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公平是檢驗社會公平的重要尺度。和諧社會是以公平為基礎的社會,我們要建設和諧社會應從教育公平開始,完善我國的公共財政教育投入體制更該以公平為本。
關鍵詞:教育公平 公共財政教育投入 現狀 對策措施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12-050-02
一、引言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價值在教育領域的延伸和體現,包括教育權利平等和教育機會均等這樣兩個基本方面。教育還能夠顯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狀態,增進社會公平,因而被視為實現社會平等“最偉大的工具”。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公平正義”是創造“和諧社會”的必備要素之一。如何達到社會公平,教育的公平是其中關鍵的一環。教育公平的對立面就是教育不公平。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9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但是,仍有相當數量的青少年兒童基于各種原因沒有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機會。不公平是社會不安定的因素,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破壞力。教育不公平不但會進一步加大社會的不公平,制造不穩定的因素,而且會影響和諧社會的建設,乃至危害國家的安全。我們不能因為社會不公平而加大教育不公平,因為教育的不公平反過來又進一步加劇社會的不公平,形成惡性循環。國家以及社會要防患于未然,建設和諧社會,就必須加快實現教育公平的進程。盡管教育公平是一種理想,是一個過程,但是它的實現程度決定著教育民主化運動的進程,進而決定著社會民主化運動的進程,決定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否真正建成。“和諧社會”下,教育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作為公共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財政理應大力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這是“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公共財政自身職能和發展的需要。
二、我國財政教育投入的現狀
我國財政教育投入體制的改革滯后于經濟體制改革,具體可以從財政性教育投入的總量和結構兩方面進行分析。
1.我國財政教育投入總量分析。財政教育投入總量不足,加劇了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性。教育是社會公共品,投資屬于公共品的教育無利潤可言,即使說有利可圖,也是體現在受教育者和社會的長遠幸福及長遠效益上。但是由于我國是窮國辦大教育,教育的供給與需求長時間存在嚴重的缺口,在1993年發布《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時,提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支出到20世紀末占GDP的比例應達到4%,而現在只有3.28%,低于世界各國5.1%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發展中國家4.1%的平均水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教育報告》1998年統計表明:我國是用占世界1.18%的教育經費培養占世界18.45%的學生,基礎教育的投入則更少。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后社會的發展,教育供需的矛盾進一步凸現,讓一些有“經濟頭腦”的人、學校和部門看到了潛在的巨大“利潤”。一時間全社會從城市到農村、從非義務教育到義務教育,出現了“賣考分”、“擇校費”、“招生腐敗”、“教育腐敗”等社會不堪承受之痛恨現象。資本的尋利性導致教育資源的配置以追求利潤為動機,加劇了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2.我國財政教育投入結構分析。財政教育投入資源配置的不均衡性,集中表現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義務教育與非義務教育之間的結構失衡。首先是城鄉之間的不均衡。我國基礎教育一直保留著計劃經濟年代下的戶籍制度為基礎的屬地管理原則,即戶口在哪就在哪接受義務教育,政府對教育經費的投入也是以此為依據來統計的。我國長期的城鄉二元經濟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城鄉二元教育體制,造成了城鄉之間教育的嚴重不均衡。以北京市為例,2004年以前,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的辦學經費各占政府教育支出的20%和80%,2005年以后,教育主管部門為兌現“向郊區傾斜”的承諾,把兩者的辦學經費均衡至各50%。其次是地區之間的不均衡。我國教育投入的主要責任由地方政府承擔,而全國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及其財政收入存在重大差距,東部、中部、西部教育投入差距日益增大,1992年中西部地區之和為東部的2/3,到了1995年東部地區教育支出是西部的5.4倍,當年東中西部教育經費之比為1:0.41:0.26。教育投入的地區分級負擔和地區經濟發展的差異,使得教育投入地區之間的不均衡隨時間的遞進在進一步加劇最后是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不均衡。重點學校的存在可以說是目前教育亂收費、教育腐敗的禍根之一,它使社會出現了一個怪圈:學校通過亂收費“吃學生”,社會各部門通過亂收費“吃學校”,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不均衡從三級教育經費的投入比看出:2002年我國高、中、小三級在校學生年生均經費支出比例為11.84:1.46:1,說明我國財政教育經費主要投向了高等教育。
三、矯正我國政府財政教育投資行為偏差的對策與措施
1.樹立教育公平為公共財政教育投入的基本價值理念。公共財政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一種財政形式,它作為一只看得見的手對市場缺陷進行彌補。公共產品的消費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依靠市場難以滿足,必須通過政府財政來提供。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是典型的公共產品,政府有責任為每位公民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機會,這是市場經濟國家財政的基本職責之一。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并完善我國公共財政教育投入體制?當務之急是要盡快轉變政府職能和改革教育體制。改變政府包攬一切社會行政管理和經濟管理事務的行為,科學地界定各級政府職能,使政府職能逐漸向培育市場環境、調控市場運行、維護社會公平和保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等方面轉變。財政是政府的經濟活動,政府職能的轉變必將引起財政運行范圍、方式和目標的轉變。針對教育投入,借鑒發達國家公共財政的經驗,首先重點傾向基礎教育,本著公平的原則進行全社會范圍內的基礎教育資源均等化分配,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校際之間的辦學水平,以保證國民接受大體相同的基礎教育,體現公民最基本的社會公平價值理念。其次隨著經濟的發展,政府財力的不斷增強,才逐漸增加對中等及高等教育的投入。
2.提高政府的財政責任,擴大非義務教育的辦學自主權。教育對社會所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教育投資無論是義務教育還是非義務教育,受益的范圍可達到不同程度的擴散,實際上義務教育受益范圍更為擴散,因為它是全國性的,是為全國人民素質的普遍提高而提倡的教育。最近幾年, 政府財政收入不斷大幅增長,政府有能力集中支付大量的教育投資。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區域性差別大,家庭的個人支付能力相差懸殊,整體的恩格爾系數偏高,家庭的支付能力很低,甚至于有些經濟困難的家庭,只有選擇放棄受教育的權利。教育不能忽視公平問題,必須關注落后地區弱勢群體的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義務教育不宜走多渠道、多主體的教育投資方式。事實上,義務教育的政府責任應從鄉鎮政府提高到縣政府甚至省政府,逐級承擔義務教育的主要責任,而且還應該加大中央政府的責任,把政府責任提到更高層次,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九年義務教育的真正實施。在中國的非義務教育階段,特別是高等教育要大膽探索,合理規劃高等教育規模,利用教育市場機制調整教育結構和布局,明確市場定位,層次結構。專業比例合理的教育組織系統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應當考慮以下原則:高層次少而專,低層次多而寬,低層次到中層次和高層次之間要有“橋”連接,避免結構性浪費,這就需要切實落實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賦予高校人事任免、專業設置、招生收費等自主權,使高校在教育市場的競爭中根據各自的情況, 在人才培養模式、科研及具體方向上作出自己的選擇,形成多種模式辦學。
3.努力提高財政集中度促進財政教育投資的增長。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知道我國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重,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差距甚大。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已經成為共識。但是,在增加政府對教育投入的同時,我們也要考慮財政的承受能力,即財政在支持教育的同時,也要支持其他事業。從前面的分析可知,我國政府教育投入占政府財政支出的比重與世界各國相比,并不算低。如果只通過提高財政對教育的投入比例來實現增加教育投入的目的,勢必會擠占其他方面的財政投入。所以,必須通過提高財政收入(支出)占GDP比重,來促進財政教育投資的增長。至于如何提高財政的集中度,已經不是本文所要論述的問題。
4.建立和規范政府間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我國“分級辦學、地方管理”的制度造成了不同級次政府之間教育投資的“縱向不平衡”和不同地區之間教育投資的“橫向不平衡”。這種現象既造成教育投資的不足,也違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則。因此,必須建立規范的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中央和省政府的教育財政轉移支付金額。
規范的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以“因素法”為特征,結合地方實際財政能力、學齡人口數、教育成本等客觀因素。確定“最低教育經費支出標準”,設計科學的轉移支付公式。根據公式,教育需求大、財力水平弱的地方得到的補助多,富裕地區得到的補助少。教育財政轉移支付應該以保證居民基本受教育權利、保證教育日常經費需要和實現相對的教育公平為主要目標。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都必須加大和規范對教育的財政轉移支付。但中央和省政府對教育轉移支付的側重點有所區別。中央政府應該側重于與國家整體性利益相關的教育問題,如少數民族教育資助、基礎學科、國防科研項目補助等;省政府的補助則側重于滿足地方教育的經常性需要,平衡省內地區間及城鄉間的教育發展水平。
5.拓寬財政性教育投資的收入來源。(1)重構稅種,征收教育稅。借鑒美國的教育稅制,開征教育稅,取代目前各種名目的教育附加費及其類似的項目,同時適當拓寬稅基。這不僅有利于足額征收,而且有利于教育經費的增長。(2)發行教育公債。教育公債是政府專為籌集教育經費發行的一種公債。從理論上講,由于教育的公共性,政府應以稅收形式籌集教育經費,然后通過財政支出形式投入教育,以維持教育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但教育經費支出與政府其他方面的支出不盡相同,它不但是一種消費,同時也是一種投資活動,特別是政府對教育的基建支出更具有投資性質。政府教育支出的這一特點完全適合通過發行教育公債來為教育籌資。(3)發行教育彩票。中國的彩票市場具有很大的潛力,發行教育彩票完全是有可能的。在中國發行專門的教育彩票,將更好地利用社會閑散資金,發展教育事業。發行教育彩票是一種要比希望工程更有力的籌資方式。
6.優化教育投資結構,提高教育投資效率。我國政府財政能力有限,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支持如此龐大人口的教育支出,必須優化教育投資結構,提高教育投資及教育資源配置的效率。基礎教育是一項免費性、強制性的教育,基礎教育的普及是提高我國教育發展水平和勞動者整體素質的關鍵。因此,基礎教育支出應該在財政性教育經費中占絕大比重。而非義務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在財政教育投資中的比重應該降低,可以從征收適當學費、加大社會投資以及高等教育與市場結合、高校自我創收等方面擴大經費來源。同時,為滿足第三產業發展對具有專業技能的勞動者的大量需求,政府和社會各界還應加大對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的投入。合理調整教育投資的地區結構,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教育的大力扶持。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時期。必須高度重視教育在西部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尤其是西部的基礎教育普及和改變西部農村貧困狀況的農民職業技術教育,應該給予優惠和側重。
參考文獻:
1.鐘曉玲.以教育公平為本完善我國公共財政教育投入體制[J].金融與經濟,2005(7)
2.駱勤.我國教育支出的財政分析和對策選擇[J].財經論叢,2004(5)
3.王善邁,曹夕多.重構我國公共財政體制下的義務教育財政體制[C].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
(作者單位: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鄭州 450000)
(責編:賈偉)
推薦訪問: 公共財政 構建 公平 制度 教育上一篇:制度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綜述
下一篇:淺析義務教育補償制度
一、工作制度1、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上下班時間,自覺做到準時到崗,按時下班,不得無故遲到、早退。2、工作人員在上班時間應堅守工作崗位,不得串崗閑聊,不得辦私事,嚴禁上班時間利用電腦玩游戲、看影視、觀球
食品安全自檢自查與報告制度一、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食品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按照許可范圍依法經營,并在經
銀行員工學習規章制度心得體會通過這次三個多月的規章制度宣講教育活動,本人通過自學和集中學習,對個人業務基本制度、會計出納聯行基本規章制度、信貸管理基本規章制
大學學生會規章制度金秋送爽,轉眼我們進入了深秋。今天我作為一名新生,希望能參加外聯部的競選。我競選的是學生會體育部部員一職,雖然我很清楚,我的競爭對手都是各
法律援助規章制度法律援助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函存根編號:( )援刑 字[ ]第 號領函人:_________________ ?批準人:________
小學門衛制度學校安保(門衛)崗位是一個關系到維護校園秩序,保障師生安全,塑造學校形象的重要崗位。因此,全體安保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認識負責,努力履行崗位職責。
村規民約制度守則為推進我村民主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穩定,樹立良好的民風、村風,創造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食品安全規章制度1、目的為了保證食品的質量以及食品的安全,特制定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保證落實質量安全企業主體責任。2、適用范圍適用于公司內對質量安全有關的
幼兒園安全保衛制度一、建立治安保衛工作機構1、學校專設一名治保主任,由校長任命,由校長直管或由校長指定的副校長專管。安全主任必須服從管理,嚴格落實安全保衛工
我礦副立井中央水倉共有主、副水倉兩個,現有大量煤泥沉積,為保證我礦主、副水倉儲水量的穩定,需要進行清掏煤泥。為了保證在施工過程的安全施工,我們需要做好哪些安全技術措施呢?今天初心范文網編輯為大家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