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干影院/欧美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黄文/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三校生高職護理班人體解剖學課程的整合與優化

| 瀏覽次數:

摘要:三校生經過統一考試選拔進入高職護理專業,分在普高生班級,因為原先學過人體解剖學課程,并且選拔內容有人體解剖學的考試,入學后該門課成績較理想,但實踐技能并不突出。隨著招生規模擴大,專門將三校生編班,并進行人體解剖學課程改革,減少理論課時,加強技能實踐,用案例分析教學法加強人體解剖學與護理臨床知識的融合。

關鍵詞:三校生;基礎課程;醫學理論;臨床知識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067-02

三校生是畢業于技工學校、中等專業技術學校或職業高中的學生,學習期間注重學習專業技能,三校生和高中生的文憑是同等學歷,三校生畢業以后可以參加工作,也可以報考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或報考普通高校中的專科院校,也可以參加三校生的單考單招考試,考取大專或高職院校。自2004年開始,我院護理專業招收的生源中,開始有“三校生”,生源來源于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2004年,招收“三校生”7名,因為人數少,沒有獨立設置班級,而是將三校生分散穿插在普高生班級。之后,2005年、2006年招收三校生也因為人數少,沒有獨立設置班級,做法同2004年。2007年開始,護理專業每年計劃招收的三校生數量逐年遞增,2007年計劃招收50名,專門將三校生獨立設置一個班級;2008年至2010年,每年計劃各招收100名,分別設置兩個三校生班級,2011年計劃招收達到150名,設置三個三校生班級。護理專業“三校生”主要來自中等衛生學校不同專業,有護理、中醫、藥學、臨床檢驗等畢業生;也有來自職業高中相關專業畢業生。她(他)們通過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統一命題、統一考試選拔產生。“三校生”班級的學生雖然有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但基礎參差不齊,知識的側重面不同。來自中等衛生學校的生源和來自職業高中的生源學習的醫學知識相差很大,原因是中等衛生學校的學生一般經歷過系統的學習,學習的醫學課程包括基礎課程:有解剖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微生物學及免疫學、藥理學;專業臨床課:包括護理學基礎、診斷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等。但是,據調查來自職業高中的學生幾乎沒有系統學過醫學知識,只是為了“三校生”招考需要,“有的放矢”地學習了解剖學、生理學和生物化學三門醫學基礎課,也沒有上過實驗課,學生雖然理論考試成績不錯,但是相當一部分同學缺乏實踐技能(結果見表1)。進入高職學院后,護理專業課程設置大體是基礎理論課: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及免疫學基礎、藥物應用;臨床課有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兒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傳染病護理、中醫護理、康復護理等。中職或職高學生要升入護理高職需要參加浙江省考試院統一命題選拔,考試的科目有醫學基礎(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和生物化學)、語文、數學、政治。因為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和生物化學是學生參加升學必考科目,所以無論原先是中等衛生學校畢業生還是職業高中畢業生,大家都比較重視上述三門課程,而且反復學習、鞏固,理論基礎較為扎實,但是實踐技能比較缺乏,尤其是職業高中畢業的學生。“三校生”班級的學生普遍人體解剖學的理論成績比較理想,但是,實踐技能考核與普高班相比沒有優勢。然而,學生在上人體解剖學時感覺自己已經學得不錯,學習積極性降低,甚至會厭學人體解剖學。

表1 三校生入學前接觸人體模型、標本情況調查表

筆者認為,目前高職院校護理專業“三校生”醫學基礎課程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醫學基礎課程的結構設置上沒有把“三校生”和普高生區別開來。其次,使用同一個教學計劃,沒有注意到“三校生”和普高生醫學基礎知識的差異,簡單地采用同一個計劃授課,必然導致“三校生”學得過于簡單,而普高生則感覺較難,進度太快,自己跟不上,打擊普高生學習信心。再次,采用統一的考核標準,顯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三校生因為有醫學理論基礎,所以往往會出現“三校生”理論成績明顯好于普高生。

目前,浙江省范圍高等職業教育護理專業招收三校生的院校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少數幾所高職院校。個別高職院校對“三校生”的課程體系做了適當調整,主要是減少了部分基礎課的學時數,增加文化課程比例,拓寬學生文化基礎。在基礎課程設置上,減少了生理學、藥理學、病理學的課時數,將生物化學與免疫及病原微生物學整合為一門課,解剖學不再設置。基礎課程不設置解剖學,筆者認為不太妥當,因為“三校生”組成比較復雜,盡管理論學得不錯,但是解剖學實踐部分卻有很大差異。我院到目前為止,三校生班級與“普高生”班級基礎醫學安排沒有區別。人體解剖學是醫學基礎的基礎,是醫學形態學的范疇,結構多且看得到摸得著,需要學生不僅學習理論,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掌握實踐技能,為后續醫學基礎課及護理臨床課打下良好的形態學基礎。鑒于三校生班級經過統一選拔時考過人體解剖學,普遍理論知識掌握不錯,但是實踐技能薄弱,尤其是來自職業高中的學生,原先幾乎沒有接觸過解剖標本、解剖模型,雖然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是實踐技能幾乎為零。因此,對“三校生”的人體解剖學進行改革,課程以實踐教學為突破口,在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等方面開展積極的探索。以對護理崗位工作要求的分析為基礎將教學目標細化為知識學習目標、技能訓練目標、思維培養目標及態度培養目標;通過加強對臨床常用解剖結構進行訓練、充分利用解剖模型、人體標本甚至是活體進行綜合實訓,以提高學生對人體形態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并加強對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校生”人體解剖學教學作如下改革與優化:①減少三類生班級人體解剖學總課時,由原來92學時減少為72學時。人體解剖學當中的組織學部分課時不減,因為這部分內容選拔考試是非考內容,來自職業高中的學生幾乎沒有學習過。②調整理論課與實踐技能課的比例,由原來的64:28調整為32:40,提高實踐技能教學時數。像運動系統可以去掉理論課,直接結合骨、骨骼肌和關節標本或模型進行實踐教學,其他章節縮減理論課,適當增加實踐技能課。③增加人體解剖學與臨床知識的結合,編寫案例分析進行教學圍繞案例分析,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醫學知識,用案例分析教學加強人體解剖學與護理臨床知識的融合。例如,講到骨骼時,先引出骨折的病例、骨質增生的病例,然后讓討論,教師再進行正常骨骼的教學;講到腎臟結構時,先引出腎結石病例,提出小結石會自行排出體外,然后引出泌尿系統的組成以及尿液(終尿)的排出途徑,讓學生學習醫學基礎的同時了解臨床知識,大大縮短了從基礎知識過渡到臨床知識的時限。

參考文獻:

[1]潘立守.高職“三校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版),2006,(32):68-69.

[2]宋敏敏.針對“三校生”的特點做好工作[J].昆明大學學報(綜合版),2004,(1):90-93.

[3]況煒,陳慧玲,賀耀德等.高職護理人體機能學實踐教學的改革與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6):58,118.

推薦訪問: 解剖學 高職 護理 整合 人體

【三校生高職護理班人體解剖學課程的整合與優化】相關推薦

工作總結最新推薦

NEW
  • XX委高度重視黨校的建設和發展,出臺《創建全省一流州市黨校(行政學院)實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養政策,為黨校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州委黨校在省委黨校的悉心指導下、州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

  • 為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態化,樹牢“清新簡約、務本責實、實干興洛”作風導向,打造忠誠干凈擔當、敢于善于斗爭的執紀執法鐵軍,經縣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決定在全縣紀檢監察系統開展“轉變作風工作

  •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強村級發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全面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四個工作計劃的通知》要求,工作隊與村“兩委”結合本村實際,共同研究謀劃xx村

  • 今年來,我區圍繞“產城融合美麗XX”總體目標,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連,林水相依”以及“城鄉一體、景城一體、園城一體”的建設思路,強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房地產開發和城市風貌塑

  • 同志們:新冠疫情發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時間。三年來,在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堅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集團公司范圍內未發生一起確診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當前國際疫情仍在擴散蔓延,國內疫情多

  • 我是畢業于XX大學的定向選調生,當初懷著奉獻家鄉、服務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關心關愛下,獲得了這個與青年為友的寶貴歷練機會。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對黨忠誠,做政治堅定的擎旗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

  • 同志們:今天召開這個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強總理批示要求,認真落實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和全省、全市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研究我縣安全生產和安全隱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機關黨的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XX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XX屆X中X會和省、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自覺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

  • 同志們: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市直機關基層黨建示范點工作會議,一方面是對各示范點單位進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過這種會議交流的方式,給大家提供一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平臺和機會。市直工委歷來把創建基層

  •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學校黨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嚴格執行×××部、×××廳關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認真落實駐地防疫部門的工作舉措,繼承發揚優良傳統,以最高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