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明確提出:“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是課程的追求。”什么樣的品德課才算是一堂好課?我想用一個“凸顯”、兩個“促進”、三個“充滿”來描述我追尋的小學品德課。
一、一個“凸顯”:凸顯目標意識
我追求的品德課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至少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學目標要能走進教師內心
前不久,我聽了一年級的題為《送給新年的禮物》的《品德與生活》課,課堂教學中,老師設計了幾個活動,分別讓“老師、家長、同伴”夸夸“我”的進步,作為“我”的新年禮物。
課結束后,對照執(zhí)教老師制定的“通過鼓勵學生主動了解自己進步的情況,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客觀評價,正確看待自己的優(yōu)缺點。”這樣的教學目標,不難發(fā)現(xiàn),此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教學中只注意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優(yōu)”點,對“缺”點卻一點也沒有涉及,目標達成度不高,這是老師沒有關注教學目標所致。如果教者能在備課時注意提高目標意識,指導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缺點”,這個任務是不難完成的。
2. 教學目標要有明確的針對性
與此相反,筆者走進六年級《品德與社會》課堂,聽了《隔海相望》這一課的教學,享受到了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目標、很好地達成教學目標的課堂的魅力。《隔海相望》一課的教材有三個板塊的教學內容:“美麗富饒的寶島”“歷史告訴我們”“兩岸情深”。教者執(zhí)教的是第一課時,學習“美麗富饒的寶島”這個版塊的內容。教者沒有照抄教參上“通過對臺灣歷史與現(xiàn)狀的了解,使學生知道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的領土神圣不可侵犯。”因為對“歷史”的了解、“使學生懂得祖國的領土神圣不可侵犯”是第二版塊“歷史告訴我們”這一內容的教學目標。教者根據(jù)第一課時的教學實際,有針對性地確定了“通過對臺灣風光、物產、人文歷史的初步學習,提升學生探究臺灣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包括臺灣在內的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這樣的教學目標,組織學生圍繞“臺灣風光、物產、人文歷史”,讓學生充分自學、交流、提問,有的放矢,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3. 教學目標要切實可行
在六年級上冊《我的課余生活》一課中,有的老師這樣把“養(yǎng)成合理安排自己課余時間的習慣。”作為本課的教學目標,顯然是不合適的。我們知道,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節(jié)課所能達成的目標,它是需要一定的培養(yǎng)周期的。習慣養(yǎng)成這個目標不是一節(jié)課的目標,而是整個品德課的目標,靠這一節(jié)課是完不成的。所以,我心中理想的品德課,教學目標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能切實可達到的。如果這一節(jié)課把目標定位在“學習合理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課后再安排一系列活動幫助習慣養(yǎng)成,則更切合實際。
切實可達到的教學目標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在《書包的一天》這節(jié)行為訓練課上,老師制定了“讓每個孩子都掌握整理書包的要領;讓每個孩子都學會在學校如何擺放書本、換書”這樣的全員目標。我們平時很少,也不敢去制定全員目標,認為人人掌握似乎不可能達到,于是,課堂上也常常不能做到關注全體學生。然而,在這節(jié)行為訓練課上,我們不僅看到了老師的全員關注,全體訓練,而且也看到了學生的全員達標。因此,切實可達到的教學目標,應該是能把握好度的。
所以,我心中的好品德課,活動設計前先理清目標,有什么樣的目標,才決定有什么樣的形式、活動,能注意克服內容和形式兩張皮的現(xiàn)象,不會讓教學目標形同虛設。
二、兩個“促進”:促進觀念內化,
促進行為外鑄
(一)促進觀念內化
我追求的品德課的規(guī)則、觀念要能讓學生懂,更要讓學生信服,能在喚醒學生的內在需要的前提下,讓學生在生活事例感悟中,在生活經(jīng)驗的體會中,在具體活動的體驗中,一點一點地發(fā)現(xiàn)、感悟,從而探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二年級的《我來試試看》一課,老師組織孩子扎辮子、刨瓜皮、量盆口等有趣的體驗活動。體驗之后,大家匯報嘗試的感受,有的說,“多練習,辮子就越扎越好了”,有的說,“量盆口時我們有的扶著盆,有的拿尺量,靠合作完成的,成功需要合作。”
有的說,“量盆口時我們一開始不知道該怎么量,后來動腦筋、不怕失敗,不斷嘗試,才找到辦法的。”有的說,“我們一開始不會刨瓜皮,后來向老師請教才會使用刨刀的”……老師順勢總結:成功之花的盛開,需要勤于思考、反復練習、不怕困難和失敗、適時請教、善于合作……而這些觀點、策略,不是老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被喚醒了需要、在有趣的體驗活動中自己悟出來。
又如執(zhí)教《隔海相望》一課,老師請學生打開課本到46頁,找到臺灣省,用紅筆勾畫臺灣省的版圖輪廓。只見學生勾勒的是臺灣島的版圖輪廓,把釣魚島等周圍的島嶼弄丟了。教師出示正確的臺灣省的版圖,學生恍然大悟,這樣強烈的認知沖突,在學生的內心掀起了了波瀾,強化了學生對臺灣省、臺灣島不同概念的認知,內化了“釣魚島是臺灣省的一部分,是中國的領土”這一的觀點。
我心中的好品德課,教師能通過有效的教育影響作用,將道德規(guī)范要求內化,轉化為兒童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習慣等品德素質,促使兒童德性內生,促使兒童的道德需要與道德價值自我生成、內在生成的,而不是老師通過灌輸強加于學生。
(二)促進行為外鑄
觀念內化是實效性體現(xiàn)的第一步。真正體現(xiàn)德育的實效性是在行動的變化,即從德性轉化為“德行”。德行”是學生品德形成的標志。
例如教學三年級的《平安回家》一課,老師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位老師:
師(出示闖紅燈的鏡頭):瞧!這些大人都怎么啦?
生:闖紅燈!闖紅燈!
師:哎呀,這些大人難道不知道“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guī)則嗎?誰來說說看。
生:不是他們不認識,而是他們不遵守。
師:趕時間,闖了紅燈。但是,讓我們靜下心仔細的想想,這些就能成為我們闖紅燈的理由了嗎?
生:不能!
師: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一念之間的不經(jīng)意的違章行為,或許就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永久的傷痛。下面,老師帶來了一份發(fā)人深省的真實案例,同學們一起來看一下。(視頻播放)
師:同學們,僅僅為了爭搶那幾秒鐘的時間,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我們想一想,如果那個人他知道今天要被車撞,他會闖紅燈嗎?
生:不會!
師:那是什么促使他這樣鋌而走險地過去了?
學生討論。
師:生活當中,類似這樣的不經(jīng)意間的一念之中的違章行為還有很多。你們瞧!(出示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圖片)
師:讓我們再來聽一聽。(出示一組數(shù)字新聞)
師:同學們,看一看這一幕幕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再聽一聽這一組組驚人的數(shù)字,現(xiàn)在,你想對他們、或是對我們同學、對自己,有什么想說的嗎?
學生交流。
師:行人車輛上街的時候靠右行駛。現(xiàn)在請全班的小行人們,看清信號燈,我們到直行到對面過一次馬路。開始。
師:祝賀你們,順利通過!
第二位老師是這樣處理的:
師【出示十字路口圖片】:“放學了,現(xiàn)在我們要到馬路斜對面的家,該如何走呢?又要注意些什么呢?”(相機介紹:在人行橫道的兩邊也有紅綠燈,我們稱為人行橫道燈。)
第一次實踐:指名一組學生示范練習過馬路。
第二次實踐:學生組內模擬,教師深入小組指導。
第三次實踐【出示模擬展示圖】:請一組到模擬十字路口前演示,其他組評價做得好的地方。
第四次實踐:再請一組同學,加大難度:“師手舉黃燈,這時我們該怎么做呢?”(我國的交通法規(guī)定,黃燈亮時,如果你已經(jīng)在人行橫道線上了,那就快速通過;如果還沒有踩在人行橫道線上,那就要等一等了。)
第一位老師非常注重學生道德認知、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但是環(huán)節(jié)、語言不夠緊湊高效,對道德行為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蜻蜓點水,一筆帶過,且課堂的行為訓練仍停留在學生的認知起點上;而第二位老師注重課堂實踐,課堂上通過富有層次的四次模擬實踐,由易到難,幫助學生不僅知曉行人過十字路口的基本交通規(guī)則,而且轉化為行動。
我心中的好品德課,能注重兒童道德認知的培養(yǎng)和提高,能充分發(fā)揮道德情感的引發(fā)和調節(jié)作用,把內在德性轉化為外部行為,達到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的統(tǒng)一。在生活中踐行,才是品德課的最終目標。因此,教學中教師在夯實道德認識這個基礎的同時,要針對重要觀點和行為規(guī)范,設計思維活動;圍繞觀點和行為要求,讓學生開展實踐性活動;在對學生的評價中,提升觀點和行為要求……促使行為從他律往自律—自覺—自為的轉化。
三、三個“充滿”:充滿生成精彩、充滿教育智慧、充滿文化氣息
(一)充滿生成精彩
六年級上冊《金字塔下留個影》,有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建造金字塔的石塊是怎樣搬運的?向大家介紹介紹你贊成的猜測。
學生中有的說,通過尼羅河運送石塊;有的說,搭建相同高的坡度,把石塊拉上去;有的說,借助類似滑輪原理之類的器材等……孩子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大膽地想象、探究、碰撞、動手嘗試……幾個班的孩子的猜測幾乎沒有雷同的,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被充分激發(fā),生成了精彩。學生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德性和生命在蓬勃發(fā)展。
所以我心中的好品德課,不能只是課前內容的展示,不能只是老師強勢的灌輸,要給孩子自主的權利、碰撞的機會,生成的空間,要讓他們感悟、碰撞出火花。讓孩子的生命蓬勃生長拔節(jié)。
(二)充滿教育智慧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修訂稿指出:“課程必須貼近他們的生活,反映他們的需要,……”其實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
如圍繞“責任”主題的班會課,兩個老師是這樣同課異構的:
第一位老師(執(zhí)教二年級):
師【播放門長的自述視頻】:這位門長在小小的崗位上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那么咱們班有哪些小事需要有人去做?
學生交流:每天需要擦黑板、窗臺;每天需要開燈關燈;講臺要人整理;垃圾要有人倒;窗戶要有人及時關;課桌椅要有人擺……(同學說得很全、很多、很細。)
師:這些事情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需要我們每個人各司其職。
學生活動—選擇崗位:門長、桌長、窗長、燈長、櫥長、講臺長……老師根據(jù)崗位制作了崗位證并出示,讓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愛好、特長來選擇適合自己崗位,每人一崗。
師:小雄鷹領操員,誰來?
生1:我來,我本來就是體育委員,應該我?guī)ьI大家做操,我有這個本領。
師:小蜜蜂圖書管理員?
生2:我來,我本來就喜歡看書,還可以帶領大家一起看書。
師:綠色小天使,教室植物角?
生3:我來,我特別喜歡植物。
師:誰來當小老師,解決同學學習中的煩惱?
生4:我來,我覺得我成績還可以。
……
師:怎樣做才能盡好自己的責任呢?
創(chuàng)設三種情境,讓孩子表演,教師集中指導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如何盡好責任。
情境1:下課鈴響了,好朋友喊我出去玩,這時候黑板還沒有擦,怎么選擇呢?
情境2:一學生回到家想起學校空調沒有關,怎么辦?
情境3:飲水機滴水了,怎么辦?
活動【出示小貼士,提示競選演說的方法】:每個人根據(jù)自己的崗位準備競選演說。
第二位老師(執(zhí)教二年級):
師:播放孫莎莎孝敬母親的視頻,講述名人小時候的故事,引導學生學習別人是如何盡責的;
師:作為子女在家庭、作為學生在學校、作為公民在社會分別如何盡好責任?
學生討論。
對比兩個案例,不難看出,第一個案例更貼近學生,每一個崗位都是孩子生活中需要的,孩子所選擇的崗位也是自己感興趣的、擅長的、希望通過這個崗位實現(xiàn)自己價值的。這樣的教學設計更關注學生的興趣、需要、潛能;更貼近學生生活,更關注生活實際,針對性強,可以預見,學生走出課堂就會有變化:黑板有人擦、講臺有人整理、電燈有人及時開關……這節(jié)品德課是富有實效的。
第二個課例:播放的視頻、講述的名人故事,相對第一節(jié)課來說離學生生活較遠;“作為子女在家庭、作為學生在學校、作為公民在社會如何盡好責任?”話題空泛,課堂上學生也只能泛泛而談,走出課堂很難實現(xiàn)孩子具體行為的改變。
所以我心中的好品德課,是不折不扣地貫徹“三貼近”原則: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能關注學生的需要、興趣、心理、潛能,關注學生自身發(fā)展需求,所選的案例是從他們真實、普遍的生活中走來的,所設問題是在他們想說、能說、愿說的疑點上,所組織的活動能激蕩出他們思維的漣漪,水到渠成地生成新觀點、新規(guī)范。
責任編輯/齊 欣
推薦訪問: 品德 算是XX委高度重視黨校的建設和發(fā)展,出臺《創(chuàng)建全省一流州市黨校(行政學院)實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養(yǎng)政策,為黨校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州委黨校在省委黨校的悉心指導下、州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
為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態(tài)化,樹牢“清新簡約、務本責實、實干興洛”作風導向,打造忠誠干凈擔當、敢于善于斗爭的執(zhí)紀執(zhí)法鐵軍,經(jīng)縣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決定在全縣紀檢監(jiān)察系統(tǒng)開展“轉變作風工作
為進一步發(fā)展壯大農村集體經(jīng)濟,增強村級發(fā)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黨建促鄉(xiāng)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fā)全面抓黨建促鄉(xiāng)村振興四個工作計劃的通知》要求,工作隊與村“兩委”結合本村實際,共同研究謀劃xx村
今年來,我區(qū)圍繞“產城融合美麗XX”總體目標,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連,林水相依”以及“城鄉(xiāng)一體、景城一體、園城一體”的建設思路,強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qū)改造、房地產開發(fā)和城市風貌塑
同志們:新冠疫情發(fā)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時間。三年來,在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堅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集團公司范圍內未發(fā)生一起確診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當前國際疫情仍在擴散蔓延,國內疫情多
我是畢業(yè)于XX大學的定向選調生,當初懷著奉獻家鄉(xiāng)、服務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關心關愛下,獲得了這個與青年為友的寶貴歷練機會。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對黨忠誠,做政治堅定的擎旗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yōu)秀
同志們:今天召開這個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強總理批示要求,認真落實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和全省、全市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研究我縣安全生產和安全隱患大
2022年市委政研室機關黨的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XX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XX屆X中X會和省、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自覺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jīng)驗,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
同志們: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市直機關基層黨建示范點工作會議,一方面是對各示范點單位進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過這種會議交流的方式,給大家提供一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平臺和機會。市直工委歷來把創(chuàng)建基層
新冠疫情暴發(fā)以來,學校黨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嚴格執(zhí)行×××部、×××廳關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認真落實駐地防疫部門的工作舉措,繼承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以最高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