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六、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

| 瀏覽次數:

 六、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

  (注釋 55)2005 年我國信息產業繼續保持平穩的增長態勢,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繼續得到增強,為國家信息化的全面推進提供了重要保障。電信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寬。2005 年信息產業完成增加值 13 164 億元。產業創新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已初步具備自主創新能力。

  (一)電子信息產業

  2005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效益逐步提升。全年完成銷售收入38 411億元,同比增長 24.8%;工業增加值 9004 億元,增長 28.2%;利潤 1307 億元,增長 5.2%;稅金 435 億元,增長 10.5%;出口 2682 億美元,增長 29.2%。

  產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穩步提升。2005 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 13.6%,增速超出全國工業平均水平 11.8 個百分點,對其增長的貢獻率達到 20.8%。2005 年,電子信息產業工業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達到 4.94%,比上年提高了0.55個百分點;增速超過GDP增速18.3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8%。

  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計算機、手機、彩電等產品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參見圖 3),新一代視聽產品、通信網絡設備、新型顯示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計算機行業成為拉動產業增長的主要力量,2005 年完成銷售收入 10 644 億元,同比增長 21.7%;完成利潤 209 億元,同比增長 31.7%。

 圖 3 2000~2005 年我國部分電子信息產品產量情況(注釋 56)

  大公司戰略取得明顯進展,銷售收入超過 100 億元的企業達 22 家。產業集中度繼續提高,東部沿海地區增長較為快速,特別是江蘇、北京、山東等省市銷售收入增速均高達 30%以上。企業規模明顯擴大,預計全年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營業收入將達 9300 億元以上,同比增速超過 15%。主要產品產銷銜接良好。2005 年全行業產銷率達到 98%。產品結構逐步升級,液晶產品生產增速達 418.6%,等離子產品生產增速達 215.9%,高端產品日益成為彩電行業的熱點和增長點;計算機行業中,筆記本電腦占微型計算機的比重接近 60%,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5 個百分點。產成品庫存逐步下降。

  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2005 年電子信息產品在全國外貿出口中繼續位列第一,進出口額達到4887.3億美元,占全國外貿總額的34.4%。其中,出口2681.7億美元(同比增長29.2%),占全國出口總額的 35.2%;進口 2205.6 億美元(同比增長 21.9%),占全國進口總額的 33.4%。

  軟件產業增勢明顯。軟件企業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截至 2005 年 11 月,軟件企業數量已超過 11 000 家,其中銷售額超億元的企業已超過 200 家,通過 CMM2 以上級別認證的企業超過 200 家。2005 年軟件產業完成銷售收入 3900 億元,同比增長 40.3%;軟件出口 35.9億美元,同比增長 28.2%。截至 2005 年 9 月,全國共登記備案軟件產品 28 401 個。與網絡相關的應用軟件和軟件服務業得到快速的增長,同時 IT 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促進了新產品技術的升級和數碼等新產業的崛起,帶動了相關嵌入式軟件產品與服務市場的增長。管理軟件的研發和應用對企業信息化發揮了重要作用,用友、浪潮、神州數碼、金蝶、金算盤、遠光等一批國內管理軟件廠商不斷探索新的商業模式,積極應對國外廠商的競爭,行業應用

 和集團企業應用不斷加強,推動了整個中國企業管理軟件市場規模的持續增長。軟件基地發展迅速,特別是 11 個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 6 個國家軟件出口基地產業發展快速,基地內的軟件企業收入占全國軟件產業銷售收入的比重已達 3/4 以上。(注釋 57)

  電子信息企業堅持“走出去”的戰略,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探索國際化發展的新路子。2005 年 5 月 1 日,聯想集團有限公司完成并購 IBM 全球個人電腦業務,并購后的年收入將達約 130 億美元,年銷售 PC 約 1400 萬臺,成為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企業。

  2006 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將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轉變產業增長方式;推動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夯實產業做大做強的基礎;繼續推進國際化戰略,提高主動應對國際競爭的能力;進一步完善產業鏈,促進電子信息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電信服務業

  2005 年我國電信業積極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服務水平和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在推動行業轉型方面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電信服務水平和普及程度不斷提高。據初步統計,2005 年電信業務總量完成 1.16 萬億元,比上年增長 25.4%,電信業務收入完成 5799 億元,增長 11.7%(參見圖 4)。電話用戶新增 0.97 億戶,達到 7.4 億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 3.5 億戶,移動電話用戶 3.9 億戶(參見圖 5)。服務水平和普及程度不斷提高,固定電話主線普及率、移動電話普及率分別達到 27線/百人和 30.3 部/百人。在加快發展的同時,電信行業整體服務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隨著電信運營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和網絡規模的不斷擴大,電信運營商積極推進戰略轉型,拓展新的業務增長點,加快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變。2005 年我國增值電信業務領域服務類型更加靈活,應用領域不斷拓寬,到 2005 年底,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超過 1.8 萬家,比上年增長 36%。從固網智能業務到寬帶增值業務的拓展,從網絡電視(IPTV)合作項目的簽訂到產業鏈協作能力的加強,都反映了運營商正在快速推進業務轉型。以基礎運營商為主導,包括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軟件開發商、內容提供商在內的新的電信產業價值鏈正在建立和完善,促進了信息服務大行業生態環境的進一步形成。

  圖 4 1999~2005 年我國通信業務發展情況

  圖 5 1999~2005 年我國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用戶總數(注釋 58)

  專欄 7

  網絡信息服務發展加快

  信息服務業積極利用信息和網絡技術,實現了信息傳遞、存儲、開發和應用一體化,極大地提高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效率,形成了信息資源生產和應用的良性循環,信息資源在開發、生產和應用過程中的倍增效應日見顯著。2005 年 8 月,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百度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搜索引擎技術,為客戶創造了一個與海量目標市場客戶有效溝通的信息平臺。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網站匯聚了大量的市場供求信息,將企業登錄的信息整合分類,形成網站獨具特色的欄目,為企業用戶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服務,創造了成功的商業網站運營模式。

 (三)信息技術

  2005 年我國信息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技術研發帶動產業化進程加快。

  信息技術自主創新成效顯著。在集成電路、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軟件、數字音視頻等領域的研發工作取得一批新成果。以中央處理器“眾志”和“龍芯”系列為標志的集成電路技術獲得較大進展;曙光 4000A 超級計算機位列全球超級計算機 500 強前列;新型高速路由器

 在我國下一代互聯網建設中得到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移動通信 TD―SCDMA行業標準已經發布,正在走向產業化。網絡通信、信息安全、信息家電等領域的片上系統(SoC)芯片開發和應用取得突破,“星光數字多媒體芯片”成功占領視頻圖像輸入芯片 40%以上的市場份額。(注釋 59)

  一些典型企業研發投入大幅增加,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技術創新成果顯著。2004年我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研發經費投入 311 億元,比上屆百強增長 17%,研發投入強度(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 3.8%。

  華為公司積極推動全球化研發戰略,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的積累,取得豐碩成果。據統計,華為公司是中國申請專利最多的單位,其中 90%屬于發明專利。2005 年專利申請量突破 3600 件,累計申請專利 10 000 多項。迄今,華為公司已申請了 3000 多項 3G 專利,并擁有 5%的 WCDMA 基本專利。(注釋 60) 華中數控的中高檔數控系統已成為國內的主要強勢品牌,目前華中數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高性價比的高、中、低端系列數控系統產品,已有 8 項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近萬套系統應用于國內機械、汽車、能源、航天航空、教育等行業。“華中 I 型”高性能數控系統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迄今為止國產數控系統獲得的最高國家級獎項。(注釋 61) 2005 年 6 月,海信集團研發的我國第一款視頻芯片――“海信數字視頻處理芯片”通過有關部門鑒定,打破了我國彩電行業核心芯片長期以來依賴國外的現狀。該款芯片包含了 30 多項專利技術,其中有 9 項發明專利技術,其結構設計與關鍵算法設計等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廣泛應用于數字高清晰彩電及其他多媒體顯示器,并可完全替代國外同類產品。江蘇無錫永中科技公司依靠自主創新,成功解決了困擾世界軟件業多年的集成技術難題。永中集成 Office 利用自主開發的數據對象儲藏庫技術,將文字處理、電子表格和簡報制作等功能整合為一體。目前永中 Office 不僅在國內深受廣大用戶好評,而且出口到日本、南非、北美等海外市場。此外,我國的銀河麒麟服務器操作軟件、紅旗桌面操作軟件以及金山辦公軟件等在自主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信息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明確了發展國產高性能 64 位 CPU 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成立了“龍芯”產業聯盟。國產軟硬件公共信息平臺、國家汽車計算平臺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加快實施標準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引導和支持國內有實力的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研究和制訂。

  專欄 8

  “星光中國芯”項目成果開始廣泛應用 (注釋 62)

  北京中星微電子公司承擔的“星光中國芯”工程已突破七大核心技術,申請了 500 多項國內外技術專利,開發設計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星光”數字多媒體芯片,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 年,“星光”數字多媒體芯片已被三星、飛利浦、惠普、羅技、創新科技、索尼、富士通、聯想、長城、波導、TCL 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大批量采用,該項技術成為中國電信指定的標準芯片技術方案,并被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采納為手機多媒體格式技術規范。目前,“星光”系列數字多媒體芯片在全球市場已累計銷售 5000 多萬枚,覆蓋了中、歐、美、日、韓、臺等 16 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際知名的 IC 品牌。2005 年 11月 15 日,中星微電子公司成為我國第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市場上市的集成電路芯片設計生產企業。

  2006 年我國將繼續加強對信息產業科技發展和攻關項目的統籌規劃,不斷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努力獲得更多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大力促進各種相關技術在有機融合基礎上的集成、創新,進一步完善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機制;加大對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支持力度;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資”相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大力實施人才興業戰略,努力形成一支德才

 兼備、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推薦訪問: 信息技術 信息產業

【六、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