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固廢復習總結2014年12月
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復習
第一章
1、掌握固體廢物定義
固體廢物的定義:是指在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喪失原有利用價值或者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或者放棄的固態、半固態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物品、物質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納入固體廢物管理的物品、物質。
2、掌握固體廢物的二重性
具有廢物和資源的二重性,又稱放錯地方的資源
3、掌握固體廢物污染特性或危害特性
產生量大、種類繁多,成分復雜 污染物滯留期長、危害性強 其它處理過程的終態、污染環境的源頭
4、固體廢物為什么常被看做“放錯地點的資源”
從時間角度看,固體廢物僅指相當于目前的科學技術和經濟條件而無法利用的物質和物品,隨著科技的發展,礦物資源的日趨衰竭,自然資源滯后于人類需求,昨天的廢物勢必又將成為明天的資源。
從空間角度看,廢物僅僅相當于某一過程或某方面沒有利用價值,而并非在一切過程或一切方面都沒有使用價值,某一過程的廢物,往往是另一過程的原料。
5、固體廢物按來源進行分類,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固體廢物的分類
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
6、知道哪些屬于城市固體廢物、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
城市固體廢物:生活中或以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法規規定視為生產垃圾的固體廢物。
工業固體廢物:工業、交通等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冶金、能源、石化、
礦業、輕工業、機電、建筑
危險廢物: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廢物。
7、固體廢物的污染途徑或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污染危害表現在哪些方面
土地、水體、大氣、土壤和生物群落
8、 固體廢物的處理方法 9、 固體廢物的處置方法
10、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制度
11、掌握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則
三化管理、全過程管理
避免產生、綜合利用、妥善處置
、危險
15、循環經濟理念下管理(3R 原則)
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
16、我國控制固體廢物污染技術政策
第二章
1、城市垃圾產生量中人口預測模式
算數增加法,幾何增加法,飽和曲線法,最小平方法,曲線延長法
2、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預測計算
采用“廢物產生因子法”預測
3、固體廢物物理、化學性質及含義
4、垃圾含水率表征目的
垃圾含水率的表征意義目的:
①以垃圾干物質為基礎,計算垃圾中各種成分的含量,也稱為干燥質量換 算系數;
②及時了解垃圾中水的存在狀況,科學地計算填埋場產生的滲濾液數量; ③垃圾堆肥或焚燒時,是重要的控制參數
5、粒度測試方法
沉降法,激光法,篩分法
6、已知組分熱值的混合垃圾熱值計算
7、危險廢物定義及特性
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 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 鑒別方
法認定的具有腐蝕性、毒性、 易燃性、反應性和感染性等一種或 一種以上危險
特性,以及不排除具 有以上危險特性的固體廢物或液態 廢物)
廢工危
物業險廢
的物廢
分與物
類城與
市一
收垃般
集圾廢
分物
原開分
則;開
:;
可燃性物質與不可燃性物質分開;可回用物質與不可回用物質分開;
2、城市垃圾的收集與運輸原則及三階段過程
收集方法應盡量有利于固體廢物的后續處理,同時兼顧收集方法的可行性。三階段過程:① 搬運貯存;② 清運;③ 轉運
3、固體廢物收運系統分類和定義、與收集相關行為分解
生活垃圾的收集系統一般分為拖曳容器系統和固定容器系統兩種。
拖曳容器系統的特點是收集點用來盛裝垃圾的垃圾桶或垃圾箱較大,運送垃圾時,要通過牽引車直接拖曳收集容器來完成,具體操作時又可分為簡便模式和交換模式兩種。
固定容器系統是在垃圾收集點放置若干小型垃圾桶,垃圾車沿一定的路線運行,將垃圾桶中的垃圾倒入車斗,然后將垃圾桶放回原處,直至垃圾車裝滿或者工作日結束,將垃圾車駛到處置場清空。
與固體廢物收集有關的行為可分解為四個操作單元:收集、拖曳 卸載、非生
4、熟悉固體廢物收集路線規劃考慮因素
1 收集車輛數量配備 2收集車勞動力配備 3 收集次數 4收集時間 5收集路線
5、固體廢物運輸方式及分類
1.車輛運輸 2船舶運輸 3管道運輸
6、危險廢物運輸特殊要求
(1)車輛檢查、許可證、專業司機 (2)明顯標示 (3)持專門許可證、專人押運 (4)
周密運輸、行駛線路和應
7、轉運含義、分類、目的
轉運:通過中轉站把收集車分散收集來的垃圾轉載到大型運輸 工具上,并運往終處理處置場所的過程
分類:1.拖曳容器運輸方式 2.固定容器運輸方式 3.設置轉運站運輸方式 目的: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對垃圾進行預處理
8、熟悉轉運站的經濟性分析
第四章
1、固體廢物預處理作用、工藝分析
以填埋為主的廢物侵占土地 據估計,每堆放1萬噸廢渣約占地1畝。
污染土壤 病菌蟲卵污染土壤,改變土壤微生物區系,重金屬和放射性廢物等的積累。
污染水體 固體廢物隨降水、地表徑流、隨風飄落、滲透等進入水體。
污染大氣 有機固體廢物經過微生物的分解,釋放有害氣體,以細粒、粉狀存在的固體廢物隨風進入大氣,固體廢物在運輸和處理中產生有害氣體和粉塵。
影響環境衛生 我國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率低,大部分工業廢渣和城市垃圾堆放在城市的一些死角,嚴重影響市容和環境衛生,對人類健康構成潛在的威脅。
4.固體廢物的處理方法:
物理處理:通過濃縮或相變化改變固體廢物的結構,使之成為便于運輸、貯存、利用或處置的形態。
化學處理:采用化學方法破壞固體廢物中的有害成分,從而使其達到無害化。
生物處理:利用微生物分解固體廢物中可降解的有機物,從而使其達到無害化或綜合利用。
熱處理:通過高溫破壞和改變固體廢物的組成和結構,同時達到減容、無害化和綜合利用的目的。
固化處理:采用固化基材將廢物固定或包覆起來以降低其對環境的危害,比較安全的運輸和處置。
5.固體廢物的分類:
工業固體廢物礦業固體廢物城市固體廢物農林業固體廢物
放射性固體廢物有害固體廢物
6. 固體廢物處理: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不同方法,使固體廢物轉化為適于運輸、儲存、資源化利用以及最終處置的一種過程。其中物理處理包括破碎、分選、沉淀、過濾、離心等處理方式,其化學處理包括焚燒、焙燒、浸出等處理方法,生物處理包括好氧和厭氧分解等處理方式,熱處理方法主要包括焚燒、熱解、焙燒和燒結等。
7. 固體廢物處置:指對在當前技術條件下無法繼續利用的固體廢物,由于其自身降解能力微弱,可能長期停留在環境中,為了防止這些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必須把它們放置在某些安全可靠的場所,稱之為固體廢物處置。
第二章固體廢物處理工程
1. 固體廢物處理:
按方法分:物理處理、化學處理、生物處理、熱處理和固化處理。
按處理過程分:預處理和資源化,其中預處理又可分為前預處理和后預處理。
2. 壓實亦稱壓縮,即是利用機械的方法增加固體廢物的聚集程度,增大容重和減小體積,便于裝卸,運輸,貯存和填埋。
3. 破碎比:破碎過程中,原廢物粒度與破碎產物粒度的比值稱為破碎比。
4. 廢物固化:是用物理—化學方法將有害廢物摻合并包容在密實的惰性基材中,使其穩定化的一種過程。
5. 固化技術可按固化劑分為水泥固化,瀝青固化,塑料固化、玻璃固化,石灰固化等。
第三章固體廢物處置工程
1.固廢處置的分類:
海洋處置 海洋傾倒是利用海洋的巨大環境容量,將廢物直接傾入海水中。遠洋焚燒是利用焚燒船將固體廢物運至遠洋處置區進行船上焚燒作業。
陸地處置 ①深井灌注處置是把半固體廢物注入到地下與飲用水和礦脈層格開的可滲透性的巖層中。②衛生土地填埋是處置一般固體廢物,而不會對公眾健康及環境安全造成危害的一種方法,主要用來處理城市垃圾。③安全土地填埋是一種改進的衛生土地填埋方法,主要用來處置有害廢物,對場地的建造技術要求更為嚴格。④淺地層埋藏方法,是指地表或地下的、具有防護覆蓋層的、有工程屏障或沒有工程屏障的淺埋處理,主要用于處置低放廢物。
2. 衛生填埋:利用工程手段,采取有效技術措施,防止滲濾液及有害氣體對水體及大氣的污染,并將垃圾壓實減容至最小,填埋占地面積也最小;每天操作結束或每隔一定時間用土覆蓋,使整個過程對公共衛生安全及環境均無危害的一種土地處理方法。
3.衛生填埋場的特點:
1)是一種完全的、最終的處理方式; 2)適應性廣; 3)一次性投資和運行費用較低; 4)運行管理較方便。
其不足是: 1)占地面積大,選址困難; 2)滲濾液處理難度大; 3)減量化、資源化程度低。
4. 安全土地填埋 禁止填埋的廢物:醫療廢物;與襯層相容的廢物
5. 淺地層處置:指地表或地下的、具有防護覆蓋層的、有工程屏障或沒有工程屏障的淺埋處置,深度一般在地面下50m以內。
第四章污泥的濃縮與脫水
1. 常用污泥過濾比阻抗值(r)和污泥毛細管吸水時間(CST)兩項指標來評價污泥的脫水性能。
2. 污泥處理的目的:
(1)降低水分,減少體積,以利于污泥的運輸、儲存及各種處理和處置工藝的進行。(2)使污泥衛生化,穩定化。污泥常含有大量的有機物,也可能含有多種病原菌,有時還含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必須消除這些會散發惡臭、導致病害及污染環境的因素,使污泥衛生而穩定無害。(3)通過處理可改善污泥的成分和性質,以利于應用并達到回收能源和資源的目的。
3. 污泥含水率很高,一般有96%~99%,主要有間隙水、毛細結合水、表面吸附水、內部結合水等。
4. 間隙水—重力濃縮;毛細結合水—離心機、真空過濾機或高壓壓濾機來去除;表面吸附水—混凝方法加入電解質混凝劑;內部(結合)水—人工加熱干化熱處理或焚燒法去除。
5.污泥濃縮的方法:重力濃縮、氣浮濃縮法、離心濃縮法、微孔濾機濃縮法、隔膜濃縮法、生物浮選濃縮法等。
第五章可生化降解固體廢物的處理與利用
1.好氧堆肥的原料來源:畜禽糞便、生活垃圾、污泥、農作物秸稈、其它原料 主要包括一些鋸木屑、花生殼、菇渣、糠渣、泥炭、草炭等。
2. 堆肥基本過程:
(1)升溫階段 一般指堆肥過程的初期,在該階段,堆體溫度逐步從環境溫度上升到45℃左右,主導微生物以嗜溫性微生物為主,分解底物以糖類和淀粉類為主。
(2).高溫階段 堆溫升至45℃以上即進入高溫階段,在這一階段,嗜溫微生物受到抑制甚至死亡,而嗜熱微生物則上升成為主導微生物。堆肥中殘留的和新形成的可溶性有機物質繼續被氧化分解,復雜的有機物質也開始被強烈分解。
(3) 降溫階段 在這一階段,嗜溫性微生物又開始占據優勢,對殘余難降解的有機物質做進一步的分解,但微生物活性普遍下降,堆體發熱量減少,溫度開始下降,有機物趨于穩定化,需氧量大大減少,堆肥進入腐熟或后熟階段。
(4) 腐熟或后熟階段
3.堆肥過程的影響因素:有機質含量、粒度、溫度、水分、C/N比、C/P比、pH
4. 堆肥腐熟度的評價指標:
物理評價指標:1.溫度2.顏色及氣味
化學評價指標:1.pH值2.有機質的變化:水溶性有機質化學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揮發性固體、淀粉、水溶性糖類二氧化碳的釋放量3.氮成分變化4. CEC和腐殖化參數CEC腐殖化參數 5.C/N的變化固相C/N比 水溶性成分參數
5. 堆肥系統的類型:條垛式堆肥系統強制通風靜態垛堆肥系統反應器系統 攪拌固定床式 包裹倉式 旋轉倉式
6. 厭氧發酵制沼氣的三個階段:
液化階段,發酵細菌利用胞外酶對有機物進行體外酶解,使固體物質變成可溶于水的物質,然后,細菌再吸收可溶于水的物質,并將其酵解成為不同產物。
產酸階段,產氫、產醋酸細菌把前一階段產生的一些中間產物丙酸、丁酸、乳酸,長鏈脂肪酸、醇類等進一步分解成醋酸和氫。
產甲烷階段,甲烷菌利用H2/CO2醋酸以及甲醇、甲酸、甲胺等C1類化合物為基質,將其轉化成甲烷。
第六章 可燃固體廢物的焚燒
1. 焚燒煙氣中常見的大氣污染物包括粒狀污染物、酸性氣體、氮氧化物、重金屬、一氧化碳與有機氯化物等。
2. 廢物焚燒時的PCDDs/PCDFs來自三條途徑:廢物本身、爐內形成及爐外低溫再合成。
3. 焚燒溫度、攪拌混合程度、氣體停留時間(一般稱為3T)及過剩空氣率合稱為焚燒四大控制參數。
4.焚燒法是一種高溫熱處理技術,是一種可以同時實現廢物無害化、減量
化、資源化的處理技術。
熱解是把有機固體廢物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加熱分解的過程。該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包括大分子的鍵斷裂,異構化和小分子的聚合等反應,最后生成各種較小的分子。
5.焚燒爐系統的控制:
(一)焚燒爐燃燒控制的目標: (1)使爐內溫度達到預定高溫值并減少波動;(2)維持穩定的燃燒; (3)達到預定的垃圾處理量;(4)使廢氣中含有較少量的懸浮微粒、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5)焚燒殘渣灼燒減量達到設計值;(6)維持穩定的蒸汽流量;(7)減低人為的操作疏失。
(二)焚燒爐燃燒控制系統:1.計算蒸汽蒸發量2.控制爐床速度3.控制助燃空氣量4.控制輔助燃油5.控制二次空氣流量
第七章固體廢物的熱解
1.影響熱解工藝的因素:1、熱解溫度2、加熱速度3、含水率4、空氣量5、蒸汽噴入量6.廢物的種類
2. 熱解法生產液體燃料是使有機固體廢物在500~600℃的溫度下分解,最終形成含有乙酸、丙酸、乙醇、焦油等的液體燃料。熱解法生產氣體燃料是使有機固體廢物在800~1000℃的溫度下分解,最終形成含H2、CH4、CO 等氣體燃料。
第八章煤系固體廢物的處理與利用
1. 燃燒煤的發電廠每年排出大量由煤的灰分形成的各種煤灰渣—粉煤灰、爐渣。從煤燃燒后的煙氣中收捕下來的細灰稱為粉煤灰,由爐底排出的部分廢渣稱爐渣。
2. 粉煤灰按收集、排放和綜合利用的需要分為:濕灰、干灰、調濕灰、脫水灰和細灰等。
3. 煤系固體廢物的利用途徑:
粉煤灰在建材方面的利用:
1.生產粉煤灰磚蒸養粉煤灰磚燒結粉煤灰磚碳化粉煤灰磚蒸養粉煤灰保溫磚 2.生產粉煤灰水泥 3.粉煤灰混凝土 4.生產輕骨料
矸石在建材方面的應用:
生產煤矸石磚生產水泥生產空心砌塊生產輕骨料
第九章冶金與化工典型固體廢物的處理與利用
計算題:
混合原料碳氮比的計算
依據下式可以計算混合原料的碳氮比,或者按要求的碳氮比計算搭配原料的數量。
CX?C2X2???CiXiK?11?N1X1?N2X2???NiXiCX NX
式中:K-混合原料的碳氮比;
C、N-分別為原料中碳、氮含量,%;
X-原料的重量,kg。
例題:人糞和豬糞各100kg,配合成碳氮比為25:1的混合發酵原料,需要多少稻草?
解:設稻草為X1kg,查表可知稻草中C1為42%,N1為0.63%;人糞中C2為2.5%,N2為0.85%,豬糞中C3為7.8%,N3為0.6%,則: K?42%?X1?2.5%?100?7.8%?100?25:10.63%?X1?0.85%?100?0.6%?100
X1?98.9(kg)
發酵料漿的配制計算
原料配制成料漿,可根據料漿中所要求的總固體百分含量,計算加水量。
MTS?XM?100% X
式中:MTS-沼氣發酵料漿中總固體百分含量;
X-各種原料的重量;
M-各種原料總固體的百分含量。
例題:人糞100kg,含總固體量20%;豬糞100kg,含總固體量20%;稻草98.9kg,含總固體量90%。將其配置成總固體含量為6%的發酵料漿,需加多少水?
解:根據上式有:
100?20%?100?20%?98.9?90%6%? 100?100?98.9?W
W=1851kg。
論述題:
現在社會能源短缺,生物能源為第四大能源。最近全球糧食危機,產生糧食危機的原因之一是把糧食作為生物能源的原料,致使糧食價格上漲。怎樣發展我國的生物能源?
篇三:固體廢棄物知識點完整版
章一、緒論
概念:
固體廢物:是指人類在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其他非生產性活動中產生,在一定時間和地點因無法利用而被丟棄的對環境具有污染性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生活垃圾、廢紙、廢塑料等,廢酸、廢堿、廢油等。
固體廢物處理:指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不同方法,使固體廢物轉化為適于運輸、貯存、資源化利用及最終處置的一種過程。包括: 物理:破碎、分選、沉淀、過濾、離心等
化學:焚燒、浸出等
生物:好氧堆肥、厭氧分解等
固體廢物處置:指最終處置或安全處置,是解決固體廢物的歸宿問題,如堆置、填埋、海洋投棄等。處置方法:要分為海洋處置和陸地處置兩大類: 陸地處置:土地耕作、工程庫貯存、深井灌注、土地填埋 海洋處置:海洋傾倒、遠洋焚燒
資源化:是指通過各種方法從固體廢物中回收有用組分和能源,廣義的資源化包括物質回收、物質轉換和能量轉換三個部分。 “三化”原則:減量化、無害化及資源化。
“3C”原則:避免產生(clean)、綜合利用(cycle)和妥善處理(control)。 循環經濟:是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特征是物質與能量的梯次使用和閉路循環使用,使物質與能量的使用從“搖籃”到“搖籃”,在環
境方面表現為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其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 理論與方法:
固體廢物的分類:城市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礦業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放射性固體廢物、危險性固體廢物。
固體廢物的顯著特點:
固體廢物是各種污染物的終態,濃集了許多污染成分。人們卻往往對這類污染物產生一種穩定的、污染慢的錯覺;
在自然條件的影響下,固體廢物中的一些有害成分會轉入大氣、水體和土壤,參與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具有潛在的、長期的危害性。因此,固體廢物能通過各種途徑危害人體健康。
固體廢物的污染危害: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體,污染大氣,影響環境衛生
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措施:
1.改革生產工藝從技術上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從原料入手,采用精料;從產品質量入手。
2.發展物質循環利用工藝。
3.進行綜合利用:固體廢物一般具有某些工業原料所具有的物理化學特性,有的還含有很大一部分未起變化的原料或副產物。
4.進行無害化處理與處置。
5.其他控制固體廢物污染的措施:改變城市的燃料結構,推行精凈菜進城,塑料垃圾袋等。
控制固體廢物污染的技術政策:
80年代中期,我國提出了以“資源化”、“無害化”及“減量化”作為控制固體廢物污染的技術政策,并以無害化為主。
面對我國經濟建設的巨大需求與資源供應嚴重不足的緊張局面,我國固體廢物處理利用政策發展趨勢是從“無害化”走向“資源化”。 無害化:其基本任務是將固體廢物通過工程處理,達到不損害人體健康,不污染周圍自然環境的目的。比如,垃圾焚燒、衛生土地填埋、堆肥等。 減量化:其基本任務是通過適宜的手段減少固體廢物的數量和容積。需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二是對固體廢物進行處理利用。
章二、固廢的收集、運輸和壓實
概念:
拖曳容器系統:可分為簡便模式和交換模式。簡便模式是從收集點將裝滿垃圾的容器用牽引車拖到處置場倒空后再送回原收集點,車子開到第二個垃圾容器放置點,如此重復直至一天工作結束。交換模式是帶空垃圾桶去交換。
固定容器系統:垃圾容器放在固定的收集點,垃圾車從調度站出來將垃圾容器中垃圾出空,垃圾容器放回原處,車子開到第二個收集點重復操作,直至垃圾車裝滿或工作日結束。拖曳容器系統和固定容器系統是收集系統的兩種。
壓縮比:固體廢物壓縮前的體積與壓縮后的體積之比。一般壓縮比為3-5,若同時采用破碎和壓實兩技術可使壓縮比達到5-10。
拖曳容器系統收集時間的計算:
每收集一桶垃圾所需時間為:Thcs=(Phcs+h+S)/(1-ω) 式中,Thcs:拖曳垃圾桶每個雙層所需時間,h;
Phcs:每個雙層拾取所花費的時間,h;
h:每個雙層運輸花費的時間,h;S:在處置場花費的時間,h; 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我國大多數城市對生活垃圾的收集采用傳統的收集方法,即由垃圾發生源送至垃圾桶,統一由環衛工人將垃圾桶內垃圾裝入垃圾車,再運至中轉站,最后由中轉站運到最終處理廠或填埋廠處置,形成了一套固定模式的收集-中轉-集中處置系統。 發生源→垃圾桶→垃圾車→中轉站→填埋場
垃圾發生源到垃圾桶過程中的收集方式分類及容器:
混合收集:是傳統的收集方式,費用低,簡單易行;但降低了廢物中有用物質的純度和再生利用的價值。包括①定點收集方式:其是指收集容器放置于固定的地點,一天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時間為居民服務。該收集方式所使用的容器有容器式和構筑物式兩種。②定時收集方式及容器:不設置固定的垃圾收集點,直接用垃圾清運車收集居民區垃圾。③特殊垃圾收集方式:垃圾樓道式收集方式
分類收集
①分類收集是根據廢物的種類和組成分別進行收集的方式,其主要優點是:從垃圾發生源上入手,提高了垃圾的資源利用價值,有利于廢
物的資源化綜合利用。
②分類收集的具體做法:根據本地區的垃圾組成情況,將垃圾分成幾個分類組,一般分成可回收廢品、易腐性有機物和一般無機物等幾類,其中可回收廢品組又可根據需要分成玻璃、金屬、紙、塑料等成分,然后再分別收集。
③分類收集工具:特制塑料垃圾袋,居民在排放垃圾時按分類將其放入有明顯標志的不同垃圾袋內,然后再送到收集點,放入不同容器中。 ④混合垃圾收集方式如何改造為分類垃圾收集方式?
A、以定點收集方式為例,只要在收集點增加一定數量的收集容器即可適合要求;b、由于垃圾的類別增加,每一類要分別收運,所以需要增加收運次數,增加成本。解決方法:延長對非易腐性垃圾的收運周期,以縮減總的收運次數。
⑤我國采用分類收集方式的情況:我國沒有強制性地采取分類收集方法,但在許多城市采用了該方法。分類收集的廢物有紙、塑料、橡膠、金屬、玻璃、破布等。
固體廢物的壓實原理:大多數固體廢物是由顆粒及顆粒間的孔隙組成的集合體,自然堆放的固體廢物,其表觀體積是顆粒體積與孔隙體積之和。因此壓實的原理是利用機械的方法減少垃圾的孔隙率,將空氣擠壓出來增加固體廢物的聚集程度。壓實技術適宜于壓縮性能大而復原性能小的物質。
壓實的目的:
增大密度,減小體積,降低運輸成本,延長填埋場壽命;
上一篇:醫院紀律作風整頓總結
下一篇:多舉措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總結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習近平同志先后擔任河北正定縣委副書記、書記。《讓群眾過上好日子——習近平正定足跡》用一個個樸實無華的故事、一幕幕親切感人的場景,真切再現了習近平同志和正定人民“一塊苦、
《望洞庭》讀后感自從我讀了望洞庭以后,覺得作者劉禹錫寫的太好了,尤其是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描寫的洞庭湖的樣子真是太好了,太美妙了。從我8歲的時候
《讓我陪你重返狼群》讀后感假期,我讀了《讓我陪你重返狼群》這本書,這本書讓我了解到狼的生活習慣,性格特點和對待家人的情感。這本書講的是作者李微漪在草原上
《自己》讀后感暑假里,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做最好的自己》,它的作者是李開復,以往的微軟全球副總裁。他的這本《做最好的自己》講述了人生道路上應當注意的要點。
《金翅雀》讀后感是什么讓動物臨近滅絕的邊境?是什么剝奪了動物的自由?答:人類!今天,我再一次閱讀了短文《金翅雀》,再一次被深深觸動了:金翅雀去外面覓食,回窩
怪老頭兒讀后感晚上,我合上《怪老頭兒》這本書,不禁感慨萬分。這本書主要講了怪老頭兒年紀這么大,還有一顆年輕的心。他的 趣事有很多。他從汽車上一邁腿就下來了,
指尖的太陽讀后感讀《指尖的太陽》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這本書屬于少年紅色經典系列,講的是發生在紅軍長征即將結束前的故事。它描述了一支特殊的隊伍和一群特殊的人
《往事》讀后感當代女作家冰心,最佳作品之一《往事》,讓我讀后倍感至深揮筆而言……《往事》之作語荷花,文章不長語句含義深深,句句沁人心扉: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圍
愛迪生的故事讀后感暑假,爸爸給我帶回來一本《愛迪生》。我是看的津津有味,愛不釋手。愛迪生是我最喜歡的發明家之一,他為人類發明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小時候的愛迪生
初一以簡愛為主題的讀后感《簡愛》一反傳統小說做女主角、以浪漫動人的愛情傳奇為故事的舊格式,而是寫出來了一個出身低微、相貌平平的女子與不公平命運抗爭的故事。作