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生產情況調研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是國家安全的物質保障,事關改革發展、政治社會穩定的大局。為了確保我市糧食綜合生產的能力,實現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市委辦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現將我市目前糧食生產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對策調查綜述如下。
一、我市糧食生產現狀分析
**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黃淮海經濟區腹地,全市耕地面積 204 萬畝,農業人口 119 萬人,占總人口的 50.8%。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等,小麥播種面積達 160 萬畝,正常年景小麥產量在 60 萬噸左右。濉溪縣是國家優質糧生產基地,小麥是第一大農作物,優質小麥比重大,是國家優質專用小麥良種和農業部良種補貼項目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我市連續多年實施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和國家優質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建立了 36 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和 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區,實施了標準糧田建設、高蛋白大豆良種繁育等一批部、省級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通過項目推動和示范引導,全市已形成 100 萬畝優質小麥、60 萬畝高蛋白大豆、40 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糧食生產單產、質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優質化、規模化、區域化的生產格局。
近年來,通過通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開展糧食精深加工,我市創出了魯王、魯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長了優質小麥產業鏈。
1、糧食(小麥)生產特點。20**年午季,全市小麥面積 177.4 萬畝,比上年增加 13.2%,單產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達 422 公斤,比上年增長 4.6%,總產 74.86萬噸,比上年增長 18.4%,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我市所承擔的農業部 70 萬畝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區平均單產 440.8 公斤,比去年增產 14.8 公斤。全市36 萬畝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平均單產 491.2公斤,同時出現了一批高產超高產典型,百善鎮葉柳湖村出現了萬畝以上的超千斤的豐產示范方,最高單產 637 公斤。增產的原因:一是小麥良種的推廣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氣候適宜,天氣條件較好,有利小麥生產;三是小麥病蟲害較少。
通過高產攻關活動,小麥品種結構趨于合理,積極推廣半冬性、弱冬性品種,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種。優質小麥品種種植面積 140 萬畝以上,其中煙農 19 面積
110 萬畝,皖麥 19 面積 30 萬畝,周麥 18 面積 5 萬畝。優質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 70 萬畝良種補貼項目示范區優質率 100%,全部實現了訂單收購。
20**年我市小麥生產呈現出畝均單產提高、成本上升、價格上漲、收益增加的特點。
2、糧食(小麥)生產情況。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積約 200 萬畝,其中小麥 165 萬畝,大麥、蠶豌豆 20 萬畝,發展小麥預留行、間作套種 20 萬畝。實行優質小麥同一品種連片種植、規范化栽培、專業化生產,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規模種植效益。全市種植小麥 165 萬畝,其中煙農 19、皖麥 19、周麥 18 等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就在 150 多萬畝,占全部種植面積的 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麥良種補貼項目面積 70 萬畝,其中濉溪縣 55 萬畝,烈山區 15 萬畝。實現統一供種700 萬公斤。同時,省下達了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面積 30 萬畝(其中濉溪縣 25 萬畝,烈山區 5 萬畝),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分別在相山區和杜集區安排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各 1 萬畝。預計明年,我市小麥單有望突破 430 公斤。今年秋季糧食生產抓的早、抓的緊,秋種面積落實非常順利。各地領導重視、糧價上漲,更重要的是,糧食直補、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等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3、糧食(小麥)生產形勢。今春以來,由于部分畜產品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讓農民得到的較好的經濟利益。有利的經濟因素和惠農政策正在當前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持續幾年的農業良好態勢仍然沒有改變。預計,今后至明年一段時間,小麥價格將穩定上漲。原因是:一是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居高不下,而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直接導致農用柴油價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麥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機械費用也相應增加。小麥種植成本的上升,將直接導致小麥市場價格的上升。當前,繼續保護好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確保今年農業豐收是實現政府宏觀調控目標的重要舉措,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環境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針對可能導致農業減產的不利因素,影響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最大威脅的氣象災害和病蟲害,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應做好事前預防和應急管理工作。
3
2020-03-15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是國家安全的物質保障,事關改革發展、政治社會穩定的大局。為了確保我市糧食綜合生產的能力,實現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市委辦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現將我市目前糧食生產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對策調查綜述如下。
一、我市糧食生產現狀分析
**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黃淮海經濟區腹地,全市耕地面積 204 萬畝,農業人口 119 萬人,占總人口的 50.8%。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等,小麥播種面積達 160 萬畝,正常年景小麥產量在 60 萬噸左右。濉溪縣是國家優質糧生產基地,小麥是第一大農作物,優質小麥比重大,是國家優質專用小麥良種和農業部良種補貼項目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我市連續多年實施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和國家優質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建立了 36 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和 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區,實施了標準糧田建設、高蛋白大豆良種繁育等一批部、省級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通過項目推動和示范引導,全市已形成 100 萬畝優質小麥、60 萬畝高蛋白大豆、40 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糧食生產單產、質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優質化、規模化、區域化的生產格局。
近年來,通過通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開展糧食精深加工,我市創出了魯王、魯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長了優質小麥產業鏈。
1、糧食(小麥)生產特點。20**年午季,全市小麥面積 177.4 萬畝,比上年增加 13.2%,單產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達 422 公斤,比上年增長 4.6%,總產 74.86萬噸,比上年增長 18.4%,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我市所承擔的農業部 70 萬畝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區平均單產 440.8 公斤,比去年增產 14.8 公斤。全市36 萬畝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平均單產 491.2公斤,同時出現了一批高產超高產典型,百善鎮葉柳湖村出現了萬畝以上的超千斤的豐產示范方,最高單產 637 公斤。增產的原因:一是小麥良種的推廣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氣候適宜,天氣條件較好,有利小麥生產;三是小麥病蟲害較少。
通過高產攻關活動,小麥品種結構趨于合理,積極推廣半冬性、弱冬性品種,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種。優質小麥品種種植面積 140 萬畝以上,其中煙農 19 面積
110 萬畝,皖麥 19 面積 30 萬畝,周麥 18 面積 5 萬畝。優質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 70 萬畝良種補貼項目示范區優質率 100%,全部實現了訂單收購。
20**年我市小麥生產呈現出畝均單產提高、成本上升、價格上漲、收益增加的特點。
2、糧食(小麥)生產情況。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積約 200 萬畝,其中小麥 165 萬畝,大麥、蠶豌豆 20 萬畝,發展小麥預留行、間作套種 20 萬畝。實行優質小麥同一品種連片種植、規范化栽培、專業化生產,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規模種植效益。全市種植小麥 165 萬畝,其中煙農 19、皖麥 19、周麥 18 等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就在 150 多萬畝,占全部種植面積的 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麥良種補貼項目面積 70 萬畝,其中濉溪縣 55 萬畝,烈山區 15 萬畝。實現統一供種700 萬公斤。同時,省下達了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面積 30 萬畝(其中濉溪縣 25 萬畝,烈山區 5 萬畝),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分別在相山區和杜集區安排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各 1 萬畝。預計明年,我市小麥單有望突破 430 公斤。今年秋季糧食生產抓的早、抓的緊,秋種面積落實非常順利。各地領導重視、糧價上漲,更重要的是,糧食直補、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等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3、糧食(小麥)生產形勢。今春以來,由于部分畜產品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讓農民得到的較好的經濟利益。有利的經濟因素和惠農政策正在當前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持續幾年的農業良好態勢仍然沒有改變。預計,今后至明年一段時間,小麥價格將穩定上漲。原因是:一是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居高不下,而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直接導致農用柴油價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麥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機械費用也相應增加。小麥種植成本的上升,將直接導致小麥市場價格的上升。當前,繼續保護好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確保今年農業豐收是實現政府宏觀調控目標的重要舉措,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環境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針對可能導致農業減產的不利因素,影響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最大威脅的氣象災害和病蟲害,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應做好事前預防和應急管理工作。
3
2020-03-15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是國家安全的物質保障,事關改革發展、政治社會穩定的大局。為了確保我市糧食綜合生產的能力,實現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市委辦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現將我市目前糧食生產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對策調查綜述如下。
一、我市糧食生產現狀分析
**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黃淮海經濟區腹地,全市耕地面積 204 萬畝,農業人口 119 萬人,占總人口的 50.8%。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等,小麥播種面積達 160 萬畝,正常年景小麥產量在 60 萬噸左右。濉溪縣是國家優質糧生產基地,小麥是第一大農作物,優質小麥比重大,是國家優質專用小麥良種和農業部良種補貼項目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我市連續多年實施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和國家優質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建立了 36 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和 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區,實施了標準糧田建設、高蛋白大豆良種繁育等一批部、省級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通過項目推動和示范引導,全市已形成 100 萬畝優質小麥、60 萬畝高蛋白大豆、40 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糧食生產單產、質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優質化、規模化、區域化的生產格局。
近年來,通過通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開展糧食精深加工,我市創出了魯王、魯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長了優質小麥產業鏈。
1、糧食(小麥)生產特點。20**年午季,全市小麥面積 177.4 萬畝,比上年增加 13.2%,單產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達 422 公斤,比上年增長 4.6%,總產 74.86萬噸,比上年增長 18.4%,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我市所承擔的農業部 70 萬畝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區平均單產 440.8 公斤,比去年增產 14.8 公斤。全市36 萬畝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平均單產 491.2公斤,同時出現了一批高產超高產典型,百善鎮葉柳湖村出現了萬畝以上的超千斤的豐產示范方,最高單產 637 公斤。增產的原因:一是小麥良種的推廣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氣候適宜,天氣條件較好,有利小麥生產;三是小麥病蟲害較少。
通過高產攻關活動,小麥品種結構趨于合理,積極推廣半冬性、弱冬性品種,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種。優質小麥品種種植面積 140 萬畝以上,其中煙農 19 面積
110 萬畝,皖麥 19 面積 30 萬畝,周麥 18 面積 5 萬畝。優質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 70 萬畝良種補貼項目示范區優質率 100%,全部實現了訂單收購。
20**年我市小麥生產呈現出畝均單產提高、成本上升、價格上漲、收益增加的特點。
2、糧食(小麥)生產情況。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積約 200 萬畝,其中小麥 165 萬畝,大麥、蠶豌豆 20 萬畝,發展小麥預留行、間作套種 20 萬畝。實行優質小麥同一品種連片種植、規范化栽培、專業化生產,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規模種植效益。全市種植小麥 165 萬畝,其中煙農 19、皖麥 19、周麥 18 等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就在 150 多萬畝,占全部種植面積的 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麥良種補貼項目面積 70 萬畝,其中濉溪縣 55 萬畝,烈山區 15 萬畝。實現統一供種700 萬公斤。同時,省下達了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面積 30 萬畝(其中濉溪縣 25 萬畝,烈山區 5 萬畝),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分別在相山區和杜集區安排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各 1 萬畝。預計明年,我市小麥單有望突破 430 公斤。今年秋季糧食生產抓的早、抓的緊,秋種面積落實非常順利。各地領導重視、糧價上漲,更重要的是,糧食直補、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等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3、糧食(小麥)生產形勢。今春以來,由于部分畜產品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讓農民得到的較好的經濟利益。有利的經濟因素和惠農政策正在當前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持續幾年的農業良好態勢仍然沒有改變。預計,今后至明年一段時間,小麥價格將穩定上漲。原因是:一是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居高不下,而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直接導致農用柴油價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麥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機械費用也相應增加。小麥種植成本的上升,將直接導致小麥市場價格的上升。當前,繼續保護好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確保今年農業豐收是實現政府宏觀調控目標的重要舉措,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環境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針對可能導致農業減產的不利因素,影響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最大威脅的氣象災害和病蟲害,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應做好事前預防和應急管理工作。
3
2020-03-15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是國家安全的物質保障,事關改革發展、政治社會穩定的大局。為了確保我市糧食綜合生產的能力,實現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市委辦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現將我市目前糧食生產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對策調查綜述如下。
一、我市糧食生產現狀分析
**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黃淮海經濟區腹地,全市耕地面積 204 萬畝,農業人口 119 萬人,占總人口的 50.8%。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等,小麥播種面積達 160 萬畝,正常年景小麥產量在 60 萬噸左右。濉溪縣是國家優質糧生產基地,小麥是第一大農作物,優質小麥比重大,是國家優質專用小麥良種和農業部良種補貼項目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我市連續多年實施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和國家優質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建立了 36 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和 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區,實施了標準糧田建設、高蛋白大豆良種繁育等一批部、省級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通過項目推動和示范引導,全市已形成 100 萬畝優質小麥、60 萬畝高蛋白大豆、40 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糧食生產單產、質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優質化、規模化、區域化的生產格局。
近年來,通過通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開展糧食精深加工,我市創出了魯王、魯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長了優質小麥產業鏈。
1、糧食(小麥)生產特點。20**年午季,全市小麥面積 177.4 萬畝,比上年增加 13.2%,單產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達 422 公斤,比上年增長 4.6%,總產 74.86萬噸,比上年增長 18.4%,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我市所承擔的農業部 70 萬畝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區平均單產 440.8 公斤,比去年增產 14.8 公斤。全市36 萬畝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平均單產 491.2公斤,同時出現了一批高產超高產典型,百善鎮葉柳湖村出現了萬畝以上的超千斤的豐產示范方,最高單產 637 公斤。增產的原因:一是小麥良種的推廣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氣候適宜,天氣條件較好,有利小麥生產;三是小麥病蟲害較少。
通過高產攻關活動,小麥品種結構趨于合理,積極推廣半冬性、弱冬性品種,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種。優質小麥品種種植面積 140 萬畝以上,其中煙農 19 面積
110 萬畝,皖麥 19 面積 30 萬畝,周麥 18 面積 5 萬畝。優質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 70 萬畝良種補貼項目示范區優質率 100%,全部實現了訂單收購。
20**年我市小麥生產呈現出畝均單產提高、成本上升、價格上漲、收益增加的特點。
2、糧食(小麥)生產情況。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積約 200 萬畝,其中小麥 165 萬畝,大麥、蠶豌豆 20 萬畝,發展小麥預留行、間作套種 20 萬畝。實行優質小麥同一品種連片種植、規范化栽培、專業化生產,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規模種植效益。全市種植小麥 165 萬畝,其中煙農 19、皖麥 19、周麥 18 等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就在 150 多萬畝,占全部種植面積的 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麥良種補貼項目面積 70 萬畝,其中濉溪縣 55 萬畝,烈山區 15 萬畝。實現統一供種700 萬公斤。同時,省下達了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面積 30 萬畝(其中濉溪縣 25 萬畝,烈山區 5 萬畝),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分別在相山區和杜集區安排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各 1 萬畝。預計明年,我市小麥單有望突破 430 公斤。今年秋季糧食生產抓的早、抓的緊,秋種面積落實非常順利。各地領導重視、糧價上漲,更重要的是,糧食直補、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等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3、糧食(小麥)生產形勢。今春以來,由于部分畜產品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讓農民得到的較好的經濟利益。有利的經濟因素和惠農政策正在當前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持續幾年的農業良好態勢仍然沒有改變。預計,今后至明年一段時間,小麥價格將穩定上漲。原因是:一是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居高不下,而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直接導致農用柴油價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麥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機械費用也相應增加。小麥種植成本的上升,將直接導致小麥市場價格的上升。當前,繼續保護好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確保今年農業豐收是實現政府宏觀調控目標的重要舉措,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環境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針對可能導致農業減產的不利因素,影響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最大威脅的氣象災害和病蟲害,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應做好事前預防和應急管理工作。
3
2020-03-15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是國家安全的物質保障,事關改革發展、政治社會穩定的大局。為了確保我市糧食綜合生產的能力,實現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市委辦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現將我市目前糧食生產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對策調查綜述如下。
一、我市糧食生產現狀分析
**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黃淮海經濟區腹地,全市耕地面積 204 萬畝,農業人口 119 萬人,占總人口的 50.8%。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等,小麥播種面積達 160 萬畝,正常年景小麥產量在 60 萬噸左右。濉溪縣是國家優質糧生產基地,小麥是第一大農作物,優質小麥比重大,是國家優質專用小麥良種和農業部良種補貼項目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我市連續多年實施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和國家優質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建立了 36 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和 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區,實施了標準糧田建設、高蛋白大豆良種繁育等一批部、省級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通過項目推動和示范引導,全市已形成 100 萬畝優質小麥、60 萬畝高蛋白大豆、40 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糧食生產單產、質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優質化、規模化、區域化的生產格局。
近年來,通過通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開展糧食精深加工,我市創出了魯王、魯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長了優質小麥產業鏈。
1、糧食(小麥)生產特點。20**年午季,全市小麥面積 177.4 萬畝,比上年增加 13.2%,單產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達 422 公斤,比上年增長 4.6%,總產 74.86萬噸,比上年增長 18.4%,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我市所承擔的農業部 70 萬畝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區平均單產 440.8 公斤,比去年增產 14.8 公斤。全市36 萬畝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平均單產 491.2公斤,同時出現了一批高產超高產典型,百善鎮葉柳湖村出現了萬畝以上的超千斤的豐產示范方,最高單產 637 公斤。增產的原因:一是小麥良種的推廣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氣候適宜,天氣條件較好,有利小麥生產;三是小麥病蟲害較少。
通過高產攻關活動,小麥品種結構趨于合理,積極推廣半冬性、弱冬性品種,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種。優質小麥品種種植面積 140 萬畝以上,其中煙農 19 面積
110 萬畝,皖麥 19 面積 30 萬畝,周麥 18 面積 5 萬畝。優質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 70 萬畝良種補貼項目示范區優質率 100%,全部實現了訂單收購。
20**年我市小麥生產呈現出畝均單產提高、成本上升、價格上漲、收益增加的特點。
2、糧食(小麥)生產情況。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積約 200 萬畝,其中小麥 165 萬畝,大麥、蠶豌豆 20 萬畝,發展小麥預留行、間作套種 20 萬畝。實行優質小麥同一品種連片種植、規范化栽培、專業化生產,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規模種植效益。全市種植小麥 165 萬畝,其中煙農 19、皖麥 19、周麥 18 等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就在 150 多萬畝,占全部種植面積的 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麥良種補貼項目面積 70 萬畝,其中濉溪縣 55 萬畝,烈山區 15 萬畝。實現統一供種700 萬公斤。同時,省下達了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面積 30 萬畝(其中濉溪縣 25 萬畝,烈山區 5 萬畝),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分別在相山區和杜集區安排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各 1 萬畝。預計明年,我市小麥單有望突破 430 公斤。今年秋季糧食生產抓的早、抓的緊,秋種面積落實非常順利。各地領導重視、糧價上漲,更重要的是,糧食直補、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等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3、糧食(小麥)生產形勢。今春以來,由于部分畜產品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讓農民得到的較好的經濟利益。有利的經濟因素和惠農政策正在當前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持續幾年的農業良好態勢仍然沒有改變。預計,今后至明年一段時間,小麥價格將穩定上漲。原因是:一是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居高不下,而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直接導致農用柴油價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麥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機械費用也相應增加。小麥種植成本的上升,將直接導致小麥市場價格的上升。當前,繼續保護好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確保今年農業豐收是實現政府宏觀調控目標的重要舉措,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環境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針對可能導致農業減產的不利因素,影響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最大威脅的氣象災害和病蟲害,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應做好事前預防和應急管理工作。
3
2020-03-15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是國家安全的物質保障,事關改革發展、政治社會穩定的大局。為了確保我市糧食綜合生產的能力,實現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市委辦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現將我市目前糧食生產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對策調查綜述如下。
一、我市糧食生產現狀分析
**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黃淮海經濟區腹地,全市耕地面積 204 萬畝,農業人口 119 萬人,占總人口的 50.8%。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等,小麥播種面積達 160 萬畝,正常年景小麥產量在 60 萬噸左右。濉溪縣是國家優質糧生產基地,小麥是第一大農作物,優質小麥比重大,是國家優質專用小麥良種和農業部良種補貼項目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我市連續多年實施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和國家優質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建立了 36 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和 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區,實施了標準糧田建設、高蛋白大豆良種繁育等一批部、省級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通過項目推動和示范引導,全市已形成 100 萬畝優質小麥、60 萬畝高蛋白大豆、40 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糧食生產單產、質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優質化、規模化、區域化的生產格局。
近年來,通過通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開展糧食精深加工,我市創出了魯王、魯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長了優質小麥產業鏈。
1、糧食(小麥)生產特點。20**年午季,全市小麥面積 177.4 萬畝,比上年增加 13.2%,單產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達 422 公斤,比上年增長 4.6%,總產 74.86萬噸,比上年增長 18.4%,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我市所承擔的農業部 70 萬畝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區平均單產 440.8 公斤,比去年增產 14.8 公斤。全市36 萬畝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平均單產 491.2公斤,同時出現了一批高產超高產典型,百善鎮葉柳湖村出現了萬畝以上的超千斤的豐產示范方,最高單產 637 公斤。增產的原因:一是小麥良種的推廣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氣候適宜,天氣條件較好,有利小麥生產;三是小麥病蟲害較少。
通過高產攻關活動,小麥品種結構趨于合理,積極推廣半冬性、弱冬性品種,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種。優質小麥品種種植面積 140 萬畝以上,其中煙農 19 面積
110 萬畝,皖麥 19 面積 30 萬畝,周麥 18 面積 5 萬畝。優質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 70 萬畝良種補貼項目示范區優質率 100%,全部實現了訂單收購。
20**年我市小麥生產呈現出畝均單產提高、成本上升、價格上漲、收益增加的特點。
2、糧食(小麥)生產情況。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積約 200 萬畝,其中小麥 165 萬畝,大麥、蠶豌豆 20 萬畝,發展小麥預留行、間作套種 20 萬畝。實行優質小麥同一品種連片種植、規范化栽培、專業化生產,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規模種植效益。全市種植小麥 165 萬畝,其中煙農 19、皖麥 19、周麥 18 等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就在 150 多萬畝,占全部種植面積的 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麥良種補貼項目面積 70 萬畝,其中濉溪縣 55 萬畝,烈山區 15 萬畝。實現統一供種700 萬公斤。同時,省下達了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面積 30 萬畝(其中濉溪縣 25 萬畝,烈山區 5 萬畝),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分別在相山區和杜集區安排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各 1 萬畝。預計明年,我市小麥單有望突破 430 公斤。今年秋季糧食生產抓的早、抓的緊,秋種面積落實非常順利。各地領導重視、糧價上漲,更重要的是,糧食直補、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等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3、糧食(小麥)生產形勢。今春以來,由于部分畜產品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讓農民得到的較好的經濟利益。有利的經濟因素和惠農政策正在當前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持續幾年的農業良好態勢仍然沒有改變。預計,今后至明年一段時間,小麥價格將穩定上漲。原因是:一是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居高不下,而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直接導致農用柴油價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麥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機械費用也相應增加。小麥種植成本的上升,將直接導致小麥市場價格的上升。當前,繼續保護好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確保今年農業豐收是實現政府宏觀調控目標的重要舉措,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環境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針對可能導致農業減產的不利因素,影響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最大威脅的氣象災害和病蟲害,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應做好事前預防和應急管理工作。
3
2020-03-15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是國家安全的物質保障,事關改革發展、政治社會穩定的大局。為了確保我市糧食綜合生產的能力,實現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市委辦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現將我市目前糧食生產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對策調查綜述如下。
一、我市糧食生產現狀分析
**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黃淮海經濟區腹地,全市耕地面積 204 萬畝,農業人口 119 萬人,占總人口的 50.8%。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等,小麥播種面積達 160 萬畝,正常年景小麥產量在 60 萬噸左右。濉溪縣是國家優質糧生產基地,小麥是第一大農作物,優質小麥比重大,是國家優質專用小麥良種和農業部良種補貼項目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我市連續多年實施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和國家優質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建立了 36 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和 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區,實施了標準糧田建設、高蛋白大豆良種繁育等一批部、省級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通過項目推動和示范引導,全市已形成 100 萬畝優質小麥、60 萬畝高蛋白大豆、40 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糧食生產單產、質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優質化、規模化、區域化的生產格局。
近年來,通過通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開展糧食精深加工,我市創出了魯王、魯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長了優質小麥產業鏈。
1、糧食(小麥)生產特點。20**年午季,全市小麥面積 177.4 萬畝,比上年增加 13.2%,單產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達 422 公斤,比上年增長 4.6%,總產 74.86萬噸,比上年增長 18.4%,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我市所承擔的農業部 70 萬畝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區平均單產 440.8 公斤,比去年增產 14.8 公斤。全市36 萬畝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平均單產 491.2公斤,同時出現了一批高產超高產典型,百善鎮葉柳湖村出現了萬畝以上的超千斤的豐產示范方,最高單產 637 公斤。增產的原因:一是小麥良種的推廣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氣候適宜,天氣條件較好,有利小麥生產;三是小麥病蟲害較少。
通過高產攻關活動,小麥品種結構趨于合理,積極推廣半冬性、弱冬性品種,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種。優質小麥品種種植面積 140 萬畝以上,其中煙農 19 面積
110 萬畝,皖麥 19 面積 30 萬畝,周麥 18 面積 5 萬畝。優質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 70 萬畝良種補貼項目示范區優質率 100%,全部實現了訂單收購。
20**年我市小麥生產呈現出畝均單產提高、成本上升、價格上漲、收益增加的特點。
2、糧食(小麥)生產情況。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積約 200 萬畝,其中小麥 165 萬畝,大麥、蠶豌豆 20 萬畝,發展小麥預留行、間作套種 20 萬畝。實行優質小麥同一品種連片種植、規范化栽培、專業化生產,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規模種植效益。全市種植小麥 165 萬畝,其中煙農 19、皖麥 19、周麥 18 等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就在 150 多萬畝,占全部種植面積的 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麥良種補貼項目面積 70 萬畝,其中濉溪縣 55 萬畝,烈山區 15 萬畝。實現統一供種700 萬公斤。同時,省下達了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面積 30 萬畝(其中濉溪縣 25 萬畝,烈山區 5 萬畝),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分別在相山區和杜集區安排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各 1 萬畝。預計明年,我市小麥單有望突破 430 公斤。今年秋季糧食生產抓的早、抓的緊,秋種面積落實非常順利。各地領導重視、糧價上漲,更重要的是,糧食直補、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等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3、糧食(小麥)生產形勢。今春以來,由于部分畜產品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讓農民得到的較好的經濟利益。有利的經濟因素和惠農政策正在當前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持續幾年的農業良好態勢仍然沒有改變。預計,今后至明年一段時間,小麥價格將穩定上漲。原因是:一是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居高不下,而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直接導致農用柴油價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麥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機械費用也相應增加。小麥種植成本的上升,將直接導致小麥市場價格的上升。當前,繼續保護好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確保今年農業豐收是實現政府宏觀調控目標的重要舉措,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環境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針對可能導致農業減產的不利因素,影響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最大威脅的氣象災害和病蟲害,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應做好事前預防和應急管理工作。
3
2020-03-15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是國家安全的物質保障,事關改革發展、政治社會穩定的大局。為了確保我市糧食綜合生產的能力,實現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市委辦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現將我市目前糧食生產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對策調查綜述如下。
一、我市糧食生產現狀分析
**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黃淮海經濟區腹地,全市耕地面積 204 萬畝,農業人口 119 萬人,占總人口的 50.8%。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等,小麥播種面積達 160 萬畝,正常年景小麥產量在 60 萬噸左右。濉溪縣是國家優質糧生產基地,小麥是第一大農作物,優質小麥比重大,是國家優質專用小麥良種和農業部良種補貼項目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我市連續多年實施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和國家優質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建立了 36 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和 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區,實施了標準糧田建設、高蛋白大豆良種繁育等一批部、省級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通過項目推動和示范引導,全市已形成 100 萬畝優質小麥、60 萬畝高蛋白大豆、40 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糧食生產單產、質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優質化、規模化、區域化的生產格局。
近年來,通過通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開展糧食精深加工,我市創出了魯王、魯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長了優質小麥產業鏈。
1、糧食(小麥)生產特點。20**年午季,全市小麥面積 177.4 萬畝,比上年增加 13.2%,單產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達 422 公斤,比上年增長 4.6%,總產 74.86萬噸,比上年增長 18.4%,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我市所承擔的農業部 70 萬畝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區平均單產 440.8 公斤,比去年增產 14.8 公斤。全市36 萬畝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平均單產 491.2公斤,同時出現了一批高產超高產典型,百善鎮葉柳湖村出現了萬畝以上的超千斤的豐產示范方,最高單產 637 公斤。增產的原因:一是小麥良種的推廣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氣候適宜,天氣條件較好,有利小麥生產;三是小麥病蟲害較少。
通過高產攻關活動,小麥品種結構趨于合理,積極推廣半冬性、弱冬性品種,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種。優質小麥品種種植面積 140 萬畝以上,其中煙農 19 面積
110 萬畝,皖麥 19 面積 30 萬畝,周麥 18 面積 5 萬畝。優質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 70 萬畝良種補貼項目示范區優質率 100%,全部實現了訂單收購。
20**年我市小麥生產呈現出畝均單產提高、成本上升、價格上漲、收益增加的特點。
2、糧食(小麥)生產情況。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積約 200 萬畝,其中小麥 165 萬畝,大麥、蠶豌豆 20 萬畝,發展小麥預留行、間作套種 20 萬畝。實行優質小麥同一品種連片種植、規范化栽培、專業化生產,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規模種植效益。全市種植小麥 165 萬畝,其中煙農 19、皖麥 19、周麥 18 等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就在 150 多萬畝,占全部種植面積的 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麥良種補貼項目面積 70 萬畝,其中濉溪縣 55 萬畝,烈山區 15 萬畝。實現統一供種700 萬公斤。同時,省下達了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面積 30 萬畝(其中濉溪縣 25 萬畝,烈山區 5 萬畝),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分別在相山區和杜集區安排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各 1 萬畝。預計明年,我市小麥單有望突破 430 公斤。今年秋季糧食生產抓的早、抓的緊,秋種面積落實非常順利。各地領導重視、糧價上漲,更重要的是,糧食直補、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等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3、糧食(小麥)生產形勢。今春以來,由于部分畜產品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讓農民得到的較好的經濟利益。有利的經濟因素和惠農政策正在當前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持續幾年的農業良好態勢仍然沒有改變。預計,今后至明年一段時間,小麥價格將穩定上漲。原因是:一是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居高不下,而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直接導致農用柴油價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麥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機械費用也相應增加。小麥種植成本的上升,將直接導致小麥市場價格的上升。當前,繼續保護好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確保今年農業豐收是實現政府宏觀調控目標的重要舉措,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環境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針對可能導致農業減產的不利因素,影響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最大威脅的氣象災害和病蟲害,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應做好事前預防和應急管理工作。
3
2020-03-15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是國家安全的物質保障,事關改革發展、政治社會穩定的大局。為了確保我市糧食綜合生產的能力,實現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市委辦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現將我市目前糧食生產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對策調查綜述如下。
一、我市糧食生產現狀分析
**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黃淮海經濟區腹地,全市耕地面積 204 萬畝,農業人口 119 萬人,占總人口的 50.8%。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等,小麥播種面積達 160 萬畝,正常年景小麥產量在 60 萬噸左右。濉溪縣是國家優質糧生產基地,小麥是第一大農作物,優質小麥比重大,是國家優質專用小麥良種和農業部良種補貼項目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我市連續多年實施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和國家優質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建立了 36 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和 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區,實施了標準糧田建設、高蛋白大豆良種繁育等一批部、省級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通過項目推動和示范引導,全市已形成 100 萬畝優質小麥、60 萬畝高蛋白大豆、40 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糧食生產單產、質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優質化、規模化、區域化的生產格局。
近年來,通過通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開展糧食精深加工,我市創出了魯王、魯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長了優質小麥產業鏈。
1、糧食(小麥)生產特點。20**年午季,全市小麥面積 177.4 萬畝,比上年增加 13.2%,單產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達 422 公斤,比上年增長 4.6%,總產 74.86萬噸,比上年增長 18.4%,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我市所承擔的農業部 70 萬畝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區平均單產 440.8 公斤,比去年增產 14.8 公斤。全市36 萬畝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平均單產 491.2公斤,同時出現了一批高產超高產典型,百善鎮葉柳湖村出現了萬畝以上的超千斤的豐產示范方,最高單產 637 公斤。增產的原因:一是小麥良種的推廣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氣候適宜,天氣條件較好,有利小麥生產;三是小麥病蟲害較少。
通過高產攻關活動,小麥品種結構趨于合理,積極推廣半冬性、弱冬性品種,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種。優質小麥品種種植面積 140 萬畝以上,其中煙農 19 面積
110 萬畝,皖麥 19 面積 30 萬畝,周麥 18 面積 5 萬畝。優質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 70 萬畝良種補貼項目示范區優質率 100%,全部實現了訂單收購。
20**年我市小麥生產呈現出畝均單產提高、成本上升、價格上漲、收益增加的特點。
2、糧食(小麥)生產情況。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積約 200 萬畝,其中小麥 165 萬畝,大麥、蠶豌豆 20 萬畝,發展小麥預留行、間作套種 20 萬畝。實行優質小麥同一品種連片種植、規范化栽培、專業化生產,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規模種植效益。全市種植小麥 165 萬畝,其中煙農 19、皖麥 19、周麥 18 等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就在 150 多萬畝,占全部種植面積的 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麥良種補貼項目面積 70 萬畝,其中濉溪縣 55 萬畝,烈山區 15 萬畝。實現統一供種700 萬公斤。同時,省下達了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面積 30 萬畝(其中濉溪縣 25 萬畝,烈山區 5 萬畝),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分別在相山區和杜集區安排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各 1 萬畝。預計明年,我市小麥單有望突破 430 公斤。今年秋季糧食生產抓的早、抓的緊,秋種面積落實非常順利。各地領導重視、糧價上漲,更重要的是,糧食直補、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等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3、糧食(小麥)生產形勢。今春以來,由于部分畜產品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讓農民得到的較好的經濟利益。有利的經濟因素和惠農政策正在當前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持續幾年的農業良好態勢仍然沒有改變。預計,今后至明年一段時間,小麥價格將穩定上漲。原因是:一是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居高不下,而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直接導致農用柴油價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麥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機械費用也相應增加。小麥種植成本的上升,將直接導致小麥市場價格的上升。當前,繼續保護好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確保今年農業豐收是實現政府宏觀調控目標的重要舉措,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環境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針對可能導致農業減產的不利因素,影響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最大威脅的氣象災害和病蟲害,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應做好事前預防和應急管理工作。
3
2020-03-15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是國家安全的物質保障,事關改革發展、政治社會穩定的大局。為了確保我市糧食綜合生產的能力,實現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市委辦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現將我市目前糧食生產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對策調查綜述如下。
一、我市糧食生產現狀分析
**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黃淮海經濟區腹地,全市耕地面積 204 萬畝,農業人口 119 萬人,占總人口的 50.8%。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等,小麥播種面積達 160 萬畝,正常年景小麥產量在 60 萬噸左右。濉溪縣是國家優質糧生產基地,小麥是第一大農作物,優質小麥比重大,是國家優質專用小麥良種和農業部良種補貼項目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我市連續多年實施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和國家優質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建立了 36 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和 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區,實施了標準糧田建設、高蛋白大豆良種繁育等一批部、省級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通過項目推動和示范引導,全市已形成 100 萬畝優質小麥...
推薦訪問: 糧食生產 調研報告 情況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