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經濟影響統計調研報告

| 瀏覽次數:

 經濟影響統計調研報告

  摘要:本文試圖借助 excel 軟件,運用對比、環比等方法,從工業總產值、利潤總額、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稅收總額、從業人員數等幾個統計指標來衡量工業區自創建以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對全鎮經濟所作出的貢獻,分析取得的成績,找出存在的不足,并結合實際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工業區創建于年 6 月,是經市區人民政府批準的區級工業區,規劃面積 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 5 平方公里。年 9 月 22 日,經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年第 66號公告,提升為市市級工業區。工業區位于浦東國際機場與洋山國際深水港之間,與正在興建的臨港綜合產業園隔河相望。區內現有企業 30 多家,年產值近人民幣個億。

  一、各項指標分析

  (一)工業總產值指標分析

  年鎮尚未建立工業區時,有 7 家工業企業位于后來建成的工業區區域內,為了比較的方便,也為了使數據按照同一口徑具有可比性,故將該 7 家企業的各項指標作為園區比較的基數(下文如無特別說明,都按此種涵義理解)。年,工業區原 7 家企業工業總產值為 17339 萬元,年度工業區預計完成總產值 150000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07000 萬元,工業區年工業產值比年增加了 6 倍多。年度全鎮工業產值預計為 218900 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5510 萬元),比年度的 44377 萬元,增加了近 4 倍。工業區產值的增長速度要快于全鎮工業產值的增長速度。各年的具體工業產

 園區內和全鎮每年工業產值的增減情況如何,兩者的變動又存在什么關系呢,請看下圖:

  圖一: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增加趨勢圖

  由圖可知,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的同比增加數所走過的軌跡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年建園之初,增加比例小幅上揚,經年、年的大幅增加后,年、年漸趨平緩。但是兩者又有所區別,主要體現在同比增加比例數值的大小上,除年以外,鎮工業產值增加比例都要小于園區該項指標,尤其是年和年兩年,兩者的差距尤為顯著。

 下面通過雷達圖示來看看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變化情況

  圖二:園區內工業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比例圖

  圖中很清晰的顯示了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比例逐年提高這一趨勢,從年的 39.1%,一直到年的 68.5%。單從工業產值該項指標而言,園區經濟在全鎮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甚至可以說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工業企業(規模以上)數量指標分析

  企業數量的增減也能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程度和趨勢,尤其是較大型企業的數量。我們將年產值在 500 萬元以上的企業稱為規模以上企業(以下簡稱規上企業),并以此為標準統計了全鎮和工業區年到年的企業數量,如下表:

  總體來看,全鎮和工業區內規上企業逐年增加。年相比年,區內增加了18 家,增長到原來的 5.5 倍;全鎮則增加了 30 家,增長到原來的 3.67 倍。為了更好了解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之間的關系,請看下圖:

  圖二: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圖

  圖中曲線代表的就是年區內規上工業企業占全鎮規上企業的比例,從年(也就是建園之年)起,該項比例就不斷提高,從 21%一直上升到年的 61%,年稍有下降,為 50%。說明全鎮較大型工業企業有向工業區集中的趨勢。

  (三)工業利潤指標分析

  對一家企業來說,在其成熟穩定期,利潤指標往往比產值指標更能說明問題,因此對于一個地區的經濟也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一項指標。我們對此也做了一下統計(其中年為計劃數):

  圖三顯示,無論是全鎮工業利潤還是園區內工業利潤,其增長趨勢并不平穩,而是一直處于波動狀態,全鎮在年和園區在年都出現了負增長,分別為-6%和-13%。為了探究其原因,我們調閱了當年相關的資料,發現主要是因為某些較大型企業或受行業不景氣影響、或因剛剛投產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導致當年的利潤出現微利或較大幅度的虧損。比如年某某化工企業受行業不景氣影響,利潤從年的近 500 萬下滑到 30 幾萬;又如某某電子企業年投產,當年產出近 1.5 個億,卻虧損近 700 萬。

  圖四顯示,園區內工業利潤占全鎮工業利潤的比例有總體下降的趨勢,XX年之前,該比例在 70%左右徘徊,XX 年之后,則基本處于 50%的水平,這與園區

 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逐年增加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

  (四)稅收數指標分析

  一個地區財政收入的多少直接影響著該地區公推薦閱讀:經濟調研報告范文 4 篇推動經濟跨越發展調研報告因經濟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調研 經濟社會發展注重民生保障調研報告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2020 年經濟調研報告 4 篇

 2020-05-05

 摘要:本文試圖借助 excel 軟件,運用對比、環比等方法,從工業總產值、利潤總額、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稅收總額、從業人員數等幾個統計指標來衡量工業區自創建以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對全鎮經濟所作出的貢獻,分析取得的成績,找出存在的不足,并結合實際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工業區創建于年 6 月,是經市區人民政府批準的區級工業區,規劃面積 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 5 平方公里。年 9 月 22 日,經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年第 66號公告,提升為市市級工業區。工業區位于浦東國際機場與洋山國際深水港之間,與正在興建的臨港綜合產業園隔河相望。區內現有企業 30 多家,年產值近人民幣個億。

  一、各項指標分析

  (一)工業總產值指標分析

  年鎮尚未建立工業區時,有 7 家工業企業位于后來建成的工業區區域內,為了比較的方便,也為了使數據按照同一口徑具有可比性,故將該 7 家企業的各項指標作為園區比較的基數(下文如無特別說明,都按此種涵義理解)。年,工業區原 7 家企業工業總產值為 17339 萬元,年度工業區預計完成總產值 150000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07000 萬元,工業區年工業產值比年增加了 6 倍多。年度全鎮工業產值預計為 218900 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5510 萬元),比年度的 44377 萬元,增加了近 4 倍。工業區產值的增長速度要快于全鎮工業產值的增長速度。各年的具體工業產

 園區內和全鎮每年工業產值的增減情況如何,兩者的變動又存在什么關系呢,請看下圖:

 圖一: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增加趨勢圖

  由圖可知,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的同比增加數所走過的軌跡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年建園之初,增加比例小幅上揚,經年、年的大幅增加后,年、年漸趨平緩。但是兩者又有所區別,主要體現在同比增加比例數值的大小上,除年以外,鎮工業產值增加比例都要小于園區該項指標,尤其是年和年兩年,兩者的差距尤為顯著。

  下面通過雷達圖示來看看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變化情況

  圖二:園區內工業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比例圖

  圖中很清晰的顯示了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比例逐年提高這一趨勢,從年的 39.1%,一直到年的 68.5%。單從工業產值該項指標而言,園區經濟在全鎮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甚至可以說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工業企業(規模以上)數量指標分析

  企業數量的增減也能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程度和趨勢,尤其是較大型企業的數量。我們將年產值在 500 萬元以上的企業稱為規模以上企業(以下簡稱規上企業),并以此為標準統計了全鎮和工業區年到年的企業數量,如下表:

  總體來看,全鎮和工業區內規上企業逐年增加。年相比年,區內增加了18 家,增長到原來的 5.5 倍;全鎮則增加了 30 家,增長到原來的 3.67 倍。為了更好了解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之間的關系,請看下圖:

  圖二: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圖

  圖中曲線代表的就是年區內規上工業企業占全鎮規上企業的比例,從年(也就是建園之年)起,該項比例就不斷提高,從 21%一直上升到年的 61%,年稍有下降,為 50%。說明全鎮較大型工業企業有向工業區集中的趨勢。

  (三)工業利潤指標分析

  對一家企業來說,在其成熟穩定期,利潤指標往往比產值指標更能說明問題,因此對于一個地區的經濟也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一項指標。我們對此也做了一下統計(其中年為計劃數):

  圖三顯示,無論是全鎮工業利潤還是園區內工業利潤,其增長趨勢并不平穩,而是一直處于波動狀態,全鎮在年和園區在年都出現了負增長,分別為-6%和-13%。為了探究其原因,我們調閱了當年相關的資料,發現主要是因為某些較

 大型企業或受行業不景氣影響、或因剛剛投產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導致當年的利潤出現微利或較大幅度的虧損。比如年某某化工企業受行業不景氣影響,利潤從年的近 500 萬下滑到 30 幾萬;又如某某電子企業年投產,當年產出近 1.5 個億,卻虧損近 700 萬。

  圖四顯示,園區內工業利潤占全鎮工業利潤的比例有總體下降的趨勢,XX年之前,該比例在 70%左右徘徊,XX 年之后,則基本處于 50%的水平,這與園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逐年增加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

  (四)稅收數指標分析

  一個地區財政收入的多少直接影響著該地區公推薦閱讀:經濟調研報告范文 4 篇推動經濟跨越發展調研報告因經濟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調研 經濟社會發展注重民生保障調研報告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2020 年經濟調研報告 4 篇

 2020-05-05

 摘要:本文試圖借助 excel 軟件,運用對比、環比等方法,從工業總產值、利潤總額、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稅收總額、從業人員數等幾個統計指標來衡量工業區自創建以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對全鎮經濟所作出的貢獻,分析取得的成績,找出存在的不足,并結合實際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工業區創建于年 6 月,是經市區人民政府批準的區級工業區,規劃面積 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 5 平方公里。年 9 月 22 日,經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年第 66號公告,提升為市市級工業區。工業區位于浦東國際機場與洋山國際深水港之間,與正在興建的臨港綜合產業園隔河相望。區內現有企業 30 多家,年產值近人民幣個億。

  一、各項指標分析

  (一)工業總產值指標分析

  年鎮尚未建立工業區時,有 7 家工業企業位于后來建成的工業區區域內,為了比較的方便,也為了使數據按照同一口徑具有可比性,故將該 7 家企業的各項指標作為園區比較的基數(下文如無特別說明,都按此種涵義理解)。年,工業區原 7 家企業工業總產值為 17339 萬元,年度工業區預計完成總產值 150000

 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07000 萬元,工業區年工業產值比年增加了 6 倍多。年度全鎮工業產值預計為 218900 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5510 萬元),比年度的 44377 萬元,增加了近 4 倍。工業區產值的增長速度要快于全鎮工業產值的增長速度。各年的具體工業產

 園區內和全鎮每年工業產值的增減情況如何,兩者的變動又存在什么關系呢,請看下圖:

  圖一: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增加趨勢圖

  由圖可知,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的同比增加數所走過的軌跡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年建園之初,增加比例小幅上揚,經年、年的大幅增加后,年、年漸趨平緩。但是兩者又有所區別,主要體現在同比增加比例數值的大小上,除年以外,鎮工業產值增加比例都要小于園區該項指標,尤其是年和年兩年,兩者的差距尤為顯著。

  下面通過雷達圖示來看看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變化情況

  圖二:園區內工業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比例圖

  圖中很清晰的顯示了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比例逐年提高這一趨勢,從年的 39.1%,一直到年的 68.5%。單從工業產值該項指標而言,園區經濟在全鎮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甚至可以說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工業企業(規模以上)數量指標分析

  企業數量的增減也能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程度和趨勢,尤其是較大型企業的數量。我們將年產值在 500 萬元以上的企業稱為規模以上企業(以下簡稱規上企業),并以此為標準統計了全鎮和工業區年到年的企業數量,如下表:

  總體來看,全鎮和工業區內規上企業逐年增加。年相比年,區內增加了18 家,增長到原來的 5.5 倍;全鎮則增加了 30 家,增長到原來的 3.67 倍。為了更好了解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之間的關系,請看下圖:

  圖二: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圖

  圖中曲線代表的就是年區內規上工業企業占全鎮規上企業的比例,從年(也就是建園之年)起,該項比例就不斷提高,從 21%一直上升到年的 61%,年稍有下降,為 50%。說明全鎮較大型工業企業有向工業區集中的趨勢。

  (三)工業利潤指標分析

 對一家企業來說,在其成熟穩定期,利潤指標往往比產值指標更能說明問題,因此對于一個地區的經濟也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一項指標。我們對此也做了一下統計(其中年為計劃數):

  圖三顯示,無論是全鎮工業利潤還是園區內工業利潤,其增長趨勢并不平穩,而是一直處于波動狀態,全鎮在年和園區在年都出現了負增長,分別為-6%和-13%。為了探究其原因,我們調閱了當年相關的資料,發現主要是因為某些較大型企業或受行業不景氣影響、或因剛剛投產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導致當年的利潤出現微利或較大幅度的虧損。比如年某某化工企業受行業不景氣影響,利潤從年的近 500 萬下滑到 30 幾萬;又如某某電子企業年投產,當年產出近 1.5 個億,卻虧損近 700 萬。

  圖四顯示,園區內工業利潤占全鎮工業利潤的比例有總體下降的趨勢,XX年之前,該比例在 70%左右徘徊,XX 年之后,則基本處于 50%的水平,這與園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逐年增加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

  (四)稅收數指標分析

  一個地區財政收入的多少直接影響著該地區公推薦閱讀:經濟調研報告范文 4 篇推動經濟跨越發展調研報告因經濟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調研 經濟社會發展注重民生保障調研報告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2020 年經濟調研報告 4 篇

 2020-05-05

 摘要:本文試圖借助 excel 軟件,運用對比、環比等方法,從工業總產值、利潤總額、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稅收總額、從業人員數等幾個統計指標來衡量工業區自創建以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對全鎮經濟所作出的貢獻,分析取得的成績,找出存在的不足,并結合實際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工業區創建于年 6 月,是經市區人民政府批準的區級工業區,規劃面積 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 5 平方公里。年 9 月 22 日,經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年第 66號公告,提升為市市級工業區。工業區位于浦東國際機場與洋山國際深水港之間,與正在興建的臨港綜合產業園隔河相望。區內現有企業 30 多家,年產值近人民幣個億。

 一、各項指標分析

  (一)工業總產值指標分析

  年鎮尚未建立工業區時,有 7 家工業企業位于后來建成的工業區區域內,為了比較的方便,也為了使數據按照同一口徑具有可比性,故將該 7 家企業的各項指標作為園區比較的基數(下文如無特別說明,都按此種涵義理解)。年,工業區原 7 家企業工業總產值為 17339 萬元,年度工業區預計完成總產值 150000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07000 萬元,工業區年工業產值比年增加了 6 倍多。年度全鎮工業產值預計為 218900 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5510 萬元),比年度的 44377 萬元,增加了近 4 倍。工業區產值的增長速度要快于全鎮工業產值的增長速度。各年的具體工業產

 園區內和全鎮每年工業產值的增減情況如何,兩者的變動又存在什么關系呢,請看下圖:

  圖一: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增加趨勢圖

  由圖可知,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的同比增加數所走過的軌跡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年建園之初,增加比例小幅上揚,經年、年的大幅增加后,年、年漸趨平緩。但是兩者又有所區別,主要體現在同比增加比例數值的大小上,除年以外,鎮工業產值增加比例都要小于園區該項指標,尤其是年和年兩年,兩者的差距尤為顯著。

  下面通過雷達圖示來看看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變化情況

  圖二:園區內工業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比例圖

  圖中很清晰的顯示了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比例逐年提高這一趨勢,從年的 39.1%,一直到年的 68.5%。單從工業產值該項指標而言,園區經濟在全鎮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甚至可以說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工業企業(規模以上)數量指標分析

  企業數量的增減也能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程度和趨勢,尤其是較大型企業的數量。我們將年產值在 500 萬元以上的企業稱為規模以上企業(以下簡稱規上企業),并以此為標準統計了全鎮和工業區年到年的企業數量,如下表:

  總體來看,全鎮和工業區內規上企業逐年增加。年相比年,區內增加了18 家,增長到原來的 5.5 倍;全鎮則增加了 30 家,增長到原來的 3.67 倍。為

 了更好了解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之間的關系,請看下圖:

  圖二: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圖

  圖中曲線代表的就是年區內規上工業企業占全鎮規上企業的比例,從年(也就是建園之年)起,該項比例就不斷提高,從 21%一直上升到年的 61%,年稍有下降,為 50%。說明全鎮較大型工業企業有向工業區集中的趨勢。

  (三)工業利潤指標分析

  對一家企業來說,在其成熟穩定期,利潤指標往往比產值指標更能說明問題,因此對于一個地區的經濟也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一項指標。我們對此也做了一下統計(其中年為計劃數):

  圖三顯示,無論是全鎮工業利潤還是園區內工業利潤,其增長趨勢并不平穩,而是一直處于波動狀態,全鎮在年和園區在年都出現了負增長,分別為-6%和-13%。為了探究其原因,我們調閱了當年相關的資料,發現主要是因為某些較大型企業或受行業不景氣影響、或因剛剛投產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導致當年的利潤出現微利或較大幅度的虧損。比如年某某化工企業受行業不景氣影響,利潤從年的近 500 萬下滑到 30 幾萬;又如某某電子企業年投產,當年產出近 1.5 個億,卻虧損近 700 萬。

  圖四顯示,園區內工業利潤占全鎮工業利潤的比例有總體下降的趨勢,XX年之前,該比例在 70%左右徘徊,XX 年之后,則基本處于 50%的水平,這與園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逐年增加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

  (四)稅收數指標分析

  一個地區財政收入的多少直接影響著該地區公推薦閱讀:經濟調研報告范文 4 篇推動經濟跨越發展調研報告因經濟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調研 經濟社會發展注重民生保障調研報告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2020 年經濟調研報告 4 篇

 2020-05-05

 摘要:本文試圖借助 excel 軟件,運用對比、環比等方法,從工業總產值、利潤總額、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稅收總額、從業人員數等幾個統計指標來衡量工業區自創建以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對全鎮經濟所作出的貢獻,分析取得的成績,找

 出存在的不足,并結合實際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工業區創建于年 6 月,是經市區人民政府批準的區級工業區,規劃面積 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 5 平方公里。年 9 月 22 日,經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年第 66號公告,提升為市市級工業區。工業區位于浦東國際機場與洋山國際深水港之間,與正在興建的臨港綜合產業園隔河相望。區內現有企業 30 多家,年產值近人民幣個億。

  一、各項指標分析

  (一)工業總產值指標分析

  年鎮尚未建立工業區時,有 7 家工業企業位于后來建成的工業區區域內,為了比較的方便,也為了使數據按照同一口徑具有可比性,故將該 7 家企業的各項指標作為園區比較的基數(下文如無特別說明,都按此種涵義理解)。年,工業區原 7 家企業工業總產值為 17339 萬元,年度工業區預計完成總產值 150000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07000 萬元,工業區年工業產值比年增加了 6 倍多。年度全鎮工業產值預計為 218900 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5510 萬元),比年度的 44377 萬元,增加了近 4 倍。工業區產值的增長速度要快于全鎮工業產值的增長速度。各年的具體工業產

 園區內和全鎮每年工業產值的增減情況如何,兩者的變動又存在什么關系呢,請看下圖:

  圖一: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增加趨勢圖

  由圖可知,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的同比增加數所走過的軌跡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年建園之初,增加比例小幅上揚,經年、年的大幅增加后,年、年漸趨平緩。但是兩者又有所區別,主要體現在同比增加比例數值的大小上,除年以外,鎮工業產值增加比例都要小于園區該項指標,尤其是年和年兩年,兩者的差距尤為顯著。

  下面通過雷達圖示來看看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變化情況

  圖二:園區內工業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比例圖

  圖中很清晰的顯示了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比例逐年提高這一趨勢,從年的 39.1%,一直到年的 68.5%。單從工業產值該項指標而言,園區經濟在全鎮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甚至可以說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工業企業(規模以上)數量指標分析

  企業數量的增減也能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程度和趨勢,尤其是較大型企業的數量。我們將年產值在 500 萬元以上的企業稱為規模以上企業(以下簡稱規上企業),并以此為標準統計了全鎮和工業區年到年的企業數量,如下表:

  總體來看,全鎮和工業區內規上企業逐年增加。年相比年,區內增加了18 家,增長到原來的 5.5 倍;全鎮則增加了 30 家,增長到原來的 3.67 倍。為了更好了解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之間的關系,請看下圖:

  圖二: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圖

  圖中曲線代表的就是年區內規上工業企業占全鎮規上企業的比例,從年(也就是建園之年)起,該項比例就不斷提高,從 21%一直上升到年的 61%,年稍有下降,為 50%。說明全鎮較大型工業企業有向工業區集中的趨勢。

  (三)工業利潤指標分析

  對一家企業來說,在其成熟穩定期,利潤指標往往比產值指標更能說明問題,因此對于一個地區的經濟也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一項指標。我們對此也做了一下統計(其中年為計劃數):

  圖三顯示,無論是全鎮工業利潤還是園區內工業利潤,其增長趨勢并不平穩,而是一直處于波動狀態,全鎮在年和園區在年都出現了負增長,分別為-6%和-13%。為了探究其原因,我們調閱了當年相關的資料,發現主要是因為某些較大型企業或受行業不景氣影響、或因剛剛投產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導致當年的利潤出現微利或較大幅度的虧損。比如年某某化工企業受行業不景氣影響,利潤從年的近 500 萬下滑到 30 幾萬;又如某某電子企業年投產,當年產出近 1.5 個億,卻虧損近 700 萬。

  圖四顯示,園區內工業利潤占全鎮工業利潤的比例有總體下降的趨勢,XX年之前,該比例在 70%左右徘徊,XX 年之后,則基本處于 50%的水平,這與園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逐年增加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

  (四)稅收數指標分析

  一個地區財政收入的多少直接影響著該地區公推薦閱讀:經濟調研報告范文 4 篇推動經濟跨越發展調研報告因經濟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調研 經濟社會發展注重民生保障調研報告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2020 年經濟調研報告 4 篇

 2020-05-05

 摘要:本文試圖借助 excel 軟件,運用對比、環比等方法,從工業總產值、利潤總額、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稅收總額、從業人員數等幾個統計指標來衡量工業區自創建以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對全鎮經濟所作出的貢獻,分析取得的成績,找出存在的不足,并結合實際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工業區創建于年 6 月,是經市區人民政府批準的區級工業區,規劃面積 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 5 平方公里。年 9 月 22 日,經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年第 66號公告,提升為市市級工業區。工業區位于浦東國際機場與洋山國際深水港之間,與正在興建的臨港綜合產業園隔河相望。區內現有企業 30 多家,年產值近人民幣個億。

  一、各項指標分析

  (一)工業總產值指標分析

  年鎮尚未建立工業區時,有 7 家工業企業位于后來建成的工業區區域內,為了比較的方便,也為了使數據按照同一口徑具有可比性,故將該 7 家企業的各項指標作為園區比較的基數(下文如無特別說明,都按此種涵義理解)。年,工業區原 7 家企業工業總產值為 17339 萬元,年度工業區預計完成總產值 150000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07000 萬元,工業區年工業產值比年增加了 6 倍多。年度全鎮工業產值預計為 218900 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5510 萬元),比年度的 44377 萬元,增加了近 4 倍。工業區產值的增長速度要快于全鎮工業產值的增長速度。各年的具體工業產

 園區內和全鎮每年工業產值的增減情況如何,兩者的變動又存在什么關系呢,請看下圖:

  圖一: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增加趨勢圖

  由圖可知,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的同比增加數所走過的軌跡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年建園之初,增加比例小幅上揚,經年、年的大幅增加后,年、年漸趨平緩。但是兩者又有所區別,主要體現在同比增加比例數值的大小上,除年以外,鎮工業產值增加比例都要小于園區該項指標,尤其是年和年兩年,兩者的差距尤為顯著。

 下面通過雷達圖示來看看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變化情況

  圖二:園區內工業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比例圖

  圖中很清晰的顯示了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比例逐年提高這一趨勢,從年的 39.1%,一直到年的 68.5%。單從工業產值該項指標而言,園區經濟在全鎮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甚至可以說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工業企業(規模以上)數量指標分析

  企業數量的增減也能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程度和趨勢,尤其是較大型企業的數量。我們將年產值在 500 萬元以上的企業稱為規模以上企業(以下簡稱規上企業),并以此為標準統計了全鎮和工業區年到年的企業數量,如下表:

  總體來看,全鎮和工業區內規上企業逐年增加。年相比年,區內增加了18 家,增長到原來的 5.5 倍;全鎮則增加了 30 家,增長到原來的 3.67 倍。為了更好了解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之間的關系,請看下圖:

  圖二: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圖

  圖中曲線代表的就是年區內規上工業企業占全鎮規上企業的比例,從年(也就是建園之年)起,該項比例就不斷提高,從 21%一直上升到年的 61%,年稍有下降,為 50%。說明全鎮較大型工業企業有向工業區集中的趨勢。

  (三)工業利潤指標分析

  對一家企業來說,在其成熟穩定期,利潤指標往往比產值指標更能說明問題,因此對于一個地區的經濟也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一項指標。我們對此也做了一下統計(其中年為計劃數):

  圖三顯示,無論是全鎮工業利潤還是園區內工業利潤,其增長趨勢并不平穩,而是一直處于波動狀態,全鎮在年和園區在年都出現了負增長,分別為-6%和-13%。為了探究其原因,我們調閱了當年相關的資料,發現主要是因為某些較大型企業或受行業不景氣影響、或因剛剛投產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導致當年的利潤出現微利或較大幅度的虧損。比如年某某化工企業受行業不景氣影響,利潤從年的近 500 萬下滑到 30 幾萬;又如某某電子企業年投產,當年產出近 1.5 個億,卻虧損近 700 萬。

  圖四顯示,園區內工業利潤占全鎮工業利潤的比例有總體下降的趨勢,XX年之前,該比例在 70%左右徘徊,XX 年之后,則基本處于 50%的水平,這與園區

 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逐年增加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

  (四)稅收數指標分析

  一個地區財政收入的多少直接影響著該地區公推薦閱讀:經濟調研報告范文 4 篇推動經濟跨越發展調研報告因經濟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調研 經濟社會發展注重民生保障調研報告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2020 年經濟調研報告 4 篇

 2020-05-05

 摘要:本文試圖借助 excel 軟件,運用對比、環比等方法,從工業總產值、利潤總額、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稅收總額、從業人員數等幾個統計指標來衡量工業區自創建以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對全鎮經濟所作出的貢獻,分析取得的成績,找出存在的不足,并結合實際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工業區創建于年 6 月,是經市區人民政府批準的區級工業區,規劃面積 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 5 平方公里。年 9 月 22 日,經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年第 66號公告,提升為市市級工業區。工業區位于浦東國際機場與洋山國際深水港之間,與正在興建的臨港綜合產業園隔河相望。區內現有企業 30 多家,年產值近人民幣個億。

  一、各項指標分析

  (一)工業總產值指標分析

  年鎮尚未建立工業區時,有 7 家工業企業位于后來建成的工業區區域內,為了比較的方便,也為了使數據按照同一口徑具有可比性,故將該 7 家企業的各項指標作為園區比較的基數(下文如無特別說明,都按此種涵義理解)。年,工業區原 7 家企業工業總產值為 17339 萬元,年度工業區預計完成總產值 150000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07000 萬元,工業區年工業產值比年增加了 6 倍多。年度全鎮工業產值預計為 218900 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5510 萬元),比年度的 44377 萬元,增加了近 4 倍。工業區產值的增長速度要快于全鎮工業產值的增長速度。各年的具體工業產

 園區內和全鎮每年工業產值的增減情況如何,兩者的變動又存在什么關系呢,請看下圖:

 圖一: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增加趨勢圖

  由圖可知,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的同比增加數所走過的軌跡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年建園之初,增加比例小幅上揚,經年、年的大幅增加后,年、年漸趨平緩。但是兩者又有所區別,主要體現在同比增加比例數值的大小上,除年以外,鎮工業產值增加比例都要小于園區該項指標,尤其是年和年兩年,兩者的差距尤為顯著。

  下面通過雷達圖示來看看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變化情況

  圖二:園區內工業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比例圖

  圖中很清晰的顯示了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比例逐年提高這一趨勢,從年的 39.1%,一直到年的 68.5%。單從工業產值該項指標而言,園區經濟在全鎮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甚至可以說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工業企業(規模以上)數量指標分析

  企業數量的增減也能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程度和趨勢,尤其是較大型企業的數量。我們將年產值在 500 萬元以上的企業稱為規模以上企業(以下簡稱規上企業),并以此為標準統計了全鎮和工業區年到年的企業數量,如下表:

  總體來看,全鎮和工業區內規上企業逐年增加。年相比年,區內增加了18 家,增長到原來的 5.5 倍;全鎮則增加了 30 家,增長到原來的 3.67 倍。為了更好了解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之間的關系,請看下圖:

  圖二: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圖

  圖中曲線代表的就是年區內規上工業企業占全鎮規上企業的比例,從年(也就是建園之年)起,該項比例就不斷提高,從 21%一直上升到年的 61%,年稍有下降,為 50%。說明全鎮較大型工業企業有向工業區集中的趨勢。

  (三)工業利潤指標分析

  對一家企業來說,在其成熟穩定期,利潤指標往往比產值指標更能說明問題,因此對于一個地區的經濟也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一項指標。我們對此也做了一下統計(其中年為計劃數):

  圖三顯示,無論是全鎮工業利潤還是園區內工業利潤,其增長趨勢并不平穩,而是一直處于波動狀態,全鎮在年和園區在年都出現了負增長,分別為-6%和-13%。為了探究其原因,我們調閱了當年相關的資料,發現主要是因為某些較

 大型企業或受行業不景氣影響、或因剛剛投產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導致當年的利潤出現微利或較大幅度的虧損。比如年某某化工企業受行業不景氣影響,利潤從年的近 500 萬下滑到 30 幾萬;又如某某電子企業年投產,當年產出近 1.5 個億,卻虧損近 700 萬。

  圖四顯示,園區內工業利潤占全鎮工業利潤的比例有總體下降的趨勢,XX年之前,該比例在 70%左右徘徊,XX 年之后,則基本處于 50%的水平,這與園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逐年增加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

  (四)稅收數指標分析

  一個地區財政收入的多少直接影響著該地區公推薦閱讀:經濟調研報告范文 4 篇推動經濟跨越發展調研報告因經濟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調研 經濟社會發展注重民生保障調研報告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2020 年經濟調研報告 4 篇

 2020-05-05

 摘要:本文試圖借助 excel 軟件,運用對比、環比等方法,從工業總產值、利潤總額、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稅收總額、從業人員數等幾個統計指標來衡量工業區自創建以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對全鎮經濟所作出的貢獻,分析取得的成績,找出存在的不足,并結合實際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工業區創建于年 6 月,是經市區人民政府批準的區級工業區,規劃面積 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 5 平方公里。年 9 月 22 日,經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年第 66號公告,提升為市市級工業區。工業區位于浦東國際機場與洋山國際深水港之間,與正在興建的臨港綜合產業園隔河相望。區內現有企業 30 多家,年產值近人民幣個億。

  一、各項指標分析

  (一)工業總產值指標分析

  年鎮尚未建立工業區時,有 7 家工業企業位于后來建成的工業區區域內,為了比較的方便,也為了使數據按照同一口徑具有可比性,故將該 7 家企業的各項指標作為園區比較的基數(下文如無特別說明,都按此種涵義理解)。年,工業區原 7 家企業工業總產值為 17339 萬元,年度工業區預計完成總產值 150000

 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07000 萬元,工業區年工業產值比年增加了 6 倍多。年度全鎮工業產值預計為 218900 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5510 萬元),比年度的 44377 萬元,增加了近 4 倍。工業區產值的增長速度要快于全鎮工業產值的增長速度。各年的具體工業產

 園區內和全鎮每年工業產值的增減情況如何,兩者的變動又存在什么關系呢,請看下圖:

  圖一: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增加趨勢圖

  由圖可知,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的同比增加數所走過的軌跡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年建園之初,增加比例小幅上揚,經年、年的大幅增加后,年、年漸趨平緩。但是兩者又有所區別,主要體現在同比增加比例數值的大小上,除年以外,鎮工業產值增加比例都要小于園區該項指標,尤其是年和年兩年,兩者的差距尤為顯著。

  下面通過雷達圖示來看看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變化情況

  圖二:園區內工業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比例圖

  圖中很清晰的顯示了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比例逐年提高這一趨勢,從年的 39.1%,一直到年的 68.5%。單從工業產值該項指標而言,園區經濟在全鎮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甚至可以說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工業企業(規模以上)數量指標分析

  企業數量的增減也能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程度和趨勢,尤其是較大型企業的數量。我們將年產值在 500 萬元以上的企業稱為規模以上企業(以下簡稱規上企業),并以此為標準統計了全鎮和工業區年到年的企業數量,如下表:

  總體來看,全鎮和工業區內規上企業逐年增加。年相比年,區內增加了18 家,增長到原來的 5.5 倍;全鎮則增加了 30 家,增長到原來的 3.67 倍。為了更好了解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之間的關系,請看下圖:

  圖二: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圖

  圖中曲線代表的就是年區內規上工業企業占全鎮規上企業的比例,從年(也就是建園之年)起,該項比例就不斷提高,從 21%一直上升到年的 61%,年稍有下降,為 50%。說明全鎮較大型工業企業有向工業區集中的趨勢。

  (三)工業利潤指標分析

 對一家企業來說,在其成熟穩定期,利潤指標往往比產值指標更能說明問題,因此對于一個地區的經濟也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一項指標。我們對此也做了一下統計(其中年為計劃數):

  圖三顯示,無論是全鎮工業利潤還是園區內工業利潤,其增長趨勢并不平穩,而是一直處于波動狀態,全鎮在年和園區在年都出現了負增長,分別為-6%和-13%。為了探究其原因,我們調閱了當年相關的資料,發現主要是因為某些較大型企業或受行業不景氣影響、或因剛剛投產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導致當年的利潤出現微利或較大幅度的虧損。比如年某某化工企業受行業不景氣影響,利潤從年的近 500 萬下滑到 30 幾萬;又如某某電子企業年投產,當年產出近 1.5 個億,卻虧損近 700 萬。

  圖四顯示,園區內工業利潤占全鎮工業利潤的比例有總體下降的趨勢,XX年之前,該比例在 70%左右徘徊,XX 年之后,則基本處于 50%的水平,這與園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逐年增加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

  (四)稅收數指標分析

  一個地區財政收入的多少直接影響著該地區公推薦閱讀:經濟調研報告范文 4 篇推動經濟跨越發展調研報告因經濟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調研 經濟社會發展注重民生保障調研報告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2020 年經濟調研報告 4 篇

 2020-05-05

 摘要:本文試圖借助 excel 軟件,運用對比、環比等方法,從工業總產值、利潤總額、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稅收總額、從業人員數等幾個統計指標來衡量工業區自創建以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對全鎮經濟所作出的貢獻,分析取得的成績,找出存在的不足,并結合實際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工業區創建于年 6 月,是經市區人民政府批準的區級工業區,規劃面積 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 5 平方公里。年 9 月 22 日,經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年第 66號公告,提升為市市級工業區。工業區位于浦東國際機場與洋山國際深水港之間,與正在興建的臨港綜合產業園隔河相望。區內現有企業 30 多家,年產值近人民幣個億。

 一、各項指標分析

  (一)工業總產值指標分析

  年鎮尚未建立工業區時,有 7 家工業企業位于后來建成的工業區區域內,為了比較的方便,也為了使數據按照同一口徑具有可比性,故將該 7 家企業的各項指標作為園區比較的基數(下文如無特別說明,都按此種涵義理解)。年,工業區原 7 家企業工業總產值為 17339 萬元,年度工業區預計完成總產值 150000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07000 萬元,工業區年工業產值比年增加了 6 倍多。年度全鎮工業產值預計為 218900 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5510 萬元),比年度的 44377 萬元,增加了近 4 倍。工業區產值的增長速度要快于全鎮工業產值的增長速度。各年的具體工業產

 園區內和全鎮每年工業產值的增減情況如何,兩者的變動又存在什么關系呢,請看下圖:

  圖一: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增加趨勢圖

  由圖可知,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的同比增加數所走過的軌跡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年建園之初,增加比例小幅上揚,經年、年的大幅增加后,年、年漸趨平緩。但是兩者又有所區別,主要體現在同比增加比例數值的大小上,除年以外,鎮工業產值增加比例都要小于園區該項指標,尤其是年和年兩年,兩者的差距尤為顯著。

  下面通過雷達圖示來看看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變化情況

  圖二:園區內工業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比例圖

  圖中很清晰的顯示了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比例逐年提高這一趨勢,從年的 39.1%,一直到年的 68.5%。單從工業產值該項指標而言,園區經濟在全鎮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甚至可以說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工業企業(規模以上)數量指標分析

  企業數量的增減也能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程度和趨勢,尤其是較大型企業的數量。我們將年產值在 500 萬元以上的企業稱為規模以上企業(以下簡稱規上企業),并以此為標準統計了全鎮和工業區年到年的企業數量,如下表:

  總體來看,全鎮和工業區內規上企業逐年增加。年相比年,區內增加了18 家,增長到原來的 5.5 倍;全鎮則增加了 30 家,增長到原來的 3.67 倍。為

 了更好了解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之間的關系,請看下圖:

  圖二: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圖

  圖中曲線代表的就是年區內規上工業企業占全鎮規上企業的比例,從年(也就是建園之年)起,該項比例就不斷提高,從 21%一直上升到年的 61%,年稍有下降,為 50%。說明全鎮較大型工業企業有向工業區集中的趨勢。

  (三)工業利潤指標分析

  對一家企業來說,在其成熟穩定期,利潤指標往往比產值指標更能說明問題,因此對于一個地區的經濟也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一項指標。我們對此也做了一下統計(其中年為計劃數):

  圖三顯示,無論是全鎮工業利潤還是園區內工業利潤,其增長趨勢并不平穩,而是一直處于波動狀態,全鎮在年和園區在年都出現了負增長,分別為-6%和-13%。為了探究其原因,我們調閱了當年相關的資料,發現主要是因為某些較大型企業或受行業不景氣影響、或因剛剛投產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導致當年的利潤出現微利或較大幅度的虧損。比如年某某化工企業受行業不景氣影響,利潤從年的近 500 萬下滑到 30 幾萬;又如某某電子企業年投產,當年產出近 1.5 個億,卻虧損近 700 萬。

  圖四顯示,園區內工業利潤占全鎮工業利潤的比例有總體下降的趨勢,XX年之前,該比例在 70%左右徘徊,XX 年之后,則基本處于 50%的水平,這與園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逐年增加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

  (四)稅收數指標分析

  一個地區財政收入的多少直接影響著該地區公推薦閱讀:經濟調研報告范文 4 篇推動經濟跨越發展調研報告因經濟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調研 經濟社會發展注重民生保障調研報告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2020 年經濟調研報告 4 篇

 2020-05-05

 摘要:本文試圖借助 excel 軟件,運用對比、環比等方法,從工業總產值、利潤總額、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稅收總額、從業人員數等幾個統計指標來衡量工業區自創建以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對全鎮經濟所作出的貢獻,分析取得的成績,找

 出存在的不足,并結合實際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工業區創建于年 6 月,是經市區人民政府批準的區級工業區,規劃面積 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 5 平方公里。年 9 月 22 日,經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年第 66號公告,提升為市市級工業區。工業區位于浦東國際機場與洋山國際深水港之間,與正在興建的臨港綜合產業園隔河相望。區內現有企業 30 多家,年產值近人民幣個億。

  一、各項指標分析

  (一)工業總產值指標分析

  年鎮尚未建立工業區時,有 7 家工業企業位于后來建成的工業區區域內,為了比較的方便,也為了使數據按照同一口徑具有可比性,故將該 7 家企業的各項指標作為園區比較的基數(下文如無特別說明,都按此種涵義理解)。年,工業區原 7 家企業工業總產值為 17339 萬元,年度工業區預計完成總產值 150000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07000 萬元,工業區年工業產值比年增加了 6 倍多。年度全鎮工業產值預計為 218900 萬元(年度 1-10 月份已完成 15510 萬元),比年度的 44377 萬元,增加了近 4 倍。工業區產值的增長速度要快于全鎮工業產值的增長速度。各年的具體工業產

 園區內和全鎮每年工業產值的增減情況如何,兩者的變動又存在什么關系呢,請看下圖:

  圖一: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增加趨勢圖

  由圖可知,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的同比增加數所走過的軌跡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年建園之初,增加比例小幅上揚,經年、年的大幅增加后,年、年漸趨平緩。但是兩者又有所區別,主要體現在同比增加比例數值的大小上,除年以外,鎮工業產值增加比例都要小于園區該項指標,尤其是年和年兩年,兩者的差距尤為顯著。

  下面通過雷達圖示來看看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變化情況

  圖二:園區內工業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比例圖

  圖中很清晰的顯示了工業區產值占全鎮工業產值的比例逐年提高這一趨勢,從年的 39.1%,一直到年的 68.5%。單從工業產值該項指標而言,園區經濟在全鎮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甚至可以說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ǘ┕I企業(規模以上)數量指標分析

  企業數量的增減也能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程度和趨勢,尤其是較大型企業的數量。我們將年產值在 500 萬元以上的企業稱為規模以上企業(以下簡稱規上企業),并以此為標準統計了全鎮和工業區年到年的企業數量,如下表:

  總體來看,全鎮和工業區內規上企業逐年增加。年相比年,區內增加了18 家,增長到原來的 5.5 倍;全鎮則增...

推薦訪問: 調研報告 統計 影響

【經濟影響統計調研報告】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