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意見頻頻被擱置為哪般?
日前,一位市民向本報反映,他向中山政府網絡問政平臺提出了問題,該問題經平臺轉向多個政府部門后,竟因“無法被任何部門受理”,而被擱置起來作為“遺留問題”。
32 個提問被放“遺留問題”板塊
昨日,記者按照這位市民的指引,登錄中山網絡問政平臺,發現這位市民的境遇并非個別。該平臺特別設置了一個“遺留問題”的板塊,從 2010 年 12 月 30 日到 2011 年 12 月 15 日,共有 32 個“遺留問題”放在該板塊。
記者逐一打開查看,發現絕大多數“遺留問題”是因市民的提問“無法被任何部門受理”而擱置,網站編輯注明此問題“以作日后調研之用”;另 2 宗是沒有任何回應而成為“遺留問題”,還有 1 宗因“注冊時并未填寫真實的個人資料”而成為“遺留問題”。
“遺留問題”板塊設置實屬無奈
記者從中山網絡問政平臺網站編輯處了解到,市民發帖到問政平臺后,網站編輯會根據情況將帖子轉向某個政府部門。當某個帖子遭到部門退回時,如果退回的部門點明了應該轉向哪個部門,就會轉向那個部門;如果沒有點明,網站編輯會請示領導,或找相關部門的網絡聯絡人員協商,再決定發往哪個部門。如果轉了一圈仍無部門受理,網站編輯就會把退回理由、退回時間以及建議做好記錄,一并放到網友發言內容里,再發往“遺留問題”板塊。
該網站編輯說:“對于‘遺留問題’,我們會放到網絡輿情或一周網民熱點,通過文件形式給領導處理,但是處理結果我們這邊不得而知。”
典型案例
案例一:
西區濕地公園何時動工?
網友發帖:西區彩虹片區不是要建設一個
濕地公園嗎?怎么到現在還是沒有動工的跡
象?規劃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動工呢?希望加快進度,讓周邊市民有一個茶余飯后消遣的地方,謝謝!
網站回復:此話題經中山網絡問政平臺工作人員審核后,將該問題發往市規劃局,該局稱“這不屬于我局職能,建議轉建設部門或西區辦事處跟進”;經過再次審核,該話題發往西區,西區稱:“網友談及的濕地公園應為位于新中醫院旁的市級濕地公園。該公園由市建設局建設中心負責。建議由市建設局回復上述問政。”此后,該問題被退回。經過再次審核,該話題發往市住建局,市住建局稱“不屬我局職能,建議由規劃或發改部門答復”。此話題最終無法被任何部門受理,故此轉到“遺留問題”以作日后調研之用。
案例二:
市民建議中山合并鄉鎮為區
網友發帖:中山鎮與鎮、村與村之間的協調性不是很好,能不能學習廣州分成幾個大區來整合資源統一管理?例如:三鄉鎮可升為三鄉區,將坦洲、三鄉、神灣、板芙四鎮合并為一個區,這對投資者和鎮政府來說,都是一件好事。這是本人觀點,請回復為盼!
網站回復:此話題經中山網絡問政平臺工作人員審核之后,將該問題發往市發改局,該局以“此話題發錯部門”為由,將該問題退回;經過再次審核該話題發往市府辦,市府辦“建議轉市發展和改革局答復”將該問題退回。此話題最終無法被任何部門受理,故此轉為“遺留問題”。案例三:我的房子是否屬于拆遷范圍?
網友發帖:石岐區正準備實現“一河兩岸”的新城市規劃方案。本人由于住在長堤路對面馬路青云街附近的居民樓(樓下有小商鋪面正對長堤路),不知道青云街是否屬于清拆的范圍,如屬于清拆范圍,希望政府能給出一個明確的時間答復。
網站回復:此話題經中山網絡問政平臺工作人員審核之后,將該問題發往市規劃局,該
局以“不屬于我局職能,建議轉國土局辦理”將該問題退回;經過再次審核,此話題發往市國土局,市國土局以“此話題發錯部門。拆遷與否,應先由規劃部門作出立項方案。建議轉規劃部門閱處”為由,又將該問題退回。此話題最終無法被任何部門受理,故此轉為“遺留問題”。
■學者觀點
表現在“線上”癥結在“線下”
電子科大中山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陳亞輝認為,雖然看起來這是發生在網絡問政平臺“線上”的問題,但究其根源還是在于“線下”。
陳亞輝認為,作為暢通民意的一種方式,政府部門與公民進行網上交流、網上互動,這是一種創新,也是一個進步。過去,人們找政府部門辦事,往往碰到“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情況。如今,采用網絡平臺問政,只要你會電腦,基本上沒有門檻,也不用和任何人直接打交道,這就很好地克服了“門難進、臉難看”的現象。至于事情是否好辦,應該具體分析。由于網絡問政的公開性,對于一些屬性相對明確的事情,和一些通過翻閱文件就能回答的問題,多數都能得到很好的回復。而那些屬性不明,或者需要請示上級領導才能處理的事情,可能就難以得到及時回復。
我們現在的政府,正處于從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型的過程中,與服務型政府相應的觀念、體制尚不能完全適應公眾的需求,所以才會出現這里提到的有些事情找不到部門處理或解決的情況。
政府應加快內部體制和職能改革
陳亞輝說,解決這個問題有多種思路。個人認為,從長遠看,應該進行政府內部體制和職能的改革,如新加坡的做法那樣,真正做到按照社會的需求來決定政府的辦事流程;或者像加拿大的做法那樣,將內容豐富、復雜、分散的辦事資源按照政府的服務流程加以整合,使辦事程序更加清晰,辦事效率更高。從目前更實際的解決方案看,也需要對目前諸多的信息平臺進行整合,對信息平臺的功效進行科學評估,同時,將“線下”的政務處理重要性提高。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公眾不能因為自己的某個事項未能得到有效的反饋就因此對政府產生不信任,認為他們不過是做做樣子,從而放棄自己的參與。我們應該明白,從某種程度上講,政府也是理性人,也有趨利避害的本性。因此,公民只有積極地參與到相關活動中,才能推動政府的進步。這就是時下流行的“倒逼式改革”。
■相關鏈接
國外電子政府典型做法
□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提出 “把公民當成客戶一樣對待”的電子政府服務理念,宗旨是“以公民為中心”,即讓各個政府部門的服務無縫集成。政府要根據公民的需要調整辦公流程,而不是讓公民根據政府的流程辦事。新加坡電子政府系統中的電子公民中心是一個三維虛擬社區,電子公民中心將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的人生過程劃為諸多階段,在每一個階段里,你都可以得到相應的政府服務,政府部門就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個個“驛站”。目前“電子公民”網站里共有九個驛站,這些驛站把不同政府部門的不同服務職能巧妙地聯系在一起。
□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委任一名首席信息官(CIO)負責國家電子政府工程的整體規劃和信息管理,其政府網站按照用戶對象和主題提供服務。網站按照用戶對服務事項進行劃分,按照用戶需求整合相應的服務事項。這種做法充分利用了用戶的身份信息和需求信息,主動將服務內容按照用戶的思想習慣進行組織,提供了比較友善的服務導航,提高了服務效率。
推薦訪問: 擱置 頻頻 市民上一篇:黨十九大考試習題
下一篇:試用期員工轉正申請書例文2020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