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我國越來越關注對人才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已經成為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鑒于此,本文首先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進行了簡要概述,并詳細探討了利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希望為我國人才的全面成長奠定一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小學品德;核心素養;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4-0037-01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只有在日常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與目標,有針對性的實施核心素養培養,才能夠提升小學教學效果,更加有效的實現小學教育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因此,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不斷進行教學理念及模式的創新,為實現小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1.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概述
1.1 小學品德與社會核心素養的含義。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也是養成良好品德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過程中,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教師應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對這門學科的學習熱情,并在此基礎上有助于引導學生逐漸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個人品質以及行為。小學品德與社會這一學科在實現這一人才培養目標的過程中呈現出了較強的方向性和人文性特點,因此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應將培養學生良好的核心素養作為指導思想展開日常教學活動[1]。
1.2 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內容。
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指的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能夠為學生的長期發展、有效適應社會奠定良好基礎[2]。近年來,我國在積極加強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制定并落實了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標準,這充分說明我國的人才培養策略正在與社會接軌,對于提升我國教育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而針對我國學生來講,科學精神、健康生活習慣、人文底蘊、學習能力、實踐創新能力以及責任擔當等構成了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從健全學生人格、培養學生樂學善學能力以及良好的勞動意識等多個基本點入手,這也成為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基礎與出發點。
2.利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
2.1 利用生活培養學生自我管理和理性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實際展開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有助于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和思考生活。因此,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從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通過品德與社會知識,促使小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維,并能夠在面對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3]。這就要求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引入新聞等課文知識,拓展學生視野的同時,對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進行有效培養,為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奠定良好基礎。
2.2 通過交流溝通培養學生問題解決意識和信息意識。
近年來,信息技術以日新月異的速度飛速發展,人類文明進入到了信息時代,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人們日常工作及生活中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成為了溝通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4]。而這也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內容之一。因此,新時期在實際展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于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體現出民主、自由以及尊重,這有助于小學生對教師產生尊重,對于拉近師生距離,更有效的展開引導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在“關心你,愛護他”相關知識教學中,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不僅應引導學生在與長輩溝通的過程中應給予充分的尊重,同時還應促使小學生意識到溝通的重要性,只有加強溝通才能夠提升家庭的和睦性。
再如,在“從烽火臺到互聯網”相關知識教學中,教師還應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正確利用信息與網絡展開溝通與交流,促使小學生掌握獲得信息的能力,更應培養學生分辨虛擬與真實溝通的能力,為小學生養成良好的信息意識這一核心素養奠定良好基礎。
2.3 通過綜合實踐加強學生社會責任和技術運用。
社會實踐性強是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主要特點之一,要想充分利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應當對實踐活動進行充分的利用,引導小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正確的認識自我,不斷提升自我。
例如,在“安全地生活”相關知識講解中,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展開地震防范演習,在實踐中促使小學生掌握正確的消防措施以及安全用火的重要性,對火場逃脫、滅火方法等技巧進行利用,促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社會責任感以及技術運用的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對于學生更加有效的適應社會生活、提升自我、促進自身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在積極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對人才核心素養的培養產生了高度認知,而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就要求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結合教學實際,不斷進行教學模式與理念的創新,為更加有效的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張惠芳.思維可視化技術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6(11):117-120.
[2] 靖婷婷.基于情境創設的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實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3] 吳濟慧,蔡琴.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教學的“生活化”策略——基于教學案例的剖析[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7,18(06):160-162.
[4] 韓冬梅.探究-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在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6,27(05):3-5.
推薦訪問: 培養學生 品德 素養 途徑 核心上一篇:淺析有效促進品德資源化利用的研究
下一篇:激發學生對品德與社會課的學習興趣
XX委高度重視黨校的建設和發展,出臺《創建全省一流州市黨校(行政學院)實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養政策,為黨校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州委黨校在省委黨校的悉心指導下、州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
為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態化,樹牢“清新簡約、務本責實、實干興洛”作風導向,打造忠誠干凈擔當、敢于善于斗爭的執紀執法鐵軍,經縣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決定在全縣紀檢監察系統開展“轉變作風工作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強村級發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全面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四個工作計劃的通知》要求,工作隊與村“兩委”結合本村實際,共同研究謀劃xx村
今年來,我區圍繞“產城融合美麗XX”總體目標,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連,林水相依”以及“城鄉一體、景城一體、園城一體”的建設思路,強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房地產開發和城市風貌塑
同志們:新冠疫情發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時間。三年來,在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堅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集團公司范圍內未發生一起確診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當前國際疫情仍在擴散蔓延,國內疫情多
我是畢業于XX大學的定向選調生,當初懷著奉獻家鄉、服務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關心關愛下,獲得了這個與青年為友的寶貴歷練機會。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對黨忠誠,做政治堅定的擎旗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
同志們:今天召開這個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強總理批示要求,認真落實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和全省、全市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研究我縣安全生產和安全隱患大
2022年市委政研室機關黨的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XX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XX屆X中X會和省、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自覺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
同志們: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市直機關基層黨建示范點工作會議,一方面是對各示范點單位進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過這種會議交流的方式,給大家提供一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平臺和機會。市直工委歷來把創建基層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學校黨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嚴格執行×××部、×××廳關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認真落實駐地防疫部門的工作舉措,繼承發揚優良傳統,以最高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