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九年級化學部分實驗報告參考.doc

| 瀏覽次數:

 九年級化學 實驗報告 姓名

  合作者

 班級

 日期

  [實驗名稱]

  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

 [實驗目的]

 1.學習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

 2.加深對氧氣性質的認識。

 [實驗用品(儀器、藥品等)

 大試管、單孔橡膠塞、膠皮管、玻璃導管、集氣瓶、水槽、鐵架臺(帶鐵夾)、酒精燈、玻璃片、坩堝鉗(或鑷子)、細鐵絲、木條、棉花、火柴。

  高錳酸鉀、木炭、澄清石灰水。

 步驟和方法(可用圖示)

  現象

  分析 1.制取氧氣 (1)用帶有導管的橡膠塞塞緊試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在試管中裝入少量高錳酸鉀,并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用帶有導管的橡膠塞緊管口,把試管口略向下傾斜固定在鐵架臺上。

 (3)將兩個集氣瓶分別盛滿水,用玻璃片平推過去蓋住瓶口,倒立于盛水的水槽內。

 (4)加熱試管。現實使酒精燈火焰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讓試管均勻受熱,然后對高錳酸鉀所在的部位加熱。當氣泡連續并均勻地放出時,再把導管口伸入盛滿水的集氣瓶。待集氣瓶里的水拍完以后,在水下面蓋住瓶口。小心地把集氣瓶移出好水槽,正放在桌上。用同樣的方法在收集一瓶氧氣(瓶中留有少量水)。

 (5)停止加熱時,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

  2.氣的化學性質 (1)用坩堝鉗(或鑷子)夾取一小塊木炭,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到發紅,插入到收集氧氣的集氣瓶中(由瓶口向下緩慢插入),觀察木炭在氧氣里燃燒的現象。燃燒停止后,取出坩堝鉗(或鑷子),向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

 (2)點燃系在螺旋狀細鐵絲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盡時,插入盛 浸沒水中的導管口有氣泡產生。

  高錳酸鉀是一種暗紫色固體。

  瓶口、瓶底均無氣泡。

 集氣瓶里均勻放出氣泡,水不斷減少,最后水槽中水里冒氣泡。

  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發紅光,在氧氣中燃燒發白光,放出大量的熱。向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 裝置氣密性良好。

  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能防止管口的冷凝水回流到熱的試管底部,炸裂試管。

  集氣瓶水已盛滿,無空氣。

 高錳酸鉀受熱分解制取氧氣的反應式為:

 高錳酸鉀 ? ?? ?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由于氧氣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集氣瓶里水排盡氧氣收集滿。由于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略大,故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蓋上玻片正放桌上。

 若先熄滅酒精燈,水槽中的水可能會倒吸入試管,使試管驟然冷卻而炸裂。

 加熱到發紅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緩慢插入收集有氧氣的集氣瓶中,能使氧氣充分跟木炭作用,能清楚地觀察到木炭跟氧氣的反應現象。

 相關反應的反應式為:

 木炭+氧氣 ?? ?點燃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氫氧化鈣 → 水+碳酸鈣(白色固體,難溶于水)

 鐵絲繞成螺旋狀的目的能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火柴的作用是預熱鐵

 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瓶中留有少量水)。觀察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

 大量的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絲,提高溫度。集氣瓶中留有少量水,能防止鐵絲燃燒時濺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有關的反應式為:

 鐵+氧氣 ?? ?點燃四氧化三鐵

 結論:

 1.實驗室用加高錳酸鉀的方法可制得氧氣;2.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3.木炭和鐵絲都可以在氧氣里燃燒,但現象卻不相同。

 問題和建議:

 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以二氧化錳為催化劑制取氧氣比用高錳酸鉀更節能,更環保。

 九年級化學 實驗報告 姓名

  合作者

 班級

 日期

  [實驗名稱]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

  [實驗目的]

 1.練習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氣收集氣體。

 2.加深對二氧化碳性質的認識。

 [實驗用品(儀器、藥品等)

 燒杯、集氣瓶、玻璃片、量筒、玻璃導管、膠皮管、單孔橡膠塞、鐵架臺(帶鐵夾)、試管、試管夾、酒精燈。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1:2)、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

 蠟燭、木條、蒸餾水、火柴。

 步驟和方法(可用圖示)

  現象

 分析 1.制取二氧化碳 (1)用帶有導管的橡膠塞塞緊試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在試管里裝入幾小塊大理石(或石灰石),然后小心地注入 15mL 稀鹽酸。立即用帶有導管的橡膠塞緊管口,觀察試管里發生的現象,以及反應中產生氣體的顏色。過一會兒,檢查集氣瓶中是否收集滿二氧化碳。用玻璃片蓋住已收集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備用。

 2.二氧化碳的性質 (1)把一支短蠟燭固定在燒杯底部,點燃。拿起收集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向燒杯內慢慢倒二氧化碳,觀察現象。

 (2向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2mL蒸餾水,各滴入 1~2 滴石蕊溶液,觀察試管中溶液的顏色。向另一支試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觀察現象,并與靜止的試管中的溶液的顏色進行對比。將通入二氧化碳的試管放在酒精燈火焰加熱,觀察現象。

 浸沒水中的導管口有氣泡產生。

 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鹽酸接觸,立即產生大量氣泡,生成無色氣體。

 將染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

 燃著的蠟燭熄滅。

 在蒸餾水中加入石蕊溶液,石蕊溶液不變色。

 石蕊溶液通入二氧化碳變紅。加熱通入二氧化碳的試管,石蕊溶液又變成紫色。

 裝置氣密性良好。

 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證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通常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通常,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不支持燃燒。

  蒸餾水不能使石蕊溶液變色。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 2 +H 2 O ==H 2 CO 3 。碳酸使石蕊溶液變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H 2 CO 3 ==H 2 O+ CO 2 ↑

  (3)另取一支試管,向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然后通入少量二氧化碳,觀察現象。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結論:

 1.實驗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可制得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一般用向上空氣法收集;3.二氧化碳能滅火,能與水、澄清石灰水反應。

 問題和建議:

 二氧化碳排入空氣中過多會造成溫室效應。

  九年級化學 實驗報告 姓名

  合作者

 班級

 日期

  [實驗名稱]

 酸、堿的化學性質

 [實驗目的]

 1.加深對酸和堿的主要性質的認識。

 2.通過實驗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實驗用品(儀器、藥品等)試管、藥匙、蒸發皿、玻璃棒、酒精燈。

  稀鹽酸、稀硫酸、稀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氫氧化鈣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銹的鐵釘。

  火柴。

 步驟和方法(可用圖示)

 現象

  分析 1.比較酸和堿與指示劑的作用 各取少量稀鹽酸、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分別滴入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觀察現象。

 2.取兩顆生銹的鐵釘放入兩支試管中,加入約 2mL 稀鹽酸,觀察現象。當觀察到鐵釘表面的銹去掉變得光亮時,將其中一支試管中的鐵釘取出,洗凈。繼續觀察另一支試管中的現象,過一段時間將鐵釘取出,洗凈。比較兩顆鐵釘。

 3.在試管中加入約 2mL 硫酸銅溶液,滴入幾滴氫氧化鈉溶液,觀察現象。再向試管中加入稀鹽酸,觀察現象。

  4.在試管中加入約 1mL 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后邊慢慢滴入稀鹽酸,邊振蕩試管,至溶液剛好變成無色為止。取該無色溶液約1mL,置于蒸發皿中加熱,使液體蒸干,觀察現象。

 5.向兩支試管中各加入相同量的氫氧化鈣粉末(用藥匙的柄把一端挑一點),然后各加入 1mL 水,振蕩;再石蕊溶液在酸溶液中變紅,在堿溶液中變藍;酚酞溶液在酸溶液中不變色,在堿溶液中變紅色。

  兩顆鐵釘都變得光亮,無色溶液變黃;繼續浸沒的鐵釘爸媽有氣泡產生,黃色溶液變淺。

 當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時,生成藍色沉淀;當加入稀鹽酸時,藍色沉淀消失。

  酚酞溶液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變紅;當滴入稀鹽酸至一定程度時,溶液變為無色;當蒸干液體時,蒸發皿中有白色固體。

  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變紅,不能使酚酞溶液變色;堿溶液能使石蕊溶液變藍,使酚酞溶液變紅。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 2 O 3 +6HCl==2FeCl 3 +3H 2 O Fe+2HCl==FeCl 2 +H 2 ↑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SO 4 +2NaOH==Cu(OH) 2 ↓ +Na 2 SO 4 。

 Cu(OH) 2 +2HCl=CuCl 2 +2H 2 O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aOH+HCl==NaCl+H 2 O

 各滴入 1~2 滴酚酞溶液,觀察現象。繼續向其中一支試管中加入約 1mL水,振蕩;向零一支試管中加入約1mL 稀鹽酸,振蕩;比較兩支試管中的現象。

 在氫氧化鈣粉末中加水,液體變渾濁;當滴入酚酞溶液時,變紅;當滴入稀鹽酸時,液體變澄清,紅色消失。

 氫氧化鈣微溶于水,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中性的氯化鈣。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Cl 2 +2HCl==CaCl 2 +2H 2 O 結論:

 1.酸和堿溶液都能與指示劑反應,使指示劑顯示不同的顏色;2.鹽酸能除鐵制品的銹,但除銹后的鐵制品不能長期浸沒在酸中,以免腐蝕;3.某些可堿性和鹽反應,能生成不溶性堿,此堿能溶于稀鹽酸;4.一些中和反應無明顯現象,需通過指示劑揭示;5.氫氧化鈣微溶于水,能與鹽酸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鈣。

 問題和建議:

 在保證正確操作及實驗現象明顯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藥品用量,以減少廢物的排放,已達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

推薦訪問: 九年級 參考 化學

【九年級化學部分實驗報告參考.doc】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