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互聯網,”如何助力脫貧攻堅?

| 瀏覽次數:

 “互聯網+”如何助力脫貧攻堅?

 1919 個貧困村銷號 1886 個,171.2 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 0.7%……在重慶脫貧攻堅中,重慶市委網信辦如何落實“互聯網+精準扶貧”工作思路?通過哪些舉措配合打好脫貧攻堅戰,助力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可以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互聯網”。

 近年來,重慶市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深入貫徹實施《網絡扶貧行動計劃》各項部署要求,堅持目標標準,聚焦深度貧困,貫徹精準方略。截至目前,重慶1919 個貧困村已銷號 1886 個,171.2 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 0.7%。

 重慶市委網信辦緊扣職能定位,切實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積極整合部門資源,以“互聯網+精準扶貧”工作思路,結合貧困地區特點,從重慶貧困地區最薄弱、群眾最期盼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著手,通過實施高速寬帶工程、信息鄉村工程、信息服務工程“三項工程”,加快提升貧困地區信息化水平,快速打通貧困地區與外界的信息聯通通道,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全力打好重慶脫貧攻堅戰,助力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

 一、高速寬帶工程 彌合貧困地區“數字鴻溝” 讓信息自由流動 1.優先建設深度貧困鄉鎮高速寬帶網絡。高速寬帶是網絡扶貧及貧困地區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支撐和重要載體。2018 年,重慶市委網信辦會同市級有關部門制定出臺《深度貧困鄉(鎮)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優先建設 18 個深度貧困鄉鎮高速寬帶網絡。

 成果 中國移動、電信、聯通三家電信運營商和鐵塔重慶分公司共計投資 7500 萬,新建開通 4G基站 310 個,實現 18 個深度貧困鄉鎮 92 個行政村人口聚居區 4G 網絡和光纖網絡覆蓋,為重慶精準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重慶市城口縣通信基站 2.加大通信保障力度。高速寬帶工程主動服務脫貧攻堅工作,瞄準游客增多帶來的通訊短板,加大人群聚集區的通信保障力度。

 案例 重慶巫溪縣紅池壩鎮是重慶市 18 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平均海拔 2000 米。在精準脫貧攻堅戰中,當地政府依托獨特的自然條件,打造出“春觀山花夏避暑、秋賞彩林冬戲雪”的特色扶貧旅游產業,吸引了眾多游客。三家電信運營商通過布局免費 WIFI 和加大 4G 基站覆蓋密度的方式,讓游客的朋友圈照片“秀”得出,抖音小視頻“發”得了,紅池壩風景區的美景乘著網絡信號“走”得更遠,提高當地知名度和美譽度。

 ▲重慶市巫溪縣紅池壩風景區抖音“秀 ” 3.鼓勵支持電信運營企業推出優惠資費。重慶市委網信辦鼓勵支持電信運營企業推出優惠資費,開展扶貧終端贈送和資費補貼等活動,降低貧困地區低收入人群網絡使用費。

 案例 在重慶奉節縣,光纖寬帶使用門檻進一步降低,月套餐費用降至 60 元,貧困群眾還可以選擇按天計費模式;手機套餐月費用降至 8 元,惠農網內用戶通話降至 0.01 元/分鐘,讓當地群眾用得起、愿意用,主動擁抱互聯網。

 二、信息鄉村工程 信息進村入戶 助推貧困群眾穩步增收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從貧困群眾最期盼的信息覆蓋、政務服務、產業發展、民生服務等項目著手,重慶市委網信辦建立重慶網絡扶貧工作協調機制,會同重慶市經濟信息委、重慶市

 通信管理局制定《重慶市鄉村振興“信息鄉村”建設方案》,引導各基礎電信企業充分利用光纖、無線、有線電視網等網絡資源,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重慶啟動開展“互聯網小鎮”與“互聯網村”相結合的“信息鄉村”建設工作。

 ▲重慶市貧困地區“信息鄉村”一瞥 通過開展“信息鄉村”試點示范建設,促進農業與服務業、工業融合發展,依托信息化實現助農增收,助推示范鄉鎮和試點行政村政務服務、民生服務能力提升,即重慶“信息鄉村”工程建設“一體兩翼”格局。

 1.“一體”:促進農業與服務業、工業融合發展 貧困群眾的經濟收入主要靠兩頭,一頭是要農產品種得好,另一頭是要賣得高。抓好這兩頭,貧困群眾脫貧就有了基本保證。

 助力精準化種養殖,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當下,將物聯網、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融入農業生產,推進精準化種養殖在“互聯網小鎮”已經不是新鮮事。

 案例 在重慶綦江區隆盛鎮,數百頭黑豬在山坡上自由奔跑,讓人一改往日豬舍擁擠的陳舊印象。通過高速互聯網和高清攝像頭的搭配組合,管理員可以遠程監控黑豬生長情況,進一步提高精細化養殖能力。

 電商平臺是解決農產品賣出好價錢的重要手段。“信息鄉村”電商平臺將農業和服務業融合,實現農產品的互聯網化。

 數據 2018 年,重慶設立村級電商服務站 1556 個,建成網上村莊村級服務站 835 家,覆蓋 24 個區縣。14 個貧困區縣均初步完成區域物流資源整合并建成區縣級物流分撥中心,累計建成567 個鄉鎮物流配送站、2987 個村級物流點,全年農產品消費和上行銷售達到 2.2 億元。在秀山、彭水、城口等貧困區縣,“信息鄉村”電商平臺直接拉動在線交易額快速增長。

 ▲重慶市土特產電商平臺“渝農云” 2.“兩翼”:鎮村政務服務和民生服務能力雙提升 鎮村政務服務能力提升。聚焦鎮村宣傳、政務公開、培訓服務等,通過宣傳鄉鎮特色優勢資源,讓“藏在深山人未識”的鄉村“走出大山天地寬”。

 成果 1.鎮村一級依托重慶市電子政務外網,按需建設互聯網小鎮特色應用,實現了政務公開及基層干部無紙化、移動化辦公。

 2.啟用了包含陽光惠農、便民服務、黨員教育、可視通話(渝眼)、TV 劇場、農業指導、農家土特產(電視商城)等功能,提升基層執政能力和水平。

 3.依托手機 APP 和電視點播等服務,為貧困群眾提供培訓服務和“一站式”網絡就業服務。

 鎮村民生服務能力提升。聚焦統籌社會綜合治理、信息惠民、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工作均衡發展,為貧困地區群眾提供信息化、數字化的高質量民生服務。

 案例 在重慶酉陽縣車田鄉,“信息鄉村”的智慧教育、智慧政務、智慧旅游已經建設完畢,智慧醫療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重慶市酉陽縣車田鄉“美麗新農村 互聯網小鎮”示范建設一瞥 數據 截至 2018 年底,重慶市 9 個深度貧困鄉鎮實施“互聯網小鎮”示范建設,89 個行政村開展“互聯網村”建設。到 2020 年,計劃建成“互聯網小鎮”250 個、“互聯網村”2500 個。

 三、信息服務工程 信息多跑腿 群眾少跑路 共建共享智能化成果

 貧困地區信息化建設就是要讓貧困地區的群眾共享智能化成果,享受線上線下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提高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對此,重慶市委網信辦針對貧困地區特點,通過建設“智慧社區(村)”云平臺、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臺賬、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管理系統三個方面,加快電子政務向基層延伸,通過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1.“智慧社區(村)”云平臺。以社區(村)自治管理服務和老年人養老為兩大中心,按照“大數據+大平臺”的思路,先期布局建設智慧社區一體化管理服務平臺、智慧養老信息服務平臺、養老服務機構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及監管系統四大系統,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技術與社區(村)服務和養老服務的深度融合,建設一個云端一體化、線上線下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管理服務一體化的智慧社區(村)和智慧養老信息平臺。

 成果 1.村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電視登錄平臺,參與村級自治管理,可實現換屆選舉、矛盾糾紛調解、志愿者登記等三十余項功能。

 2.在養老服務方面,村民可以通過平臺了解居家養老信息、健康監測、遠程醫療、預約養老服務等近五十項功能,實現足不出戶享受信息化、智能化、精細化的政務服務。

 2.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平臺。針對重慶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部分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不明、不全的現狀,依托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管理系統編制重慶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臺賬。

 成果 1.臺賬精準掌握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數量規模、家庭情況、監護情況等基礎信息,為各級政府保護兒童權益提供了數據支撐。

 2.依托全國村居兒童主任(鄉鎮督導員)信息管理系統,實名登記 1105 名鄉鎮督導員和 11170名兒童主任信息,開展全員培訓,提升基層兒童隊伍業務能力,更好地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合法權益。

 ▲重慶市酉陽縣留守兒童在“愛心小屋”與在外務工父母視頻通話 3.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平臺。針對重慶大多數農村低保戶因為年紀大,致富能力弱或因病致殘需要政府兜底保障等特點,重點做好這部分群眾的服務,讓其享受便捷的救助服務顯得至關重要。

 成果 1.重慶市委網信辦配合民政部門做好社會救助公共服務和數據共享平臺開發,將 23.16 萬名扶貧對象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管理系統數據庫,實現“精準救助”、應保盡保。

 2.重慶市委網信辦聯合重慶市民政局對重慶市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查認定系統升級改造,依托大數據比對技術,實現救助人員精準識別,減少農村貧困群眾材料遞交次數,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

 原標題:重慶市委網信辦主任文天平:“互聯網+”如何助力脫貧攻堅?

推薦訪問: 互聯網 脫貧 攻堅

【“互聯網,”如何助力脫貧攻堅?】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