解到了魏晉時期上層人物的生活狀況。
第七站:鳴沙山月牙泉
我們到達了我們本次考察的終點地——敦煌
我們首先到的是鳴沙山月牙泉,它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整個山體由細米粒狀黃沙積聚而成,狂風起時,沙山會發出巨大的響聲,輕風吹拂時,又似管弦絲竹,因而得名為鳴沙山。鳴沙山有兩個奇特之處:人若從山頂下滑,腳下的沙子會嗚嗚作響;白天人們爬沙山留下的腳印,第二天竟會痕跡全無。月牙泉被鳴沙山環抱,長約 150 米,寬約 50 米,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源頭是黨河,依靠河水的不斷充盈,在四面黃沙的包圍中,泉水竟也清澈明麗,且千年不涸,令人稱奇。可惜的是,近年來黨河和月牙泉之間已經斷流,只能用人工方法來保持泉水的現狀。月牙泉邊現已建起了亭臺樓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燦爛的夕陽,景致相當不錯。在這里,我們和沙漠親密接觸,心中的喜悅無以言表,我們爬到沙山的頂部,俯瞰月牙泉??雖然很累,但卻很快樂。
第四站:敦煌莫高窟 我們來到了終點地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東南 25 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南北長約 1600 多米, 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壯觀異常。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
敦煌石窟藝術是集建筑、雕塑、繪畫于一體的立體藝術,古代藝術家在繼承中原漢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藝術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化了外來的表現手法,發展成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國民族風俗的佛教藝術品,為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族關系、中外友好往來等提供珍貴資料,是人類文化寶藏和精神財富。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反彈琵琶的飛天仙女的形象,還看到了“東方的蒙娜麗莎”在導游的現場演示下,我們集體見證了這個奇跡:光從不同的方向打,佛像的笑容就會隨之改變。莫高窟壁畫艷麗的色彩,飛動的線條,在這些西北的畫師對理想天國熱烈和動情的描繪里,我們似乎感受到了他們在大漠荒原上縱騎狂奔的不竭激情。
看完了莫高窟,我們的考察之旅基本結束,5 月 29 的早晨,我們懷著朦朧的睡意,離開了這里。這次考察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知識和閱歷的積累,更是一次生命歷程中心靈的感悟和啟迪。篇五:西安考察報告
西安進行專業考察
一、 觀乾陵
乾陵位于陜西省乾縣東北的梁山上,是唐代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周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規模宏大,地面和地上的文物豐富,石刻、壁畫等均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1961年國務院把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所在的梁山,海拔一千零四十九米,山巔有峰三座,北峰較高,南峰稍低。北峰山腰,建有乾陵的玄宮;南峰為兩座小山,東西對峙,狀如雙乳,俗稱奶頭山,是乾陵的天然門戶。
從內城的朱雀門,直到梁山南雙峰之間,有一條長長的神道,這就是司馬道。在司馬道的兩側,整齊地排列著體量巨大,雕刻精美的華表、石人、石獸、石碑等。這重點介紹一下石碑,東面的一碑,人稱無字碑。碑高六點三米,寬二點一米,厚一點四九米。碑上原來沒有任何文字。傳說武則天功勛卓著,難以用文字表達,因此也不給她寫碑文。還有人說,唐中宗李賢不知道如何稱呼她,所以就沒有寫碑文了。西邊的一座碑,人稱七節碑。這是一座由武則天撰文,唐中宗李賢書寫的述圣記碑。值得一提的還有六十一尊蕃王像。據說,在唐宗李治去世的時候,有六十一位少數民族首領和鄰國的特使前來參加葬禮。后來,武則天命人刻成石像,排列在乾陵之前。現在,這六十一尊石像的頭部大多沒有了。但這是唐代中西友好交往和多民族和睦相處的歷史見證。
二、法門寺里說舍利
法門寺位于陜西省扶風縣十公里的法門鎮,始建于東漢末年,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后,遺體火化結成舍利。公元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后,為弘揚佛法,將舍利分成八萬四千分,使諸鬼神于南閻佛堤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
法門寺佛指舍利,是釋迦牟尼入滅后遺世的一節指骨,它的存在是一個奇跡。可能,它停留在這個塵世就是要印證佛法無邊,佛慈無量。二十年前,四枚舍利重見天日。第一枚舍利在 1987 年 5 月 5 日被發現,是藏于地宮后室的八重寶函之內。當時沒有人料到,四日之后又在地宮中室漢白玉雙檐靈仗之內竟又找到第二枚舍利。兩枚舍利外形一模一樣,孰真孰假?在 87 年 5 月 15 日,答案揭曉。考古人員在藏于后室秘龕之內的鐵函找出第三枚舍利。經科學驗證之后發現,這枚舍利的材質是骨質,應是佛祖真身,其余兩枚材質是玉質。這兩日之后,又在置于前室的一個漢白玉阿育王塔內銅浮屠內發現又一枚骨質舍利。
的技法在石質材料上創造出具有實在體積的各類藝術品。中國古代石刻種類繁多,古代藝術家和匠師們廣泛地運用圓雕,浮雕,透雕,減地平雕,線刻等各種技法創造出眾多風格各異,生動多姿的石刻藝術品。聽完石刻簡介后,我們來到了珍藏室參觀早已馳名中外的石刻浮雕像“昭陵六駿”。這六件藝術品室貞觀十年唐太宗李世民為追憶自己戰功和懷念自己的六匹戰馬,讓著名畫家閻立本繪出草圖,并寫出戰馬名稱,來歷然后再刻在高
六、華清宮
華清池位于西安東約 30 公里的臨潼驪山腳下北麓,是中國著名的溫泉勝地。據歷史記載,這里的溫泉大約發現在 3000 年前的西周時代。漢代曾在這里建造帝王貴族的行宮別墅。唐代建有富麗堂皇的“華清宮”。“華清池”由此得名。經歷戰爭的洗禮,原來的建筑都已毀塌。現在的建筑都是按照歷史記載的布局于 1959 年重建的。自古以來華清池為游覽勝地。
華清池大門上方有郭沫若寫的“華清池”匾額。進了大門就見兩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兩座宮殿式建筑的浴池左右對稱,往后是新浴池,有新浴池往右行,穿過龍墻就是九龍湖,湖東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飛霸殿為主體建筑,沉香殿和宜春殿東西對稱,西岸是九曲匯廊。跟隨導游我們參觀的一系列仿唐“貴妃池”建筑群。“蓮花溝”池形如石蓮花,供皇帝沐浴;“海棠溝”池形如海棠,供貴妃沐浴;“尚食溝”是供大臣沐浴之處,“星辰溝”傳說原址上面之四周無遮物,沐浴可見天上星辰而得名。在星辰溝后面還有溫泉古源。出了貴妃池向前行便進入望湖樓,先見荷花池然后經飛霞閣,傳說次閣是貴妃沐浴后觀景和晾發之處。現在的九龍溝是唐玄宗洗浴的地方,貴妃池是楊貴妃洗浴的地方。接著來到五間亭,中國近代史
著名的西安事變也發生在這里,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時蔣介石曾在此居住過。后面的驪山的半山腰間的虎斑石處還有兵諫亭。這之后,就是驪山游覽。最后參觀了長生殿唐華清宮陳列館。近年來,為了適應旅游形勢的發展,華清池內有新添了中外書法碑林,梨園及其他藝術展館。構成了集旅游、文物、園林、沐浴、娛樂、餐飲為一體的綜合性文物游覽場所。堪稱北方皇家園林之典范。
七、氣勢雄偉的秦陵兵馬俑
去西安,秦陵兵馬俑是必去之所,就如“不到長城非好漢”一樣,不去秦陵兵馬俑就談不上去西安。秦陵兵馬俑位于西安東 30 公里的臨潼城區東。1974 年 3 月在打井時發現的,轟動全國,震撼世界,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隨后 1976 年又能發現了 2 號坑,3 號坑。1號和 2 號都經過人為的火焚,據說是項羽所為,3 號坑自然塌陷,但塌陷前亦有遭人破壞的痕跡。我們首先參觀了出土的一件精品文物,即 1980 年出土的兩乘青銅馬車,
車馬御手均為青銅按實物的一半比例制作。東箱分為前后兩室,御手坐于前,主人乘于后,車后有門,室內有@,可坐可臥,前面和兩側開有窗戶,這就是史書記載的“辒辌車”銅馬車構造復雜,有大小 3400 多個零件組成,車長 3.17 米,高 1.06 米,四匹銅馬通耳高 91厘米至 93 厘米,銅馬車的主體用青銅制作,另有 1500 多個零件用金銀制作。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時代最久遠,結構最復雜,裝配最講究,形體最壯大的古代青銅車馬。
接著我們進入兵馬俑一號坑,它為一長方形地下建筑,東西長 230 米,南北寬 62 米,深 5 米,面積 14260平方米。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兵馬俑布陣,坑的最東邊排列著三排向東的武士傭,他們身披戰甲,每列七十人是坑內的前鋒,南、北、西三面各有一排面向南、北、西列隊,是軍陣的側翼和后衛,擔任警戒;坑中央是三十八列縱隊,全部面向東,間隔排列在是一個過洞里,縱隊之中有駟馬戰車,六乘由二十四匹大型陶馬拖拉,每輛車后有三名身穿鎧甲的武士傭,左持弓,右持矛,中間一人御車,整個陣容是向東攻擊,意在贊譽秦始皇掃平東方六國,一統天下的豐功偉績。兵陣內陶俑身高在 1.78 米到 1.97 米之間,兵俑依據真人燒制,容貌不一,神態各異。兵馬俑的典型代表有跪射俑、軍吏俑、將軍俑。陶馬與真馬大小相似,通高 1.5米,體長 2 米,與今天的相比有點小,材料說秦代的馬以西域的品中為主,故體形小。之后簡單參觀了二號坑和三號坑,二號坑以駑兵方陣、戰馬方陣、騎兵陣和車徒結合。三號坑發現陶俑 68 件,一輛四匹馬拉的車。
八、 陜西民俗篇-陜西十大怪
到了陜西的人不僅是了解歷史文物,游覽觀光,更要吃遍西安城。陜西有十大怪:一怪面條象褲帶;二怪頭盔象鍋蓋;三怪辣子是主菜;四怪碗盆難分開;五怪手帕頭上帶;六怪房子半邊蓋;七怪姑娘不嫁外;八怪不坐蹲起來;九怪睡覺枕磚塊;十怪唱戲吼起來。
...
推薦訪問: 西安 考察報告 藝術上一篇:外出考察活動方案
下一篇:合集干部考察材料例文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