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上半年福堂電站技術監督問題清單 1 前言 根據技術監督工作的安排,2015 年 6 月 28 日,四川省電力工業調整試驗所組織各專業技術人員共 7 人,對福堂電站的絕緣、電測、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勵磁、金屬(含壓力容器)、化學、環保、熱工及監控自動化、電能質量、水機振擺及節能、水工技術監督工作進行了技術監督現場管理服務。
2 各專業上次技術監督動態檢查 未 整改 的主要 問題 2015 年 10 月 14 日,四川電力調試所組織了對福堂電站技術監督現場動態檢查,福堂電站對技術監督工作比較重視,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積極整改或列入了工作計劃,但因種種原因,各專業尚有部分問題未整改完成,主要問題見下表。
21 電測技術 序號 未整改問題 未整改原因 整改建議 備注 1 根據 DLT448-2000《電能計量裝置技術管理規程》的規定,PT二次壓降每兩年測試一次,測量誤差不超過 0.2%?,F場未見相關測試報告 未見整改計劃 建議列入計劃定期測試
2 現場檢查電廠的絕緣電阻表、接地電阻表、鉗型電流表未送檢 未見整改計劃 建議列入計劃定期送檢
2.2 水機節能 序號 未整改問題 未整改原因 整改建議 備注 1 頂蓋振動只有幾微米,部分測點數據準確性存疑,數據顯示不夠完全。
廠家未及時到位 建議對聯系廠家檢查測點所測數據準確性,并對現場人員培訓學習數據的分析及處理。
2.3 金屬(含特種設備)
序號 未整改問題 未整改原因 整改建議 備注 1 壓力容器管理制度需補充完善
按照 TSG R5002-2013《壓力容器使用管理規則》第十二條規定執行
2 金屬技術監督管理制度不完善
金屬技術監督管理制度應按照國家能源局 DL/T 1318—2014《水電廠金屬技術監督規程》對本電廠金屬技術監督管理制度進行修編
3 大部分壓力容器上的壓力表合格證已過有效期
按照 TSG R0004-2009《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技術監察規程》8.4.2 條和二十五項重點要求7.1.7 條規定執行
4 壓力容器技術檔案管理不規范
壓力容器技術檔案管理按照 TSG R5002-2013 《壓力容器使用管理規則》第十九條執行,使用單位應逐臺建立壓力容器技術檔案,并由其管理部門統一保管
2.4 熱工及監控自動化 上次檢查提出 5 個問題,已整改 4 個,整改完成率
80% 序號
未整改的問題
未完成原因
整改建議
1 1
未進行監控系統 SOE 通道的分別率測試,
未列入計劃 建議根據《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的 9.2.1.1 要求進行整改
2.5
水工技術 序號 未整改的問題
未完成原因 整改建議 1 4 #泄洪閘右邊墻與護坦接觸部位有輕微沖刷,部分鋼筋外露
定期檢查測量,沖刷嚴重時安排補強 3 本次技術監督動態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整改建議 各專業具體問題及整改建議如下:
3.1 絕緣 技術監督 3.1.1 主變事故油坑存在直徑過大過小鵝卵石,應重新篩選符合要求5-8cm 的鵝卵石放入事故油坑,防止事故排油不暢造成的事故擴大。
整改建議:請參照 GB 50872-2014 水電工程設計防火規范 7.0.9 條和 DL 5027-2015 電力設備典型消防規程開展工作。
3.1.2 電廠未進行懸式絕緣子零值檢測工作。
整改建議:電廠按照 DL/T 625-2005《劣化盤形懸式絕緣子檢測規程》做好運行絕緣子的巡檢、檢測及劣化統計工作。大修時應開展絕緣子絕緣電阻測試,以檢測是否存在零值絕緣子。
3.1.3 電站封閉開關柜溫度監測存在缺陷。
整改建議:參照能源局 25 項反措 13.3.2 條要求,應定期開展封閉開關柜溫度監測和數據分析,宜采用在線溫度探頭或示溫蠟片開展開關柜溫度監測,防止導電回路過熱引發的短路故障。按能源局 25 項反措 11.4.7 條要求加強勵磁變溫度監測,宜采用示溫蠟片或開小窗用紅外成像儀測試方法,定期監測勵磁變溫度,防止溫度過高影響勵磁變運行壽命。
3.1.4 未提供金屬穿線管接地檢查記錄。
整改建議:參照 GB 50169-2006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 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3.1.1 第5條要求和NB/T 35050-2015 水力發電廠接地設計技術導則3.1.6 第 2)條要求,穿線金屬管應接地。請電廠對全廠金屬穿線管接地情況進行檢查。
3.1.5 發電機出口固體絕緣 PT、CT 絕緣監測存在缺陷。
整改建議:出廠試驗應做局部放電試驗,注意監測預試和運行歷史數據變化,及時發現分析絕緣缺陷,采取措施防止出現絕緣事故。必要時可開展試驗室局部放電試驗。
3.1.6 電廠檢修規程等技術文件不完善,宜將最新技術規程和反措內容納入廠內技術文件修編范圍。
整改建議:應根據本廠設備特點,參照國標、電力行標和企業內部標準,以及電網公司相關技術文件制定適合本廠的技術標準規范,以防止試驗標準選擇不當造成設備損壞或故障。請參考“GB 50150 電力設備交接試驗規程”、 DL/T 393-2010 輸變電設備狀態檢修試驗規程、“DL/T 596-1996 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和“華北電網有限公司電力設備交接和預防性試驗規程”等開展工作。目前,宜補充完善 DL/T 817-2014 立式水輪發電機檢修技術規程等完善電廠檢修規程。
3.1.7 現場檢查 CT、斷路器、接地引下線、攜帶型短路接地線等未定期開展動、熱穩定校驗。
整改建議:應根據調度每年下發的系統最大運行方式下的短路電流開展驗算工作,超過 CT 銘牌動熱穩定電流時,應及時安排更換。應根據調度每年下發的系統最大運行方式下的短路電流開展驗算工作,并采取措施
防止由于斷流容量不足而造成開關設備燒損或爆炸。建議根據調度提供的最大運行方式下系統短路容量校核接地裝置(包括設備接地引下線)的熱穩定容量,并根據短路容量的變化及接地裝置的腐蝕程度對接地裝置進行改造。詳細計算方法參考行業標準 DL/T 621-1997 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對接地引下線焊接不能滿足動熱、穩定要求的應盡快整改。
3.1.8 電廠主變壓器未采用頻響法和低壓短路阻抗法測試變壓器繞組變形,不滿足 25 項反措 12.2.11 條要求。
整改建議:110kV 及以上電壓等級變壓器、50MVA 及以上高廠變在出廠和投產前,應用頻響法和低壓短路阻抗法測試繞組變形以留原始記錄。
3.1.9 電廠未定期對高壓支柱絕緣子開展探傷工作,對出線側隔離開關等受力較大的設備重點開展壓支柱絕緣子開展探傷工作不完善。
整改建議:參照能源局 25 項重點要求 13.2.12 條,完善隔離開關中間法蘭和根部進行無損探傷。對運行超過 10 年的隔離開關每 5 年開展一次無損探傷。請參見 DL/T 303-2014 電網在役支柱絕緣子及瓷套超聲波檢驗技術導則 、“國家電網公司
2005-3-31 72.5kV 及以上電壓等級高壓支柱瓷絕緣子檢修規范”和“JB/T9674-1999 超聲波探測瓷件內部缺陷”規程開展工作。
3.1.10
#2 主變 A、C 相有小量滲漏油。
整改建議:注意監測油中微水指標的變化,結合檢修查找漏點,盡快消除缺陷。
3.1.11 紅外成像測溫參照 DL/T 664 要求開展,分設備編寫作業指導書。
整改建議:電氣設備致熱分為電流、電壓和混合型,宜根據設備的情況
分設備編寫作業指導書,參照 DL/T 664 規程附錄 C 溫度指標的要求制定監測參數指標。
3.1.12 紅外熱像儀、紅外點溫儀未定期校驗。
整改建議:參照 Q/GDW 468-2010 紅外測溫儀、紅外熱像儀校準規范進行校驗。
3.1.13 避雷器在線全電流泄漏毫安表未校驗。
整改建議:參照 Q/GDW 11112-2013 避雷器監測裝置計量校準規范和避雷器在線計數器和在線泄漏電流表廠家說明書,按 JJG-124 規程要求結合預試進行校驗,校驗結果應滿足準確度要求。
3.1.14 電廠未裝設發電機軸電流保護。
整改建議:參照能源局 25 項反措 9.5.6 條和 23.3.6 條要求,定期開展各導軸承絕緣、導軸承潤滑油質化學分析等,防止軸電流燒瓦事故的發生。
3.1.15 重要設備配電室未配置防小動物板。
整改建議:參照《電力生產企業安全設施規范手冊》(修訂版)和 DL/T 1123-2009 火力發電企業生產安全設施配置 A9.7 防小動物板要求,配置符合規程要求的防鼠板。
3.1.16 GIS 室存在起重設備通道(無密封蓋板),SF6 泄漏存在進入主廠房危險。
整改建議:參照 DL/T 639 六氟化硫電氣設備運行、試驗及檢修人員安全防護細則 4.3.1 條規定,應將 GIS 室與其他工作區域氣密隔離。
3.1.17 電廠未根據《GB-50169-2006 電氣裝置安裝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
范》3.3.13 要求發電廠變電所電氣裝置下列部位應專門敷設接地線直接與接地體或接地母線連接:①發電機機座或外殼、出線柜,中性點柜的金屬底座和外殼,封閉母線的外殼;②高壓配電裝置的金屬外殼;③110kV及以上鋼筋混凝土構件支座上電氣設備金屬外殼;④直接接地或經消弧線圈接地的變壓器的中性點;⑤高壓并聯電抗器中性點所接消弧線圈、接地電抗器、電阻器等的接地端子;⑥GIS 接地端子;○7 避雷器、避雷針、避雷線等接地端子。
整改建議:參照 GB-50169-2006 電氣裝置安裝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3.3.13 要求開展工作。
3.1.18 電廠 GIS、220kV 出線場部分采用暗接地,開挖檢查接地引下線及接地裝置時存在困難。
整改建議:按照參照國家能源局國能安全【2014】161 號《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14 .1.5 條要求,所有重要接地引下線應便于定期測試。宜采用明敷接地扁鐵或銅排方式。
3.1.19 電廠未按能源局 25 項反措 14.6.1 條要求,定期開展 220kV 避雷器在線測試。
整改建議:參照能源局 25 項反措 14.6 條要求,定期開展帶電試驗,測試周期為雷雨季節前后各一次,測試結果包括全電流及阻性電流。
3.2. 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技術監督 3.2.1 電廠二次屏柜接地安全接地采用槽鋼接地方式,存在安全隱患。
整改建議:按國網新反措要求完善靜態微機保護和自動裝置屏柜接地導通測試。按反措 15.7.15 條要求“裝設靜態型、微機型繼電保護裝置和收
發信機的廠、站接地電阻應按《電子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GB/T 2887-2011)和計算機場地安全要求》(GB 9361-1988)規定,不大于 0.5 歐姆,上述設備的機箱應構成良好電磁屏蔽體,并有可靠的接地措施。” 3.2.2 電 廠 未 對 保 護 裝 置 電 氣 量 進 行 每 月 一 次 的 記 錄 。
不 符 合【DL/T587-2007】《微機繼電保護裝置運行管理規程》5.2 條要求。
整改建議:由電廠運行人員定期抄表。按行標要求進行記錄,注意進行歷史記錄的對比。參照電網公司川電調控〔2016〕32 號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關于印發四川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巡視檢查標準化作業指導書(試行)的通知附錄《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巡查作業指導書》進行檢查。
3.2.3 未見電網二次設備在線監視與分析應用子站相關技術文件。
整改建議:電廠應按調度新發的川電調控[2014]91 號關于《四川電網二次設備在線監視與分析應用管理規定》的要求,重新修編相關技術資料,滿足電網關于二次設備在線監視與應用子站的運行管理要求。原保護信息管理子站的相關資料應根據四川電網二次設備在線監視與應用子站要求進行修編。
3.2.4電廠未按照能源局25項重點反事故要求18.7.1條要求完善等電位接地網,現場檢查主變、發電機 CT、PT 等就地端子箱等未納入等電位接地網。
整改建議:參考能源局 25 項反措 18.8 條要求完善電廠二次系統等電位接地網。靜態保護和控制裝置的屏柜下部應設有截面不小于 100mm2 的接地銅排。屏柜上裝置的接地端子應用截面不小于 4mm2 的多股銅線和接
地銅排相連。
接地銅排應用截面不小于 50mm2 的銅纜與保護室內的等電位接地網相連。
等電位接地網的作用:
Ⅰ等電位網的接地銅排與主接地網多點緊密相連,起到加強主接地網的作用。
Ⅱ由于開關場到控制室有大量電纜的屏蔽層在電纜兩端接地,在變電站近區故障時,由于電纜兩端的地電位不同,在電纜屏蔽層可能流過大的電流,嚴重時會燒毀電纜,如果電纜的屏蔽層兩端均接于等電位網,則短路電流主要流過等電位網,電纜不會燒毀。如果主接地網完好,接地電阻小,也可以起到同樣作用。所以等電位網主要是對工頻電流起到疏通作用,由于電阻很小,流過大電流時,壓差很小,所以近似視為等電位網。
Ⅲ電纜屏蔽層兩端接地,是為了避免在故障或操作的過程中,空間電磁場產生高頻的暫態過電壓,通過屏蔽層,對裝置的薄弱環節造成的破壞性的擊穿,例如,保護收發信機的高頻電纜。以往,通信電纜的屏蔽層接地是單端接地,主要原因是怕接地故障時燒電纜,但單端接地的抗電磁干擾的作用,明顯低于兩端接地,因為,屏蔽層的不接地端,會形成很高的高頻暫態干擾電壓,頻率越高,干擾電壓的穿透能力越強,通過芯線之間的微小電容,進入保護裝置,對裝置的電子元件造成損害。
綜上所述:
Ⅳ等電位網是針對工頻電流的,是為工頻電流提供通路的。
Ⅴ空間磁場對二次電纜的干擾主要由電纜的屏蔽層兩端接地完成。
3.2.5 現場檢查機組蓄電池室未裝設干濕溫度計。
整改建議:參照 DL/T 5044-2014 電力工程直流電源系統設計技術規程8.2.1 條要求,蓄電池室室內溫度宜為 15——30℃,宜裝設干濕溫度計,完成蓄電池室溫度監測。
3.2.6 現場檢查#3、#4 發變組保護屏內備用壓板未拆除。
整改建議:參照川電調控〔2013〕304 號《四川電網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防“三誤”工作規定(試行)》35 條要求,備用壓板平時應取下。
3.2.7 GIS 室未裝設干濕溫度計,母線保護和線路保護裝置運行環境無監測。
整改建議:參照 DL/T 587 微機繼電保護裝置運行管理規程 3.7 要求,宜5-30℃,相對濕度不超過 75%。
3.2.8電廠未參照能源局25項反事故重點要求18.6.4條對全廠差動保護用互感器開展 10%誤差曲線測試和復查工作。
整改建議:請參照《電流互感器和電壓互感器選擇和計算導則》DL/T 866-2014、GB 20840.2-2014 互感器 第 2 部分電流互感器的補充技術要求和電網發展的情況對各類差動保護的電流互感器進行復查,對不滿足要求的應及時調整互感器的變比或安排更換。應對已運行的母線、變壓器和發變組差動保護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負載進行 10%誤差計算和分析,校核主設備各側二次負載的平衡情況,并留有足夠裕度。不符合要求的電流互感器應安排更換。
3.2.9 電廠定值單缺直流系統整定參數或整定值清單。
整改建議:直流系統定值應納入定值管理。參照 DL/T 5044 規程要求規
范直流系統設定參數和整定值。
3.2.10 發電機 PT 二次空開未繪制配合圖表。
整改建議:應明確保護屏柜上交流電壓回路的空氣開關應與電壓回路總路開關在跳閘時限上有明確的配合關系,采取措施防止越級跳閘。
3.2.11 電廠重要技術文件引用標準存在超期和不完善情況。
整改建議:參照新標準進行技術文件修編,對缺少的技術標準進行補充。
3.3. 勵磁系統技術監督 3.3.1 勵磁變系統連接金屬導體溫度檢測存在缺陷。
整改建議:按 25 項反措 11.4.7 條要求加強勵磁變溫度監測,宜采用示溫蠟片或開小窗用紅外成像儀測試方法,定期監測勵磁變連接金屬導體溫度,防止溫度過高造成事故,可參照 DL/T 664 規程附錄 C 提供的數據購買示溫蠟片。
3.3.2 阻容吸收和軸電壓抑制器、過電壓保護裝置等設備監測未在試驗報告和運行記錄中反映。
整改建議:按 DL/T 491 規程 8.3.2 第 4)條要求,非線性滅磁電阻及過壓保護裝置每年進行一次基本特性和特征參數。
3.3.3 電廠 PT 二次空開技術監督管理不完善。
整改建議:應檢查核實 PT 二次回路交流空開的額定電流等參數及配置情況,建立配合圖表、設備配置表并建檔,避免電壓回路在裝置空開下側故障時越級跳上一級空開。檢查并更換重要 PT 二次回路三極空開,核實PT 交流二次空開至保護和勵磁裝置等單級配置空開容量是否為 3—5 安,防止 PT 二次短路造成 PT 二次空開三跳造成勵磁系統誤強勵和不能可靠
斷開造成事故。
3.3.4 勵磁系統(發電機平臺)未裝設干濕溫度計,勵磁系統運行條件監測不完善。
整改建議:參照GB/T 7409.3-2007 同步電機勵磁系統 大 中型同步發電機勵磁系統技術要求4.1、4.2條要求,滿足勵磁系統運行條件。勵磁系統標準一般都給出了半導體元件與散熱器的結合處的溫升限值(見GB/T 7409.3規程表8一1)。由于真正的溫升體現在等效結溫升,因此校核規定點溫升與等效結溫升關系是有必要的。功率整流裝置的防護等級、實際濾網的清潔度、均流系數、考慮N一1柜運行以及風機工作電壓等直接影響溫升試驗結果。進出口風溫可很粗略的間接測試整流屏溫度,可作為巡檢時定期監測。
電廠宜在發電機平臺配置多臺干濕溫度計,以滿足整流屏溫升監測要求。
3.3.5 勵磁系統運行、檢修規程存在引用標準不完善及細節有部分瑕疵。
整改建議:對重要技術資料(勵磁系統運行規程、檢修規程、作業指導書、工序卡等)進行修編,將超期標準更新。宜將 NB/T 35004-2013 水力發電廠自動化設計技術規范、DL/T 751 水輪發電機運行規程、DL/T
817-2014 立式水輪發電機檢修技術規程等新頒布實施的標準列入勵磁系統重要技術文件。對存在的細節問題如均流系數指標,直流啟勵系統檢查等試驗項目不全等不符合規程要求等問題在技術資料升級版本后應得到解決。
3.3.6 電廠未完成 25 項反措 11.3 條要求,完成發電機勵磁限制和保護的配合校驗和計算。重點為低勵限制限制曲線和失磁保護配合計算。
整改建議:宜在完成勵磁和保護大修試驗后,將低勵限制曲線試驗數據(P-Q 平面)和失磁保護失磁阻抗圓試驗數據(R-X 平面)在同一參考平面進行校核,以判斷是否滿足 DL/T 1309-2013 大型發電機組涉網保護技術規范要求,低勵限制應先于失磁保護保護動作,并留有一定的余量。
3.3.7 未見低轉速切除發電機勵磁系統的措施。
整改建議:參見能源局 25 項反措 23.3.20.5 條要求,電廠應有低轉速切除發電機勵磁系統的措施。
3.3.8 未按 DL/T 843 表 3 和附錄 E 要求以及 DL/T 1166 4.1.1 條要求,交接試驗時應完成均流試驗、電壓靜差率和調差率測試,無功甩負荷等試驗。(定義參考 GB 7409.1)
整改建議:參照能源局 25 項反措 11.3.8 條要求勵磁系統應具有無功調差環節和合理的無功調差系數。由于調度下發的調差系數為母線側,未經主變壓器阻抗補償,因此,發電機側電壓調差率整定原則需要參照 DL/T 843 附錄 C 進行。目前電廠尚未完成靜差率和調差系數試驗,僅完成了調差回路 CT 極性試驗。需要聯系調度配合試驗,列入檢修計劃,有條件時開展工作。
3.3.9 請核算勵磁變過電流保護與可控硅快熔的配合是否滿足配合要求。
3.3.10 電廠未完成大電流均流等試驗。
整改建議:電廠按 DL/T 1166 4.1.1 條要求,完成均流試驗(為保證安全,不宜進行超過額定電流的試驗,按照盡量接近最大額定電流的方法)。
3.3.11 參照能源局 25 項反措 11.1.7 條要求,勵磁系統電源模塊應定期檢查,備好備件。
3.4. 電能質量技術監督 3.4.1 電廠未定期開展諧波測試工作。
整改建議:按照《電能質量技術監督規程》(DL/T 1053-2007)第 7.4 條的要求,定期對電壓諧波量進行檢測、分析,評估諧波危害。建議采用故障錄波器的諧波分析功能進行定期諧波分析。
3.4.2 電廠對發電機和廠用母線三相不平衡度技術監督不完善。
整改建議:請注意監測運行中電氣設備額定工況下三相電壓不平衡度(特別是 10kV 廠用母線),建立運行中發電機負序電流檔案,以監測發電機所承受的負序電流分量(2I)與額定電流之比(2I/NI)是否超過規定的數值,對負序電流累積效應給發電機帶來的損害進行定期評估。
表 表 1
不平衡負荷運行限值
發電機型式 連續運行時的N 2I / I 最大值 在故障狀態下運行的(N 2I / I )2 t最大值(秒)
間接冷卻繞組 0.08 20 直接冷卻(內冷)繞組 0.05 15
3.5. 電測技術監督 3.5.1. 根據 JJG 01-1994《電測量變送器檢定規程》的規定,電量變送器的檢驗周期為每一年檢驗一次,現場檢查#4 號機組變送器檢驗周期為三年,不滿足規程要求。建議嚴格按照規程要求進行檢驗。
3.5.2 電能表屬于國家強制檢定器具,應有有資質的專門機構完成檢驗,福堂電站的發電機出口電能表由檢修單位現場檢驗,不滿足國家計量檢定法規的規定,建議送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檢驗。
3.5.3 現場檢查#1 好機組電測儀表、變送器、交采檢驗全部超周期,建議列入檢修計劃定期檢驗。
3.5.4 現場檢查廠用 400V 配電室屏柜、GIS 及主變壓器室動力屏多功能數字式儀表未標示反應測量功能或測量位置的標識,并且未檢驗,建議制作標識,并制定計劃定期檢驗。
3.5.5 福堂電站電測儀表檢定工作外委,這種情況下更應該重視對電測儀表的監督管理工作。主要包括:①進一步整理和細化全廠電測儀表臺賬,臺賬中可以錄入最近 2~3 次的儀表檢驗時間;②重視電測儀表的周檢計劃制定工作,每年初應制定較詳細的儀表周檢計劃,年終對周檢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總結,儀表檢驗后的最新日期應在臺賬上及時反映;③應妥善保存儀表的檢驗原始記錄,原始記錄應至少保存 2 個檢定周期,盡可能實現使用計算機管理原始記錄,不提倡手寫原始記錄管理?,F場檢查未見電測、計量技術監督技術管理資料,建議加強管理。
3.6. 節能(水機節能及振擺)技術監督 3.6.1.
4#機組的在線振擺裝置主板損壞,振動測值不能采集。
建議:及時聯系廠家更換設備,保證監測數據的實時性和連續性。
3.6.2
各機組普遍存在振動測量不準確的現象,比如:1#機組的頂蓋水平 Y 方向的振動值為 100um,頂蓋水平 X 方向的振動值和頂蓋垂直 Z 方向振動為 3um,這明顯不合理。
建議:聯系廠家檢查測點所測數據準確性,可以做對比測試試驗,比較監測數據,并對現場人員培訓學習數據的分析及處理。
3.6.3
3#機組更換了轉輪,未做振動區測試試驗。
建議:聯系有資質的單位做穩定性試驗,振區變化較大時上報調度,指導機組經濟可靠運行。
3.6.4
1#機組止漏環壓力達到設計最大值 0.8MPa,漏水也比較嚴重。
建議:加強運行觀測壓力值和漏水量,如有增大建議及時停機檢查,大修時徹底解決該問題。
3.7. 熱工及監控自動化技術監督 3.7.1 振擺監測裝置常出現死機現象。希望配合生產廠家找出原因,及時消除故障。
3.7.2 電站 4 臺調速器壓力油罐自動補氣閥均在手動補氣方式運行, 未投入自動補氣。根據國家能源局《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23.2.3.1 條要求。壓力油罐油氣比符合規程要求,對投入的自動補氣閥定期清洗和試驗,保證自動補氣工作正常。建議對自動補氣裝置進行檢查清洗、維修,或進行裝置的技術改造,重新考慮購置新的裝置,盡可能將壓力油罐自動補氣閥投入自動運行。
3.7.3 熱工儀表、變送器的檢驗標簽為 2018 年,不符合有關計量規程規范
的要求。根據 JJG 49-2013 彈性元件式精密壓力表和真空表、JJG
544-2011 壓力控制器檢定規程,檢驗時間為一年。
3.7.4 通信機房無相關的管理制度上墻、無溫濕度計、環境衛生太差。根 據國家能源局《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第 19.2.7 條:通信機房、通信設備(含電源設備)的防雷和過電壓防護能力應滿足電力系統通信站防雷和過電壓防護相關標準、規定的要求。通信機房環境溫度、濕度符合要求,機房空調工作正常;對機房空調、機房溫、濕度具有控制措施。
3.8. 金屬(含特種設備)技術監督 3.8.1 壓力容器壓力表由本廠人員校驗,電廠沒有建標無壓力容器壓力表校驗資格。
建議: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對壓力容器壓力表進行校驗。
3.8.2
1 號機組蝶閥壓油裝置壓力表無合格證。
建議:經有資質的單位檢定后張貼合格證。
3.8.3 大部分油壓容器液位計無最高最低液位標識。
建議:按照 TSG R0004-2009《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技術監察規程》8.5.2 條,液位計上最高和最低安全液位,應當作出明顯的標志。
3.8.4 壓力容器壓力表、安全附件應進行年檢,而非在每次大修時檢測。
建議:按照 TSG R5002-2013《壓力容器使用管理規則》第四十四條執行,使用單位每年對所使用的壓力容器至少進行 1 次年度檢查,年度檢查包括壓力容器安全附件檢查等。
3.8.5 壓力容器壓力表表盤無指示工作壓力紅線。
建議:根據 TSG R0004-2009《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之要求,壓力表刻度盤上應當劃出指示工作壓力的紅線。
3.8.6
1#、3#機組蝶閥前后引水鋼管環焊縫對口錯邊量超標。
建議:針對該問題開展專題分析會,加強對該焊縫監督檢查,每次機組檢修進行焊縫磁粉和超聲波探傷。
3.8.7
1#、2#機組椎管檢查口處漏水較嚴重。
建議:找出漏水原因,可能為椎管座環焊縫脫焊或椎管上方 4 個測壓管焊縫脫焊。
3.8.8
1#、2#、3#機組停機時蝶閥不能正常啟閉。
建議:找出故障原因,可能為長軸端偏心至軸瓦磨損,橡膠密封圈損壞。
3.8.9 無壓力容器管理和操作人員證書。
建議:根據 TSG R0004-2009《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6.6條之要求,壓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和操作人員應當持有相應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
3.8.10 電廠水工鋼閘門和啟閉機投運至今未進行安全性檢測。
建議:根據 DL/T835-2003《水工鋼閘門和啟閉機安全檢測技術規程》之要求,水工鋼閘門首次安全性檢測應在閘門承受水頭達到或者接近設計水頭時即進行首次安全性檢測,若未達到設計水頭,應在投運 5 年內進行首次安全性檢測。建議擇機對水工鋼閘門和啟閉機進行安全性檢測。
3.9. 化學技術監督 3.9.1
2015 年 1 月#2 主變 A、B、C 相絕緣油色譜發現乙炔痕量后,沒有后續跟蹤監測,這不符合常規,建議運行油、氣任何指標異常后均需要加強跟蹤監測,確認數據的真實性,以便采取正確措施。
3.9.2 開關站電壓互感器中絕緣油從未檢測,建議利用檢修時機抽檢其中絕緣油色譜及其他指標。
3.9.3 油的資料歸檔比較散。電廠沒有油氣分析室,基本均是外委檢測,
資料要集中歸檔,并建立電子分析臺賬。
3.9.4 有補油記錄,但無油耗統計和其他表報統計。統計表報的格式參見DL/T246-2015,建議半年、年終各統計一次。
3.9.5 油處理室凌亂、地面臟污,消防設施也不夠完善。整理油處理間,新油、庫存油、廢油應分區存放、標識清楚,增加河沙滅火裝置,保持房間整潔,以防滑倒。
3.9.6 油儲存罐呼吸器干燥劑失效未更換,說明油質防劣化措施不到位。對于裝有干燥劑的容器,要及時更換失效的干燥劑,防止水分進入。
3.9.7 GIS 站 SF6 泄漏報警裝置未校核過,SF6 泄漏報警裝置最好定時校對,使其保持在線實時監控。
3.9.8 生活用水未檢測過,且處理裝置內填料臟污明顯。生活用水每月或一季度送檢一次;處理裝置內填料清洗或更換。
3.9.9 新油未檢測過。新油(絕緣油、透平油等)入廠驗收應按GB_2536-2011 和 GB 11120-2011 要求執行。
3.10. 環保技術監督 3.10.1 資料歸檔凌亂、不集中,無法查證。對外委檢測項目、廢油、固體廢棄物等要記錄、歸檔完整,并建立臺賬。
3.10.2 廠房內空氣質量未做檢測。廠房夾層、蝶閥層空氣難聞,除了檢測其空氣質量外,還要考慮通風措施。
3.10.3 噪聲超標的地方未做標識提示。對于噪聲超標的地方需要做標識提示,并提示防護措施。
3.11. 水工技術監督 3.11.1 大壩檢修閘門淤積泥沙已生長植物近 1 米高。
建議:清除閘門淤積物。
3.11.2 大壩監測系統部分測點存在損壞和監測異常的情況。
1)繞壩滲流監測孔:RK1 損壞、RK3 孔異常; 2)監測數據異常的有:UP6、UP7、UP10; 3)測點儀器異常的有:EX08、EX09、EX11、EX12、EX16 等。
建議:盡早聯系廠家到現場來處理。
3.11.3 大壩護坦存在磨損,局部有沖坑。
建議:定期檢查測量,沖刷嚴重時安排補強。
4 4 . 下階段工作建議:
4.1 絕緣專業 4.1.1. PT 二次消諧裝置未校驗。防止系統諧振措施不完善。
整改建議:完善 PT 消諧裝置校驗。參照 GB/T 50064-2014 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設計規范 4.1.11 和 4.1.12 條要求完善電廠防諧振措施。
4.1.2.電廠一次設備在線監測設備配置較少。狀態風險評估和狀態檢修數據支撐不足。
整改建議:
①合理配置發電機在線局部放電、發電機轉子匝間絕緣在線監測等設備,結合大修完善現有在線監測設備,定期對發電機進行狀態評估,逐步由
定期大修過渡到狀態檢修。參照 DL/T 1197-2012 水輪發電機組狀態在線監測系統技術條件開展工作。如南瑞繼保 PCS988A 等水輪發電機在線匝間絕緣監測設備等能有效的監測發電機匝間絕緣,有條件時宜投入運行。
?、趨⒄?DL/T 1430-2015 變電設備在線監測系統技術導則、DL/T 1250-2013 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帶電超聲局部放電檢測和應用導則、DL/Z 249-2012 變壓器油中溶解氣體在線監測技術條件等標準完善變壓器、GIS 等設備的在線監測。
③鐵芯夾件接地電流在線監測。具體方案可參考本次技術監督會議資料。
?、芗t外成像在線監測周期宜根據現場情況調整。電壓、電流致熱型和混合型設備分別編制檢查記錄。參照 DL/T 664-2008 進行調整。
?、輩⒄漳茉淳?25 項反措 9.5.6 條要求,完善軸電流保護和防止軸電流燒瓦措施。
4.1.3.開展新規程 DL/T 1475-2015 電力安全工器具配置與存放技術要求宣貫。結合 GB 26859-2011 電力安全工作規程 電力線路部分 附錄 E 和GB 26860-2011 電力安全工作規程 發電廠和變電站電氣部 分 附錄 E 開展絕緣安全工器具校驗。還可參考 Q/GDW-11-42-2010 電力安全工器具及小型施工機具預防性試驗規程標準完善相關試驗和技術資料。
4.1.4.溫度計檢修規程引用標準不完善,應補充 DL/T 1400-2015 油浸式變壓器測溫裝置現場校準規范。
整改建議:參照 DL/T 1400-2015 油浸式變壓器測溫裝置現場校準規范要求重新編制作業指導書,檢驗周期可放至 6 年。對于出現的繞組溫度及參與控制出現的數據偏差較大,宜采用電流模擬量直接起動冷卻器方式。
4.1.5.電廠部分設備技術監督資料存在缺陷。
整改建議:
?、侔茨茉淳?25 項重點要求 12.1.1 條要求,220kV 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變壓器應進行抗震計算。能源局 25 項反措 12.7.4 條,變壓器水噴淋滅火保護動作功率應大于 8W 等,交接時應提供試驗報告。
?、诎捶创?13.3.2 條要求,對于 10kV 封閉開關柜廠家應提供 IAC 標準產品,并完成內部電弧試驗。應參照反措 13.3.6 條要求,提供開關柜中所有絕緣件裝配前局放試驗驗證資料。
4.1.6.電廠地網完整性測試不完善。
整改建議:參照 DL/T475-2006 接地裝置特性參數測量導則要求,完善主廠房電機接地引下線等完整性測試。
4.1.7.電廠未采取措施防止發電機出口斷路器失步時由于開斷能力不足造成的斷路器事故。結合帶勵磁失步振蕩措施。
整改建議:參考 GB/T 14824-2008 高壓交流發電機斷路器標準要求,核實發電機出口斷路器參數和預防性試驗是否相符,采取措施防止發電機出口斷路器惡性事故。
a 當各極的同步操作未作特殊規定時,合閘時各觸頭接觸瞬間的最大差異應不超過額定頻率的四分之一周波;分閘時各觸頭分離瞬間的最大差異應不超過額定頻率的八分之一周波。
b 額定失步開斷電流值為額定短路開斷電流值的 25%或 50%。因此,保護動作后斷路器動作時間應躲開失步開斷電流的限值。
c 檢查操動機構應有防止“跳躍”的措施。在壓縮空氣式和液壓式的分相
操作的操動機構中,應有防止非全相動作的措施。操動機構失壓時,動觸頭應能保持原位置,特別是不得自行分閘。
4.1.8.漏電保護器管理不完善。
整改建議:電氣安全用器具應具有產品許可證、出廠試驗合格證、產品鑒定合格證和使用說明書。請參照“漏電保護器安全監察規定(勞安字【1990】16 號)”、“GB 6829-2008 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一般要求”、“GB 13955-2005 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安裝和運行”和“GB3787-2006手持式電動工具的管理、使用、檢查和維修安全技術規定”開展工作。
①責任單位對運行中的漏電保護器應進行定期檢查,每月至少檢查一次,并作好檢查記錄。檢查內容包括外觀檢查,試驗裝置檢查,接線檢查,信號指示及按鈕位置檢查。
②投入使用的漏電保護器每年應進行一次常規檢測,檢測的項目為絕緣電阻、漏電動作電流值測試、漏電不動作電流值、分斷時間等。
?、圻\行中的漏電保護器發生動作后,應根據動作的原因排除了故障,方能進行合閘操作。嚴禁帶故障強行送電。
4.1.9
GIS 運行超過 10 年,宜開展六氟化硫電氣設備分解產物監測,參照 DL1205-2013《六氟化硫電氣設備分解產物試驗方法》開展工作。
4.1.10 未按能源局國能安全【2014】161 號《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13.3.11 條要求,定期開展高壓開關柜超聲波局放和暫態地電壓檢測。
整改建議:開展預研和收資工作,有條件時開展相關測試工作。宜投入弧光保護,以保證廠用母線發生嚴重故障時能可靠切除故障。電弧剛點
燃時,周圍空氣就立刻電離,產生耀 的弧光,電光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300~400 nm 的紫外光波段 500-600nm的可見光波段,加上可靠的電流閉鎖原件,已使用單位反饋效果較好。
4.1.11 加強瓦斯繼電器和壓力釋放閥備品備件管理,宜配置校驗合格的瓦斯繼電器備件。壓力釋放閥應根據設備運行情況更換及校驗(參照呢能源局 25 項反措大修時應校驗)。
4.2 繼電保護 4.2.1 . 新頒布的直流系統在線監測和測試設備行業標準如下,對新技改的直流系統監測設備技術參照執行。
DL/T 1392-2014 直流電源系統絕緣監測裝置技術條件、 DL/T 1397.1-2014 電力直流電源系統用測試設備通用技術條件 第 1 部分:蓄電池電壓巡檢儀、 DL/T 1397.2-2014 電力直流電源系統用測試設備通用技術條件 第 2 部分:蓄電池容量放電測試儀、 DL/T 1397.3-2014 電力直流電源系統用測試設備通用技術條件 第 3 部分:充電裝置特性測試系統、 DL/T 1397.4-2014 電力直流電源系統用測試設備通用技術條件 第 4 部分:直流斷路器動作特性測試系統、 DL/T 1397.5-2014 電力直流電源系統用測試設備通用技術條件 第 5 部分:蓄電池內阻測試儀、 DL/T 1397.7-2014 電力直流電源系統用測試設備通用技術條件 第 7 部分:蓄電池單體活化儀等規程,配置相應設備開展工作。
附件一:調試所本次現場監督人員名單 本次 調試所各專業監督人員及分工 序號 姓名 負責專業 聯系方式 1 陳良根 帶隊兼熱工及監控自動化技術 TEL:13658013605 2 侯正綱 絕緣、繼電保護、勵磁系統、電能質量 TEL:13547810687 3 何
群 電測技術 TEL:13880859619 4 周林抒 金屬(含特種設備)
TEL:18908031759 5 李邦前 化學技術、環保技術 TEL:13980086887 6 謝波 節能與水機(含振動)
TEL:13628034501 7 張立忠 水工技術 TEL:13551575856
2016 年 年 7 月 四川電力工業調整試驗所
推薦訪問: 上半年 技術監督 清單上一篇:文秘面試常見問題
在偉大祖國73華誕之際,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光影鑄魂”主題黨日活動,集中觀看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再一次重溫這段悲壯歷史,再一次深刻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0月,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
根據省局黨組《關于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讀書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通過專題學習、專題研討以及交流分享等形式,系統的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交流,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個人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大背景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理論創造、重大思想引領的系統呈現。它生動記錄了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兩個
《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章指出,我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黨和國家工作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嘉興南湖中駛出的小小紅船,到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里,“人民”一詞從來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博大胸襟和深謀遠慮,在治國理政和推動全球治理中牢固樹立戰略意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戰略策略的重要性,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提高戰略思維、堅定戰略自信、強化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生動實踐與理論探索;對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部組織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學習,學習形式多樣,課程內容豐富,各位專家的講解細致精彩,對于我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對中共黨員的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一文中指出:網絡玩命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 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
剛剛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