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學生要講究方法和技巧
說到批評,那可是把雙刃劍,用得恰當,可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批評是一劑良藥,成為學生改正錯誤的契機,使批評收到良好的效果;用得不好就會像一柄利刃刺傷學生的心靈、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能會使學生破罐子破摔,并容易造成師生的對立。實踐證明,教師批評學生的效果不僅取決于批評的方法,還往往受到一些心理效應的制約,如果教師能了解和把握這些心理效應,巧借積極的心理效應,采取適當的教育措施恰當地運用批評,就能讓批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六招要牢記!
方法 步 驟
1
一、尊重效應,讓批評變得寬容
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論述過教育者要愛護學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年輕的朋友,請記住,這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對待它要極為小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滴的露珠,要培養自尊心,只有用溫柔細致的教育手段……”批評要從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出發讓批評充滿理解和信任,才能讓學生體面地接受批評。
被譽為“中國當代教育家”的霍懋征老師講過這樣一件事,她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任教時,一次她班上的一個男生拿了同桌的鋼筆。霍老師知道后沒有責難,也沒有聲色俱厲地批評,而是自己掏錢買了一支鋼筆送給這位學生,并對這位學生說:“我知道你喜歡鋼筆,這支鋼筆就送給你。我也知道人家的東西你肯定不會要,趁別人不注意,你一定會送回去的。”幾十年后,這位學生帶著自己的孩子來看教師,一進門就跪在霍老師面前對孩子說:“沒有霍奶奶,就沒有你爸爸的今天。”
學生犯了錯誤,又恐懼又內疚,像剛剛經歷了一場心靈上的暴風雨。這時老師不能再給他們雷鳴閃電,而應給他們送去雨后燦爛的陽光,讓他們在陽光中愈合創傷,健康成長。面對拿了別人東西的學生,霍老師深知一旦把這種行為與“偷”字聯系起來,足以擊碎其脆弱的心靈,使其背負終生,她用一顆愛心巧妙地維護了學生的人格尊嚴,呵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她這種別致的批評方式,具有十分高超的藝術性和感染力,非常值得我們學習。2
二、放大效應,讓批評變成欣賞
一位著名教育家說過:對待學生不是雞蛋里挑骨頭,而是骨頭里挑肉,那怕找到一丁點肉絲,也要看成是一塊好“排骨”,給予表揚,鼓勵。在批評學生時,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及時給予認可、肯定,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們不妨把這種效應稱為放大效應。
有一位老師剛接新班,上完第一節課,剛要說“下課”時,后排座位上有位學生突然吹起了口哨。學生們看看那位學生,又看看老師,他們詫異中有些驚謊,像是做好了迎接“火山爆發”的準備。但這位老師并未發火,盡管坦然地練,說不定會在這方面有所發展,必要時,我給你留點時間,為大家表演一下,好嗎?這位學生滿臉驚疑地望著老師,不知所措。老師接著問道:“能告訴我你叫什么名字嗎?”他不好意思地給老師說了他的名字。老師立即說:“名字起得好,你是我在咱班記住名字的第一個學生。不過老師對你有點小要求,請你以后吹口哨時注意場合。”這個學生紅著臉說:“老師,我錯了,請相信我,以后不會再發生類似的事了。”周圍的學生鼓起了掌。3
三、椰殼效應,讓批評變得甘甜
一位朋友的兒子不愿意吃飯,于是他把一個椰殼鋸開,用它盛飯,結果兒子吃得津津有味。椰殼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把批評包裝一下,給它裹上一層糖衣,讓批評變得甘甜,教育效果會更好。
我國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當年任育才小學校長時,一天,他看到學生王友用泥塊砸同學,遂將其制止,并責令他放學后到校長室等候。陶先生回到辦公室,見王友已等在門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了一塊糖給他:“這是獎勵給你的,因為你比我按時到了。”接著又掏出了一塊糖給他:“這也是獎勵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了手,說明你很尊重我。”王友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陶先生又說:“據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塊糖給他。這時王友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陶先生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每個人都難免犯錯誤,簡單粗暴的批評可能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而像陶行知先生這樣送給學生精神的糖果,讓甜甜的批評誘導學生,將學生“犯錯誤”過程中的不利、消極因素轉化為有利的、積極的、合情合理的因素,給學生以自我反省的契機、自我修正的時間,從而體現出教育所特有的人文教化功能。4
四、配套效應,讓批評挖掘美麗
在 18 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丹尼斯·狄德羅。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圖案高雅的酒紅色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可他穿著華貴的睡袍在家里尋找感覺時,總覺得家具風格不對,地毯的針腳也粗得嚇人。于是為了與睡袍配套,舊的東西先后更新,當書房終于跟上了睡袍的檔次后,可他卻覺得很不舒服,因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于是就把這種感覺寫成一篇文章《與舊睡袍別離之后的煩惱》。兩百年后,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朱麗葉·施羅爾在《過度消費的美國人》一書中,把這種現象稱作為“狄德羅效應”,亦被稱為“配套效應”。
有一位老師在講五年級自然第十五課《用根擴莖繁殖植物》,臨下課的時候布置了一個課外作業:用扦插法繁殖一株植物,要求兩周后交上。第四周自然課上,學生都帶來了自己的作業——一盆扦插的植物。絕大部分同學扦插的植物都長出了新芽,只有個別同學扦插的植物不見動靜,老師看了一下,屬于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但一個小女孩扦插的柳樹竟然沒有發芽,著實讓老師感到奇怪。因為楊柳是扦插最容易成盆活的植物,只要溫度適宜,水分適當,定能發芽,而這點看起來她做的都不錯,為什么沒有插活?老師走到跟前仔細端詳,透過她精心包扎的塑料薄膜發現,她扦插的枝條上面粗,下面細,明顯是插倒了。老師便問:“你先看看插得有問題嗎?”她怯怯地說:“我想要一枝垂柳,所以就把柳枝倒過來插。”她又補充道:“這是我在故事書上看到的,說將柳樹條倒過來插就會長成垂柳。”老師笑了,首先在全體同學面前表揚了她勇于創新、善于想象、敢于嘗試的創新精神,然后又從水分、養分的運送方法方面講解了枝條的作用和功能,告訴大家,人類可以改造自然,但不能隨意改變自然規律。這節課,小女孩似乎特別興奮,因為她獨樹一幟的創新受到了表揚,引起了全班同學的關注。從這節課后,她變得性格開朗了,上課也敢于發言了,老師還發現她喜歡上了科學和植物。5
五、南風效應,讓批評變得溫暖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之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鈕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這就是“南風效應”這一社會心理學概念的出處。“南風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在批評學生時,由于方法不一樣,結果大相徑庭。我們應該讓批評像南風一樣送給學生溫暖。
某小學一年級新生不適應學校生活,經常賴在家里不去上學,父母十分頭痛。為此老師登門家訪。學生對老師說:“我不愿意上學。”老師微笑著說:“你不去上學,我會想你的啊!”學生高興極了,從此每天都早早地來到學校,她對同學們說:“老師可喜歡我啦,我不來上學老師會想我的!”
巧借南風效應,讓溫暖的批評像春雨一樣滋潤著孩子幼稚的心靈,讓學生體會到教師關愛的溫暖,容易獲得學生的信任,會使教育教學變得自然流暢,學生自然會因愛上自己的老師而接受老師的教育。
六、專座效應,讓批評激勵希望
生命因信任而美麗。信任會讓學生獲得人格的尊嚴,激發出他們自信自愛的熱情。信任是對學生最佳的獎賞,也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室最后有一張桌子,這個位置該怎么安排呢?起初,老師用它來懲罰學生。所以,那個座位就成了“履教不改”者的專座,美其名曰“思過角”。為給受罰學生一線希望,老師宣布:何時改過,何時再坐到前面來。可沒想到的是,學生不但“不思悔改”,反而越來越放肆。后來,老師把那個座位起名為“信得過專座”。在班里鄭重宣布:坐在最后那個座位上,說話、做小動作,老師不易發現,可見它是滋生壞習慣的溫床,抵抗力弱的人不能沾邊,只有自我約束力強、大家信得過的同學方可入座。凡要獲得這個專座,需自我申請,然后經同學們評議、老師審批后才可以坐。一下子,這個座位成了一種榮譽,學生們爭先恐后地申請。連那些經歷過“思過角”
的調皮鬼,也都努力要坐“信得過專座”。結果可想而知,所有坐過那個角落的學生,學習、紀律都越來越出色,老師不由得舒展了眉頭。
同一個座位,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反差呢?這就是信任的力量啊 7
七、總結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這其中蘊含著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確確實實是一種美麗。巧用配套效應,挖掘這種“美麗”,就為學生找到了一件理想的睡袍,學生便會由此而完美塑造自己。
推薦訪問: 要講究 批評 技巧上一篇:愛崗敬業,從勇于接受批評做起
下一篇:大學生黨員自我批評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