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愛彌兒的自然教育思想范文(通用4篇)

| 瀏覽次數:

教育:漢語詞語教育:2008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教育:2008年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教育:2007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教育:2007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教育:2007年學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愛彌兒的自然教育思想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愛彌兒的自然教育思想4篇

【篇1】愛彌兒的自然教育思想

《愛彌兒》讀書筆記

《愛彌兒》是盧梭著名的教育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獻。它是盧梭20年苦心撰寫3年才完成的,發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說半論文體形式的著作。全書共5卷,以一個出身顯貴的男孩愛彌爾的教育培養為線索,全面揭露了當時封建教育的荒謬和丑惡,設計出了順應自然和發展兒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藍圖。

他認為對兒童進行教育,必須遵循自然的要求,順應人的天性,反對成人不顧兒童的特點,按傳統偏見強制兒童接受違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兒童的自由和發展。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自然人。盧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體強壯、心智發達而又感情豐富,能愛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權的掘墓人。他認為當時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無法自然發展了,使人屈服成為現有制度和風尚的犧牲品。

盧梭認為人們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結果。而這種教育來源有三個方面,即來自自然的,來自周圍的和外界的事物。我們的本能和器官的內在發展,是自然的教育;別人教我們如何利用這種發展,是人的教育;我們對影響我們事物獲得良好的經驗,是事物的教育。當三種教育的方向一致時,有能夠圓滿地配合時,兒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三者之中,自然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們決定的,事物教育只是某些方面才能夠由我們決定,人的教育時光全由我們控制。因此上,盧梭要求后兩種教育必須同“自然教育”配合起來,按照兒童自然發展的要求和順序去進行教育。他說“大自然希望兒童珍視短暫的童年生活,關心兒童的游戲,允許兒童充分地進行自由活動,而不應強制兒童像苦役似的不斷讀書。盧梭從觀念和先天道德出發重視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兒童天性,考慮自然的教育必須是自由的教育,因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權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須保護兒童善良的個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發展。他堅決反對壓制兒童的個性,束縛兒童的自由,強迫服從,強制灌輸,嚴酷紀律和體罰等封建的經院主義的教育。

《愛彌兒》一共分為五卷,他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理、內容和方法,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在第一卷中,盧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展。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于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經具有一些經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認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發展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

我決心做未來的教育工作者,也從《愛彌兒》中得到很多啟發。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就是說,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我想:我們的老師都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老態龍鐘的兒童,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讓他們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哭笑打鬧。這與新課標的理念不謀而合。過去我們的課堂是一言堂式的,是填鴨式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可以為所欲為,只要自認為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的,就不擇手段地去做,結果是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樂趣,厭學情緒大漲,甚至出現了過激行為。是誰之過?是教師的過錯、教育的過錯。那應該怎么辦呢?新的課標已經明確地告訴了我們切實可行的辦法,那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自己去做,教師只是適當的指導,但決不能頤指氣使,更不能越俎代庖。孩子自己發現了問題,機會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如果孤軍奮戰,久攻不下的話孩子也會失去興趣,那就讓他們進行合作探究吧。

【篇2】愛彌兒的自然教育思想

讀《愛彌兒》有感——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

張波

讓雅克盧梭,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啟蒙運動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新愛洛漪絲》、等。有人認為他是情感倫理學的創建者,直接影響康德倫理學的建構;有人認為他是浪漫學派和現代主體主義的先驅,也是現在存在主義的開創者;有人把他視為一個社會批判者,或社會主義思想的先驅者;有人把他看作了革命的思想家,直接引發了法國大革命;有人又認為他是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的矛盾體。盧梭在多個領域的思考都達到了一定深度,具有一定的開創性。所以在教育領域,囊括了人類學、哲學、倫理學和政治學的層面,同時又有關注人類總體實踐的廣度。他的自然主義教育對后世,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有深淵的意義。

一、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養自由人

人的自由問題是盧梭關注和追求的核心,同是也是他教育的最高目的。他強調自由,把自由拔高到無以復加的程度,甚至發出了“不自由,毋寧死”的吶喊,認為放棄自己的自由,就是放棄自己做人的資格,就是放棄人類的權利。他的這種思想滲透到教育中,以人的自由為目的,把人的教育視為一個走向自由的過程,在盧梭看來,自由就是自主,包括三個不斷進展的層面:自然自由、社會自由和道德自由。所謂自然狀態的自由,是天賦的,生而有之,不可剝奪;社會自由的實現是一個克服人性墮落、揚棄社會異化的過程;道德的自由則是這一歷史過程的自覺化,亦是人性本身的完善化過程。《愛彌兒》依次論述了自然教育、社會教育和公民教育三種教育形式。人,最重要的自然權利就是自由。

這種自由在愛彌兒的身上提想到了,映射到了孩子的童年教育。快樂的童年是我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盧梭指出,“每一個年齡,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自身的完美,都有它特有的成熟狀態。”“在萬物的秩序中,人類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盧梭反對為了遙遠的未來幸福,而犧牲當下的快樂,他認為童年有其固有的價值。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美好的。童年如果不幸,一生也會受到影響是的,把孩子看作孩子,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和成人的主觀意志去看待及改變他們,讓他們享有童年應有的快樂。

二、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自然教育的理論基礎是盧自然狀態的假設。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不僅對當時的封建專制主義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對于現代的幼兒教育也有深刻的啟示。他主張進行自然教育,所謂自然教育就是遵循人的自然本性,是教育與人身心發展的各階段一致,既不要超前,也不要滯后。盧梭認為人最重要的自然權利就是自由。因此,盧梭要求尊重兒童的自由、讓兒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動的可能和條件,并在教學過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兒童的身心發育水平和個別差異。盧梭反對壓抑兒童個性和束縛兒童自由的封建教育;反對嚴格的紀律和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要求教育者“應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在進行教育之前必須了解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指出教育者的任務就是創造一個能促進兒童自由發展的適當的環境,從旁仔細地觀察和適當地誘導,只是在兒童感到經驗上或力量上不足時給予適當的幫助,而不應強迫兒童接受成年人所特有的方式方法。

想想當下孩子的教育現狀,在學校各種考試的壓力,假期鋪面而來的各種輔導班。與之的自由教育大相徑庭,是否引得我們去思考呢?

教會孩子去體會生活,去思考,去發現美,去審視丑,能夠通過思考發現活著的價值,正如蘇霍林斯基據說,即使他將來做鐵匠,也要是一位能夠理性思考的鐵匠!

【篇3】愛彌兒的自然教育思想

盧梭自然教育在《愛彌兒》中的體現

王艷玲;馬恩斯

【期刊名稱】《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年(卷),期】2009(025)002

【摘要】盧梭的哲學與其他啟蒙哲學一樣,充滿了崇揚人性、歌頌自由、要求社會正義與平等的色彩.他在中所提倡的理想教育,遵守自然原理、人本原理、快樂原理以及發展原理.可以說盧梭的自然教育理想對后世的影響深刻而巨大,尤其在今天,當我們的教育陷入應試教育誤區的時候,更應重視盧梭自然教育帶給我們的思考和啟示.

【總頁數】3頁(224-226)

【關鍵詞】自然教育;愛彌兒;價值標準

【作者】王艷玲;馬恩斯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文學院,吉林長春,130012;福州大學,福建福州,350108

【正文語種】中文

【中圖分類】G658.4

【相關文獻】

1.從《愛彌兒》看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讀《愛彌兒》有感 [J], 王鑫

2.讓孩子在自然狀態下成長-淺析《愛彌兒》中盧梭自然教育思想 [J], 羅靜妍

3.盧梭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對現代幼兒教育的啟示——讀《愛彌兒》 [J], 廖寧燕

4.從自然主義教育觀中審視當下我國兒童教育——基于盧梭《愛彌兒》 [J], 吳胤喆

5.盧梭自然教育理論及其對幼兒教育的啟示--讀《愛彌兒》有感 [J], 周志文

以上內容為文獻基本信息,獲取文獻全文請下載

【篇4】愛彌兒的自然教育思想

從《愛彌兒》看盧梭的教育思想



摘要 ??? 盧梭是啟蒙時期法國著名的教育理論家,他的教育名著《愛彌兒》被認為是繼柏拉圖《理想國》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統的教育論著,影響深遠。《愛彌兒》是進步教育小說,盧梭通過其虛構的小說主人公愛彌兒從出生到成人的教育歷程,系統地表達了他獨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關鍵詞 ?盧梭、自然教育、教育目標、教育進度

一、時代背景與哲學基礎

了解盧梭的生活時代和社會景,特別是當時的教育情況是理解盧梭教育理論的不二法門,進而能掌握盧梭教育思想的歷史根源和歷史意義。
十八世紀的西歐正處于資本主義經濟日益發展壯大,封建行會行將崩潰的時期。轟轟烈烈的資本主義革命即將到來。這種情況在法國表現得尤為明顯。當時的法國是一個落后的封建專制國家,封建貴族和僧侶擁有大量的土地,控制著財政大權,殘酷剝削和掠奪第三等級,特別是廣大的勞苦大眾。同時封建統治者還極為突出的利用迷信來麻醉人民的思想意識。教會推行原罪論,宣稱人生來有罪,要想成為天國公民,必須克己苦修以求永生。這使得當時的教育是通過對幼兒的種種束縛而改變幼兒的本性,根除兒童的惡源。因此學校課程以神學為核心,要求德育重于智育,教學方法上強制向幼兒灌輸傳統偏見和死記信條,并以嚴酷的紀律與體罰作為輔助。盧梭在《愛彌兒》中曾用大量的事例描繪和抨擊這種教育現象。
與封建教育相對,盧梭高舉自然教育大旗。他認為人性本善,人之所以墮落是由于社會的原因。盧梭在《愛彌兒》中說:“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他因而主自然教育,是兒童回歸人的自然狀態,遵循人的自然傾向。教育的使命就是尊重兒童的天性和要求,免受外界影響,自由的發展。
于是盧梭以“性善論”為根據和以“率性發展”為原則,通過他虛構的對愛彌兒的教育過程在培養目標、教育進程、教育容和教育方法上提出了新的教育主。

二、盧梭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標
盧梭指責當時的貴族教育,認為這些用階級身份做模子來培養人的教育只會使人的天性不能自由的發展,指揮是人失去適應自然發展的能力,叫人定型化、僵化。為了推翻這種教育,盧梭呼吁培養自然人。他說:“教育的目標是什么?照我們所知而言,那就是自然的教育。”
盧梭在提出培養“自然人”的教育目標后,便從積極方面說明自然人所具有的特征。盧梭認為率性發展的自然人必須是身心調和發達的人,絕不會只求心智發展而使身體虛弱,也不會叫身體與心智都處于衰弱之中。盧梭以愛彌兒為代表來描述道:“至于我的學生,寧可說是自然的學生,......只是因為他永遠在動,他就不得不注意許多事物,認識許多力量,他不久便獲得許多經驗.他以自然為師,而不以人為師,而且因為他并不意識到他在學習什么功課,所以他的學習便進行的極為迅速。這樣,他的身心便共同活動著。他永遠去實行自己的觀念,而不盲從別人的意見,因此他把思想和行為打成一片,他的健康和體力日漸增進,他的智慧和明察也日有發展。這就是達到身心共同發達的途徑。這種途徑使人有哲學家的理性和運動家的身手。”
總之,盧梭所希望的自然人,并非野蠻人,而是直立行走于社會的文明人。他身體強壯,心智發達,而又感情豐富,能仁能愛,因為身心能力協調發展,故能適應各種客觀發展的變化。
(2)教育進程
盧梭不但肯定天性至善,而且肯定這種善良天性是逐步發展的,他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特征。這種特征是教育工作必須適應的。盧梭在《愛彌兒》中,反復強調:處理兒童應因其年齡之不同而不同。從最初就要把他放在他應處的地位上,而且要保持他在這個位置上。
盧梭在《愛彌兒》中主觀上將未成年期劃分為四個階段,逐一指出個階段身心特征,并且根據特征安排了教育重點。
嬰兒期--初生到2歲。盧梭說:“人生的第一個時期,就是缺乏和軟弱的時期。他最初的呼聲便是哭叫和落淚。他感覺到各種需要,但不能滿足這些需要,只能用哭喊來請求別人幫助他。”又說:“嬰兒能接受成人所不能接受的改變,他的肌肉是柔韌的,你無論叫他如何轉動,都不費力;成人的肌肉比較僵硬,所以非遇強暴的外力是不能改變它固有的動轉方式的。所以我們能使兒童強壯,而不能危機他的生命和健康;縱或稍有危險,也是不足介意的。”由于上述種種特征,盧梭認為嬰孩時期的教育應以身體的養護和鍛煉為主,應通過合理的飲食、衣著、睡眠和游戲,養成健康的體魄,為兒童樹立一生幸福的基礎。
幼兒期--2歲至12歲,盧梭稱這一時期是“理智睡眠期 ”。他描繪這一時期的心理特征為“在理性發達的年齡以前,兒童所接受的只是感覺印象,不是觀念”。“他既無感情又無思考,他僅能感覺而已;他不曾意識到自己的生存。”這就是說,兒童是沒有觀念而僅有感覺印象的。盧梭繼續指出兒童由于沒有觀念,便不能有真正的判斷和記憶。他說:“我以為兒童不能判斷,因而也沒有真正的記憶,他們記住了事件的聲音、形狀和感覺,但是很少具有觀念,更難懂得事件彼此的關系。......他們的知識全屬于感覺領域,并未入于理解的圍。”因此,感覺教育才是這一時期的主要容。
青年期--12歲至15歲。盧梭認為人生由十三歲到十五歲時,屬于青年期。他是人類一生中能力最強的時期。盧梭說:“在十二三歲時,兒童能力增長之速遠遠超過他的需要。”又說:“我曾說過,個人能力超過需要的時期,若非絕對是他能力最強的時期,也是比較上能力最強的時期。這是他一生中最可珍貴的時期。”接著,盧梭指出人在兒童期由于受過感官教育,他的感覺能力和感覺經驗都已獲得基礎,因而這時期是理性發展的時期了。他說:“我們領導兒童通過感覺領域而達到理性的邊界了。”“最初兒童只有感覺,如今有了觀念;從前他只能發生感情,現在他能思索了。”人在青年時期已有理性發展的條件和要求,所以它是進行知識教育的時期,盧梭說:“這正是他工作、教學和探索研究的時期。”
青春期--盧梭把人生由16歲到20歲成為青春期。這以階段的特征有二,首先,他是情欲發動的時期,盧梭形容道:“正像先有海波的咆哮,然后暴風雨隨之而來,青年的正在成長的情欲的聲息,也便宣告這狂暴變化的到臨。”其次,青春期是人們開始意識到社會關系的時期。盧梭說:“人的正當的研究是他和環境的關系。當他只能由物理的性質來說明他的環境時,他應當就他和事物的關系來研究自己;這是兒童期應做的事。當他開始明了道德的性質時,它應當就他和別人的關系來研究自己,這是他終身應做的事情。”由于青春期的兩種特征,盧梭因而主青春期教育應以道德教育和教育為主。
(3)教育容與方法
長期以來由于受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先天觀念的影響,歐洲的教育領域中,人們一貫注重脫離現實的書本誦讀和脫離事物的純粹的思辨。經過文藝復興,雖有所改觀,但到了盧梭生活的時代,教育又回到死鉆文字,背誦經典,盲目灌輸,填鴨式的老路上。盧梭極力反對書本誦習和空洞的文字說教,強調兒童從現實中探索真理,追求真正和有用的知識。他說:“我憎恨書籍,他只教我們談論我們不懂得的事體。”又說:“教師所教的是為了什么呢?文字!文字!文字而已!在他們所夸示的種種教給兒童的科學中,他們永不注意選擇兒童真正有用的知識,因為兒童們不得不去應付事實,也無法不全盤失敗了。”因此他建議道:“請勿以文字教育給予你的兒童,它應當是純由經驗而學習。”“凡是他們能夠由經驗中學習的事體,都不要由書本去學習。”盧梭主在現實中追求真正和有用的知識;相應地,他要求教師放棄繁瑣的講解,提倡師生在共同活動中進行教學。盧梭說:“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你都要從做來教學,而且只有在做的方面沒有問題時,才進行文字教學。”盧梭在《愛彌兒》中,列舉許多在現實中師生共同活動中進行教學。例如,愛彌兒在秘密的臨海中迷失了路途,于是在教師的指引下,根據照射的方向和森林所在部位,推斷出回家的路,可見,天文和地理的知識是在解決現實問題的場合學習的。又如,魔術是操縱水盤中蠟制的小鴨游來游去,這樁秘密被愛彌兒戳穿了,在這一場合中,愛彌兒懂得了有關磁鐵的知識。
為了確保師生共同活動中有效的教學,盧梭倡導尊重兒童天性自由發展的教育方法。首先,盧梭以為人天性好動,在好動這一天性基礎上發展出好奇心。在天然好奇心的驅使下,人不斷探究,發現與他們息息相關的事物。因此,貫穿盧梭教學論的一個中心思想是:“問題不在于告訴他一個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樣去發現真理。”由這個中心思想,盧梭得出了關于良好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習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毫無疑問,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盧梭的全部教學論主無非是這個基本原則的具體化。從這個原則可以看出,盧梭所謂的“良好的教學”即發現教學,發現教學的基本構成要素即“學問的興趣”和“學問的方法”。這兩個要素是獲得知識,發現真理的工具,而不是知識、真理本身。因此,盧梭的教學論不是只是本位的,而是興趣、能力趨向的。
其次,盧梭十分注重教學要適應兒童、青年身心發育的水平。他希望教師根據兒童水平選擇學習容,從簡單的兒童熟悉的事件說起,堅決反對硬把成人的需要作為標準來選擇教材。盧梭認為:“人們對于兒童們的知識領域認識錯誤,把兒童所沒有的制師人為兒童已經具備,并且教兒童去理解那些不能理解的東西。”于是,他勸告老師道:“永遠不要把兒童不能理解的東西向兒童說明”“你在研究自然規律的過程中,要永遠就最可見和最新明的現象著手。”此外,盧梭還希望兒童學習的進度要恰當,不急于求成,不貪多圖快。他說:“縱令最有天資的兒童,你們也莫要設想在我們教導他的三四年時間,能對一切藝術和科學都有所理解,以致到他長大時能夠獨立地進行研究。”
最后,盧梭要求教學要注重對于事物的接觸或直觀。
盧梭以為感覺是知識的門戶,把感覺經驗視為發展理性的基礎,因此極為注重要從外界事物獲得印象,他認為對于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觸和觀察,才能確實了解事物的意義和觀念。這就是說:“我們真正的教師時經驗和情緒。”也就是由實在關系而得到各種觀念的心靈是透徹的。所以這是一條通例:除非不能把實物給兒童看,否則永不要以符號代替實在的實物。因此,盧梭重視實地考察和旅行參觀,以便在豐富而確實的感性知識基礎上,探索事物的規律。愛彌兒在學習農業、土壤、物產和種植方法,是親自夏天觀察以及在和農民一道操作中進行的。他采集植物和礦物的標本,是在實地參觀調查中進行的,他絕不關在房死讀書,而是走向實際搞研究。>

三、對《愛彌兒》中教育觀點的思考

在對《愛彌兒》中教育觀點進行闡述時,一方面體會盧梭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提出“自然教育”的氣魄與思想的可貴,另一方面卻也為盧梭思想中的偏激與濃重的個人感情雜融于教育理念中感到盧梭的可愛。

自然人性論是盧梭全部的思想的基石,自然的“自然教育”就成了他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在盧梭的論著中,他的“自然”基本上有三層含義。其一,實體意義上的“自然”,即與人類社會相對而言的自然界。盧梭是一位悲苦的浪漫主義者,在他顛沛流離的一生中,美好的大自然一直是他心馳神往的人間仙境。其二,歷史意義上的“自然”,即在時間上存在過的一種自然狀態。如果說前一個“自然”是指遠離都市、遠離人群而與“社會”相對的話,那么后一個“自然”則是與現代文明相對,于原始的野蠻人的那種閑散相對,不平等的生活是永遠不會出現的。其三,心理學意義上的自然,要符合自然規律,要尊重兒童的天性,這些被認為是自然對我們的要求。“當我們看到野蠻的教育為了不可靠的將來而犧牲現在,是孩子受各種各樣的束縛,他為了替他在遙遠的地方準備我認為他永遠也享受不到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憐時……我怎么不感到憤慨,怎能不斷定這種做法對他們沒有一點好處?歡樂的年歲是在哭泣、懲罰、恐嚇和奴役中度過的。你們之所以這么那可憐的孩子,是為了使他好;可是不知道你們卻招來了死亡,在陰沉的環境中把他奪走了。”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按照人的天性處理人的欲念,這才是為了人的幸福我們能做的事情。堅信自然能拯救一切的盧梭自然的就把自己的孩子送進了孤兒院,只是他還是不由得起了懺悔之心,最后有將心的掙扎公諸于世。

自然才是最好的生存環境,最好的存在狀態,最好的人生追求,盧梭將他深思熟慮了許多年的思想拿了出來,卻沒有想到最后竟會遭到統治者們的全面封殺。教育是必須的,因為“我們生來是軟弱的,所以需要力量;我們生來是一無所有的,所以我們需要幫助;我們生來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斷的能力。我們出生的時候所沒有的東西,我們在長大的時候所需要的東西,全都要由教育賜予我們。”接著,他又說“這種教育,我們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們的才能和器官的在的發展,是自然的教育;別人教我們如何利用這種發展,是人的教育;我們對影響我們的事物獲得良好的經驗,是事物的教育。”“在這三種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們決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夠由我們決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們能夠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因此,好公民就是由自然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三者有機結合而產生的,盧梭為了證明他的學說絕對正確,于是搬出了他的學生愛彌爾。可嘆的是小愛彌爾的一切是虛構的,缺乏實證的原理最終還有待后人去實踐。

自然教育要求教育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展,因此,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讓孩子通過切身體驗、通過感官感受世界和知識,方法就是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各位老師,你們一定要少說多做,要善于選擇地點、時間和任務,以實例來教育你的學生,就一定能夠收到實際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擁有健康的身軀,愉快的心情,善良的美德,心的滿足以及對同類的憐憫。盧梭根據人的不同年齡階段,設計出不同的教育容與方法。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發展不同的心理、思維、行為特征,從而在不同的階段發展不同的能力,因此教育要尊重這種自然的規律。否則,“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從人的出生到兩歲這個階段,對嬰兒進行的教育重要是體育教育,順應嬰兒的自然本性任其發展。從兩歲到12歲這個階段,主要是感官的教育,目的是豐富兒童的感覺經驗,發展兒童感官,讓他們在經驗中學到自己的東西,反對從書本中學,也反對進行系統的知識訓練。從12歲到15歲這個階段,重點是智育教育。從15歲到20歲這個階段,主要是道德教育匠人培養成道德共同體的公民。從20歲開始,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發展的需要愛情教育成為這一階段的教育核心問題。在盧梭看來這五個階段是彼此獨立,互不相干的。因此,在愛彌兒六歲時他不會基本的算術,在二十歲的時候根本不知道上帝是什么東西。

對兒童思維的發展作固定劃分,這是盧梭的又一個錯誤。后來學者皮亞杰把兒童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感知運動階段(出生—2歲),這一階段兒童的認知發展主要是感覺和動作的分化。第二,前運算階段(2—6歲),這一階段兒童的各種感覺運動圖式逐漸化為表象或形象圖式,特別是語言的出現和發展,使兒童日益頻繁地使用表象和詞語來表現外部事務,但他們的詞語或其他的象征符號還是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只能在不脫離實物和實際情景的場合應用,即思維仍受具體的直觀表象的限制。第三,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具體性——這是具體運算階段的最主要的特征。兒童在這個階段中隨著抽象概念的形成,已開始具有邏輯推理能力,但是這時的邏輯推理還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否則兒童會感到困難,所以這種邏輯推理能力只是初步的。第四,形式運算階段(11—12歲),這一階段的特征是思維形式與思維容開始區分,能運用假設進行各種邏輯推理,有特定的形式運算結構形式。盧梭與皮亞杰的高明之處就是發現了兒童認知發展的幾個階段并認識到這些階段的不可逆轉性,然而二人共同的失誤在于通過正確的教育和信息技術環境的支持,上述發展階段有可能大大壓縮和提前,而非一成不變的。特別是現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手段日益快捷方便,獲取信息的數量與質量也大大提高,兒童思維發展的進度明顯加快。因此,盧梭的教學法有待革新。

由于歷史的局限性和盧梭的主觀臆斷,在《愛彌兒》反映出的教育思想中難免的會有種種的不足,然而其教育思想的實質對歷史以及當今仍有啟發。在歷史上尤其是教育思想發展史上,盧梭的“消極教育”與“自然教育”的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極其廣泛的影響,如熱愛兒童、讓兒童健康、快樂成長的人道主義思想,直接影響了十八世紀末泛愛主義教育的發展。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齊、福祿培爾、蒙臺梭利等人,都從不同方面受到盧梭的啟發,接受了他的主。其強調進行教育要追隨兒童的本性、順應自然發展的順序、發展兒童的各種感覺以及讓兒童在大自然過生活進行學習的主,則成為后來兒童中心主義思想的來源之一。

時至今日,盧梭的“消極教育”與“自然教育”的思想仍有歷久彌新之處,對今天的教育、教學實踐和改革有重大啟發意義。比如今天廣大中小學生的心聲、煩惱是:“家長不理解我”、“家長總不讓我玩”、“老師偏心”、“沒有知心朋友”、“功課太多而忍不住想哭”,用吳康寧先生的話說即他們的日常生活處于學習狀態,學習生活處于“受逼”狀態,他們是社會和成人的“被迫害者”。不堪重負下的青少年身體欠佳,心理健康狀況更令人擔憂,他們不健康、不快樂,不是“大自然希望下的兒童”,而是社會偏見下的“小博士”。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成人社會皆知此理,尤其是望子成龍的父母們更是振振有辭。他們對兒童的關懷無微不至,殊不知,在他們的偏見指導下,他們的言行在不知不覺中損害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學校的教育教學中不尊重兒童、不了解兒童仍是普遍現象。不管教育、教學改革從何著手,在哪些方面用力,盧梭的呼聲應不絕于耳:“除了體格以外,誰還能找得到真正的幸福呢?”、“只要一個孩子還沒有為我們的偏見所束縛,他的頭一個愿望必然是想生活的愉快和自由。”、“問題不在于告訴他一個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樣去發現真理。”、“要尊重兒童,不管他的外表如何,都應該按他的年齡對待他。”

就是這樣盧梭用他的智慧給我們留下了這本惶惶巨著《愛彌兒》。同時由于盧梭過于獨立的見解,以及他在當時社會與歷史上的社會角色,給我們也留下了許多思考。思考它的價值,思考它有所偏頗的地方。對于我個人來講只希望通過思考可以使自己的教育思想更加合理一點,今后的工作可以少走一點彎路就好。

[參考文獻]

[1] [法]盧梭著 平漚譯 《愛彌兒》 :商務印書館,1999

[2] 吳式穎 《外國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 2001

[3] 朱娟 盧梭自然主義教育及其現實意義 《師專科學校學報》 2004

[4] 雙 盧梭與當代自然主義教育 《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4

[5] 黎軍,大玲 盧梭自然主義教育思想評析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

[6] 武守志 《愛彌兒》與素質教育教育學院學報》 2003

[7] 尤戰生 盧梭美育思想的現代價值 《中國成人教育》2003年第九期

[8] 佳 論《愛彌兒》中的道德教育思想 《學院學報》 2003

[9] 梅艷 盧梭的“消極教育”思想及意義 《煤炭師學院學報》2003

[10] 畢建平 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及啟示 《師專學報》 2002

[11] 王小丁 試論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理論的空想性 《工學院學報》2002

[12] 朱文玉 徐虹 論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 《棗莊師專學報》1996

[13] 文煥 淺談盧梭的女子教育觀及其對現代女子教育的影響 《渤海學刊》1996

[14] 丁敏 簡評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煤師院學報》1996

[15] 鵬程 除舊布新,塑新人的嘗試 《廣西民族研究》1995

[16] 周萍 盧梭自然教育理論探索 《教育科學》1994

推薦訪問: 通用 思想 自然

【愛彌兒的自然教育思想范文(通用4篇)】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
  • 尊敬的黨組織:10月16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作的重要報告,明確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砥礪前行,勇往直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 尊敬的**組長,各位領導,同志們:現將2022年度市**領導班子工作報告如下,請予審議。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

  • 尊敬的**廳長,各位領導,同志們: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降碳、減污

  • 一季度以來,在組織的關懷和老黨員的熏陶下,我的思想不斷的得到了磨練和提高,現向組織匯報一下這季度來的情況。一、注重加強政治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養始終堅持自覺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

  •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經開區規劃面積**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平方公里,先后被評為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第二批全國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省先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省最具產業競爭力產

  • 2023年全局宣傳思想和意識形態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領域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堅定擁

  • 根據會議安排,現將市教育局主題教育進展情況匯報如下:一、提高政治站位,精心組織謀劃。及時召開局黨組會,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中央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以及全市主題教育工

  • 省交通質安中心工會在上級工會的全面指導和中心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技能人才工作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聚

  • 敬愛的黨組織:經過近一段時間的學習和黨員同志的幫忙,本人在思想上有了一些進步,在工作中更加認真負責,對黨員意識的認識更加深刻。現將本人近期思想狀況匯報如下:一、持之以恒抓學習,提高能力素質習近平總書記

  • 日前,作為全市文旅行業系統業務主管部門***市文化和旅游局,在上級相關部門的正確領導和指導下,通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關于全面從嚴治黨和文旅為民工作的決策部署和重要指示精神,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