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調研報告-縣域治理創新的關鍵點和突破口
構建現代國家治理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縣域治理是其中的基礎環節。面對發展地方經濟的任務和轉型期的復雜矛盾,在資源約束和區域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實現有效治理需要進行創新性的探索。湯陰通過一系列治理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創造了一個“智慧文化都,生態幸福城”,樹立了平原地區縣域治理的湯陰模式。
一、以文化價值觀建設為治理創新的突破口
湯陰縣堅持“以文育縣”“以文育人”,將文化價值觀建設作為治理與發展的突破口,因為文化的核心是共享價值觀。湯陰是“千年古縣”,文王“拘而演易”、岳飛“精忠報國”等故事在這里代代相傳,有著深厚的文化基礎,“五風”建設很容易在人們的生活中落地生根。一方面,自上而下,嚴黨風、抓政風,從黨員特別是各級干部做起。湯陰以基層黨建為抓手,在全縣倡導政治上守真、事業上求真、工作上較真、為人上率真的“作
2 風四真”,還通過“智慧黨建”新型信息化手段提升黨員教育和管理的水平。這正印證了中國發展的一條根本經驗,即通過加強黨組織建設形成強大社會動員力,由此推動治理變革與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自下而上淳民風、正村風、美家風,在全社會培育新的文明風尚。湯陰沒有停留于在墻上刷標語,而是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讓群眾在身邊的人和事上感同身受。在各個行政村組織群眾修訂村規民約,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整理村史、村訓,新媳婦進門第一課“學孝道”,村支書帶頭“零彩禮嫁女”等傳為佳話。各村建立好人好事登記和張榜,褒獎凡人善舉,民風淳樸、鄉風文明成為湯陰的標識。
二、以人為中心的治理創新機制
由于各種原因,價值觀建設有時會停留于形式的宣傳而難以取得實際效果。湯陰將文化價值觀建設與城鄉治理、發展致富的實踐結合起來,探索出切實有效的動員和學習機制,“務虛”工作得以深入人心。黨員通過各種途徑強化培訓,農民自愿參加夜校學習,每周安排一到二次集中學習,如今已舉行近 3 萬場次。借助“全民學習”機制,干部群眾成為學習的主體,化外在的強制
3 要求為內在的自覺需求,在學習中實現了全民的成長,治理主體的地位得以凸顯。此外,湯陰近年來從各界選拔樹立了三千余名“岳鄉榜樣、湯陰模范”,推行“萬名黨員干部先鋒行”,以榜樣帶動全縣自覺向標桿學習。在榜樣影響下,比吃穿比排場的少了,爭當好人爭辦好事的多了。人是社會行動的主體也是治理變革的對象,價值觀建設的本質則是人的改造和成長。湯陰的治理和發展都突出“人”這一主體,從最根本的意義上培育了社會治理創新的主體力量,旨在形成一種積極正向的自我教育、自我學習、自我成長的動力體系,以治理主體的自我變革推動了治理創新。
三、治理創新的核心是營造系統環境
價值觀深植于人內心深處,硬性的道德要求并不必然能使人心悅誠服,通過環境的改變來引導和塑造人是更為有效的路徑。通過文化價值觀建設,培育良好的區域生態系統,是湯陰治理創新的核心思路。一是營造誠信至上的市場環境。湯陰有扎實的食品工業基礎,除了用法治約束企業行為之外,還著力打造“誠信湯陰”的品牌,讓人從內心深處去做健康安全的食品,從而構筑了最根本的底線。二是營造服務至上的行政環境。湯陰
4 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行政服務環境,在全省率先成立企業服務中心,國土、住建等大部分職能部門入駐,全力為企業做好各種服務。三是營造友善仁愛的社會環境。每年臘八,湯陰都會在大街上發放免費粥給環衛工人等社會服務人員。如今人們并不缺少這碗粥,然而這一活動在寒冬臘月能讓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持之以恒地堅持文化價值觀建設,可以形成風清氣正、誠信友愛的區域小環境,這種環境一旦形成便成為巨大的感召力量,吸引和激發了人性的“良知”,實現了以文化人的目標,主體素質的提升反過來又強化了優良的系統環境,由此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機制。
四、治理創新推動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
一是湯陰的探索證明,通過文化價值觀建設培育良好的區域環境,這種治理創新正是經濟發展深厚而持久的動力和保障。近年來,湯陰縣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連續六屆十二年被評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全縣食品工業企業 173 家。2019 年全縣在建項目 34 個,總投資 243億元。這些企業為何能在此留得住,原因就是營商環境好。湯陰通過設立省級產品質量監督和食品檢驗檢測中心,在全域打造安全至上的法治保障,更在打造“誠信
5 友愛”的社會風氣中提升了區域“文化軟實力”,形成了地域性的以誠信為核心的“文化資本”,相關企業也共享這一“文化資本”,推動了各自的發展。湯陰的實踐說明,地方政府推動治理變革,營造優越的政治和文化環境,是推動經濟發展最直接的途徑,這種政治與文化的“軟實力”是實現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二是湯陰的經驗說明,以文化價值觀建設推動治理創新是提升整個縣域治理水平的基礎性工作,抓住了縣域治理的“牛鼻子”。治理創新有效化解了發展中的各種矛盾,推動了社會和諧。湯陰近年來城市建設迅速,本會面臨眾多拆遷沖突,然而這一過程卻比較平穩。在長虹路北棚戶區改造中,縣里組織 800 名干部到一線參與工作,50 天時間完成 32 萬平方米、1984 戶和諧搬遷,工作如此順利的一個基本原因是得到了群眾的支持。據了解,湯陰的公眾安全感和政法機關執法滿意度雙雙跨入全省第一方陣,位居全市第一。由此看出,治理創新營造了和諧向上的系統環境,營造這種系統環境不僅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手段,同時也是發展的目的本身。三是湯陰的經驗證明,在治理創新實踐中以文化人,在發掘傳統文化優秀價值中再造現代公民,這是治理與發展最深厚的動力。在湯陰,從領導到群眾都充滿了昂揚向上的正能量。縣委領導班子對湯陰的大事小情、歷史現實都如數家珍,表現出思想的前
6 瞻性和創造性,流露出對這塊土地及其人民的熱愛。在村莊,有年逾七十的老支書堅持學微信上黨課;在縣城,有司機自己編織了數千個坐墊供乘客使用。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匯聚成這個千年古縣走向復興的歷史洪流。在這塊孕育古老文明的土地上,人們正在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激活古老文明的基因進而創造出新文明,在創造新生活的行動中改變著自我,在行動中積累和展示了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
推薦訪問: 突破口 縣域 調研報告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