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常人體結構 》 實
驗 (實 訓 )
指
導
專業 :
班級 :
姓名 :
學號 :
日期 :
前
言
一、實驗課的目的及要求
正常人體結構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本實驗課的目的是通過觀察標本模型,使學生掌握掌握人體九大系統器官的形態結構及功能,鞏固解剖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自學、表達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求學生:
1.重視實驗課,實驗前仔細閱讀實驗指導,了解實驗目的、方法及步驟并結合實驗內容復習有關理論。
2.實驗時要仔細觀察、認真操作,并對觀察結果進行思考。如:(1)椎骨的形態特?(2)各部椎骨的特殊結構?(3)椎間盤的結構及臨床意義。(4)脊柱的側面的四個生理彎曲及意義。
3.實驗后,認真整理實驗物品,如有損壞及時交給實驗老師。
二、實驗報告書寫要求
每次試驗后要寫實驗報告,實驗報告要求文字簡練、通順、書寫整潔。主要項目要求如下:
1.注明姓名、班級、組別、學號、日期、代教教師。
2.實驗號數和題目(如:實驗室一 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基本組織。
3.實驗目的。
4.實驗器材。
5.實驗內容。
6.實驗結果:將實驗過程所觀察到的內容認真得用鉛筆繪畫于實驗報告上。
7.討論和結論:實驗討論是根據已知的理論知識對結果進行解釋與分析,實驗結論是從實驗結果中歸納出概括性的理解與判斷,即達到使實驗結果能驗證基本概念或基本理論知識的目的。
三、實驗室守則
1.遵守學習紀律,準時到達實驗室。實驗時因故外出或早退應向教師請假。
2.要嚴肅認真地進行實驗,實驗期間不得進行任何與實驗無關的活動。
3.保持實驗室安靜,講話要低聲,不要影響其他人實驗。
4.實驗時嚴格遵守代教教師及課代表的指示,實行各組器材自己使用的原則,不得與別組調換,以免混亂。
目
錄
第一部分
緒論、細胞基本組織
實驗一
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基本組織………………………………………(1)
第 二 部分
運動系統
實驗二 骨和骨連結,軀干骨及其連接…………………………………………(4)
實驗三 顱骨及其連接…………………………………………………………(7)
實驗四 四肢骨及其連接………………………………………………………(9)
實驗五 骨骼肌…………………………………………………………………(11)
第 三 部分
消化系統
實驗六 消化管…………………………………………………………………(13)
實驗七 消化腺…………………………………………………………………(15)
第 四 部分
呼吸系統
實驗八 呼吸系統………………………………………………………………(17)
第 五 部分
泌尿系統
實驗九 泌尿系統………………………………………………………………(19)
第 六 部分
生殖系統
實驗十 男、女性生殖系統……………………………………………………(21)
第 七 部分
循環系統
實驗十一
心的位置、外形……………………………………………………(23)
實驗十二
傳導系統和血管…………………………………………………(25)
實踐十三
體循環——動脈血管……………………………………………(27)
實踐十四
體循環——靜脈血管……………………………………………(29)
實踐十五
肺及肺循環………………………………………………………(31)
第 八 部分
感覺系統
實踐十六
感覺器——視器…………………………………………………(33)
實踐十七
感覺器——聽器、皮膚……………………………………………(35)
第 九 部分
神經系統
實踐十八
中樞神經系統……………………………………………………(37)
實踐十九
周圍神經系統……………………………………………………(39)
第 十 部分
內分泌系統
實踐二十
內分泌系統………………………………………………………(41)
實驗一
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基本組織
一、實驗目的與要求 1、觀察并熟悉上皮組織的特點,重點是比較幾種上皮組織的細胞組成。
2、學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3、陳述肌組織的組成。
二、實驗 物品 1. 光學顯微鏡 2. 上皮組織切片(單層扁平上皮或復層扁平上皮,HF 染色)
三、 實驗內容和方法 1.觀察光學顯微鏡,說出其組成機構造(實踐圖 1-1)
2.學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攜取和放置:取鏡時要輕拿輕放,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坐,放于實驗臺上并偏左,使鏡臂朝向自己,顯微鏡放置里身體大約 10cm 處,便于觀察 (2)采光:打開光源,從低倍到高倍循序看片。低倍時光線不必太強,可通過光亮度調節鈕進行調節。
?。?)低倍鏡的使用:將切片標體置于載物臺上,有蓋玻片的一面朝上,用片夾固定載玻片,并將組織正對載物體太孔。通過粗準焦螺旋把載物臺調到到最高,然后轉動粗準焦旋使用載物臺緩慢下降,直到物像清晰為止。必要時再用細準焦螺旋調節焦距。
?。?)高倍鏡的使用:將在低倍鏡下已經清晰的組織移到視野中央,轉換高倍鏡,微調細準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注意鏡頭不要和切片接觸。
任務 3.觀察上皮組織切片,說出細胞的基本結構 (1)低倍鏡觀察:低倍鏡下可見復層扁平上皮細胞體積較小,排列緊密,細胞質染成淺紅色,核圓形,呈藍色,細胞間界限清楚。
(2)高倍鏡觀察:高倍鏡下復層扁平上皮細胞的細胞膜不太清楚,核內可見不均的染色質塊。有的可見核仁,細胞器一般看不到。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項目名稱
實驗實訓類型
實驗實訓室
實驗日期 20
年
月
日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三、實驗 結果 (一)指出下列鏡下圖系何種組織?并畫線指出的部位是細胞的什么結構?。
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實驗 二
骨和骨連結 , 軀干骨及其連接
一、 實驗目的與要求
1、能陳述骨的形態、分類和構造。
2、會說出關節的基本構造。
3.能在骨標本上說出軀干骨的組成,胸廓的組成。
4.能在骨標本上辨認椎骨、胸骨的形態結構。
5.能指出軀干骨的主要體表標志。
二 、 實驗物品
人體骨架標本、不同形態骨標本、骨構造標本。脫鈣骨和煅燒骨標本。關節構造
標本。
三 、 實驗內容和方法
1.骨的分類
在人體骨架標本和不同形態骨標本上辨認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觀察它們的形態特點和分布。
2.骨的構造
取股骨縱切標本觀察,區別長骨的骨干和兩端,辨認骨髓腔和兩端的關節面。在股骨和跟骨剖面標本中,觀察骨密質和骨松質的配布形式。
3.直接連接
取顱和脊柱腰段失狀切標本,分別觀察縫、韌帶和椎間盤,總結纖維連結和軟骨連結的形態特點。
4.關節:(1)關節的基本結構
取肩關節標本觀察關節囊的構造、關節面的形態及其與關節軟骨的關系,關節腔的構造。
(2)關節的輔助結構
取膝關節標本觀察關節的韌帶及其與關節囊的關系,半月板的位置及形態。
5.椎骨:選取胸椎標本,觀察椎骨的一般形態,辨認椎體、椎弓、椎孔、橫突、棘突和上、下關節突。取寰椎、樞椎、一般頸椎、胸椎和腰椎,分別觀察它們的形態特點。取骶骨標本,辨認岬、骶前孔、骶后孔、耳狀面、骶管、骶管裂孔和骶角?;铙w摸辨骶角的位置。
6.椎骨的連結:取脊柱腰段正中矢狀切面標本,觀察椎間盤的位置、形態和構造;前縱韌帶、后縱韌帶、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和黃韌帶的附著部位;關節突關節組成和位置,椎管和椎間孔的形態、位置。
7.脊柱:取人體骨架標本上觀察脊柱的位置、組成和形態特點。在活體上摸辨第七頸椎棘突。
8.胸骨:取胸骨標本觀察,區別胸骨柄、胸骨體和劍突,活體摸辨頸靜脈切跡和胸骨角。
9.肋:區別肋軟骨和肋骨。取一較長的肋骨,區別其前端和后端,尋認肋溝。
10.胸廓:在人體骨架標本上觀察胸廓的組成和形態,辨認肋間隙、肋弓、胸骨下角。在活體上摸辨第 2—12 肋,第 1—11 肋間隙、肋弓和劍突。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項目名稱
實驗實訓類型
實驗實訓室
實驗日期 20
年
月
日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三、 實驗 結果 1.試述骨的構造?
2.頸、胸、腰椎各有什么主要特點?
實驗三
顱骨及其連結
一、實驗目的與要求
1.會陳述顱的分部、各部顱骨的名稱和位置。
2.顱的各面的形態結構。
3.能說出顳下頜關節的組成和結構特點。顱骨的主要骨性標志。
4.會理解新生兒顱的形態結構。
二 、 實驗物品
1.整顱標本和模型;分離顱骨標本和模型 2.顱的水平切和矢狀切標本和模型。
3.下頜骨、顴骨、上頜骨、蝶骨、篩骨、舌骨 4.骨性鼻旁竇標本。
5.新生兒顱標本。
6.關節囊外側壁已切除的顥下頜關節標本。
三、實驗內容和方法
1.取整顱和下頜骨、舌骨標本,觀察顱的分部和各顱骨的位置。
2.取下頜骨標本觀察,辨認下頜體、下頜支、髁突、牙槽弓、牙槽、下頜角、下頜孔、骸孔、探尋下頜管。
3.取舌骨標本觀察,區分舌骨體和大角。
4.取顱的水平切面和正中失狀切面標本,觀察顱各面的形態結構。
5.整顱觀察完畢,活體摸辨枕外隆凸、乳突、顴弓、眶上切跡、下頜角、髁突、舌骨體。
6.取新生兒顱標本與成人的顱比較,觀察前囟和后囟的位置、形態和大小。
7.取關節囊已打開的顳下頜關節標本觀察顳下頜關節的組成、結構特點。結活體,驗證顳下頜關節的運動。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項目名稱
實驗實訓類型
實驗實訓室
實驗日期 20
年
月
日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三、實驗 結果
實驗四
四肢骨及其連結
一、 實驗目的 與要求
1.會陳述四肢骨的組成和位置。肩胛骨、鎖骨、肱骨、橈骨、尺骨、髖骨、股骨、脛骨和腓骨的主要結構。
2.能說出四肢骨的主要骨性標志。
3.會理解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距小腿關節的組成和結構特點。
4.會陳述骨盆的組成,分部;男、女性骨盆的形態差別。
5.能說出橈腕關節的組成。
二、 實驗物品
1.人體骨架標本,四肢骨標本。
2.打開關節囊的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橈腕關節和距小腿關節標本成模型。
3.男、女性骨盆標本或模型。
三、 實驗內容和方法
1.整體觀察
先在人體骨架標本上辨認四肢各骨的名稱、位置及各骨的鄰接關系,查看四肢骨和軀干骨連結的部位,然后在活體上分別確認各骨的位置。
2.上肢骨 取肩胛骨、鎖骨、肱骨、橈骨、尺骨、標本觀察,取手骨的串聯標本觀察。
3.上肢骨的連結
取關節囊打開的肩關節、肘關節、橈腕關節標本,觀察各關節的組成和結構特點。結合活體,驗證各關節的運動。
4.下肢骨 取髖關節、股骨、脛骨、腓骨的標本觀察。
5.下肢骨的連結
(1)取骨盆標本觀察骶髂關節、恥骨聯合、骨盆的組成和分部、男女性骨盆的形態差別。
?。?)取打開關節囊的髖關節、膝關節和距小腿關節標本,觀察各關節的組成和結構特點。結合活體,驗證各關節的運動。
在足關節標本上,觀察足弓的形態和維持足弓的結構。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項
實驗實訓類
目名稱 型 實驗實訓室
實驗日期 20
年
月
日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三、 實驗 結果
實驗五
骨骼肌
一、實驗目的與要求 1.會陳述肌的分類、構造和輔助結構。
2.會知道胸鎖乳突肌、斜方肌、背闊肌、豎脊肌、胸大肌、肋間肌、前鋸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三角肌、臀大肌、梨狀肌、股四頭肌、縫匠肌和小腿三頭肌的位置和功能。
3.會知道腹前外側各肌的位置、功能及形成的主要結構。
4.會陳述膈的位置、功能、裂孔及通過結構。
二、實驗物品 各種形態肌的離體標本。
大腿部的橫切面標本。
暴露全身肌肉的尸體標本。
三、實驗內容和方法 1.取各種形態肌的離體標本結合尸體標本,觀察長肌、短肌、扁肌和輪匝肌的形態和分布。辨認肌腹、肌腱和腱膜。
2.取大腿部橫切面標本,觀察淺筋膜和深筋膜的結構和分布。在解剖好的尸體標本上觀察滑膜囊和腱鞘。
3.觀察暴露全身肌肉的尸體標本。
4.活體摸辨胸鎖乳突肌、豎脊肌、胸大肌、三角肌、肱二頭肌、股四頭肌、髕韌帶、小腿三頭肌、跟腱所形成的輪廓。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項目名稱
實驗實訓類型
實驗實訓室
實驗日期 20
年
月
日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四、 實驗 結果
實驗六
消化管 一、 實驗目的 與要求
1.會陳述胸腹部標志線和腹部分區。
2.會陳述消化系統的組成,各段消化管的位置、形態、內部結構和連續關系。
3.會陳述咽峽的組成,腮腺的位置,腮腺管的開口部位。
4.會陳述胃的毗鄰和直腸的毗鄰. 二、 實驗物品
1.消化系統概觀標本。人體頭頸部正中矢狀面標本和模型。牙的標本和模型。唾液腺標本和模型。
2.消化管各段器官離體切開標本和模型。
3.人體胸腹腔已切開解剖標本和模型。
4.男、女性骨盆腔正中矢狀面標本和模型。
5.人體半身模型。
三、 實驗內容和方法
1.整體觀察:在消化系統概況標本、腹腔解剖本和人體半身模型上,觀察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管各段的連續關系;食管的行程、長度及三個狹窄的部位;胃的形態、位置和毗鄰;小腸各段的位置、形態;大腸各段的位置、形態結構特征。
2.口腔的結構
3.咽的結構
4.食管的結構
5.胃的結構
6.小腸的結構
7.大腸的結構
8.肛管的結構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項目名稱
實驗實訓類型
實驗實訓室
實驗日期 20
年
月
日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五、 實驗 結果
實驗七
消化腺
一、 實驗目的 與要求
1.會陳述肝的位置、形態和體表投影;膽囊底的體表投影,肝外膽道的組成及聯屬。
2.能說出膽囊的位置、形態、分部;胰的位置、形態、分部。
二、 實驗物品
1.肝的離體標本和模型。
2.胰及十二指腸標本和模型。
3.腹腔已切開的軀干標本。
三、 實驗內容和方法
1.在腹腔已切開的軀干標本上觀察肝的位置。在肝的離體標本和模型上觀察肝的形態結構。
2.在肝的離體標本和模型上觀察膽囊的形態和肝外膽道的組成。尋找左右肝管,肝總管、膽囊管,膽總管、胰管,肝胰壺腹,十二指腸大乳頭。
3.在胰及十二指腸標本上,觀察胰的形態,胰管的行程和開口位置。
4.在活體上指出肝的位置,畫出肝的上界和下界,以及膽囊底的體表投影。
學生操作觀察模型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項目名稱
實驗實訓類型
實驗實訓室
實驗日期 20
年
月
日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三、 實驗 結果
實驗八
呼吸系統
一、 實驗目的 與要求
1.會陳述呼吸道、肺、胸膜、胸膜腔的位置、形態、結構。
2.能說出喉的形態、結構??v膈的位置和內容。
二、 實驗物品
1、呼吸道各段的模型或標本。
2、喉軟骨的模型和標本。
3、胸腔標本。
三、 實驗內容和方法
1、取呼吸道各段模型和標本,介紹各段結構的位置、形態、結構。
學生操作觀察模型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項目名稱
實驗實訓類型
實驗實訓室
實驗日期 20
年
月
日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三、 實驗 結果
實驗九
泌尿系統
一、 實驗目的 與要求
1.會陳述腎、膀胱的位置和形態。
2.能說出腎的剖面結構。輸尿管的走形。尿道的形態。
二、 實驗物品
1.腹后壁標本或半身人模型。
2.腎整體標本或模型。
3.腎剖面標本或模型。
4.膀胱的標本或模型。
5.男、女性盆腔失狀標本或模型。
三、 實驗內容和方法
1.在標本上能夠正確說出腎、輸尿管、膀胱、尿道的形態、位置。
學生操作觀察模型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項
實驗實訓類
目名稱 型 實驗實訓室
實驗日期 20
年
月
日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三、 實驗 結果
實驗十
男、女生殖系統
一、 實驗目的 與要求
1.會陳述男性生殖系統的組成,各器官的形態、位置、結構及連續關系。
2.女性生殖系統的組成,各器官的形態、位置、結構及連續關系。
二、 實驗物品
1.男性生殖系統概觀標本。
2.男性盆腔正中失狀切標本。
3.男性生殖系統各器官的游離標本。
4.男性外生殖器標本。
5.女性生殖系統概觀標本。
6.女性盆腔正中失狀切標本。
7.女性生殖系統各器官的游離標本。
8.女性外生殖器標本。
三、 實驗內容和方法
1.取男性生殖系統概觀標本、模型和掛圖,觀察:睪丸及附睪的形態和位置;睪丸鞘膜的分層及鞘膜腔的形成;輸精管的起止、行程;檢查精索的位置和構成。
2.取男性盆腔正中失狀切面標本,觀察:前列腺的位置及毗鄰關系;精囊形態及其與輸精管末端的關系;尿道的分部、兩個彎曲、三個狹窄和擴大。
3.取男性外生殖器標本,觀察:陰莖的形態、分部及結構;尿道外口的位置和形態。
4.取女性生殖系統概觀標本、模型和掛圖,觀察:卵巢的形態和位置;輸卵管的分部及形態特征;子宮的正常位置;子宮與陰道的關系;陰道穹與直腸子宮陷凹的關系。
5.取女性外生殖器標本,觀察:子宮的形態、大小及分部;子宮主要的韌帶。
6.取女陰標本,觀察外生殖器諸結構,注意尿道口與陰道口的開口位置。
7.取乳房標本,觀察乳房的形態、結構。
學生操作觀察模型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項目名稱
實驗實訓類型
實驗實訓室
實驗日期 20
年
月
日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四、 實驗 結果
圖
男性生殖系統(后面觀)
1:
??;2:
??;3:
??; 4:
??;5:
??;
實驗 十 一
心的位置、外形
一、實驗目的與要求
1.會陳述脈管系統的組成。
2.說出心臟的位置、外形和心臟各腔的形態結構。
3.心傳導系的構成。
4.心包的構成和心包腔的概念。
二、實驗物品
1.心肺復蘇技術操作視頻 2.胸腔縱隔標本(十字形切開心包) 3.完整的離體心標本和模型 4.心臟的水平切和矢狀切標本和模型 三、實驗內容和方法
1.觀看心肺復蘇技術操作視頻,描述心的體表投影。
心的體表投影,左上點,左下點,右下點,右上點。
2.觀察心的位置、外形及毗鄰關系。
3.觀察心臟離體標本和模型,指認心尖、心底,胸肋面和膈面,左緣、右緣、下緣、冠狀溝、前室間溝、后室間溝及溝內心的血管。
4.觀察心的模型和切開心房、心室的離體標本片旨認心腔內各結構及相互間的關系。
5.觀察示心傳導系統的模型,說出心傳導系統組成。
6.觀察心的血管標本,指出冠狀動脈的分布和靜脈回流,結合實踐情境討論李叔叔心肌梗死的解剖學位置 7.鏡下觀察心壁的微細結構切片,說出心壁的構成。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 項目名稱
實驗實訓類型
實驗實訓室
時間 20
年
月
日 第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三、 實驗 結果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實驗 十二
傳導系統和血管 一、實驗目的與要求 1.會陳述四肢骨的組成和位置。肩胛骨、鎖骨、肱骨、橈骨、尺骨、髖骨、股骨、
脛骨和腓骨的主要結構。
2.能說出四肢骨的主要骨性標志。
3.會理解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距小腿關節的組成和結構特點。
4.會陳述骨盆的組成,分部;男、女性骨盆的形態差別。
5.能說出橈腕關節的組成。
【實踐材料】
1.完整的離體心標本和模型 2.示心傳導系統的心模型 3.心壁微細結構切片(HE 染色) 【實踐任務】
1.觀察示心傳導系統的模型,說出心傳導系統組成。
2.觀察心的血管標本,指出冠狀動脈的分布和靜脈回流,結合實踐情境討論李叔叔心肌梗死的解剖學位置 3.鏡下觀察心壁的微細結構切片,說出心壁的構成。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 項目名稱
實驗實訓類型
實驗實訓室
時間 20
年
月
日 第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 實驗 內容 :
三、 實驗 結果
①
②
③
④
?、?/p>
⑥
?、?/p>
⑧
⑨
⑩
實踐十三
體循環 —— 動脈血管
一、實驗目的與要求
1.會陳述主動脈及主動脈弓,左、右頸總 A 的起止、位置、行徑。
2.頸外 A 的分支。鎖骨下各分支的起止、行徑。
3.胸主 A,肋間后 A 和腹主 A,腔干的起止,分支的行徑和分布。
4.髂外 A 各分支的起止、行徑和分布。
5.能說鎖骨下 A、腋 A 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6.掌淺、深弓的組成。
7.髂內 A 的分支和分布。
8.腹壁下 A、股深 A 的行徑和分布。
二、實驗物品
1.靜脈輸液操作視頻 2.胸腔解剖標本 3.頭頸、上肢的血管標本和模型 4.軀干后壁的血管標本 5.盆部、下肢的血管標本和模型 6.腹腔臟器的血管標本 三、實驗內容和方法
1.觀察胸解剖標本,說出主動脈的起始、走行和分段,辨認主動脈弓上的三大分支。
2.觀察頭頸、上肢血管標本和模型,說出左、右頸總動脈,左、右鎖骨下動脈的起始、走行和重要分支,指認壓迫止血點。
3.觀察頭頸、上肢血管標本和模型,說出上肢各部動脈的位置及走行。
4.觀察軀干后壁的血管標本、腹腔臟器的血管標本,指認腹主動脈的主要分支。
5.觀察盆部、下肢的血管標本和模型,指認髂總動脈及其支的分布范圍,說出下肢各部動脈的位置和走行。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 項目名稱
實驗實訓類型
實驗實訓室
時間 20
年
月
日 第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三、 實驗 結果
1.主動脈全長可分為
、
、
。主動脈弓的凸側自右向左依次發出
、
、
三大分支。
2.左頸總動脈起自于右頸總動脈起由于
,至
分為
和
。
3.頸外動脈的主要分支有
、
、
、
。
4.鎖骨下動脈左側起自于
,右側起自于
,經
到達頸根部,繼而行向外側,至
外緣移行為
。
5.上肢動脈主要分支有
。
6.腹主動脈的臟支成對的主要有
、
、
,不成對的主要有
、
、
。
實踐 14 體循環 —— 靜脈血管
一、實驗目的與要求
1.會陳述上、下腔靜脈系的組成,上、下靜脈的位置、主要屬支和收集范圍。
2.肝門靜脈的形成、行程、主要屬支和收集范圍。
3.上、下肢淺靜脈的行程、注入部位。
4.能說出上、下肢深靜脈。
二、實驗物品
1 肝門靜脈系與上肢靜脈系、下腹靜脈系的吻合模型 2.腹部的解剖標本和離體脾標本 3.多媒體課件(示各類血管微細結構) 三、實驗內容和方法
1.觀看靜脈輸液操作視頻,觀察頭頸、上肢血管標本和模型,指認頸外靜脈、手背靜脈網、頭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
2.觀察盆部、下肢的血管標本和模型,指認大隱靜脈、小隱靜脈。
3.觀察腹腔臟器的血管標本、肝門靜脈系與上腔靜脈系、下腔靜脈系的吻合模型,指認肝門靜脈并說出其屬支,說出肝門靜脈高壓時側支循環的途徑。
4.觀察腹部的解剖標本和離體脾標本,描述脾的位置、形態。
5.觀看多媒體課刊,對比各類血管微細結構特點。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 項目名稱
實驗實訓類型
實驗實訓室
時間 20
年
月
日 第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三、 實驗 結果
?、?/p>
②
③
?、?/p>
?、?/p>
⑥
⑦
?、?/p>
實踐十五
肺及肺循環
一、實驗目的與要求
1 掌握肺動脈的起始、行程。
2 掌握肺靜脈的起始、行程。。
3 熟悉肺的分支和分部。
二、實驗物品
1.胸腔解剖標本 2.多媒體課件 3.豬、羊、兔、大鼠等動物的心、肺 三、實驗內容和方法
任務 1.觀察胸解剖標本,說出肺主動脈的起始、走行和分段。
任務 2.觀看多媒體課件,對比左、右肺的結構特點。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 項目名稱
實驗實訓類型
實驗實訓室
時間 20
年
月
日 第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三、 實驗 結果
實踐十六
感覺器 —— 視器
一、 實驗目的與要求
1.會陳述眼球壁的層次和各層的形態結構, 2.眼球內容物的組成、形態結構和眼房的位置、分部及產生和循環途徑。
3.能說出眼副器的組成和形態結構。
二、實驗物品
1.眼球、眼副器和眼球外肌的標本或模型 2.眼球冠狀切面和失狀切面標本 3.眼球外肌的解剖標本 三、實驗內容和方法
1. 觀察眼球的外形、眼球的構造 2.眼的折光系統、折光裝置包括房水、角膜、晶狀體、玻璃體。
3.眼球的附屬結構:眼瞼(眼皮)、結膜、淚器、眼球外肌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 項目名稱
實驗實訓類型
實驗實訓室
時間 20
年
月
日 第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三、 實驗 結果
①
②
?、?/p>
④
?、?/p>
⑥
?、?/p>
⑧
⑨
1. 眼球壁由外向內依次為 2. 眼球內容物包括
、
和
。
3. 眼福器包括
、
和
。
4. 房水由
產生,充填于
與
之間的間隙,眼房以
界,分為前房和后房。
5. 白內障是指
結構病變。
6. 視神經盤位于
。
實踐十七
感覺器 —— 聽器、皮膚
一、 實驗目的與要求
1.會陳述耳廓、外耳道的形態和分部。
2.鼓膜、咽鼓管的位置和形態。
3.能說出骨、膜迷路形態結構。
4.陳述聽小骨的名稱、連接、位置和作用,內耳的組成和位置。
5.理解和描述骨迷路、膜迷路的形態及組成。
二、實驗物品
1.耳的模型,顳骨的鋸開標本,聽小骨標本,內耳模型 2.皮膚的結構模型 3.掛圖、多媒體影俅資料 三、實驗內容和方法
1.觀察耳的模型,指認外耳、中耳、內耳。說出空氣傳導途徑。
2.觀察耳的模型,結合活體,描述耳廓的形態、外耳道的分部和彎曲、鼓膜的位置、外形和分部。體會觀察鼓膜的方法。
3.觀察顳骨的鋸開標本和耳的模型,指認鼓室、咽鼓管、乳突竇和乳突小房。說出中耳各部的位置和毗鄰關系。
4.觀察顳骨的鋸開標本和內耳的模型,指認骨迷路(骨半規管、前庭和耳蝸)和膜迷路(膜半規管、橢圓囊和球囊、蝸管),說出膜迷路的感受器名稱及功能。
5.觀察皮膚的結構模型,指認表皮、真皮、皮下組織。描述表皮和真皮的結構。了解皮內注射、皮下注射的進針角度和深度。
6.觀察皮膚的結構模型,結合活體,指認皮膚附屬器,說出皮膚附屬器的組成,體會每一器官的主要功能。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 項目名稱
實驗實訓類型
實驗實訓室
時間 20
年
月
日 第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三、 實驗 結果
?、?/p>
②
?、?/p>
④
?、?/p>
⑥
⑦
⑧
⑨
1.耳按部位分
、
和
。
2.中耳包括
、
、
和
。
3.位置覺感受器是
、
和
。
4.聽覺感受器是
。能夠感受
的刺激。
5.檢查成人外耳道和鼓膜時,向
拉耳廓。
實踐十八
中樞神經系統
一、實驗目的與要求
1.會陳述神經系統的分部、活動方式。
2.說出神經系統在機體整體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3.復述神經元的形態、類型和構造; 4.解釋突觸、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5.解釋灰質、皮質、神經核、神經節、白質、髓質、纖維束和神經的概念。
二、實驗物品
1.腰椎穿刺術視頻 2.去枕仰臥位視頻 3.全身骨及神經模型 4.離體腦和脊髓標本 5.脊髓橫切面模型 6.整腦標本和模型 7.腦室標本和模型 8.腦血管標本和模型 三、實驗內容和方法
1.觀看腰椎穿刺術視頻,指認腰椎穿刺術的部位。
2.觀察離體腦和脊髓標本,描述脊髓的外形特點,指認脊髓上兩處膨大,并說出名稱。
3.觀察脊髓橫切面模型,說出脊髓內部結構。
4.觀察整商標本和模型,說出腦的分部。
5.觀察腦室標本和模型、腦血管標本和模型,指出各腦室位置、說出腦脊液產生部位。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 項目名稱
實驗實訓類型
實驗實訓室
時間 20
年
月
日 第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三、 實驗 結果
①
②
?、?/p>
④
1.腰椎穿刺選取第 3~4 腰椎棘突間隙的原因
2.穿刺針經過的結構有
。
3.中樞神經系統包括
和
。
4.脊髓由
和
構成。中央貫穿其全長的縱行小管,稱
。
5.腦分為(
),(
),(
),(
),(
)和(
)6 部分。
6.腦干自下而上由(
),(
)和(
)3 部分組成。
7.側腦室左、右各一,位于
內,借室間孔與第三腦室相交通。
8.腦脊液主要由
產生,其循環途徑為
。
實踐十九
周圍神經系統
一、實驗目的與要求
1.會陳述脊神經的數目、組成、纖維成分和分支頸叢的組成、位置; 2.膈神經的主要行程和分布,頸叢、臂叢、腰叢、骶叢的組成、位置; 3.能說出頸叢臂叢、腰叢、骶叢的肌支和皮支的名稱和分布; 4.闡述交感神經中樞部位、組成和分布特點; 5.描述副交感神經的中樞部位、組成和分布特點; 二、實驗物品
1.周圍神經標本和模型 2.感覺傳導通路電動模型 三、實驗內容和方法
1.觀察周圍神經標本和模型,指認各神經叢,說出坐骨神經的走行、指認三叉神經,面神經。
2.操作并觀察感覺傳導通路電動模型。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 項目名稱
實驗實訓類型
實驗實訓室
時間 20
年
月
日 第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三、 實驗 結果
?、?/p>
②
③
④
?、?/p>
⑥
1.脊神經與
相連,共
對,其中頸神經
對,胸神經
對,腰神經
對,骶神經
對,尾神經
對。
2.脊神經形成的神經叢有
,
,
和
。
3.全身最粗,最長的神經是
,經梨狀肌下孔出骨盆,在臀大肌深面,經坐骨結節與股骨大轉子之間下行之大腿后面,在股二頭肌深面下降達腘窩上方分為
和
。
4.觀看去枕仰臥位視頻,討論劉阿姨腰椎穿刺術后去枕仰臥位的原因是
。
實踐二十
內分泌系統
一、 實驗目的與要求
1.會陳述內分泌系統的組成及內分泌腺的位置。
2.熟悉各內分泌腺的微細結構及分泌激素。
3.能夠陳述腎上腺、垂體、甲狀腺及甲狀旁腺解剖位置、形態、結構和功能,及臨床護理專業中所涉及的解剖學意義。
二、實驗物品
1.胰島素注射操作視頻 2.指尖血糖監測操作視頻 3.內分泌系統概觀模型 4.喉模型帶甲狀腺和甲狀旁腺 5.腦標本保留垂體 6.腦模型示垂體 7.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的組織切片(HE 染色,特殊染色示垂體 3 種細胞和予上腺髓質嗜鉻細胞) 三、實驗內容和方法
1.觀察內分泌系統概觀模型,說出內分泌系統的組成,指認各內分泌腺。
2.觀察腦的標本和模型,指認內分泌腺。
3.在活體上觸摸對方甲狀腺,體會甲狀腺與吞咽之間的關系。
4.鏡下觀察甲狀腺,腎上腺組織切片;說出甲狀腺,腎上腺微細結構特點。
5.觀看胰島素注射和指尖血糖監測的操作視頻,了解胰島素注射的操作方法和注射部位。
實驗 實訓 報告 實驗實訓 項目名稱
實驗實訓類型
實驗實訓室
時間 20
年
月
日 第
節 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 內容 :
三、 實驗 結果
?、?/p>
②
?、?/p>
④
內分泌系統由
、
和
組成。
2.內分泌腺有
、
、
、
、
、
和
。
3.垂體位于
。
4.甲狀腺左、右側葉的后外方與頸部的
毗鄰,內側與
毗鄰。
推薦訪問: 解剖學 實驗 報告上一篇:應變片實驗報告
下一篇:主任述職報告匯總合集
同志們:今天這個大會,是市委全面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求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對縣市區委書記履行基層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情況的一次集中檢閱,同時是對全市基層黨建工作的一次再部署、再落實的會議。前面,**
***年,我認真履行領班子、帶隊伍、抓黨員、保穩定的基層黨建工作思路,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歷次全會精神為主線,以市局基層黨建工作考核細則為落腳點,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
根據會議安排,現將2022年履行抓基層黨建工作職責情況報告如下:一、履職工作特色和亮點1 突出政治建設,著力在思想認識上提高。牢固樹立抓黨建就是抓政績的理念,以“黨建工作抓引領、社區治理求突破,為民服
2022年以來,在**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黨建工作為統領,扎實開展夯實“三個基本”活動,以“四化四力”行動為抓手,聚力創建
各位領導,同志們:根據會議安排,現就2022年度抓基層黨建工作情況匯報如下: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強化政治引領。一是不斷強化理論武裝。堅持通過黨組會、中心組學習會和“三會一課”,第一時間、第一議題學
2022年度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報告按照黨委工作部署,現將本人2022年度抓基層黨建工作情況報告如下:一、2022年度抓基層黨建工作情況(一)旗幟鮮明講政治將旗幟鮮明講政治放在全局發展首要位置,積極開展
2022年,是我在數計系黨總支書記這個新崗位上度過的第一個完整的工作年度。回首一年來在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與數計系領導班子和全體師生共同走過的日子,艱辛歷歷在目,收獲溫潤心田。作為黨總支書記,我始終牢
按照考核要求,現將本人一年來,作為統戰部長履行職責、廉潔自律等方面情況報告如下:一、著眼增強政治素質,不斷深化理論學習堅持把旗幟鮮明講政治作為履職從政的第一位要求,帶領統戰系統干部堅決擁護“兩個確立”
**年,緊緊圍繞黨工委、管委會的決策部署,全體人員團結協作、凝心聚力,緊扣黨工委“**”基本工作思路,全力開拓進取,認真履職盡責,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一、個人思想政治狀況檸檬文苑www bgzjy
按照縣委關于開展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會議的有關要求,經請示縣委組織部同意,今天,我們在此召開2022年度基層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會議。1 首先,請**黨委書記,**同志述職。**黨委能夠主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