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的批評對幼兒的影響 摘要:教師的言語作為一種特有的教育性現象,在幼兒的身心發展中占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對幼兒的今后發展起著重要的、不可忽視的作用。為了讓幼兒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對教師的 言語素質就有了極高的要求,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會有意或無意中出現不當的傷害性 語言,會給幼兒造成一定的心靈創傷,不當的言語主要表現在:無場合式的批評和訓斥式的語言等諸多的方面,這些不當的言語都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對幼兒造成心理影響和傷害。孩子成長過程中,有時候他們所犯的錯誤不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但教師對事情所持的態度卻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這就要求,作為一名幼兒園的教師,在進行一日的教育活動中創設語言環境時,要注重自身的語言素質的不斷提高和自我語言素質藝術的培養。
關鍵詞:言語
心理傷害 緒論 教育是指人(受教育者)傳授知識經驗,訓練技能技巧,培養能力及良好習慣,塑造人格的 一種社會活動,而人的一生按年齡可分為若干階段,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發展需要,要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教育必須分階段進行。學前教育主要是指對零至六歲年齡階段的兒童所實施的教育,學前教育包括零至三歲的早期教育和三至六歲的學前教育,隨后與初等教育銜接,是一個人教育與發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階段。隨著學前教育改革和師資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具有正確的教育觀、教師觀、兒童觀和與之相對應的行為。成人對兒童的態度是影響幼兒情緒、情感健康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教師是幼兒接觸較多的群體,對幼兒影響較大的是教師的態度,同時幼兒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教師的表揚會使幼兒感到快樂。研究表明,教師態度溫和,幼兒積極性往往會變高,自信心往往會變強。因此教師要學會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尊重孩子,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要學會運用正確的談話技巧,和孩子建立平等的談話關系,與孩子站在同樣的高度,而不只是在孩子犯錯誤時,一味的批評他,要充分的認識到自己的態度對幼兒的影響。
一、不當言語的普遍存在 在賞識教育風行的時期,雖然對那種主張完全以表揚和鼓勵的方式進行教育的方式不完全同意,但是就幼兒時期,我還是覺得應該對幼兒要多進行鼓勵和表揚的教育方式,就目前的教育發展現狀來看,教師對幼兒的很多不當言語的使用,如:批評,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它普遍發生著,不容忽視。而我們所提到的不當語言主要是指對兒童會產生傷害性的言語,其一般定義為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一切教師活動中,無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只要是導致幼兒心理受到傷害的言語都叫傷害性言語,這些言語會對幼兒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主要是泛指任何人的言行,無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只要導致幼兒在行為,智力,情緒或身體功能等方面受到暫時的或永久性的傷害,都叫做心理傷害。
在幼兒園中,批評是經常出現的,在 1990,1994 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國家教委的合作項目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實施過程中,研究者經過大量現場觀察發現,目前幼兒園內師幼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對幼兒所持的態度,以沒有鮮明的肯定或否定的中性態度的占總量的 39.79%,百分比最多;以指責或批評為主要特征的否定態度的占 29.21%,位于其次;以表揚和鼓勵為主要特征的占 26.58%,百分比最少。這種比例充分揭示了在我國現存的師幼互動中,幼兒從教師那里得到的批評,指責明顯多于肯定,鼓勵和表揚。
二、不當言語的表現及其影響 在當今二十一世紀的一個人才濟濟的社會,隨著社會的高度發展,未來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特別是在學校教育這一領域。在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經常會出現不當的語言,在無形中會對幼兒造成不當的心理傷害和影響。這種傷害和影響,有時候是我們很難意識到的,美國心理學家艾吉蘭教授指出:“在心理上受到過傷害的兒童,在其成長中所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滯,甚至比在肉體上受到過傷害的兒童更大。因為心理上的傷害是對兒童自尊心的破壞,而
往往有很多幼兒教師忽略自我語言的修養,因而導致很多不應該出現的語言,對幼兒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及影響。而被批評的那位幼兒則會出現自卑心理,對做任何事情都出現消極心理,總感覺別人看自己的眼光不同。語言暴力不僅侮辱了幼兒的人格和損傷了自尊和自信;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鄒泓說:“教師實施的語言傷害會給孩子的心理上投上一種陰影,使他們對社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排斥感。相對于批評這種傷害性的言語來說,幼兒教師關愛幼兒,尊重幼兒的人格,維護幼兒的合法權益,不諷刺,挖苦幼兒,以“微笑式”的鼓勵教育取代“板著臉”的批評教育。
三、批評孩子的藝術 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批評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應該是一種藝術,一種智慧。”如 何有效的進行批評,這是教育工作者不可避免的問題,只有找準批評的內容,運用正確恰當的說話方式,保證良好的態度和形象,在日常的實踐活動中,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才能發揮批評的意義,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陶行知“獎勵四塊糖”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在這方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堪稱世人的楷模。當年陶行知任育才學校的校長,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磚砸同學,遂將其制止,并責令他到校長室接受批評。陶行知回到辦公室,見男生已在等候。陶行知掏過一塊糖遞給他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按時到了。”接著又摸出一塊糖給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說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陶行知又說:“據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塊糖給他。這時男生 哭著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打他。”陶行知又拿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在獎勵你一塊,我們談話也該結束了。”這個故事雖短卻形象告訴我們,批評孩子得講究藝術,這就是心理學中的所說的三明治效應(在批評心理學中,人們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之中,從而接受批評者愉快的接受批評的現象,稱之為三明治效應)。
四、如何批評孩子 教師對兒童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甚至會影響兒童的一生,今天的兒童是明天的希望,是祖國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因此一個學前教育教師所關心的不僅是孩子當前的發展,而且是他們的未來。在許多教育學著作中,較早的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這些著作不僅對教育學的建立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幾乎都論述了學前教育,提出了很多具有建樹性的觀點和思想。他認為要尊重兒童,熱愛兒童,反對把兒童看作天生有罪的人,反對壓抑與摧殘兒童的舊教育,認為兒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體的能力萌芽,如果有適當教育加以培養,就能使兒童的一切內在能力和諧的發展起來。所以說,在日常的實踐活動中,若孩子犯錯,教師始終要用積極的語言與兒童談話,告訴兒童什么應該做,而不是指出他不應當做什么,說話的態度要溫和,使兒童有一種安全感,并樂意聽從,而不可用責罵的語氣對待他們,嚴禁打罵學生。
結論
本篇文章從一開始講述了在現今的大教育的背景下,學前教育的發展狀況,以及在這種環境下,學前教育的教師們應該所具備的言語素質。當幼兒犯錯時,作為幼兒教師不應該以惡言相向,而應該用溫和的,簡單的,易理解的言語告訴他應該做什么,要尊重孩子,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因為我們知道,在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會出現使用不當語言的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如何在不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的前提下,又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不對,這就成了一門值得我們用心研究的藝術了。所以在這篇文章的后面一部分,提到了我們應該如何教育幼兒的問題,特別是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幼兒犯錯時,教師所應該持有的正確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正如我國著名的大教育家陳鶴琴所說的“我愛兒童,兒童愛我”的理念一樣,我們只有與兒童站在相同的高度,和孩子建立平等的談話方式,運用正確的言語,尊重孩子,才能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為孩子今后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注釋:
夸美紐斯
《大教學論》
推薦訪問: 幼兒教師 批評 幼兒上一篇:班級管理中表揚(或批評)策略應用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