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扶貧工作日記例文2020

| 瀏覽次數:

 扶貧工作日記例文五篇

 【篇一】

 “**,二層磚混房子,占地面積 53.32 ㎡,廚房面積 25 ㎡······”,這是**縣**鄉(xiāng)**村黨支部書記**扶貧日記里的一頁,筆記本上詳細記錄著每一戶貧困戶的具體情況,每一個數據都是通過現場測量、親自清點而來的,真正做到對村里每一戶貧困戶的家底都“了如指掌”。

 自**年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積極發(fā)揮黨支部書記的帶頭示范作用,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與村“兩委”、黨員、群眾一起苦干實干,村里的道路硬化了,人蓄飲水安全了,門前屋后干凈了······村容村貌發(fā)生了大變化。

 “新一屆的班子已產生,我們要共同努力,團結協(xié)作,打造一支凝聚力強、工作干勁足和業(yè)務水平高的隊伍。”**在日記本上寫道。換屆后,**重點抓好村“兩委”班子建設。一是注重思想政治建設,他時刻對班子強調要以群眾的利益為重,把為群眾辦好事實事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自覺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對群眾不分親疏一視同仁。同時,他還利用遠程教育、農家書屋等平臺組織班子集中學習,努力做到生活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帶領班子人員學好政治理論、黨務知識、扶貧政策等。二是貫徹落實制度,他帶頭遵守和執(zhí)行黨的制度,注重建立健全制度落實的工作機制,制定黨支部會議制度、聯系服務群眾制度等,規(guī)范化執(zhí)行“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制度。三是搞好班子團結,在工作中,**經常換位思考,經常與班子成員交流,相互尊重。對班子成員之間的隔閡和分歧及時協(xié)調、化解、融洽,對班子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及時糾正。在他的帶領下,**村“兩委”班子真正發(fā)揮了為民辦實事的作用,為該村扶貧攻堅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我村脫貧攻堅任務重,努力今年全村脫貧,黨員這個群體應當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翻開**的日記本看到的多數內容是有關于扶貧工作。在扶貧工作中,**支書對村“兩委”班子及黨員提出“共同努力,率先脫貧”的目標,積極發(fā)揮黨員的先鋒作用,落實脫貧工作責任,通過亮身份,即在每一黨員戶家門口掛上黨員牌,通過“亮身份、亮職責、亮聯系戶”的“三亮”措施,明確結對幫扶對象和職責,貧困戶有困難可找黨員幫忙解決,引導每個黨員爭當脫貧攻堅助力員。同時,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在**的帶領下村黨支部按要求規(guī)范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通過召開支部會議、黨員大會,討論制定脫貧工作計劃、主導產業(yè)培育等重大工作,組織開展黨課活動,鄉(xiāng)黨委書記、第一書記等分別講解黨章黨規(guī)、系列講話,全面提升了黨員干部的素質能力,形成了“立足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的良好局面。

 “如果致富能人也和我們一起并肩作戰(zhàn),那這場脫貧之戰(zhàn),我們勝券在握啊。”日記本上的字里行間體現了**對本村能夠脫貧充滿了信心,自他任職以來**全力打造致富能人示范戶,給一些有養(yǎng)殖種植經驗的大戶設定了產業(yè)發(fā)展引領員,幫助貧困戶、并為貧困戶提供技術指導,通過領辦、創(chuàng)辦產業(yè)基地和成立有民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全村沙糖桔原有 150 多畝現已發(fā)展到 1130 多畝,為全村產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篇二】

 **年 9 月 21 日 星期四 小雨

  經過緊張籌備,村愛心超市終于建好,配齊貨物了。看天氣預報,今天是小雨,群眾農閑,決定今天召集貧困戶開會,舉行扶貧知識問答暨愛心超市啟動儀式。由于貧困戶經常不知道自己享受的政策是什么,再加上有些年齡大了,記不住,有必要采取激勵的辦法,幫助他們知道國家的政策,不能只知道領到錢了。我們今天出了 5 道題,總共 30 分,按題目難易程度,確定不同的分數,根據貧困戶的回答情況評分,群眾按分數到愛心超市兌換物品。在問答現場,我看到一些群眾比較熟練地掌握了國家的扶貧政策,效果非常好。辦法總比困難多,開動腦筋,就能用群眾容易接受的辦法,較小的投入,達到多贏的效果。

 **年 1 月 13 日 星期日 小雨

 轉眼間,到**村任第一書記已經是第 15 個月,往返的路程超過 3 萬公里,走遍 22 個村民組156 個自然村和在**的全部貧困戶,唯有長年在外務工的一直沒有見到。**市**區(qū)**鎮(zhèn)集中了全村 90%以上的外出務工人員和 1/3 的外出務工貧困戶。1 月 12 日~13 日,農歷臘八,和縣林業(yè)局駐村工作隊一起,帶著村黨支部成員,驅車 600 公里,到**鎮(zhèn)實地走訪慰問。

 通過逐戶了解務工收入、生活開支、孩子上學等情況,向他們介紹**村這幾年變化,宣傳黨的扶貧政策,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有幾點感想:發(fā)展產業(yè)、擴大就業(yè)是脫貧致富的根本。**的主導產業(yè)是紡織,在紡織廠,一個熟練工,每天兩班倒,月工資在 7000 元左右,三班倒的話,月工資 5000 元左右。還有的群眾開起了小飯館,“豫皖土菜”“**鵝塊”有很多,收入比較穩(wěn)定。如果有一個勞動力在這里就業(yè),家里沒有大病人,沒有大額剛性支出,一家基本就可以實現穩(wěn)定脫貧。有的甚至已經在當地買了房子,安家落戶。

 扶貧工作要下“繡花”功夫。盡管只是走訪和口頭慰問,什么也沒給群眾帶,但群眾感動之情溢于言表,有的甚至落淚。絕大多數群眾是樸實的,以事感人、以情動人、以心交人,矛盾化解了,誤解消除了,意見也就消失了。要提高群眾滿意度,沒有什么捷徑,只能從小事做起,踏實苦干,扎扎實實把事情處理公正,把溫暖送到群眾身邊。

 **年 5 月 9 日 星期四 晴

 **年 5 月 9 日,省政府宣布**縣脫貧摘帽。距離**年 11 月 8 日進村擔任第一書記,已有 547天。

 感到幸運。一進村就趕上脫貧攻堅戰(zhàn)的攻堅期,能夠有機會接受這場大考,把微不足道的個人融入這場時代洪流,融入中國農村翻天覆地的大變革中,本身是幸運的。

 感到自豪。一年半的時間里,幫助 51 戶貧困戶脫貧,幫助修建水泥路 18.5 公里,所有村組道路全部硬化,90%的農戶水泥路戶戶通,修建橋梁兩座,全村電網徹底全部改造,“夏天電風扇不轉、電飯鍋煮不熟飯”的歷史永遠作古,家家戶戶裝上自來水,建起愛心超市,**小學成為全縣先進典型,村莊規(guī)劃初步成型,產業(yè)發(fā)展開始起步等等,看到村莊面貌一點點改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內心是自豪的。

 感到欣慰。工作中的暖心事太多,為了裝一個電線桿頂著烈日和群眾談 3 個小時,為了幫助群眾實施危房改造跑十幾次,為了勸學生返校上學跑十幾次,還有群眾在宿舍門口放蔬菜不

 留名、發(fā)短信表示感謝的……絕大多數群眾是淳樸的,為他們做一點事,他們便很感激。

 感到快樂。一年多時間里,和鎮(zhèn)村干部、省縣兩級駐村隊員并肩戰(zhàn)斗,沒有節(jié)假日、不分白天黑夜,一起冒嚴寒、一起頂酷暑,同吃同住同勞動,結下了戰(zhàn)斗友誼,奮斗并快樂著。

 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jiān)管,摘帽只是個新的起點,鞏固脫貧成效,防止返貧,實施鄉(xiāng)村振興,任重道遠。

 **年 5 月 22 日 星期三 晴

 5 月 22 日,和村兩委班子一起到****學習。到了之后,受到**書記的熱情接待,為我們講解**的發(fā)展歷史,介紹黨支部帶領群眾的奮斗歷程,展望農民的 8 個夢想。實地參觀村史館、文化廣場、幼兒園、二乙村醫(yī)院(不是診所)、空調生產廠、食品工業(yè)園、商業(yè)街等,非常震撼,很受教育。有些是我們當下就可以做的,有些是當下做不了但是將來要努力的方向。要學習的先進經驗太多,對于一位連任三屆黨代表、全國人大代表,不是我能總結的,也不是可以學到位的,只想說說直觀的幾點感受。

 建強支部是前提。

 “農村要發(fā)展,農民要致富,支部是關鍵”,村里要想干好,關鍵要做到三點“支部要帶頭發(fā)展,干部要帶頭吃虧,黨員要帶頭致富”。簡單的幾句話,抓住了農村工作的核心。如果支部能一心用在謀發(fā)展思路上,村干部能一心為公,不占公家便宜,黨員能在農民群眾中發(fā)揮示范帶動作用。有**這樣的帶頭人,何愁支部沒有凝聚力,何愁群眾不信服,何愁戰(zhàn)斗力不強?出于公心,不過多夾雜自己的私心雜念,是一個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建強支部,是村莊發(fā)展的基礎和首要任務。

 走對路子是關鍵。**經濟發(fā)展非常活躍,關鍵在于專業(yè)的事情交給專業(yè)的人做。發(fā)展經濟是要求很高的事,高風險,高專業(yè)能力,要符合市場經濟規(guī)律,要有市場競爭力。**沒有簡單地做村辦企業(yè),而是采取招商引資,與企業(yè)合資入股的方式,帶動就業(yè),改變種植結構,增加群眾和村集體收入。對于企業(yè)的經營管理,村里不參與,這是科學合理的。辦企業(yè)這樣的高風險行為,不是誰都能做好的。無論發(fā)展什么產業(yè),因地制宜,服從科學,尊重規(guī)律,這是需要學習的發(fā)展觀念。

 為民造福是目的。**村建起了二乙的醫(yī)院,和縣醫(yī)院的水平相當,群眾基本就醫(yī)所需的科室齊全,引進專家輪流坐診,在新農合報銷基礎上,本村村民全部實施醫(yī)療補助,困難群眾全免醫(yī)療費。現代化的幼兒園、小學,群眾不出村就接受縣級的教育,大人早上把孩子送學校,白天去附近工廠打工,下班把孩子接走,生活有奮斗更有溫馨。群眾每月享受水、電、氣的補貼,附近村的女孩爭著嫁到**,無聲地說明著**的民生福利。發(fā)展,最終為了改善生活,為了為群眾某福利。

 要心懷夢想、干事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到今天,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是懷著對美好前景的憧憬,數十年如一日地奮斗。農村工作千頭萬緒,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不是敲鑼打鼓輕輕松松可以干好的。要有持之以恒的韌勁,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對于認定的方向,不改弦更張,不輕言放棄,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干成事。

 要懷感恩之心。在來**路上,到省電力公司座談致謝,感謝對**村電網改造的支持幫助,我

 們教育貧困戶要有感恩之心,首先村兩委要有感恩之心,對于幫助過自己的人,要謹記“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也是有夢想、有情懷的內容之一。一個人,一個村,先把人做好,才能把事做好。

 **年 6 月 12 日 星期三 晴

 又是一年小龍蝦上市季,**村的小龍蝦養(yǎng)殖面積從**年的 500 畝擴大到了今年的 1000 多畝。通過走訪發(fā)現,伴隨著養(yǎng)殖面積的擴大,部分養(yǎng)殖戶不懂技術,隨意發(fā)展養(yǎng)殖,對如何防病提質,毫無經驗,個別養(yǎng)殖戶出現了龍蝦死亡的情況,加強技術培訓,迫在眉睫。

 ****學院水產學院**院長是這方面專家, 6 月 12 日周院長到村現場授課,經過向鎮(zhèn)黨委尹書記匯報,決定在**鎮(zhèn)培訓,將培訓對象擴大到全鎮(zhèn)養(yǎng)殖戶,為 100 余戶養(yǎng)殖戶進行培訓。

 周院長詳細講解小龍蝦傳入中國的歷程,介紹小龍蝦的生理習性,稻蝦共養(yǎng)的技術,細化到池塘種什么草,蝦塘溝挖多深、什么形狀,一天中什么時候喂食,如何保持氧氣,怎么消毒,選什么蝦苗等,非常接地氣,非常實用,養(yǎng)殖戶一聽就懂,一聽就能用。兩個多小時,周院長全程站著為養(yǎng)殖戶授課,把電話現場留給養(yǎng)殖戶,方便隨時聯系。在鎮(zhèn)上培訓完,周院長又頂著烈日,到**村養(yǎng)殖戶的蝦塘現場,實地了解養(yǎng)殖戶的問題,講解養(yǎng)殖技術,傳授防病治病方法。周院長淵博的學識、豐富的實踐經驗、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特別是對群眾的熱情,讓人由衷敬佩!在農村一線,了解群眾的想法,幫助群眾解決現實問題,我想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行動和內容。

 【篇三】

 4 月 5 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是清明假期收假的第一天,早上,**村總支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長丁正宏組織村干部和駐村隊員召開假后收心會和**村產業(yè)發(fā)展思路分析會。

 會上,**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員深刻分析和研究種植白蕓豆、冬早馬鈴薯、仙人掌、黃果等農作物的現狀和今后的發(fā)展思路。

 白蕓豆和冬早馬鈴薯主要分布在**各村民小組的種植基地,是**村重要的集體經濟項目。該村以**各村民小組為試點,推廣種植白蕓豆,畝產 200 公斤左右,2016 年總產量為 25 噸,并且品質較好、顆粒大。種植白蕓豆最大困難是種植技術落后,群眾思想意識跟不上、科技種植意識不強,需要通過開展技術培訓等方式改變農戶意識,促進增產增收。

 冬早馬鈴薯的優(yōu)點是產量高,預計每畝產量在 2 噸左右;缺點是銷售難,找不到穩(wěn)定的銷路,價格不樂觀,目前,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正在積極尋找銷路,也希望上級部門幫助解決馬鈴薯銷路問題。

 **村自然生長的仙人掌有 800 畝,農戶種植的仙人掌有 200 畝。仙人掌產量高,收益大,每

 畝產量可達 2 噸,另外,仙人掌生命力頑強,成活率較高,不少群眾熱衷仙人掌種植。目前,仙人掌銷售規(guī)模小,銷路不通暢,缺乏深加工技術,在今后,需要根據百姓意愿實施仙人掌深加工項目,讓老百姓真正受益。

 此次收心會通過對**村區(qū)位、耕地面積進行實際研判,明確**村以發(fā)展馬鈴薯、白蕓豆、黃果產業(yè)促進群眾脫貧的發(fā)展思路,

 會議就如何發(fā)展好這些產業(yè),有效促進群眾增收作了安排,但是**村今后的發(fā)展仍然任重而道遠,我們駐村隊員也將繼續(xù)做好服務引導工作,全力支持產業(yè)發(fā)展,為群眾增收致富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四】

 今天,我到村里的林地察看扶貧林的生長情況。陽光很猛烈,一顆顆泓森槐像是列隊的士兵一樣,在田野里站得整整齊齊。一陣微風吹過,樹葉發(fā)出“嘩嘩”的響聲,像一面面綠色的小旗子。

 貧困戶**正在田里勞動,看到我,笑著跟我打招呼。他介紹,現在樹木長勢很好,他們看著心里很高興,也更有干勁了。按照此前的約定,林權屬于貧困戶所有,也就是說,這些樹木的銷售收入將成為他們收入的一部分。

 **今年 67 歲,老伴去世得早,唯一的兒子在不到 30 歲時也因病去世,兒媳改嫁,家里留下一個 8 歲的男孩和一個 5 歲的女孩。兩位老人不得不拉扯兩個孩子,日子過得很艱難。像**這樣的困難家庭還有很多。**年,**縣**鎮(zhèn)**村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省高院是該村的定點幫扶單位。為了幫助**村村民脫貧,省高級人民法院派來了扶貧工作隊,我擔任扶貧專干。我去年籌集資金 30 萬元,發(fā)動村民種植 194 畝泓森槐,幫扶貧困戶 81 戶,194 人。

 該項目以全村貧困戶穩(wěn)定脫貧、持續(xù)增收為目標,以發(fā)展泓森槐成材林為載體,讓貧困戶擁有一份產業(yè)、增加一份收入、掌握一門林業(yè)經營管理技能,附加開發(fā)槐花菜、槐花蜜等相關產業(yè),發(fā)展林下經濟及多元化種植。林權屬于貧困戶所有,5 年后每畝地預期收益為 5500元以上,貧困戶人均年增收約 1100 元。構建“造林+產業(yè)+扶貧”生產結構,打造“樹上有收益、林下有經濟、木材有產業(yè)”的復合經濟模式。努力實現林業(yè)持續(xù)增效、農民持續(xù)增收、農村持續(xù)增綠的目標。

 不過,剛開始栽樹的時候,有個別貧困戶有疑慮,擔心樹木會影響莊稼生長,另外,樹木長成后,能否順利銷售出去也是問題。我們工作隊針對群眾關心的這些問題,進行了集中宣傳,告訴他們我們是在縣委縣政府的統(tǒng)一號召下實施的,經過相關專家和村委集體的討論,并和泓森高科公司簽訂了供銷合同,確保貧困戶有穩(wěn)定的收入。這樣,就打消了他們的疑慮。

 在我們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工作規(guī)劃中,**村要從貧困村中出列,進而實現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壯大集體經濟,增加集體收入,這需要產業(yè)來帶動,讓農民在土地上能挖出金子,而泓森槐種植就是我們認為很有發(fā)展前景的一個產業(yè)。

 我在積極發(fā)展產業(yè)項目的同時,也在幫村里培養(yǎng)一些有想法、敢打拼的致富帶頭人,除了掌

 握種植技術,還能把握市場行情。即使在我們工作隊撤出以后,他們依然可以帶動村民們增收致富。

 【篇五】

 今天,我和單位四位同事自行駕車前往**市**鎮(zhèn)**村進行精準扶貧工作。進入夏天,艷陽高照。我們花費了一個半小時時間趕到**村。到達后我們立即投入到扶貧工作,各自按照事前計劃分別到貧困戶家中開展工作。

 我包保貧困戶李某進大叔,家中四人,年初進行扶貧規(guī)劃中,主要是他本人新疆務工,大兒子廣東務工,種植 6 畝木瓜。他愛人體弱多病,金阿姨在家照顧尚在上小學兒子生活。我仔細詢問種植木瓜情況,木瓜長勢良好,就是雜草有點多。我提議等她身體較好時,一起進行除草,對田邊地頭的雜草噴灑農藥。得知另外一個不好的消息,李某進大叔在新疆務工期間,身體抱恙,渾身無力,已經回到湖北,到十堰太和醫(yī)院入院檢查,檢查出肺結核病,正在治療。我向金阿姨表示慰問,告訴她肺結核病現在能夠治愈,一定要配合醫(yī)生積極治療,我們向村里、鎮(zhèn)里積極申請大病救助;提醒她保證好李叔叔的營養(yǎng)攝入,因為肺結核需要較好的營養(yǎng),恢復更快。下一次,我將自行購買營養(yǎng)品慰問李大叔。金阿姨擔憂,由于李叔叔患病,會耽誤務工,影響年底的務工補助資金。我請她寬心,當務之急治好李叔叔的病,等他康復了,做點輕松的務工工作,我們會協(xié)調村里,在手續(xù)齊全的情況下幫他完成務工補助收入。

 在另一貧困戶舒某雁家中。我認真聽取舒大叔生產情況,二老身體狀況,舒大叔家里種了幾畝田地,自產自銷,吃穿不愁,兒子廣東打工,孫女留在家中,李阿姨平時照顧小孫女。舒大叔平時在當地酒廠干些零工,取得務工收入和補助。舒大叔、李阿姨反映道路不通家門口,運送物資極不方便,靠肩扛擔挑。這確實是個大問題,好在我了解到浪延路已經進入規(guī)劃,經過舒大叔家門口,會極大改善大叔家的交通狀況,交通建設需要一步一步發(fā)展,請他們耐心等待;另外,李阿姨反映今年規(guī)劃養(yǎng)殖 100 只蛋雞,買了雞苗,甚至自己用母雞孵化雞苗,總是發(fā)生病害,損失較大。這也是個現實的問題,我仔細咨詢了農技部門,了解到現在養(yǎng)殖業(yè)動物疫病較多,必須要選擇經過疫苗能夠抗病害的雞苗。我提議幫他們到大養(yǎng)殖場購買防疫過的雞苗,他們很滿意我的幫扶。望著李阿姨寫滿笑意的臉,我深深感動了,這就是我們勤勞吃苦的中國人民,淳樸善良的農民百姓。我告訴老人,今后的扶貧政策會越來越好,政府會一如既往對他們給予幫扶。聽我這么一說,老人激動不已:“現在我們一家拿了低保,看病花很少的錢,政府是關心我們的,真的感謝政府!”雖然命運無情地捉弄了他們的理想,但黨的陽光沒有被烏云遮擋,慶幸的是,有了黨的扶貧惠民政策,有了一大群辦好事、干實事、解難事的干部,只要雙手還在肩上,夢想就能插上騰飛的翅膀,美好的生活就在前方!

 另外兩戶貧困戶全家都在外務工,靠務工收入和務工補助脫貧,我只能通過電話聯系,詢問務工生產生活情況,囑咐他們注意身體,在工作之余學些技術,通過提高自己技術水平和國家精準扶貧政策致富。我們會在老家后方支持他們,幫他們落實扶貧政策。

 這次入戶,使我真正理解了精準扶貧工作的現實意義,在農村,有很多農戶想發(fā)展,能發(fā)展,但是由于受種種條件限制而依然生活貧困,真的需要我們幫扶。精準扶貧工作為干部提供了平臺,架起了干群之間的橋梁,讓我們感受群眾生活,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需求。

推薦訪問: 例文 扶貧 日記

【扶貧工作日記例文2020】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